APP下载

“慢慢走,欣赏啊!”:论朱光潜《谈美》对我创作的影响

2019-12-16冀雪莹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席勒朱光潜中国画

□冀雪莹 广西艺术学院

“慢慢走,欣赏啊!”是朱光潜在其30年代美学作品《谈美》中的最后一个章节,即第十五章,它的副标题是“——人生的艺术化”。艺术与人生或者说是艺术与生活,是现代美学乃至于人们的日常审美过程中时常讨论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的存在的方方面面。对于从事中国画(花鸟画方向)创作的笔者来说,意义就更加重要。

朱光潜是中国近代与现代美学的实践者,也是近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重要桥梁,他首先继承了民国早期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对美学的初步理解与认识。特别是,朱光潜受蔡元培等留学者的影响,他的哲学体系也偏欧陆哲学,特别是属于德国古典及其之后哲学范畴。因此,之所以《谈美》在行文架构上使用书信的形式,一方面,是由于需要统一公开回复“美是什么”“什么是美的”等诸多来信;另一方面,也与德国哲学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德国很多哲学美学的著作都是以“致某某人的书信”为体例的,如席勒的《美育书简》。

朱光潜在二三十年代这个时期写出的《谈美》就与席勒所处的时代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都是政治动荡、经济相对落后的时代,却又是一个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正是伟大的时代所造就的伟大作品,其作品又是超越当时那个时代的,是历史的经典,因此,不论是席勒的《美育书简》还是朱光潜的《谈美》都对我的创作有现实的作用。

“慢慢走,欣赏啊!”一章是朱光潜《谈美》的结尾,却能够在思想上引领笔者走向花鸟画创作之路的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笔者认为,慢慢走,并且在徒步的同时进行欣赏;不仅是向前的欣赏,还要不时地向后回望,记着回到原点的路。就像在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中的引言:

“林乃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处。这些路叫作林中路。这条路各自延展,但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彼此相类。然而知识看来仿佛如此而已。林业工和护林人识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作在林中路上。” 这就是一种心灵的归居,或者在海德尔格那里称之为“人,诗意的栖居”,对于我们当下艺术创作的学习实践道路,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再如,李长之先生所写的《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中说:

“我们没有余裕去充分承受我们传统上的文化教养,但是我们同时却也有着一种方便,这就是我们立脚点可以和传统的文化有一点距离,所以我们终于解放了不少。”

对应中国画中的“留白”——尽显了取舍之道。但同时又是辩证进步和发展的。朱光潜的《谈美》帮助笔者得到一种新的视野:不仅笔者提高了看外界客观事物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内在认识论的转变;是从“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不美”的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趋势。

结合笔者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笔者受从小的教育及家人的影响,每次看到国画画册就很感兴趣,看到齐白石画的虾的样子生动,想去临摹,甚至去找那样的虾子去写生,但是现实中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又看到李苦禅笔下的鹰,雄壮有力,但是却有秃鹫的爪,雕的羽翼。后来笔者明白,艺术不仅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笔者知道了对于国画,不仅要追求自然,更要追求艺术上的自得。也就是朱光潜“人生的情趣”或者是中国画中那种“解衣盘礴,砥笔和墨”的创作境界和贵在自得的艺术趣味。在真正进入艺术创作后,笔者才终于发现:

“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

综上所述,这就是读朱光潜的《谈美》对笔者创作的一点小的心得。

猜你喜欢

席勒朱光潜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中国画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席勒的烂苹果
《远方》中国画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怕站而不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