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逸品”论与文人画

2019-12-16西安中国画院

艺术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逸品品评文人画

□刘 涯 西安中国画院

“逸品”论始于唐代,在中国写意画的品评标准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的风貌,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最主要的区别。本文意在梳理“逸品”论的发展脉络以及“逸品”与文人画的关系。

一、“逸品”论的渊源

唐代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载“帝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逸品”最早用于品评棋艺,指造诣非凡、高超的棋艺。中国画的品评之风,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画品》(又名《古画品录》)是中国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有名的“六法”论。并以此来评论绘画的优劣,从南齐至初唐一直遵循此法则。唐代李嗣真编纂的《书后品》是有关书法品评方面的著作,他将书家分为九品,更别出心裁地提出了“逸品”,自此“逸品”便被引入了书画品评领域。唐代张怀瓘在《书断》《画断》中则以“神、妙、能”作为品评书画的标准。未采纳李嗣真的“逸品”论,此时品第系列得到进一步丰富。朱景玄最终将之前的品评标准综合兼采,在《唐朝名画录》中三品之外加入逸品,他说:“以张怀瓘《画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从此,神、妙、能、逸四品成了后代品画的固定标准,重新确立了“逸品”的地位。朱景玄后,画论中对逸品的论述逐渐多了起来。

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提出“逸格”之说,并将逸品(逸格)提到“神、妙、能”诸格之上,他不复分门,不曰品而曰格。不仅将逸品的地位提高,而且将每格加以定义。逸格定义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出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不拘常法,以简洁的笔墨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到了北宋末年,赵佶推崇宫廷画(同院体画),重在写实求真,将黄休复的品第标准列为“神、逸、妙、能”。而南宋的邓椿重在构建“士人画”(同文人画)的艺术理念,努力开创新画风,再次列逸品为首,与院体画相对峙。继宋之后,元代全面继承宋代“院体画”和“士人画”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成就,择善而从,在元代书画家的不懈践行下,以重“逸品”的“士人画”与“院体画”等量齐观。明代“院体画”日渐式微。文人画凸显而出并成为绘画主流,但文人画又分化为“行家”与“戾家”,两家对主导地位争执,但双方皆以“行戾兼善”为尚,将单纯的逸品画手贬为“神、妙、能”三品之下。直到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而使此前文人“写意”绘画观念、技法走向极致,“逸品”逐渐成为“新六法”体系的最高形式。这也为重“意”轻“形”的文人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直至清代“逸品”绘画重气息、讲技法逐渐减弱了原有人品、学问的社会学意义,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价值,转向风格、技法批评。

二、“逸品”与文人画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重要的品评标准之一。“逸品”被历代文人画家所推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逸品三人:王墨、李灵省、张志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拘常法。“此三人非画之本法,故目之为逸品”是指随心意,自然而然的创作状态。画法不符合自古以来绘画的传统法度。但能“符造化之功”。所绘形象都是从画家主观情思出发,传神而又自然天成。这便强调了高度的人格气质和文化修为。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独有的概念,是区别于民间画、院体画的绘画。“逸品”只存在于文人画中,院体画中是无所谓逸品的。苏轼曾对文人画和院体画加以区分,前者追求意趣,侧重写意;后者追求物趣,侧重写形。由此可见,在文人画的意识里就有“逸品”。“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所言“形似”之似与不似的评价标准和“逸品”标准应该是一致的。文人画不求画面工整,不拘“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之常法,而作画是兴趣所致。倪瓒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他主张作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相似。文人画讲求笔墨趣味,在主客体结合、形神兼备的前提下,强调主体,也就是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这也正体现了“逸品”理论对绘画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给宋代文人画乃至整个中国的文人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文人画的审美趣味。

概而言之,自唐至清千余年间,“逸品”论既有继承演绎之连续性,又有断裂改变之阶段性。“逸品”论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审美理想,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丰富了创造艺术美的样式。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品评标准延续至今,影响着文人画的发展方向,同样影响着现当代绘画品评标准,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猜你喜欢

逸品品评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第八次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当代画家 胡石
陈钧德作品赏析之《梦境》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景外之境、韵外之致
让学生在个性体验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