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2019-12-16黄升峰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黄升峰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书法是一种非常受人欢迎的艺术形式,且具有广阔的群众基础。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书法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种文化,一个标志。书法是作者通过对文字的书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世界的一种方法,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流露。书法艺术代表着书法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书法创作需要较高的艺术格局,需要远大的志向和情怀[1]。
我国书法自诞生之日起便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它们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很大,最深远的当属禅宗的美学思想。禅宗是佛教中的流派之一,为汉传大乘佛教的分支。禅宗佛教主张自我彻悟,入定参禅,禅宗力求对事物的透彻解析。佛教东传后,禅学思想对我国禅宗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禅宗虽然是由天竺传至中土,但禅宗在隋唐以后与中原儒道思想相互融合,发展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禅宗文化。禅宗对于事物的见解独特,它强调因果的辩证关系。禅宗自产生之日便影响着中国艺术创作和文化内涵。从某种角度来说,禅宗美学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唐宋后期的美学一般可以归纳为四类,分别是禅宗美学、楚骚美学、道家美学和儒家美学。学术界一般认为儒家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起始点,而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成熟阶段。禅宗美学对中国艺术形式的影响非常广泛,在古代,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诗歌、建筑等艺术形式中很容易看到禅宗美学的身影。禅宗美学空灵飘逸的审美理念对中国传统美学起到了非常大的扩展作用[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其他多媒体的冲击,特别是在社会节奏变快的情况下,书法艺术较之过去总体上有所萎缩。但大众对书法的热爱却始终有着牢靠的根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书法的发展创新以及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与融合,不仅是艺术领域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书法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是书法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一、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书法与传统美学关系紧密。在历史上,我国很多书法家常常以禅喻书,以书喻禅。自唐代后期开始,许多书法家常常将书法与参禅相提并论,一度达到不分你我的境地。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把书法作品的创作当作参禅修行的过程。在作品中,他们将对淡薄、空灵的追求演绎为追求禅宗的途径。禅宗美学在强调个性自我的同时,也提倡反传统的精神,即提倡人们不断地破除旧有权威的束缚。这种既尊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又反对条条框框局限的思维直到现代才有部分西方艺术家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欣赏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将简约作为对美的评判标准,他们更愿意追求事物内在的美感,而不在乎表面。这种要求正好与禅宗的宗旨不谋而合。在禅宗的理念中,天人合一、万物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书法作品回归到禅宗美学的思想,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默契与和谐。按照禅宗的要义,参禅者要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达到此物非物的境地,也就是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的境地。禅宗要求修习者以参禅悟道的眼界来看待一切事物,最终达到顿悟的目的,达到返璞归真的本源。禅宗美学首先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某个角度来说,追寻自然,崇尚本真既是禅宗的精髓,也是书法发展的目标。
书法与传统教育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书法作为我国的国粹,深受人们的喜爱。书法中的传统美学具有非常广泛的教育价值,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研究书法中的传统文化,既是对书法艺术的保护,也是对书法艺术的挖掘和创新。
在全球化趋势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如果一个国家缺失了文化自信,那么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很容易被湮没在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很多人认为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根基,又有抵御外来文化侵袭的能力。但如果忽视文化自信的培养,文化优势便会很容易丧失。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文化交流与文化入侵之间的界限有时较为模糊。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入侵与文化交流,正当的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本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刺激本国文化的觉醒,我们应当有这种文化自信,而不应当故步自封,逆潮流而动。长久以来,我国基本上坚持的是对外开放的原则,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我们在融合外来优秀文化与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让中国文化日益强大。书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非凡的意义。通过学习书法,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还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美学的标准。这对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构成,对学生在思想上强化文化入侵的抵御力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全世界修习书法的人数非常之多。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就有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如今,我们对书法的研究角度也不能再局限于国内的圈子。近年来,书法热已经在国外很多地方兴起,书法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书法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因素。书法的学习需要坚忍的意志,学好书法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可以磨炼自己的恒心、信心、静心和耐心。书法学习的过程往往较为枯燥,需要学习者克服浮躁的心理。历朝历代,书法有成的大家无一不经过艰难的历练和持久的忍耐。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国的书法作品是历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和精髓。书法学习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文主义传承的功效。
二、新时代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途径
(一)深挖书法的传统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要素与传统文化载体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那么如何做好传统文化要素的保护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让传统文化载体与要素中的价值得以充分的挖掘。我们要让书法修习与爱好者看到书法的精髓与内在价值,要让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维护者。
(二)书法的学习与传播途径应当多样化
书法是一项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书法的传播形式应当多样化。任何事物的传播和被认知都需要平台和途径。就目前书法的推广形式来看,与时代发展的步伐还有不少格格不入的地方。书法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形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如何让书法走出去,被大众所认识,被大众所喜爱,既需要手段,也需要技巧,更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步。如今,新媒体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新媒体技术为书法的广泛传播,为书法魅力的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新媒体是一项技术,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技术是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结合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新媒体技术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将呆板枯燥的信息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内容,实现了人们认识上的飞跃。如何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书法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融合中,实现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书法艺术是全世界人民的瑰宝。要实现新时期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走出去战略是重要的一环。有些人对走出去战略持怀疑态度,认为走出去对于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没有丝毫关系,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首先,书法是一项世界性的艺术,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走出去是新时期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的内在诉求。同时,在走出去的大格局下,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会有一个全新的提升。走出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内心平静的渴求与日俱增。很多人开始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宁静与自然,开始追溯生活的本真。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做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