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意识在《光明日报》时评中的构筑与呈现

2019-12-16文/高

传媒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论员光明日报时评

文/高 婷

新闻评论是评论员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媒介手段。如今,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媒体提供的内容,还希望内容符合他们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的实时需求,解答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对于媒体而言,评论中的问题意识是关键因素,它并不简单等同于发现问题,重要的是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在事件中寻找到突破口,坚持实事求是和“理性原则”。

“以小见大”,在把握大势的前提下从细节入手

创造场景价值,突出服务性。新闻评论是一种直接表达内心思想、对新闻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的论说形式,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光明日报》时评往往选取社会中与大多数人利益相关、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内容及主题,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观点,为受众服务。

如今,报纸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变,新闻评论的服务性也日趋明显。这意味着媒体需要对受众进行画像,了解其实时需求,推断受众的内容偏好,并及时为其提供与之需求相匹配的内容。例如,前段时间网友热议的“中山大学学生会设‘部长级别’”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光明日报》评论员罗文泽以这一热门舆情为切入点,发表名为《“部长级”学生会干部,只是表述有误吗》的评论。文章指出,受众负面情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仅仅是当事方“表述误用”这么简单,而是高校的“去行政化”没有得到实质进展,部分学生不够理智,面对批评时狡辩护短,导致这一校园事件引起巨大波澜。因此,各大高校需要远离“行政化和官本位”的思想,重塑大学精神。可见,时评在与受众建立连接的同时,需要深入洞察接收者的心理,将受众的“关注度”转化为“用户黏性”,提升时评的价值创造能力,扩大传播范围,构建与受众生活细节匹配度高的场景,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基于一定的传播目的,向受众传递其需要的内容,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优化信息接收体验,增强连接的频率和强度。

打造高端媒体智库,在海量话题中抢占舆论制高点。伴随着时评的繁荣兴盛,“观点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媒体对事件的深入解读和独到分析,欣赏有温度、有力量的评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评论员来说,一旦他为公众所熟知,其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受众对他的信任度将进一步加深,这也有助于受众对事件本身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更深入的理解。

当前,新闻评论的同质化问题较为普遍,视角独特的理性分析将使评论的附加值大大增强,被受众认可的可能性也更大。作为思想理论文化领域的代表,《光明日报》时评频道拥有“观点会客厅”“光明观察·原创”“地评线”“大家谈”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时评栏目,其评论员队伍汇聚了诸多专家学者,如刘巽达、朱昌俊、邓海建、陈海荣、佘宗明等。报社采取付费制和奖励制,定期举办年度优秀评论员评选,授予“年度资深评论员”与“年度最具人气评论员”荣誉称号。报社通过凝聚一大批优秀的评论员,打造高端媒体智库。报社的评论员队伍由行业专家或对某一话题有深入研究的媒体人构成,在社会上或是行业内有着一定的社会威望与权威性,所撰写的评论文章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能很快在海量话题中抢占舆论制高点。

“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找问题

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抓住事物的新特点。所谓“反弹琵琶”,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方式找问题。如果按寻常思维去构思采写,难以出新意,而换一个角度思考,则有可能出奇制胜。

《光明日报》的评论往往不是仅就一条新闻说事,而是将不同新闻联系起来,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找脉络,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如在《应再多下些功夫,纠正社会反应强烈的冤错案件》这篇评论中,作者发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司法机关应在避免产生和纠正过去出现冤假错案的问题上再多下一些功夫。评论指出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再”字,既有肯定,也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不仅传达出人们对过去那些冤假错案未得到公正处理的担忧,也表露了大家对真正实现法治中国和司法公平公正的期盼。可见,时评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不是一味地赞美、鼓吹,而是保持质疑、审视的逆向思维,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中去发现问题。评论员应当目光敏锐,及时发现缺陷和漏洞,承担批判角色,拓宽话语空间,在反映时代、融入时代、引领时代的道路上,使得观点更具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拓展新闻选题,促进“新闻由头”多元化。选题是写作的起点,“新闻由头”是新闻评论的切入点,选什么样的题,往往对评论的认知高度起到决定作用。对同一个客观事件来说,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将大不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光明日报》时评除了对国家政治、经济局势的紧密跟踪,如《建立国家级血液调配库应对血源缺口是可行之法》《无人车,迎着风险也得上路》等,也不乏对社会日常小事的密切关注,如《社会类培训机构“卷包跑路”风险,要警示更要防范》《该拿什么拯救被骗术“围猎”的老人们》等;既有官方发布渠道或记者一手调查取证得来的选题,也有网友拍摄的视频或热门事件议题。例如,评论《9块钱“吃垮”的是商业契约精神》针对抖音APP上突然爆出的热门视频“9元钱吃垮海底捞”现象予以批评,强调这一做法表面上是聪明的省钱行为,实质上是损害买卖双方切身利益的负面行为。从长远着眼,如果这种行为被不断追捧,没有舆论压力和个人自律的束缚,将会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和大众秩序,破坏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影响信任关系。评论员通过拓展新闻选题来源,主动发现话题、积极制造话题并引领讨论,以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表对事件的意见和建议。

“用事实和逻辑说话”,营造健康时评生态

保持判断力和等待事实的耐心,传输有价值的信息。当前,各大媒体的新闻评论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选题、视角、观点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每当出现一个适合评议的热点新闻,都会有许多时评作者撰写评论。新闻评论往往要求效率,需要评论员对每天发生的时事有快速的反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评论往往并不深刻,而且极易为了追求效率,牺牲判断力,丧失等待事实的耐心。因而,时评写作需要善于挖掘新闻事件的潜在信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真思索和探寻事物的内在逻辑或规律,保持客观评价和清醒认识。

《光明日报》时评中涉及许多时事新闻,评论员关注每日的国内大事和国际时事。如“长生疫苗造假事情”被议论得沸沸扬扬之时,时评版没有陷入一味谴责企业、发泄情绪的舆论氛围,而是从“长生生物连续跌停”这一细节切入,发表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的评论文章《长生生物连续跌停,问题出在哪里》,分析其财务欺诈、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强调从严执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切实治理市场乱象的必要性。评论员密切关注时事,紧贴时代脉搏,紧跟时事节奏,通过传输有价值的信息,增强了新闻评论的可信度、权威性和生命力。

坚持理性视角和专业分析,防止渲染负面情绪。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时评领域呈现一派“观点自由市场”的景象,媒体在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一个事件发生后,大量碎片化、快餐化的信息汹涌而至,这不仅缩小了受众看世界的多元视角,而且削弱了评论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甚至容易引发偏激、非理性情绪的蔓延,导致评论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模式化、快餐化、粗糙化,缺乏更深刻和更专业视角的探寻。

因此,在评论写作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避免观点拔高和过度阐释,警惕表达冲动,坚持理性视角和专业分析,防止渲染负面情绪。以《光明日报》评论文章《不要嫌弃“李志式”维权》为例,评论员针对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从“知名音乐人李志向《明日之子》主办方维权事件”说起,引述新闻时简洁明快、言简意赅,标题将观点浓缩进去,让人一目了然,方便受众快速掌握核心思想。内容具有节奏感和层次感,呈现了多方观点,既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悲壮的演出”,也有人评价此种行为“一点儿都不文艺”,深入探讨何种维权姿势是一个音乐人的正确选择,最后指出应该如何用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种“较真式”维权,结尾处重申观点,与开篇形成首尾效应,加深受众对观点的印象,让受众在看完后有所感悟,以此改变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和固定成见,增加评论附加值。

猜你喜欢

评论员光明日报时评
深情寄语殷殷祝福
《光明日报》和@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对比分析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党建时评
打造地方广播的评论架构体系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