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音频初心 谋求融合发展

2019-12-16

视听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蜻蜓音频线下

郭 亮

一、音频媒体融合正全面开花

音频行业在2016年进入付费领域后,得到了整个互联网的关注,特别是在投资力量的驱动下,掀起了付费的热潮。出版、杂志、书店、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新闻平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入音频行业。比如,中信出版社自己做《今日简史》音频节目,直接进到产业链的终端,分发给各个音频平台;三联书店开始做自己的音频APP“三联中读”,当中有很多音频的课程。再如,很多教育机构也在进军音频业,像北大、清华等著名的学府都有制作音频的机构;新东方也成立了音频部门,制作了“精雕细刻”系列课程。除了以上这些,腾讯、企鹅FM等等,新闻团队也在做音频节目。以上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源头——教育类、出版类、新闻类进入音频行业,表面上看是跨界,背后的本质是,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从各个场景搬迁到了手机上面,实际上是场景的变迁,人们使用习惯的变迁带来了内容的重新融合。这是音频媒体融合的第一个方向,音频以外的行业进入音频领域。

音频媒体融合的第二个方向是,音频行业也在投入人力、财力进军视频、出版、实体书店、培训机构、线下圈层社交。比如高晓松的节目在蜻蜓FM上推出后,不少出版社来谈节目内容的出版合作。再如,现在很多音频平台向线下实体书店发展,或向线下培训机构发展,像得道做得道大学,向线下的圈层发展,商业收入从线下社群当中获得。

因此,音频媒体融合是从场景迁移到媒体融合,再到流量整合和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

二、音频媒体融合面临成长的烦恼

其实,音频行业可以用看上去很美来形容。前一波知识付费的热潮,使音频市场涌进了许多分食者,但他们真正进来后发现盈利较难。音频的知识付费已经遭遇了第一波的遇冷,挤出的泡沫也非常多。目前,主要面临以下成长的烦恼:

(一)流量天花板低

对比视频在人群中的渗透率超过90%,音频的所有形态,包括线下电台、互联网音频,加在一起,人群的渗透率不到20%,所以音频的使用率其实是不高的,用户时长有限。音频的竞争者不是来自音频行业自身,而是长短视频和游戏,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对音频冲击是非常大的,它们占用了人们的大量时间,所以分给音频的时间并不多。

(二)商业模式不清晰

音频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块:第一,广告主。但对于广告主而言,音频充其量是补充媒体,不是主流。第二,在广告模式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生产出知识付费产品,希望能够变现,但是现在市场对付费产品已经变得理性了。音频付费,很多用户有心理预期,比如听一个音频课程要花100元,这个价格的获得感并不是特别强,只有在足够刚需的情况下,用户才会为音频付钱,而真正的刚需是有限的。即使在刚需中,付费的内容也不是非常多。比如对于许多人来说,股票资讯是一个刚需,但这种刚需对他来说是图文更合适,而不是音频形式,所以音频对他来说并不是硬刚需。因此,知识付费遭遇瓶颈,需要升级和重构,客户精准+内容精细,从“服务全世界”到“服务你”。

(三)投入产出比不高

一般人认为音频成本低,但这个成本低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对比视频的绝对值,并不是相对值。它不像游戏和视频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音频的投入产出比算下来并不是特别高。音频的资金、时间、人力成本都不低,而且收益也没有那么大。知识付费潮导致大咖产品版权价格高企,用户对音频有心理价值,音频市场消化成本不容易。还有一个原因,音频行业有自己的规律,很多外行的人来做音频后发现,内容很好收益却不高,是因为他不懂得音频行业的规律。

(四)标准化量产难

一个产品,从0到1非常难,从1到100更难。音频行业对从业人才要求高,要求懂市场、懂音频、懂运营。比如做一个音频的爆款节目,要懂市场,要懂用户的心理,特别是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的心理,还要了解这些内容的作者,要把他的内容转化成音频,要求音频从业者懂作者,跟作者沟通,说服作者把这些内容转化成产品。满足这些条件的从业人员其实是凤毛麟角,更可能去回报率高又快的行业。

三、音频媒体融合的误区与路径

误区一:形式转换。不是把纸媒或者视频转化为音频就可以了,比如,一些畅销书在书店卖得非常好,转换成音频并不一定特别好,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听,很多文学类的东西,读起来非常顺畅,如果用音频的方式听起来,却不知所云。只有人物线条简单,场景描写丰富,像《三体》这样的书做成音频才有意思。音频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但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适合转成音频。

误区二:内容搬迁。不是把讲课、演讲、访谈、电台或者播客节目搬上音频平台就可以了,其中有人群、场景、运营的差异。比如,一位老师的讲课在高校非常受欢迎,但他的音频节目却不一定效果很好。文化类产品的场景感、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课堂讲课,与学生是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是有一些敬畏的。到了互联网平台上,用户想获得内容,希望你的内容赶快给我一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搜索性地去寻找内容,他对信息的密度、讲解的难易程度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并不是直接搬到音频上就可以了,必须要有一些转化。

在用户需求上,传统电台是线性媒体,一个频率各种各样的节目都会有,过去,听众需要听,就打开电台,无论播什么节目,他都在听。后来电台做了分频的改革,新闻频道、财经频道、都市频道、文艺频道等等,这个时候,听众从“我听”到“我选择性地听”。到了互联网上,变成“我搜索听”我想听的内容,与传统媒体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在用户体验上,只要频率的节目保持在一定水准上,听众认可了,便会锁定这个频率。而互联网的内容忠实度是不高的,用户体验与内容的精准度、信息密度、时间长度、场景匹配度、声音清晰度、娱乐程度、服务维度等相关。

四、音频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音频行业面临着很多烦扰,但并不是说没有解决路径。

音频行业经历了“线下—线上—线下”的变迁。当初,音频内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质量走向了规模化,比如教育成了知识付费产品,出版成了有声书,广播成了博客节目,用户获得了更大的规模化的内容。经过两年的发展,互联网音频平台又从线上走向线下,喜马拉雅在做万物声,得到在做得到大学,十点在做十点读书,樊登在做樊登读书会,吴晓波在做游学。

蜻蜓FM作为一个互联网音频平台,2018年初推出全场景生态战略,率先与国内多家手机厂商合作,在手机自有的音频、视频、阅读板块输出蜻蜓FM的音频内容。5G到来之后,手机厂商是未来的一个主战地,蜻蜓FM提前布局。不久前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蜻蜓FM又宣布成为小度首个合作音频平台:在5G时代,蜻蜓FM将自身的内容和运营能力开放出来,根据小度助手的用户画像、场景、内容需求特征,与平台的内容、用户标签进行匹配,带给用户定制化的音频服务体验。现在蜻蜓FM已经为小度会员提供的节目包涵盖儿童、脱口秀、有声小说等多个品类。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蜻蜓FM与华为、VIVO、小米、百度等合作;在物联网生态中,目前已内置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3700万台;另外,蜻蜓FM与汽车厂商合作,支持蜻蜓FM音频内容收听的汽车已达800万辆。

音频是一个长久的事业,我们的初心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的,这才是音频平台长久存在并获得商机之处。

猜你喜欢

蜻蜓音频线下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开盘录音带音频资料的数字化
蜻蜓
蜻蜓点水
超音频复合脉冲GMAW电源设计
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