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调查性报道的责任守望
2019-12-16文/刘扬
文/刘 扬
一直以来,调查性报道被看作是内容型媒体的核心报道力,是媒体守望者责任的重要体现。调查性报道操作难度和经济投入较大,因此令很多媒体望而却步,但正在发生变化的传播生态环境让各类媒体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颗“新闻皇冠上的明珠”。
一、调查性报道是守望责任的重要载体
1.调查性报道依然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调查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守望责任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新闻报道中的“奢侈品”。学界对调查性报道定义各有不同,笔者采纳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被看作是媒体的核心报道力,记者基于公意做深入调查,继而揭露某些被故意掩盖的真相。调查性报道对记者的要求较高,需要记者胆大心细,在调查之前准备好各种预案,从寻访知情人、提问的方式等调查技巧,到观察安全通道、隐藏身份等自我保护方法,记者不仅需要较高的业务水平,而且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2.调查性报道的守望实践。调查性报道的选题必然要立足公意,并且要揭露某些被隐藏的真相,选题的设置能力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但在现实环境中,报道的选题最好针对政府当下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如果调查的问题政府一时难以解决,不仅容易激发群体性事件,导致刊发的阻力较大,而且现实意义也较小,选择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既提出了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又可以借此推动政府工作。使用采访素材形成一篇调查性报道,首先要将素材进行全面整理,然后以画树形图的形式将文章结构大致明确。报道的主题是树干,在主干的两旁画出树枝,每个树枝的上写下资料中的各种内容,这样一来,调查素材就都凝结在这张图里了。第二步是厘清逻辑关系,可以再画一张树形图,调整树枝上的素材顺序,最重要的素材放在树根的位置,次重要的放在树干,以此顺序,最次要的放在树尖,并且把素材关联度高的内容放在一起。这样,事件就通过图像生动、有逻辑地呈现出来。
二、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调查性报道有利于新闻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但也因此面临一些法律困境。
1.可能会侵害到公民隐私权。记者在调查的时候很容易对公民隐私权造成侵害,要做到既避免侵害他人隐私权又维护公共利益,需要记者做好二者的平衡。新闻法尚未出台,需要记者有判断能力,什么目的的调查、怎样的调查方式、何种程度的信息公开会对他人造成隐私侵害,尤其是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应格外注意。
2.对调查对象名誉权的侵害。调查性报道同样易对调查对象名誉权造成侵害,并有可能被提起诽谤诉讼。新闻实践中,三类人群的名誉权特别容易受到侵害,第一类是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新闻中经常会直接指其为“罪犯”;第二类是公众人物,如娱乐界和体育界名人;第三类是因公共危机被舆论质疑的企业家。对企业家名誉权的保护和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批评并不矛盾,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监督和批评的权利,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论,企业法人不能以此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法律对媒体进行调查性报道的一道保障。
三、以响水爆炸事件报道为例看调查性报道的守望者责任
2019年3月21日,江苏发生的响水爆炸事故引发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从最初寻访目击者、追问事故原因,到后来关注问责、起底事故企业,继而揭示企业环保漏洞,探索中国化工企业生存发展之道,一步步探寻事件真相的同时,也在一层层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原因,体现了社会守望者的责任感。
1.主流媒体控制报道主导权,保障公众知情权。大众传播四大功能的第一项便是监督环境,守望社会。在响水爆炸事故报道中,数十家媒体的报道积极、主动、客观,体现出了守望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事故发生当天,新华社首先发布《江苏响水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6人死亡30人重伤》的消息。随后大量媒体介入,主流媒体强势占据了信息采集和传播的主动权,有效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从《突发!盐城响水一化工厂爆炸 周边无数玻璃被震碎》《江苏响水发生爆炸,亲历者:车都“抖”了》《江苏响水爆炸事故核心区直击:爆炸坑清晰可见》《我们走进响水爆炸核心区,看到这些……》到《响水爆炸事故前,盐城市委被指“化工整治不彻底”》《江苏响水爆炸事故背后更多细节曝光:爆炸已不是第一次》等。数百篇报道将公众关心和质疑的问题全部涵盖,事件的前因后果在记者的追问中逐渐清晰。自媒体也积极参与进来,推出了《响水爆炸当天,村民门口安装的摄像头拍下了这一幕》等短视频。灾难所引发的恐慌会比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性,巨大的恐慌足以摧毁人的意志,而群体恐慌可以导致社会混乱。通过媒体报道让公众获得其应有的知情权,既可以避免不实信息广泛传播,又可以巩固政府公信力,避免事态升级。
2.以民生视角设置议程,化解舆论压力。媒体的核心应是民本取向,是民生情怀,是民权代言。江苏响水爆炸事件影响面如此之大,但当地居民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集体事件。应该说,新闻媒体以民生视角设置议程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减压作用。在江苏响水爆炸事件中,主流媒体始终控制舆论主导权,一个重要原因是记者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民生立场,以民生视角进行报道,赢得了公众的信任,让公众接受了媒体为其设置的议程。在事件刚刚被披露的时候,公众的情绪无疑是极其愤怒的,社交媒体迅速出现大量质疑声音,几乎与此同时,主流媒体有了类似话题的报道,从《暗查:响水爆炸企业一河之隔,这里化工产业园问题依旧很多!》《响水爆炸环境监测:评价结果为何跟公众感受不一致?》到《响水爆炸事故致78人死亡,安监部门该如何担责?》《响水爆炸致数十人亡 事故背后的魔鬼细节浮出水面》等,这些新闻稿件采用的是公众视角,站在公众的立场向责任单位追问真相。这些报道说出了公众的心声,反映了民意诉求,较好地引导了社会危机时期舆论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
3.引导公众理性反思,推动社会进步。媒体的责任之一就是体察民意,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方向引领。按照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功能可以是一个线性过程,即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也就是说,在危机事件中,媒体要对社会舆论进行理性引导,引导公众克服惯性思维,冷静看待时局,并进行理性思考。从《惨烈大爆炸,响水县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响水爆炸之后:“宁可毒死不要穷死”政绩观休矣》到《响水爆炸案背后:跨国巨头杜邦、巴斯夫们的“绿色谎言”》《响水爆炸后,化工产业何去何从?》……可以看出,报道第一阶段从事故消息发布开始,报道以追问事故原因为主;从确认事故原因开始进入报道第二阶段,以追责和质询政府监管责任为主;第三阶段则是以反思事故深层次的原因为主。三个阶段报道内容不同,角度各异,但围绕的都是一个主题,而且随着调查的深入,报道呈现逐级深入的层次感,有效平息公众不满情绪的同时也引发公众理性思考。面对公共危机,媒体要做“舆论减压阀”,也要做启发社会思考、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器”。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就应该做到反映公意,引领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四、调查性报道的影子效应
1.衍生品可以为全媒体提供丰厚素材。调查性报道曾经风行一时,主流媒体有专门的部门、团队负责这一品类的新闻报道。而今,公众信息消费习惯发生转移,移动互联、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主流媒体看来,高质量的调查性新闻仍然是彰显实力的重头产品。新的传播生态已进入融媒体时代,各新闻单位纷纷创办新媒体,信息出口的增多意味着各媒体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调查性报道推送给不同的受众。不仅如此,调查性报道背后的采访故事,还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方式告诉受众,调查性报道的衍生品完全可以为全媒体提供更丰厚的素材。
2.形成公众参与的聚合物。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需要媒体人学会使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意义是参与。让受众参与,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如何参与,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在不同的时代,受众有不同的参与方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以用“读者来信”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反映的问题多数是私意。私意即个体、私人的利益,相对而言还有众意和公意。众意,虽然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但是个别意志的总和;而公意,则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公意的产生过程是从私意到众意,再到公意。在公意形成的过程中,第一过程,从私意到众意是物理性质的聚合,即只是量的聚集,不发生性质变化;第二过程,从众意到公意是化学的聚变,化合产生新的物质——公共人格、道德共同体。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一人一票的民主调查是众意,经过化合反应才能成为公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舆论。如果在互联网时代仍然使用“读者来信”或者类似的方式,显然不足引起更多受众的兴趣和参与,应该找到一些公意话题,至少是众意话题与受众互动,而调查性报道正有这样的先天优势。由于选题固定在公意之上,因此参与这一话题讨论的受众都围绕这一公意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参加讨论。
3.别让记者成为“奔跑的仓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新闻媒体希望自己的内容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需要记者每天奔跑在自己负责的战线上,一方面防止漏稿,另一方面努力发现独家新闻,压力可想而知。全媒体时代到来,很多媒体开始要求记者一专多能,既能采访、写作,还能够使用录音、录像等设备制作音频、视频,甚至还要会运作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这样做无疑让记者更加忙碌,然而忙碌之后呢?《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曾有一篇文章中说到,大部分记者忙碌如转盘上不停奔跑的仓鼠。仓鼠虽然一直奔跑,却仍停留在原地,新闻业也是如此。这段文字非常尖锐地指出了记者多功能化和专业化的悖论。随着媒体融合趋势的加剧,全媒体记者已经上岗,携带着摄影机、照相机、笔记本,摄影、拍照、采访一个都不能少,先传视频,再传文字和图片,稿子要给客户端、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忙于在各种身份中切换,记者反而更像新闻素材的提供者,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而这些相对简单的报道工作,机器人记者正在取而代之。总之,适时制作调查性报道,不放过采访中发现的蛛丝马迹,让平时采访的所得、所思得到总结和升华,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记者的天性就是社会监督者,担负着一份厚重的守望责任,这份事业需要一代代薪火相传,不要让怀揣理想加入到新闻队伍中来的热血青年成为“奔跑的仓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