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12-16丁梦娇
丁梦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8)
合唱是一种具有较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音乐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缺乏有效性,小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将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合唱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对于训练小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有效应用对策,对于促进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作用。
一、通过合唱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在之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已经十分固定,并且呈现出了十分僵化的趋势,老师进行理论知识和考试技巧的讲解,而学生在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考试得分点的记忆,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调动,机械的记忆过程几乎贯穿于全部的课堂教学时间[1]。不管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较强趣味性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大大提升。但是相反,如果所学知识过于枯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畏难情绪,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合唱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学的趣味性加以重视,利用合唱教学不断突出音乐知识的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较好的调动。比如,在学唱《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聆听欣赏歌曲,引导学生随着音乐一起运动,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特点,体会圆舞曲的节奏感。先学习合唱部分,把低声部当成孩子们的歌声,高声部当成小鸟的歌声,全班先学唱小鸟的歌声,再学唱孩子们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通过这种灵活多样合唱形式,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合唱教学过程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全新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将课堂交给学生,重新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逐渐弱化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这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合唱教学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2]。但是从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似乎并未受到这些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按照之前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且教学方式缺乏差异性,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教学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长期处于这种教学形式之下,学生就会养成过度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逐渐失去自主学习能力,此时老师再想提高教学效率,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阻碍。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合唱方法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合唱时要演唱姿态要正确,身体自然平直,呼吸要自然流畅,身体放松,用嘴巴和鼻孔同时吸气,呼气均匀。歌曲教学训练时做到字正腔圆。歌唱时都要有良好的起声和准确的母音状态,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学会合唱的基本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优化教学策略避免合唱教学流于表面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合唱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了合唱教学方法,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仍然不是十分理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合唱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深入研究,因此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只进行形式上的应用,从而导致合唱教学流于表面形式[3]。也就是说,在应用合唱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然后根据合唱教学的特点和小学音音乐教育内容,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真正发挥合唱教学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但是当前合唱教学的应用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多数情况下合唱教学并未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改变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练习《两只老虎》的轮唱唱法时,由老师扮演大老虎,学生扮演小老虎,由“大老虎”先演唱,“小老虎”轻声学唱,继而放声合唱的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同时,既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创新合唱教学的应用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掌握合唱的基本方法,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