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栏目《悦谈》的融媒体传播
2019-12-16王兆弦
王兆弦
2018年,在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下,文化类栏目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通过对2018年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的观察可以看出,文化栏目不仅在质与量上均有突破,在新媒体上也形成了文化热潮。从内容上看,文化栏目的主流性、原创性、创新性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文化栏目仍面临着内容趋近、市场吸引力不足、传播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内容创新、融媒体传播等方面找解决方法。无锡广电《悦谈》栏目通过全媒体融合生产模式,努力打造全新样态的文化栏目品牌。
一、《悦谈》融媒体发展现状
《悦谈》是由无锡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原创的一档全媒体艺术人文访谈节目,通过访谈的形式,发现和记录无锡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里发生的感人的人和事,并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手法将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让观众感同身受的同时,得到艺术和思想道德的双重熏陶。访谈对象涵盖多个艺术领域,以优质内容和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悦谈》栏目电视版在无锡新闻综合频道每周五22点、周六12点播出,无锡影视频道每周六19点、周日17点播出,广播版在无锡音乐广播每周六、周日12点播出,网络版在优酷、腾讯等平台同步播出,节目时长20分钟。
在栏目制作过程中,《悦谈》制作团队对节目内容推陈出新,优选题材,以严谨务实的态度保证节目质量。截至目前,《悦谈》共采访名师大家200多位,其中包括无锡籍著名指挥家曹鹏,二胡艺术家闵惠芬,作曲家叶小钢、陈其钢,舞蹈家赵青、薛菁华,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奚美娟,雕塑家吴为山等,他们在节目里畅谈与无锡的故事,分享艺术人生。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悦谈》特别制作了“非遗”人物特辑以及高端访谈等节目,节目深挖各阶层、各行业人物的励志故事,并以故事为背景,歌颂40年来人民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巨大进步,让人们设身处地地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昌盛,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开播以来,《悦谈》栏目收视收听率在无锡广播、电视同时段名列前茅,先后获得江苏省级政府奖13项,2018年《悦谈》荣获江苏省电视文艺奖优秀栏目称号,渐已成为无锡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二、融媒体传播语境下文化节目的创新
《悦谈》在节目创立之初就深知以内容取胜与全媒体营销的重要性,在后期的节目制作中,不断深化节目内容,同时进行融媒体传播,形成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
(一)以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高端访谈
文化栏目应当把握文化内涵,在选择栏目主题和内容时对内涵进行规划,以情感厚度、内容深度、视野广度表现节目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从而唤起受众内心深处的认同感。电视与广播作为传统的宣传机构,在进行文化类节目创作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基础。在制作节目时,应当充分利用电视与广播的资源优势,坚持文化创新,用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专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功底取胜。
《悦谈》栏目依托无锡深厚的人文底蕴,从与无锡有缘的人和事切入,发现和记录文化印记,用开阔的视野和现代思维去关注和表现,在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同时,又让受众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提升。访谈对象涵盖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电影、舞蹈、非遗工艺大师等多个领域人物,通过选择不同的生活场景来展现嘉宾与无锡这座城市所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受众在感受故事的同时,加深对无锡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给受众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引导人们从浅表的观赏到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嘉宾背后的故事,用多元的节目表现形态完成文化与时代的连接。
2018年12月,由无锡市委宣传部主办、无锡音乐广播承办的首届江南文脉论坛之“无锡技艺与江南文脉”分论坛在无锡马山成功举办。基于多年对无锡深厚文化底蕴的积累,《悦谈》栏目组从内容策划、嘉宾邀请、会务接待、场景布置、短视频制作、现场拍摄等方面精心实施。论坛围绕“根深江南”“人韵文意”“与时同存”三个篇章,邀请专家学者与无锡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秀棠(紫砂)、喻湘涟(惠山泥人)、赵红育(锡绣)等一起对话交流,探讨民间工艺与江南文脉间的渊源。嘉宾们从各自的角度,解读无锡技艺的根、灵魂和生长。
(二)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增强受众黏性
当前,新媒体以其高效性、时效性强的特点广受大众追捧,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受到冲击。近几年来,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率较之前有明显的下滑,受众日益流向新媒体。为了抓住这部分受众,广播电视节目需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利用新媒体进行节目传播和推广。
《悦谈》栏目与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达成合作,在视频网站上播放,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流量扩大了节目的播出效果。
除此之外,在社交平台上,微博、今日头条上也有《悦谈》的官方账户。在微博上,《悦谈》栏目会对每一期参加节目访谈的嘉宾进行介绍并放出节目片段及幕后故事。微博用户可以同步跟踪电视及广播上的节目咨询,并可参与讨论互动,增强了节目黏性,也易于节目锁定目标用户。今日头条上播放《悦印象》短视频,方便手机端浏览《悦谈》栏目内容,了解拍摄花絮。
(三)利用传统媒体优势,追求节目创新
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原创性强、创新性强的网络视频节目层出不穷。广电节目面对网络节目的包围,应利用广电媒体优势,发挥人文实力,把握好受众对于文化类栏目的需求,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节目创新。
《悦谈》的运作在无锡广电内部开展了多种创新探索。首先,以制播分离模式进行栏目运营。成立《悦谈》工作室,实行制片人负责制,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进行栏目运营。由制片人在集团内部抽调主持人、摄像、音频、场记等相关人员,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确保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整合集团资源为栏目所用。从平面的《新周刊》到智慧无锡APP,每周都会刊登节目预告介绍。举办大型活动时,由智慧无锡与相关公司负责融媒体直播,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全程直播,放大栏目传播力影响力。第三,在内容上做到二次开发。在无锡广电“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高端访谈”系列特别节目拍摄过程中,《悦谈》北下南上,采访吴为山、俞敏洪、奚美娟、沙祖康、张维为等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政要、学者和名家,进行面对面访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留下的印记,讲述与无锡的不解情缘,展望行业的发展未来。通过对嘉宾的采访以及对幕后故事的走访,除节目自身带来的流量外,嘉宾也会带来一定的受众流量,这些流量会自发形成节目话题讨论,从而带来二次流量。
(四)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打造特色活动
《悦谈》栏目线上节目与线下活动共融共生,由活动扩大节目的影响,由活动扩充节目的内容。作为无锡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悦谈艺术人文课”,2018年举办了4场活动,邀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来到无锡与市民进行零距离交流,用艺术课堂的形式传播文化。歌剧《二泉》赏析会、“昆曲王子”张军讲座《给传统一个未来》、古琴教授戴晓莲讲座《静听琴说》、音乐作家田艺苗讲座《聆听古典》,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瞄准固定的目标人群,打造优质的品牌内容,造势、借势,用创新的思维去策划、组织活动,得到社会各方的呼应,也为栏目培养了众多的潜在受众。
三、文化栏目融媒体运作模式探究
媒体融合使得媒体之间的边界逐渐消融,这也为媒体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广播电视媒体通过与新媒体合作,共同形成文化产业链,打造以文化栏目为核心的融媒体品牌。
一是内容为王。融媒体环境下,针对较为严肃的文化栏目,首先应注重增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进行栏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融媒体的角度出发,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作为栏目基础,坚守高端访谈方向,坚持栏目内容的品质化、精品化。
二是合作共赢。与新媒体合作,使文化类栏目深入到更大范围,接触到更深层的用户,扩大栏目的传播广度,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悦谈》还在进一步拓展与爱奇艺、今日头条等更深层次的合作。文化类栏目可以在融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三是打造品牌。文化类栏目在品牌化、系列化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也形成了许多特点鲜明的系列品牌栏目,如《悦谈》艺术人文课系列等,都是以深厚的文化内核为核心,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增加受众数量,增强用户黏性,增强节目的交互性和体验感,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可观的收视率。
四是衍生开发。文化类栏目可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IP化开发模式,实行品牌文化栏目的台网转化,一体化制作、多媒体展现、多层次使用,推动文化栏目的品牌化发展。《悦谈》“悦印象”短视频、《悦谈》成品节目在无锡广播电视台内也被重复使用,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初步形成内容传播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