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舞蹈形态特征分析
——从舞佣看汉代舞蹈形态特征

2019-12-16李永明孙佳媛

黄河之声 2019年19期
关键词:长袖乐舞陀螺

李永明 孙佳媛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一、汉代舞佣的背景

汉代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上升时期,也是历经秦朝统一到秦末天下大乱后的又一次大一统。汉代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公元前205年,刘邦在与项羽的楚汉大战中获胜后,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汉朝,史称东汉。

(一)政治背景

汉朝在政治上基本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完善了承袭的秦朝政治制度,在汉朝统一的400多年里,中央政府还设置了宫廷乐舞机构——乐府。汉代乐府的设置,虽然本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和祭祀的需要,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汉代的乐舞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汉武帝时期,其进一步扩大了乐府机构,并采集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更进一步推动了汉代乐舞文化艺术的发展。汉武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加,中国与西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具有西域特色的乐舞杂技便自然而然的传入中国,丰富了皇宫贵族的娱乐宴享生活。中央政府的支持,皇宫贵族的喜爱,使乐舞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经久不衰。

(二)经济背景

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与剥削有所减轻,在一定程度上聚集了民心,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为生产力的解放提供了条件,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的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生活水平提高后,便开始对精神上的娱乐文化艺术有所追求,娱乐文化艺术便在人们的追求下不断发展,乐舞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各地的民间乐舞随之也得到了相应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背景

虽然汉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沿袭秦朝的制度,但在精神文化方面受楚文化的影响较深,汉高祖刘邦以及多数朝廷大臣均为楚国人,因此,对楚文化的继承、发展与繁荣便有了政治上的支持。早在先秦时,楚国就已是杂技之乡,并且楚国的乐舞中也多有杂技表演,如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舞者踏盘、踏鼓而舞的“盘鼓舞”都有所体现。楚地在历史上巫术也十分盛行,实际上有着浓郁的艺术表演色彩,如“九歌”中描述的湘君、湘夫人,甚至是山鬼,描述她们不仅情意绵绵,而且个个外形娇婉柔媚,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汉代十分重视巫祝、鼓舞事神,这种风俗常见于贵族和街巷之间,这种类似艺术的活动的盛行,以及充满浪漫色彩和巫术气息的楚文化,对汉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文化和黄老之术。汉代以“孝”立国,十分重视儒家提倡的“孝悌”。与此同时,道家、神仙方术之学盛行,鬼神思想极浓,受以上种种思想影响,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从而导致了汉代舞佣的兴起与繁荣。

二、汉代舞佣的概述

佣,是指古代用以陪葬的雕塑。最开始被称为“刍灵”,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奴隶制时期,奴隶主死后常用活人作陪葬,当时这种以活人殉葬的恶习遭到平民大众的强烈抵抗,而后随着春秋战国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崛起,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奴隶主们被迫改掉用奴隶作为人殉的恶习,开始采用草扎的方法制成人偶以代替真人来陪葬,这就是佣最初的形态,随后这种用模拟真人的人偶的方式来陪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制作材料和使用工具不断更新,佣渐渐开始使用木、泥、陶等材料制成,佣就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汉代陶俑随之出现。

两汉时期,雕塑艺术空前繁荣,成为我国历史上极具特色的时期。佣在数量上多为惊人,种类十分齐全,材质上也有了很大改善,制作水平有所提高,制佣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在西汉前期,陶俑数量较少,多以侍佣为主,其组成多是陶头木身;到西汉中后期,不仅出现了骑马侍佣和武士佣,而且也出现了数量较多的歌舞乐伎佣;到新莽至东汉时期,侍佣尽管仍然存在,但数量明显减少,而歌舞乐伎佣的数量和种类增多,且造型生动细腻;到了东汉中后期,歌舞乐伎佣大量出现,种类更加齐全,形象更加生动,陶俑还呈现出大型乐舞演出场景。至此,两汉时期的陶俑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舞佣也随之出现并繁荣起来。

那么,歌舞佣,就是具有歌唱、舞蹈形象的陶俑,一般穿长衣或长裙,有的下穿裤,作舞蹈或唱歌状。舞佣,则特指表演舞蹈的随葬偶人,包括袖舞佣、宽袖长袍舞佣和盘鼓舞佣。这些出土的舞佣无一不呈现出汉代舞蹈的形象特征。

三、汉代舞蹈形态特征在舞佣中的体现

汉代舞蹈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舞蹈的形态特征统一在朴拙厚重的基调之上,具有活力的生机与原始艺术精神。汉代舞蹈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具有多种形式的美感,在纵向上,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讲求的轻盈之美,还继承了“楚舞”的风格,以折腰、舞袖为特征,以轻盈曼妙为基调;在横向上,吸收大量同时代姊妹艺术以及边地外域的舞蹈充实自己,建立起自身风格,形成独具汉代特色的舞蹈形态——舞袖、舞腰和舞足。

(一)舞袖

“舞袖”是汉代舞蹈中最常见的一种舞蹈形态,以人类服饰中的“袖”作为舞蹈的重要手段,让汉代舞蹈更多了份生机。汉代“舞袖”的“袖”可分为博袖、蝶袖、广袖、垂胡袖、筒袖、陀螺袖、套袖、长袖、小袖和窄袖等等。在出土的汉代舞佣中,大多都身着这些舞衣衣袖,服饰衣袖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舞蹈形态,其中有袖舞佣、盘鼓舞佣和宽袖长袍舞佣。

袖舞佣可分为长袖舞佣、陀螺袖舞佣和蝶袖舞佣。陕西、江苏、山东和湖南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长袖舞佣与陕西和河南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长袖舞佣,主要呈现出垂袖、拂袖、甩袖和撩袖的动作形态,如西汉早期陕西出土的长袖舞佣①,其右臂上举,手与眉平齐,长袖搭于右肩之上,左臂于身旁自然下垂,长袖微飘于身后,呈垂袖和拂袖形态。陀螺袖舞佣是西汉早期的舞佣②,仅出土于江苏徐州,其身着绕襟曲据深衣,衣据及地,袖形与长袖类似,袖口处外袖短于内袖,呈陀螺状,舞佣双臂上抬,呈抛物线型将长袖向外甩出。东汉中晚期的蝶袖舞佣仅出土于广东,其身着左枉蝶袖长袍,上束下宽呈喇叭状,衣袖形状呈宽大片状,类似蝴蝶,袖口窄长且下垂,舞佣呈蝶袖舞姿,如东汉中期于广东出土的蝶袖舞佣③,其右手屈肘于胸前,左手相反,屈肘反旋于身后,蝶袖自然下垂,呈蝶袖舞姿。

另一种具有“舞袖”形态的舞佣是东汉时期的盘鼓舞佣,仅出土于河南,例如出土于河南的东汉晚期的盘鼓舞佣④,舞佣身前有数目不等的盘和鼓,上身着长袖襦衣,下穿宽裤,左臂与肩平齐,置于肩前,右臂长袖自然下垂,呈盘鼓舞姿。

宽袖长袍舞佣同样体现出了汉代舞蹈“舞袖”的形态特征,其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江苏、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地区,出现具有不同性别属性的男佣和女佣,动作形态多样,主要有伸臂、挥臂、举臂、扬臂、挥巾或翻掌、拍掌踏足或挥臂跨罐状等。例如,出土于江苏的西汉中晚期的宽袖长袍舞佣,分别有男佣和女佣,男佣身着宽袖长衣,腰间系带,双臂向身体两旁展开伸出,宽袖下垂,呈舞蹈状;女佣同样身着长袍,腰间系带,身体略向左倾,右手于身旁高举,左手于身旁下垂,作挥臂状。

以上各种舞佣,无论是袖舞佣中的长袖舞佣、陀螺袖舞佣、蝶袖舞佣,还是盘鼓舞佣和宽袖长袍舞佣,皆运用飞舞的衣袖来展现舞姿,形象的表现出汉代舞蹈“舞袖”的形态特征。

(二)舞腰

“舞腰”是汉代舞蹈中另一个最突出的形态特征,“腰”作为舞者舞蹈时的中心部位,通过灵巧优美的扭动,带动上下肢同时舞动,从而达到舞蹈的效果,呈现出婀娜多姿的体态。汉代时期“舞腰”的舞佣,有的前倾身,有的后下腰,有的左右倾身下旁腰,还有的出胯扭腰,整个身体呈“S”形曲线,从而增强舞蹈时肢体动作的曲线美,形成最具汉代舞蹈特色的舞蹈形态之一。出土于江苏徐州的西汉早期的陀螺袖舞佣,就是具有楚舞翘袖折腰形态特点的女佣,身材纤瘦,身着绕襟曲裾长衣,衣裾长垂至地面,其袖形与长袖类似,袖口处内袖长于外袖,便是陀螺袖,双手于身旁上举并将长袖呈曲尺形向外甩出,舞佣整个体态呈站立式,身体中段部位纤细而柔软的腰肢向旁倾倒,呈折腰状,整个身体形成妖娆的“S“形曲线。这个陀螺袖舞佣完全形象的表现出了汉代舞蹈中“舞腰”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形态特征,尽显汉代舞蹈之美。

(三)舞足

汉代舞蹈的又一形态特征是《盘鼓舞》的“舞足”,《盘鼓舞》中舞者除了舞动飞扬的衣袖和扭动纤细而柔软的腰肢外,双脚还腾踏于盘鼓之上,伴着灵敏而优美的足部动作,双脚有力道地在盘鼓上跳动,踏出声响,作为节拍来点缀舞蹈,同时表演着各种舞蹈技巧,既惊险刺激,又美妙动人。

东汉晚期的盘鼓舞佣,出土于河南,舞佣上身着长袖襦衣,下身穿宽裤,左臂与肩平齐,置于肩前,右臂长袖自然下垂,舞佣呈站立的姿态,面部转向左斜前方看出,上身略微前倾折腰,双腿分开,右腿伸直向右斜后方,右足着地,左腿屈膝至左斜前方,左足下踏一盘,呈盘鼓舞状,佣前还放有两个大盘和六个小鼓,盘鼓舞佣生动、动态地塑造出了舞者聚精会神舞足的形象,体现出了汉代舞蹈的“舞足”的形态特征。

四、结语

汉代舞佣作为一种丧葬时使用的物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其墓主想表达的精神寓意,同时也被赋予了生命,墓主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表演者的精气神尽可能的表现在舞佣上,为处于九泉之下的自己服务,同时它的取义造象也必当是适应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的,能反映出汉朝建朝到发展繁荣再到落寞灭亡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对外交流等等的历史背景,这些种种历史背景无一不对汉代舞佣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汉墓中出土的舞佣手中皆无持道具,但都身着各种舞衣衣袖为舞蹈增添色彩,有长袖舞佣、陀螺袖舞佣和蝶袖舞佣等袖舞佣、盘鼓舞佣和宽袖长袍佣,体现出了汉代舞蹈“舞袖”“舞腰”“舞足”的形态特征。

注释:

①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调查发掘队.宝鸡和西安附近考古发掘简报[J].考古通讯,1955,02:37.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54-155.

③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东郊东汉砖室墓清理纪略[J].文物参考资料,1955,06:57-58.

④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5,02:118.

猜你喜欢

长袖乐舞陀螺
攀援而上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试论我国古代长袖舞蹈的发展历史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First Look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