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2019-12-15商仲福
商仲福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缩小,都取决于教研组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教师队伍现状,我认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教研组活动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只要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阵地。
一、教研组活动与学校制度的落实紧密结合
1.落实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学校认识到教师学习与工作水平提高的关键是通过微观层面的教研组建设来完成的,教学工作提升的重点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严格落实教研组活动制度,做到每次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讲稿、有反馈;同时,落实教研组活动巡查制度,不断监控教研组活动的方式和效果,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教研的氛围,让每名教师在每次活动都有所收获。另外,坚持干部走进教研组制度,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为教研活动提供服务和保证,进一步推动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为探索实现新课程理念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教研组以课堂教学诊断和评价为切入点,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依据。教研组成员单位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议教师的课,推进学科教研活动,教研组在评课时,找准一个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新确定新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集体评课的指导模式,教研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同伴之间能够开诚布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反思,学校形成了一种研究、学习、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们的教研意识不断增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3.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为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教研组的工作,调动教研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实体的作用,强调团队整体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每学年教研组展示活动和评选优秀教研组员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研组员都积极参加评选和展示活动,全面地展示了各人的特点和风采,效果显著。通过评选展示活动既达到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同时,充分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实效。
二、教研组活动与骨干教师培养紧密结合
1.教研组活动成就学校骨干教师
学校始终倡导“发展有方向,成长有典范”的骨干教师培养方法,我们认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是主体,而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的方式、内容、办法和实施计划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教研组活动为教师搭建展我风采、共同进步的舞台
一个有朝气的教研组,必然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而教师要寻求发展,必须要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要在一年中在教研组进行“一说一课一展示”活动,“一说”即“说课”;“一课”即“组内公开课”;“一展示”即“在全校上一节展示课”,全校教职工全员参加听评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有多名教师参加市骨干教师、教学新秀评选获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师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了成就感。
3.教研组以课题带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我
每位教师在本组都有研究的任务和子课题。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每个教研组和教师课题研究取得成效。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在组内上一节交流展示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在组内说课,集体备课,然后再实施。通过团队的合力、同伴的互助、个体的努力,教师们从交流展示课活动中受益匪浅,校本教研的氛围也日趋浓厚,此项工作已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常规工作。
4.每学期至少一次的赛课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成功的平台
三、教研组活动与各种研训紧密结合
1.开阔视野,内化经验,提升教研组活动的效果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学习,使我校教研组活动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增强了我校教师的自信心,教研组活动走上了良性循环。
2.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形成符合本教研组的活动方式
开学初教研组确定了教研活动的计划,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方式。开学初进行教研组内教学工作计划的交流研讨,期中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研讨,期末复习前进行一次研讨,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期末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固化活动成果。通过交流研讨,教师们明确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和提高的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讨会在相互交流中教师们学到了其他教师很好的做法和经验,目前,教师课前说课、同伴听评课、课后教学反思的教研活动方式,已成为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内容,效果非常显著。 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的载体,只有不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增强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课堂,關注于自己教学中最现实的问题,改变教研氛围,形成一股合力,引领教师不断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式上升,促进教师群体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