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
2019-12-15马春玲
摘 要:在机械制造企业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因为存在的人工操作不合理以及外界环境影响因素等,都极大地降低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性能。文章针对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重点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鍵词: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可靠性;提高措施
一、 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械制造设备的运行质量和作业效率,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不但可以使电气技术人员更好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性能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特点,从而加大先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实践力度。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研究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自动化制造科技水平,是机械制造及电子电气领域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械制造设备性能的好坏,对机械制造设备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也就意味着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优势作用,才能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品质,提高客户产品体验满意度。
二、 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分析
(一)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借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极为关键。相较于之前传统的空隙系统而言,现代化电气控制系统因为应用作用较高,进而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比较复杂,因为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比如,机械制造行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材料在加工时或多或少都有粉尘的出现,那么在系统运行当中,如果粉尘加入,那么就会导致其中线路出现不良接触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短路现象,最终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二)人工环节操作不规范
虽然作为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但是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换句话说,系统的稳定运行一定程度上与人工操作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少数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在实际操作环节时,并不能严格的遵守职业道德以及标准,凭借之前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导致系统的性能难以真正发挥,不仅导致数据出错率较高,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质量,最终促使机械制造生产效率与质量都难以提高。
三、 提高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措施
(一)重视对元器件材料质量的有效检测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能源消耗量较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进步工作中,应当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除此之外,还需要思考如何提高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集成度,提高集成水平,从而构建独立的自动化局面。要严格把控元器件的材料质量,为设备的稳定运转提供保障。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各项活动中坚持质量优先的理念,老化试验检测应当提前进行,保证在设备还没有投入使用前完成,完成设备老化检验工作之后,需要进入到试跑作业中。在现场收集表示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以此为依据判断设备是否能够正式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完成以上操作,才能保证设备在正式投入运行中能稳定发挥性能,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
(二)详细记录生产环境各项指标
由于生产环境是影响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对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考察。工作人员要深入调查并收集反应生产活动现场状况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要良好反应空气的湿度、环境的实际温度、环境的风速,利用这些数据完成对现场实际生产环境的模拟,保证所建立的评估方案有较高的可靠性,也能覆盖全面。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运用计算机技术能有效模拟运行环境,正确调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科学模拟使用环境,将温度参数和湿度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还要做好记录工作,主要面向电气设备可能出现问题,这能够为电气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可靠信息。使用环境的指标变化会影响电气自动化的运行情况,因此,要把相应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可靠运行。
(三)出台明确规定,有效管理人工操作环节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还应该对人工操作环节进行规范,这会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具体实施时,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规范,第二,培养工作人员操作系统的能力。对于相关工作部门来说,要制定完善控制操作规范。仔细研究每一个人工操作环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划分,把人工操作环节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从而制定较为科学严谨的操作规范。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历设备启动环节、各指示灯显示环节,另外,还有相应的后续操作环节。实现设备可靠运行,要有力约束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在实际运行中,电气设备需要交互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共鸣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电磁波相互干扰的情况。此时就不能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出台明确的规定很有必要,实现对人工操作环节的有效管理,使得控制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四、 结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控制不仅代表我国电气产业的科技水平,而且为加快机械制造生产效率,进一步优化机械制造生产作业方式奠定先进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辉.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8(8):266.
作者简介:马春玲,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