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2019-12-15马可
马 可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1)
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在我国小学阶段广泛普及,许多学校音乐教师都积极地开展了合唱教学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合唱兴趣,树立学习合唱的信心,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技巧,是每位音乐教师的职责。
一、激发兴趣,快乐合唱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学习最原始的动力,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小学生合唱的兴趣:第一,多接触合唱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准备上课的时间,播放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童声合唱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合唱。第二,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合唱是一个互动、合作的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多互动交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唱歌谱,演唱歌词,相互合作,孩子心中感受到快乐充实,才不会觉得累。如此,合唱才具备吸引力。第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合唱。小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歌唱水平有限,教师在选择合唱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因材施教。学生容易学会,在合作成功后容易获得成就感,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三大基石,科学训练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唱好合唱的第一步。一开始进行合唱教学时就应该统一要求演唱的姿势,最好是站立演唱,身体直立放松,手臂自然下垂,抬头挺胸,眼睛平视前方,微笑提眉,下巴微收,肩膀放松打开,两脚微微分开,稍有前后,歌唱时整个人的重心以及发声的发力点在腰上,舒适自然的状态最为合适,这样才能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培养积极的歌唱状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矫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
(二)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音的控制需要气息的支持。合唱艺术的关键在于纯净的音质和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正确的气息运用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呼吸频率快,肺活量与成年人相比,要小很多,所以在歌唱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长音、高音时会更显困难。因此,气息训练是合唱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才可能获得优美的音质。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吸气、呼气、换气。
1、吸气。歌唱中的吸气是通过鼻和口同时进行的,吸气时,口腔微微打开,同时提眉,像“打哈欠”的状态,但不要很夸张。对孩子,不能灌输过多的概念,可以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体会。比如,在讲如何慢吸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手握一朵新鲜的玫瑰花,身体放松下来,轻轻地闻花香,双手叉腰,感觉腰部慢慢地膨胀,就是正确的慢吸体验了。急吸时的感觉像受到惊吓,但切忌抬肩。
2、呼气。歌唱时的呼气,是有控制的,要求歌唱者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才能使声音有气息的支持。在呼气练习时,要慢而长,做到“匀、慢、稳”。可以采用吹纸条的游戏来练习。撕一个较长的纸条,手捏纸条上方,放在嘴前,吸好气后,吹纸条下方,使气息均匀缓慢地向前吐出。从纸片的振动幅度来观察气息是否均匀、集中。这一练习对增强气息的控制力有很大的帮助。
歌唱中的吸气与呼气就是有准备地吸好气,有控制地使用气息。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身体的变化,形象地理解歌唱的呼吸,能够培养他们演唱的兴趣,又达到了正确练习的目的。
3、换气。歌唱中的换气不仅要根据乐句的旋律,还要结合歌曲的感情。使换气和演唱的内容融为一体,千万不可因换气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首先在演唱作品前要根据歌词、旋律的分句、感情的需要,选好合适固定的换气点。一般来说,一个乐句换一次气,如果遇到较长乐句或是初学者气息不够用的情况,可以分成小乐句来换气,也可以在乐句中换气,但是要注意换气不能破坏词语的完整性。合唱训练中还存在一些学生换气发出很大声音的问题,这是因为换气太浅,新吸的气息没有吸下去。应该要求学生换气无声,腔体打开,力量始终集中在小腹。
(三)发声训练
良好的发声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声音质量,使各声部音色统一,为合唱做好铺垫,是合唱前的必要训练。
1、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是发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歌唱发声时要求的打开喉咙,实际上就是半打哈欠的状态。形象地来说,当我们喝水的那一瞬间,就是正确的打开喉咙的感觉。能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很容易,但是发声时,保持喉头相对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就很难做到了,所以教师在开始进行发声训练时就要特别重视训练喉头的稳定。选择容易稳定喉头的母音练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u”母音。
2、正确的起声。发声开始的一瞬间叫做“起声”,歌唱的起声分为“硬起”和“软起”,在合唱训练中以“硬起”为主。起声练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乐音进行,另一种是有乐音进行。最初练习起声时,可以用哼鸣“eng”练习,无需固定的音高,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在练习一段时间,孩子们找到最自然的感觉后,可以加入音高、旋律,改唱其他母音,例如“ma”“i”等进行起声练习。中低声区的起声,声带可以很自然地放松,训练效果比较好。越往高声区走,难度越大,因为随着音的逐渐升高,会造成声带和喉头的紧张,这个时候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打开喉咙,高位置轻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共鸣的点要小,找准点后,在轻声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值得每一位合唱教师重视。愿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保留住孩子最纯净、明亮的音色,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广阔天空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