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敦煌學相關學術會議發表論文目録
2019-12-15胡耀飛陝西師範大學
胡耀飛(陝西師範大學)
題記: 本目録延續本刊去年揭載的2017年度目録,旨在收集2018年度中國兩岸三地乃至部分海外召開的各類學術會議上所發表的敦煌學(包括吐魯番學)論文目録,借以補充一般年度論著目録在收集正式發表的文章之外,無法涉及的會議論文目録。雖然説這些會議論文大多是未定稿的文章,但畢竟代表了各位學者這一階段的思考,頗值得參考。
2017年度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學術年會
2018年1月13日,陝西師範大學
楊冰華: 《敦煌莫高窟皇慶寺營建時代再探》
劉人銘: 《莫高窟第310窟供養像闡釋》
郭静: 《榆林窟第3窟五十一面千手觀音經變的圖像選擇》
“從曹溪到敦煌: 多重資料和不同視角下的跨學科禪宗研究和敦煌寶藏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8年1月13—15日,法鼓文理學院
Mario Poceski(伯理奥):“The Dunhuang Version of Guishan’s Admon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te-Tang Chan”
Marcus Bingenheimer(馬德偉):“Four Early Chan Texts from Dunhuang: Exploring best practices for high-end digital edition of Buddhist Manuscripts with TEI”
趙燕林: 《莫高窟第220窟〈維摩詰經變〉帝王圖研究》
朱曉峰: 《莫高窟唐代經變畫音樂圖像述略》
牛宏: 《敦煌藏文禪宗文書〈無所得一法論〉的内容和性質探析》
董大學: 《般若與禪: 敦煌寫本〈金剛經〉注疏研究》
James Robson(羅柏松):“Reassessing theBaolinZhuanand its Place in Medieval Chan”
曹凌: 《〈達摩胎息論〉初探》
鄧星亮: 《大正藏本〈諸經要抄〉(敦煌#2819)之正名》
敦煌研究院莫高講堂第十七講
2018年1月16—17日,敦煌研究院
陳菊霞: 《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南壁圖像新解》
勘措吉: 《再談敦煌文獻中的“熱貢”》
王慧慧: 《莫高窟464窟研究——主室及甬道壁畫内容補遺及其反映的年代問題初探》
楊赫赫: 《敦煌石窟建築形制演化與特徵問題探討》
劉永增: 《關於西夏研究的幾個問題》
楊富學: 《元代西夏遺民重修莫高窟第61窟甬道考辨》
王惠民: 《大神變,或大方等陀羅尼經變?——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南壁壁畫新解讀》
中亞考察學術報告會
2018年1月18日,敦煌研究院
楊富學: 《異質文化關切與敦煌學之發展》
2017—2018年度佛教與東亞文化青年論壇
2018年1月18—19日,法鼓文理學院
朱義德: 《從P.2041尾題看道宣律學在長安、敦煌和吐魯番三地的傳播》
趙洪娟: 《從晚唐五代敦煌“賽祆”探祆教習俗與中國節慶風俗的融合》
肖浪: 《初唐時期敦煌石窟群分期及現有研究問題探討》
2017年度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術年會
2018年1月20日,陝西師範大學
翁彪: 《唐五代菩薩戒除儀與梵網經的文本變異》
沙武田: 《佛教花供養在唐五代敦煌地區的表現》
第2回日本洛陽學國際研討會
2018年3月16—17日,京都大學
片山章雄: 《唐西州初期の墓誌中の二曆と長安史料、洛陽史料への期待》
第四届西夏學博士後論壇
2018年3月16—18日,寧夏大學
羅海山: 《〈俄藏敦煌文獻〉Дх19076Я號契約文書研究》
王勝澤、王艷: 《莫高窟第95窟水月觀音圖爲西夏考》
方争利: 《敦煌西夏石窟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探析》
絲路文明論壇第五期
2018年3月29日,浙江大學
趙曉星: 《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
“觀念史與社會史視閾下的漢傳佛教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8年3月30—31日,清華大學
馬德: 《從敦煌石窟的營造看佛教與社會的互動》
王祥偉: 《吐蕃歸義軍時期敦煌僧尼的勞作活動》
“寫本及其物質性”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4月6—7日,中國人民大學
余欣: 《物質性—儀式性—藝術表現: 中古佛教“藉經具”的博物學解讀》
許建平: 《P.2643〈尚書〉寫本的特點及相關問題的思考》
李孟濤: 《早期中國寫本書迹研究》
倪健: 《敦煌蒙書中的層累知識》
高奕睿: 《標記中古中國寫本中的複音詞》
榮新江: 《從簡牘貝葉到紙本寫卷——早期絲綢之路上的典籍傳播》
陸揚: 《文本性與物質性交錯的中古中國研究》
文明交往的意義: 以“一帶一路”爲中心的歷史與現實思考高層論壇
2018年4月21—22日,浙江大學
秦樺林: 《斯文並傳——敦煌學視野下的“章黄學派”與“羅王之學”》
宋翔: 《〈敦煌掇瑣〉出版事考略》
海上絲綢之路石刻文獻研究高端論壇
2018年4月22日,廣西師範大學
楊富學、王慶昱: 《新見唐瓜州刺史魏遠望墓志考屑》
敦煌研究院第41期敦煌讀書班
2018年4月27日,敦煌研究院
趙曉星: 《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
第三届中古宗教史青年學者工作坊
2018年4月28—29日,陝西師範大學
董大學: 《論唐代敦煌地區僧人的佛典學習——以北敦8263號〈金剛經注〉爲中心》
楊效俊: 《王權、佛法、家族與敦煌的宗教空間——以莫高窟李氏家族所供養的第332、148窟爲中心》
第十三届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5月4—5日,臺灣師範大學
王三慶: 《敦煌文獻中的程式工具箱初探》
林仁昱: 《敦煌P.3216、P.2483等卷〈阿彌陀讚文〉樣貌與應用探究》
敦煌與絲綢之路多元宗教學術研討會
2018年5月6—7日,敦煌研究院
譚大衛: 《景教敦煌文獻〈一神論〉之白話釋譯考證》
楊學勇: 《敦煌本與金藏廣勝寺本〈中論〉的比較研究》
習罡華: 《敦煌文獻S.2165號〈坐禪銘〉論衡》
武玉秀: 《敦煌金銀泥經幡研究芻議》
趙改萍: 《敦煌佛傳壁畫與山西佛傳壁畫之比較研究》
文志勇: 《沙俄敗兵對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破壞和對新疆社會的衝擊》
米海萍: 《試析敦煌文獻〈韓朋賦〉中的幾個“幻化物”民俗意象》
王祥偉: 《吐蕃歸義軍時期敦煌僧尼的勞作活動》
彭措扎西: 《略論敦煌吐蕃兵書之〈勇士與懦夫〉的軍法思想及其社會影響》
勘措吉: 《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敦煌藏文寫經》
陳粟裕: 《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觀音圖像與信仰》
殷博: 《莫高窟回鶻時期第207窟初唐説法圖考》
買小英: 《由敦煌本“二十四孝”看儒釋倫理的融通與合璧》
聶清: 《敦煌〈篆書千字文〉風格溯源》
張亞寧、韓鋒: 《中古時期儒家文明在敦煌地區傳播和發展——以敦煌遺書爲中心》
楊寶玉: 《兩件度牒相關敦煌文書復原整理與再研究》
崔紅芬: 《〈觀音經〉與〈觀音經變〉——以敦煌黑水城遺存爲主》
張小剛: 《古代敦煌龍王信仰及其圖像研究》
形象史學與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5月12—13日,南京大學
菊地淑子: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供養人題記、供養者畫像再論》
范鵬: 《敦煌哲學的探索及其文化意義》
李國: 《元以後瓜沙地區佛道交融現象——以敦煌石窟道教遊人題記爲中心》
張書彬: 《榆林窟第3窟普賢變下方壁畫的圖像學新釋》
楊寶玉: 《流散至印度的敦煌文物文獻》
陳麗萍: 《新見四件散藏敦煌契約文書》
中國古代邊疆開發與文化建設高層論壇
2018年5月12日,雲南師範大學
鄭炳林: 《新見〈唐米欽道墓志〉考釋——敦煌相關金石整理研究之一》
第63回國際東方學者會議
2018年5月19日,東方學會
易丹韻: 《初唐における法界仏像の「世界図」に関する一考察——莫高窟第332窟の法界仏像をめぐって》
“中國中古藝術專題”博士講壇第三場
2018年5月29日,廣州大學
李銀廣: 《莫高窟第285窟造型再考》
中華炎黄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委員會第四届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6月9—10日,合肥
楊寶玉: 《〈敦煌廿詠〉與晚唐敦煌童蒙讀物》
高天霞: 《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異攝或異調混押現象探析》
楊秀清: 《“童子拜佛”的圖像來源——以敦煌石窟爲例》
邰惠莉: 《離開寺學後的敦煌寺僧——以誦經記録爲例》
任占鵬: 《敦煌寫本“上士由山水”詩與識字學習》
劉全波、楊園甲: 《法藏敦煌藏文文獻所見漢文學郎雜寫輯考》
鄭阿財: 《敦煌寫本家教别裁〈辯才家教〉校釋及綜論》
高啓安: 《唐宋時期敦煌學校建築樣式及學生課業方式初探——以敦煌壁畫爲主》
中國古代湘楚地區的視覺文化與思想觀念論壇
2018年6月11—12日,湖南大學
張書彬: 《中古法華信仰新圖像類型之考釋——以榆林窟第3窟〈曇翼感普賢菩薩化現女身圖〉(擬)爲中心》
中國民族史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
2018年6月16—17日,蘭州大學
楊銘: 《從文本釋讀到歷史重構——近年來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研究成果評析》
長安與世界對話: 唐都長安14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6月18—19日,陝西師範大學
趙青山: 《唐代宫廷抄經制度研究——以敦煌藏經洞所出武后發願抄經爲中心》
陸離: 《日本杏雨書屋藏七三七號吐蕃天下都僧統願文研究》
“古代史研究新視野”第六期“西域敦煌”
2018年6月23日,上海師範大學
余欣: 《瑩澈心水: 敦煌西域佛教儀禮與藝術中的琉璃》
“長安中國中古史沙龍”第十三期“中古中國的政治與地理”
2018年6月23日,陝西師範大學
王晶: 《P.2005〈沙州都督府圖經〉卷三及敦煌地志類文書再考》
“巴基斯坦——犍陀羅佛教文化與中國新疆的佛寺”工作坊
2018年6月28日,北京大學
張小剛: 《敦煌壁畫中兩種于闐歷史傳説故事畫新考》
敦煌研究院第42期敦煌讀書班
2018年6月29日,敦煌研究院
王祥偉: 《吐蕃時期敦煌僧尼的名籍制度》
第七届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6月28—29日,臺北
張梅雅: 《詩情無别怨: 晚唐五代敦煌文獻中僧人詩偈的書寫特徵與自我形象之描寫》
郭磊: 《敦煌文獻中的“新羅”元素》
黄韻如: 《敦煌北涼石窟再探——由禪觀的角度切入》
“漢傳佛教寺院與亞洲社會生活空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6月30日—7月1日,新加坡國立大學
張重洲: 《五至七世紀的吐魯番漢人家族與佛寺管理》
馬德: 《敦煌僧團社會教育》
第十一届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6月30日—7月1日,安徽大學
徐朝東: 《敦煌世俗文書中所見語音現象之研究》
李偉大: 《敦煌變文〈下女夫詞〉“渣”字考》
2018 Dunhuang-Berkeley Seminar
2018年7月2日,敦煌研究院
張元林: A Complex of the Wind Gods: the Image of Mahesvara in Cave 285 of the Mogao Grottoes
Sanjyot Mehendale:“The Iranic Elements in Dunhuang Art: Meaning and Transmission”
楊富學:“Yishu (Jesu) Worship in Xiapu Manichaean Manuscripts”
沙武田:“Sogdian Merchants Meeting Robbers at Dunhuang: Research on the Images of Transport and Exchange along the Silk Road”
Osmund Bopearachchi:“The Diffusion of Gandharan Motifs to Dunhuang via Bamiyan and Kizil”
Mary Lewine:“The Stamps on Certificates of Ordination (jiedie 戒牒) at Dunhuang”
Jon Soriano:“Repetition as a Visual Phenomenon in Dunhuang Cave Painting”
Neil Schmid:“Mogao Grottoes as Wunderkammern and the Mirabilia of Salvation”
孔令梅:“A Study on the Donor Figures in the Front Chamber of Mogao Cave 12”
Anne Feng:“Water, Ice, Lapis Lazuli: The Making of a Buddhist Paradise through the Sixteen Meditations”
趙曉星:“Cultural Exchanges along the Silk Road during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rom the images of Mount Wutai in Dunhuang”
陳粟裕:“Mixing and Spreading: Various Factors in the Images of the Buddhist Patron Deities of Khotan”
Zachary Beer:“The Living Sarvatathgatattavasagraha Community at Dunhuang: Evidence from the Library Cave”
Khenpo Yeshi:“A Rare Image of Trwith a Meditation-Band in Yulin Cave 4”
第四届五臺山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7月3—5日,五臺山
張書彬: 《中古法華信仰新圖像類型之考釋——以榆林窟第3窟〈曇翼感普賢菩薩化現女身圖〉(擬)爲中心》
陳大爲: 《敦煌首寺——龍興寺與諸寺關係考論》
董大學: 《互助與崇佛——論唐五代敦煌社邑團體之身份認同與網絡建構》
中國童蒙文化與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7月5—6日,廣島大學
高田時雄: 《〈直音匯韻〉初探》
楊秀清: 《敦煌童蒙教育文獻及其思想史意義》
任占鵬: 《〈敦煌百家姓〉寫本的整理與姓氏學習》
第四届中國民族史研究生論壇
2018年7月7—8日,中央民族大學
楊冰華: 《莫高窟第38窟新發現東夏題記探析》
“漢傳佛教與亞洲物質文明”未來學者論壇
2018年7月11—12日,清華大學
楊童舒: 《甘肅十六國時期石窟寺空間形制與洞窟圖像佈局研究》
張婉瑩: 《北朝時期敦煌石窟佛教服飾探析》
武紹衛: 《從社會經濟角度看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衆居家原因》
劉人銘: 《敦煌回鶻石窟供養人研究》
寫本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18年理事會
2018年7月14—15日,西華師範大學
蕭旭: 《敦煌寫本字詞札記》
楊小平: 《敦煌寫本疑難俗語詞校考》
周尚兵: 《P.3644店鋪徠客叫賣詞與唐五代宋初敦煌日常飲食生活》
劉進寶: 《讀徐文堪先生書札記》
黄正建: 《敦煌本〈勵忠節鈔〉性質淺議》
方新蓉: 《敦煌僧人邈真贊中禪律結合問題初探》
武漢强: 《敦煌寫本“咒願文”研究》
何劍平: 《俄藏符盧格編三六五號的問題再議》
楊寶玉、吴麗娱: 《法藏敦煌文書P.4997所存書狀考釋》
張勇: 《敦煌佛教寺院史料類説》
趙家棟: 《法藏敦煌寫本P.2269〈盂蘭盆經贊述〉校讀與研究》
朱瑶: 《敦煌漢文文獻題記源流述略》
包朗: 《“帖静”考釋》
汪娟、陸穗璉: 《漢唐李陵相關文本中的生命抉擇——從〈李陵變文〉談起》
周於飛: 《敦煌曲子詞與花間詞的女性形象比較》
王志鵬: 《簡論敦煌變文的結構形式和套語》
劉屹: 《敦煌道經寫本對道教史研究的貢獻》
游自勇: 《敦煌寫本〈百怪圖〉續綴》
陳于柱: 《敦煌古藏文寫本P.3288V(1)〈沐浴洗頭擇吉日法〉題解與釋録》
李軍: 《〈蒙求〉作者李瀚事迹考實》
劉安志: 《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唐代解文雜考》
楊銘: 《兩件敦煌古藏文寺院帳簿研究》
趙貞: 《吐魯番文書所見唐代“身死”芻議》
杜海: 《敦煌曹氏歸義軍時期的“瓜、沙之争”》
李旭東: 《敦煌“武周時期歌謡”“祥瑞”的宣傳效應稽考》
趙青山: 《疑僞經清浄法行經再研究》
趙曉星: 《敦煌古藏文文獻P.T.248〈如來藥師琉璃光王供養法〉研究》
李并成: 《敦煌遺書中所見絲綢路上的外來藥物考》
秦凱: 《爲祖母則强: 寡婦阿龍財産訴訟案再探》
楊富學、路虹: 《敦煌文獻所見回鶻政權的商品貿易》
董華鋒: 《四川博物院藏石刻佛教經咒及其與敦煌寫本的比較》
董永强: 《敦煌吐魯番寫本所見唐人的藏鈎》
侯沖: 《敦煌不孤——以〈金剛經纂〉爲例》
吴浩軍: 《另類寫本: 流傳的限定性和空間的封閉性——以敦煌吐魯番出土喪葬文書爲中心》
陸慶夫: 《讀敦煌寫本札記二則》
朱利華: 《論敦煌道教寫本的再利用》
楊明璋: 《萬里尋親傳説與敦煌聖僧萬回信仰》
游世强: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點校獻疑》
張磊: 《寫本文獻中的借筆字》
聶志軍: 《敦煌本〈故圓鑒大師二十四孝押座文〉及相關文書再探》
鍾書林: 《敦煌遺書S.4654〈贈悟真等法師詩抄〉探賾——兼論光復後的敦煌與大唐中央政權的微妙關係》
趙鑫曄: 《伯二七〇四“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伏俊璉: 《敦煌文學編年史相關問題討論》
喻忠傑: 《戲劇學視野下的敦煌話本》
張小艷: 《敦煌祭文疑難字詞校考》
湯君、王倩: 《敦煌文獻〈降魔變文〉的性質和叙事演化》
徐浩: 《敦煌本漢文〈大般若經〉同紙兑廢稿綴合七例》
劉傳啓、冷江山: 《敦煌寫本異文詞語甄選例釋》
賈智: 《敦煌出土唐代字樣書的文字觀》
張存良: 《斯坦因所獲漢文殘紙未刊部分》
“克孜爾石窟與絲綢之路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8年7月18—19日,北京
夏生平: 《數字敦煌——古代絲綢之路上數字文化遺産“跨界、融合、分享”模式探討》
徐永明: 《從犍陀羅到龜兹再到敦煌——佛教藝術中國本土化發展歷程》
陳愛峰: 《沙州回鶻洞窟供養人像的歷史學研究之一》
少林寺與隋唐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7月20日,少林寺
王祥偉: 《中晚唐時期敦煌地區的僧兵》
馬德: 《敦煌曇猷禪龕與少林達摩洞的佛教史意義》
第六届“漢化·胡化·洋化: 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7月22—23日,首都師範大學
趙貞: 《國圖藏BD16365〈具注曆日〉研究》
游自勇: 《“沙州龍神力亡兄墓田争訟案卷”再探——兼論敦煌文獻中的“墓田”》
“梵文貝葉經研究與絲路藏學”學術討論會
2018年7月24日,蘭州大學
黄維忠: 《關於敦煌藏文文獻研究的幾點思考》
第六届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暨全球史視野下的嶺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7月28—29日,廣西師範大學
劉安志: 《唐代解文初探——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爲中心》
李軍: 《控制、自稱與法定: 張氏歸義軍轄區變遷的多維度考察》
敦煌研究院第43期敦煌讀書班
2018年8月13日,敦煌研究院
楊富學、劉源: 《出土簡牘所見漢代敦煌民族及其活動》
邰惠莉: 《俄藏敦煌文獻中的轉帖》
王東: 《出土文獻所見吐蕃民衆社會財富觀念考索》
王志鵬: 《敦煌願文的文學表現述略》
趙曉星: 《西夏時期敦煌涅槃變中的“撫足者”》
首届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
2018年8月17—18日,西安
George Keyworth(紀强):“On Xuanzang and Manuscripts of the MahPrajPRamit-SūTra at Dunhuang and in Early Japanese Buddhism”
十至十三世紀西北史地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八届年會
2018年8月16—17日,西北師範大學
徐秀玲: 《矜放與實效: 唐宋之際歸義軍政權矜放淺析——兼論敦煌寺院的矜放》
紀雪娟: 《絲路梵影——北宋時期絲綢之路上的僧侣往來芻論》
敦煌與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學術研討會
2018年8月19—20日,敦煌研究院
萬明: 《西來之樂篳篥的古今傳承: 從壁畫到民間音樂會》
Imre Hamar(郝清新):“The Indian and Central Asian Influence on the Image of Samantabhadra Riding on a Six-Tusked Elephant in Dunhuang”
馬麗蓉: 《敦煌與全球絲路學的百年變遷》
楊寶玉: 《達外國之梯航——曹氏歸義軍與于闐首次入貢五代中原王朝之關係再議》
鍾書林: 《敦煌遺書P.2555陷蕃組詩研究與唐代開元盛世的邊疆格局及唐蕃關係》
八木春生: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第一期諸窟的特徵》
陳菊霞、馬兆民: 《莫高窟觀音菩薩與諸神衆組合圖像考》
張澤洪: 《論敦煌文書中的道教寫經》
武海龍: 《吐魯番出土印本佛典研究——以吐魯番博物館館藏爲中心》
劉英華: 《從敦煌本藏文星占文書看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王明强: 《文化交融與醫學融通——敦煌醫學文明的文化審視》
王鵬: 《胡漢之間——以敦煌文書中的“鎖”爲中心》
葛繼勇: 《敦煌本〈兔園策府·征東夷〉與唐伐遼東——兼與日本〈經國集·三韓用武〉比較》
樊雪崧: 《敦煌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圖新探》
毛銘: 《佛足下的拜占庭王子: 敦煌壁畫的歐亞使臣圖像補遺》
楊潔: 《論敦煌寺院中的佛教“供養具”》
張乾元: 《絲綢之路上的拜占庭壁畫與敦煌壁畫之比較》
趙曉星: 《西夏時期敦煌涅槃變中的“撫足者”》
周永衛: 《從西北籍僧人的弘法足迹看東晋南朝敦煌與嶺南的交通》
朱安女: 《雲南阿吒力教科儀與敦煌懺儀的對比研究》
秦丙坤: 《敦煌佛教觀念倫常化的經典文本: 以〈父母恩重經講經文〉爲中心》
祁曉慶: 《張議潮出行圖研究——兼論晚唐敦煌壁畫供養人新樣式》
方争利: 《東千佛洞西夏中心柱窟圖像佈局及形制問題芻議》
陳琳琳: 《20世紀初期中、日、歐學者間敦煌文獻的交流——以敦煌藏唐刻本〈切韻〉爲例》
山本孝子: 《淺談書儀中的牓子》
王巨新: 《敦煌長史武斑碑研究》
修斌: 《大谷光瑞與日本敦煌學》
孔令梅: 《簡述唐宋時期敦煌大族與佛教》
黄京: 《唐代的告身文書與敦煌的僧官授予》
王志鵬: 《敦煌願文的文學表現述略》
高建新: 《敦煌陽關: 絲路上巨大的文化符號——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説到〈陽關三疊〉〈陽關圖〉》
周方: 《莫高窟西魏第288窟男窟主的裝束及身份再探》
姚瑶: 《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唐代造像的比較》
徐弛、朱蕭静: 《敦煌畫商人遇盜圖新探》
張捷: 《試論西漢時期敦煌的水利與漕運》
項一峰: 《絲綢之路石窟寺文化蠡議》
邵天松: 《寫本文獻學視野下的敦煌文獻與黑水城文獻》
法藏與東亞佛教研究國際研討會
2018年8月17—18日,大唐西市博物館
昌如: 《“地論”到華嚴: 法界緣起溯源——以敦煌文獻S.3441爲中心》
“寫本時代的絲綢之路”国際工作坊
2018年8月22日,龍谷大學
榮新江: 《写本の路としてのシルクロード》
王振芬: 《旅順博物館と大谷文庫》
朱玉麒: 《トゥルファン文書中の北館厨牒流伝史》
孟憲實: 《敦煌·トゥルファン出土の「王言」について》
劉子凡: 《シルクロードにおける弓月城と弓月道》
三谷真澄: 《中央アジア出土漢字仏典断片目録について》
宋成春: 《旅順博物館所蔵仏典断片に関する調査と分析》
史睿: 《シルクロード出土写経の書体による年代判定の研究》
游自勇: 《シルクロードにおける〈百怪圖〉》
段真子: 《中国国家図書館蔵写本〈八相變〉三点の関係について》
岸田悠里: 《敦煌莫高窟と「仏母下天」》
“宋遼金元時期社會思想、教育思想的書寫與童蒙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8年8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
金瀅坤: 《唐五代敦煌蒙書編撰與孝道啓蒙教育》
第一届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青年學者研討會
2018年8月25日,清華大學
吕博: 《唐西州前庭府衛士左憧憙的一生》
王慶衛: 《陝西文物單位藏卷所見敦煌文書的早期流散》
歷史文獻與考古遺存的互證: 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8月26—27日,甘肅博物館
沈睿文: 《敦煌白畫P.4518(24)圖像考》
沙武田、楊婕: 《敦煌壁畫中的罽賓人形象考》
史瀚文: 《從拜占庭到敦煌和奈良——漢唐歐亞絲路上的互動》
趙曉星: 《盛唐時期敦煌的五臺山圖像——敦煌五臺山信仰研究之四》
陳于柱、張福慧: 《敦煌藏文寫本S.6878V〈金龜擇吉占走失法〉整理研究》
楊寶玉: 《〈敦煌廿詠〉校考》
賈小軍: 《漢代敦煌郡驛置及道路交通考述》
脱少華: 《從敦煌會展看開放式文物展館的安全防範》
賈小軍: 《漢代敦煌郡驛置及道路交通考述》
伏俊璉: 《寫本時代的中國文學寫本研究概況》
徐曉卉: 《古代敦煌婦女的妝飾習俗概論》
毛銘: 《佛足下的拜占庭王子——敦煌與中亞壁畫裏的歐亞使臣圖像補遺》
宋焰朋、毛銘: 《敦煌鳥頭十字架爲拜占庭文物考》
楊冰華、李國: 《瓜州東千佛洞初創年代補説》
張景峰: 《敦煌莫高窟第31窟金剛經變考釋》
趙燕林: 《莫高窟北周洞窟中新發現的隱秘圖案及文字——兼議圖讖瑞應思想與欄牆隱秘圖案之關係》
邰惠莉: 《俄藏敦煌文獻中的轉帖》
彭傑: 《日本書道博物館所藏吐魯番出土的〈大唐内典録〉殘卷述考》
劉志華: 《唐朝在西州的軍事存在——以折衝府爲中心》
王科社: 《隴東新見唐敦煌令狐氏墓志——唐襄樂縣丞李從遠夫人令狐氏墓志及相關問題》
王玉、田鴻飛: 《從願文看唐五代時期敦煌女德》
胡耀飛、謝宇榮: 《從金統到金山: 啓運與德運視角下的唐末敦煌政局》
范英傑: 《瓜沙曹氏所置會稽鎮地理位置再探》
李亞棟、仵婷: 《1949年以後新疆吐魯番鄯善縣考古發掘及其編號整理》
仵婷、李亞棟: 《吐魯番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所見部分文物編號訂正》
楊富學、劉源: 《出土簡牘所見漢代敦煌民族及其活動》
袁頔: 《法度衆生,絲路記憶——莫高窟行脚僧壁畫主題思想與繪製原因探析》
楊寶玉: 《〈敦煌廿詠〉校考》
2018年中國經濟史學會年會
2018年8月25—26日,山西大學
周明帥: 《“田地零散化”視域下官府與農户的應對機制探究——以中古時期敦煌、吐魯番地區爲中心》
佛教寫本文化國際會議: 中亞、東亞佛教寫本的製作與保存
2018年8月30—31日,劍橋大學
T. H. Barrett:“Liu Yan’s 劉宴(716—780) Essay on ‘Three religions’: Its Manuscripts Found in Dunhuang and Japan”
Mark Deni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 Shōtoku’s Shōmangyō-gisho and Two Dunhuang Buddhist Manuscripts: A Debate over Originality and Canonical Value-Part II”
George Keyworth(紀强):“On Manuscript editions of the Suvaraprabhsottama-sūtra 金光明最勝王經 from Dunhuang and Ancient Japan”
馮婧: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Layout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Imre Galambos:“Hyphenation-type marks in Chinese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and Khara-khoto”
聖凱: 《〈大乘義章〉的組織結構與思想框架——以敦煌遺書〈菩薩藏衆經要〉比較爲中心》
陳瑞峰: 《A Survey of the Dunhuang Chinese Manuscripts of the Youposai jie jing 優婆塞戒經 (Sūtra on Upsaka Precepts) and a Study of Their Colophons》
Costantino Moretti:“Philological and Codicological Notes on a Buddhist Cosmological Chart in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Collection”
Henrik H. Sørensen(索仁森):“Donations and the Produc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in Dunhuang during the 10th Century”
第二届中國佛教史論壇
2018年9月1—2日,北京大學
武紹衛: 《中古時期敦煌僧團的宗派意識試論》
王傳龍: 《佛教早期在中國的傳播策略——兼論〈老子化胡經〉的初本形態》
第二届中國與中亞人文交流與合作國際論壇
2018年9月8—9日,敦煌
賈小軍: 《漢代酒泉郡驛置道里新考》
毛銘: 《敦煌和中亞壁畫上的大夏白匈奴使臣》
楊秀清: 《論敦煌石窟歷代遊人題記的歷史文獻價值》
李萍: 《絲路遺産的保護和傳承——莫高窟旅遊開放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張建: 《敦煌莫高窟佛教故事主題文化産業園構建方案研究》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學文獻研究: 第四届漢文寫本研究學術論壇
2018年9月15—16日,天津師範大學
邵小龍: 《文學寫本的整理範式與研究新途徑》
楊寶玉: 《敦煌寫本〈方角書一首〉創作時間與撰作者推考》
“生活與制度: 中國社會史新探索”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11—12日,南開大學
周尚兵: 《P.3644店鋪徠客叫賣詞與唐五代宋初敦煌日常飲食生活》
第七届中國古文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書文本解讀與古代社會
2018年9月15—16日,河北師範大學
劉安志: 《公文程式與吐魯番出土文書整理》
黄正建: 《唐代制敕文書起草者署名淺析》
劉子凡: 《〈唐西州高昌縣上安西都護府牒稿爲録上訊問曹禄山訴李紹謹兩造辯辭事〉新釋》
谷更有: 《唐代村民經濟身份的變遷——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爲中心》
中日敦煌寫本文獻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16日,浙江大學
竇懷永: 《寫本視角的版本思維觀察——以敦煌寫本爲例》
岩尾一史、坂尻彰宏: 《歸義軍期のチベット語公文書Pelliot tibetain 1171とその歷史的背景》
王丁: 《胡名釋例: 音譯名、義譯名、音義合璧名與純漢名》
荒見泰史、桂弘: 《浄土念佛法事與變文》
高井龍: 《須大拏故事の傳承と受容——大谷文書5791A〈須大拏太子讚(擬)〉を中心に》
秦樺林: 《P.2159V〈妙法蓮花經玄贊科文〉寫卷重探——兼論遼國通往西域的“書籍之路”》
大西磨希子: 《武則天與佛教》
林生海: 《敦煌本〈十王經變〉與北斗信仰》
赤木崇敏: 《曹氏歸義軍節度使時代の敦煌石窟と供養人像(二)》
朱艷桐: 《北涼高昌郡縣僚屬補考——以吐魯番文書爲中心》
梁辰雪: 《日本具注曆中的朱書曆注》
高啓安: 《中國古代血食風俗抉隱》
山本孝子: 《書儀に見られる“牓子”》
龔麗坤: 《紅藍與猩猩: 中古時期的紅色染料》
道坂昭廣: 《正倉院藏〈王勃詩序〉所傳文字有根據嗎?》
第四届東亞文獻與文學中的佛教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22—23日,浙江工商大學
玄幸子: 《阿難乞乳故事的傳播研究——以吐魯番文書與敦煌壁畫爲例》
首届絲路藏學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25—26日,蘭州大學
才讓: 《敦煌藏文本〈聖浄治一切惡趣頂髻尊胜陀羅尼咒〉研究》
劉英華: 《法藏敦煌藏文文獻P.t.1050釋讀》
江瓊·索朗次仁: 《從敦煌古藏文文獻看〈賢者喜宴〉載贊普達日年悉統治小邦史料真僞》
夏吾拉旦: 《白央所寫敦煌本〈佛典名録〉漢藏對照及其相關問題探討》
德吉卓瑪: 《莫高窟藏經洞之考》
首届中國宗教學青年論壇
2018年9月27—28日,中山大學
武紹衛: 《佛教爲體,儒學爲用: 敦煌寺學性質的再檢討》
“密教圖像學”工作坊
2018年9月28日,法國高等實踐研究院
Jia Weiwei:“Image, Text and Connotation of Tangut Murals in Yulin Cave 3 in Gansu Guazhou”
“旁觀者: 歷史、文學、考古等視野中的圖像”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29—30日,浙江大學
宋翔: 《圖文互釋、還原於地: 基於敦煌住宅圖像的考察》
“The Silk Road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工作坊
2018年10月3—5日,斯德哥爾摩
Nicolas Sims Williams:“Sacred language, sacred script? Syriac and its competitors in the Christian and Manichaean texts from Turfan”
全國絲路文明與宗教美術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12—13日,陝西師範大學
沙武田: 《敦煌石窟于闐系圖像所表達的區域歷史與信仰需求》
文化: 《敦煌佛教寫經與士人書法的審美意識》
陳振旺: 《唐代莫高窟藻井寶相花的形成及演變探析》
龔静: 《中國敦煌舞姿淵源覓蹤》
張玉平: 《吐魯番阿斯坦納墓》
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文獻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13日,敦煌研究院
恰噶·旦正: 《試論敦煌古藏文文獻〈人之威儀説〉》
嘎日迪: 《柏林收藏吐魯番出土蒙古文獻〈普賢行願品〉的有關問題》
楊富學: 《敦煌出土裕固族古代文學作品及其特點》
才讓: 《P.T.528號〈多聞子獻供儀軌密咒等〉第一部分之譯解》
陳于柱: 《敦煌藏文寫本〈沐浴洗頭擇吉日法〉與唐宋敦煌吐蕃移民日常生活研究》
阿旺嘉措: 《略談敦煌文獻中苯教術語的翻譯問題》
李本加: 《敦煌文獻P.T.99中的〈能斷金剛經〉與其諸藏漢譯文比較研究》
萬瑪項傑: 《漢藏敦煌本〈六門陀羅尼經〉翻譯關係研究》
王惠民: 《西夏文草書〈瓜州審案記録〉叙録》
包烏雲: 《敦煌石窟回鶻式蒙古文題記的語言特徵》
王志鵬: 《王梵志詩歌的藝術形式探析》
張勇: 《〈高昌館雜字〉拾零》
李剛: 《吐魯番博物館藏三件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殘葉研究》
朱麗雙: 《歷史與記憶: P.T.1287第15節新探》
貢巴扎西: 《略論敦煌吐蕃文獻中的兩首古藏文音韻詩》
周毛先: 《敦煌古藏文寫卷P.T.1288(43—62)中的sho tshigs考》
佛教美術源流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13—14日,華東師範大學
趙聲良: 《敦煌隋朝石窟的印度影響》
李銀廣: 《莫高窟第285窟西壁日天與月天像之源流新考兼論西壁構圖的宗教思想與世界觀》
仲星明: 《論莫高窟壁畫中的“能量波紋”佛像背光》
周方: 《莫高窟壁畫中男子“袍服”與“襦裙”辨析》
絲綢之路與文明記憶: 絲綢之路對中華文明演進與傳播的影響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13—14日,蘭州大學
張景峰: 《敦煌莫高窟北大像(第96窟)營建及外貌變遷》
周曉萍: 《敦煌莫高窟陰氏供養人畫像與其碑銘贊互證研究》
朱國立: 《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記〉的編寫及抄寫緣由》
曹丹: 《從敦煌書儀看唐代婚姻六禮的轉變》
北京大學絲綢之路文明高峰論壇
2018年10月13—14日,無錫馮其庸學術館
李燦: 《鳩摩羅什失傳〈賢劫經〉譯本的新發現——比定自書道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吐魯番藏品》
范晶晶: 《吐峪溝新出粟特語〈金剛頂經〉入金剛界曼荼羅之梵語真言解析》
汪娟: 《從敦煌禮懺到霞浦科册〈摩尼光佛〉的儀節分析》
孟憲實: 《唐五代敦煌的交通問題》
劉子凡: 《絲綢之路上的弓月城與弓月道》
武海龍: 《吐峪溝新出漢文佛典過眼録》
余欣: 《符應圖書的知識譜系: 敦煌文獻與日本寫本的綜合考察》
沈睿文: 《吐峪溝所見納骨器的宗教屬性》
游自勇: 《唐寫本〈列子·楊朱〉(張湛注)的文獻價值——從旅順博物館藏殘片談起》
西夏建都興慶府980周年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20—21日,寧夏大學
孫飛鵬: 《吐魯番博物館藏西夏文殘件考》
岳鍵: 《藏經洞封閉原因試解析》
第二届中國考古學大會
2018年10月22—23日,成都
楊效俊: 《武周時期從長安到敦煌的佛舍利崇拜——以莫高窟第332窟爲中心》
張小剛: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敦煌壁畫: 形式與風格”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24日,敦煌研究院
八木春生: 《從敦煌莫高窟唐前期造像看唐代諸窟的編年問題》
張春佳: 《莫高窟隋及前期裝飾風格源流研究》
末森薰: 《敦煌莫高窟富有規律性的千佛圖像視覺特徵》
丁得天: 《番禾瑞像及相關問題考察》
觀念·技術、視野·視角: 敦煌石窟研究方法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27—28日,敦煌研究院
謝繼勝: 《上師的帽子——西夏元時期敦煌石窟年代問題的探討》
張先堂: 《敦煌寫本學與圖像學研究方法的結合與互補——以供養人研究爲例》
山部能宜: 《對敦煌石窟研究應用多光譜拍攝和電腦處理的可能性》
張元林: 《從“定論”到“新論”——敦煌圖像研習心得》
劉中玉: 《敦煌學理論建構的形象史學視角》
下野玲子: 《關於尊勝經變考釋的心得體會與方法》
濱田瑞美: 《敦煌石窟壁畫的窟内配置與圖像研究》
朱天舒: 《研究佛教圖像兩個誤區——如何定位圖像及石窟的功能與如何聯繫佛經》
熊文彬: 《關於敦煌、河西、内地藏傳佛教藝術與西藏本土繪畫中的波羅風格傳播的思考》
于向東: 《敦煌石窟經變組合與佛教體相用觀念的關聯——以莫高窟第76窟南、北壁的觀音題材經變爲中心》
李銀廣: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造型再考——以曾經安置的中心佛塔及其宗教機能爲中心》
李國: 《敦煌石窟研究的新視角——以莫高窟儒、釋、道遊人題記爲中心的考察》
梁曉鵬: 《敦煌石窟藝術叙事中的向量初探》
簡佩琦: 《敦煌維摩詰經變之研究進程與方法》
易丹韻: 《如何解讀法界佛像?——以初唐時期作品爲一例》
大西磨希子: 《初唐時期的西方浄土變與〈觀無量壽經〉》
馮安寧: 《重讀敦煌莫高窟209窟山水與未生怨圖像》
張善慶: 《莫高窟第72窟設計理念研究——以敦煌石窟研究方法爲緣起》
趙蓉: 《“傳法授戒圖”——莫高窟第275窟東壁内容辨疑》
常紅紅: 《敦煌西夏玄奘取經圖像研究——以東千佛洞第二窟爲主》
沙武田: 《讀圖的厚背景和被表象誤導的歷史圖像——重新認識敦煌西夏石窟藝術史之面貌及其内涵》
張小剛: 《〈送子天王圖〉内容考辨》
張長虹: 《意匠慘澹經營中——敦煌畫工創作空間的初步研究》
徐濤: 《交流與中斷——從吴家樣看中晚唐時期長安敦煌間的圖樣傳播》
魏健鵬: 《敦煌莫高窟第38窟浄土圖像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Hwang Yoonah(黄閏雅):“Artistic Laborand Materials of Stein Painting 52 from Cave 17, Mogao Caves of Dunhuang, China”
萩原哉: 《仏教工芸史研究における敦煌壁画の意義》
朱曉峰: 《解讀敦煌樂舞——敦煌樂舞研究方法之討論》
王勝澤: 《敦煌西夏石窟中的花鳥圖像初探》
張光偉: 《敦煌石窟與歷史學虚擬仿真實驗教學》
房子超: 《從語文學走向圖像學——以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八十四大成就者黑行師爲中心》
楊冰華: 《敦煌西夏石窟分期研究小議》
吴雪梅: 《涼州瑞像的“新時代”——涼州瑞像在西夏的流傳特點分析》
劉人銘: 《敦煌藥師圖像的重構——以沙州回鶻洞窟藥師立像研究爲中心》
郭静: 《石窟與墓葬圖像在功能上的關聯——榆林窟第3窟窟頂邊飾祥禽瑞獸圖像探析》
趙沈亭: 《回歸圖像本來面目——莫高窟西夏洞窟浄土變圖像分類與定名試探》
袁頔: 《莫高窟沙州回鶻石窟個案研究——以莫高窟第363窟爲例》
郭子睿: 《一所石窟中的密教灌頂道場——瓜州榆林窟第29窟洞窟功能再探》
石建剛: 《宋金西夏時期陝北與敦煌布袋和尚圖像比較研究——兼談陝北宋金石窟對敦煌西夏石窟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于春: 《佛教考古研究中的“中心環節缺失”現象——以四川和敦煌唐代造像的關係爲例》
董華鋒: 《新材料與敦煌石窟的比較研究——再論吐蕃八大菩薩像的圖像與經典》
“出土文獻與漢唐間地方社會”學術研討會
2018年10月26—28日,華東師範大學
宋雪春: 《碎片化的歷史: 英藏敦煌寫本斯3330號背諸文獻研究》
“東部歐亞史工作坊”第二次結集“中古中國的‘内’與‘外’”
2018年10月29日,陝西師範大學
李軍: 《控制、自稱與法定: 唐宋之際歸義軍轄區變遷的多維度考察》
第一届國際宗教藝術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8年11月3—4日,四川大學
常青: 《唐代長安、洛陽寺院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關係》
第五届世界佛教論壇
2018年10月30日,莆田
馬德: 《敦煌爲中國大乘佛教發祥地淺議》
敦煌研究院第44期敦煌讀書班
2018年11月2日,敦煌研究院
李正宇: 《敦煌佛教研究的得與失》
趙天英: 《西夏借貸契約芻議》
韓樹偉: 《絲綢之路沿綫出土契約文書之格式比較研究》
絲綢之路與敦煌歷史文化研討會
2018年11月3—4日,敦煌市博物館
戴衛紅: 《魏晋南北朝時期縣級地方主官加領校: 以敦煌地區出土簡牘和墓券爲中心》
張德芳: 《從出土漢簡看敦煌太守在兩漢絲綢之路上的特殊作用》
楊富學: 《出土簡牘所見漢代敦煌民族及其活動》
李旭東: 《略論“張大千與敦煌”研究之補遺》
王進玉: 《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成立紀實》
楊小平: 《敦煌變文斷代考定》
唐樹梅: 《敦煌變文佛教外來詞略考》
劉振剛: 《敦煌文書〈文儀集並序〉的撰寫者和抄寫者考》
張琦: 《文殊與普賢信仰之交錯——英藏敦煌菩薩像中的信仰誤讀探析》
戴淑芳: 《〈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敦煌繪本插圖分析》
張正春: 《敦煌彩塑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内涵》
張志勇: 《敦煌邈真贊的文學言説》
吴園: 《〈敦煌張氏家傳〉小考》
黄京: 《躁於州門,守將驚走——張議潮起義時期敦煌吐蕃軍事力量》
魏健鵬: 《唐前期敦煌維摩詰經變的結構性演變芻議》
趙培: 《西極天馬與漢敦煌郡》
田永衍: 《敦煌本張仲景〈五藏論〉源流考》
李洪財: 《談談敦煌遺書中的習字》
楊俊: 《敦煌小方盤遺址維修加固試掘簡報》
王屹: 《哲學視域中的敦煌樂舞——以莫高窟148窟爲例》
袁德領: 《清代敦煌與新疆南疆地區軍事交往舉略》
王新春: 《“斯文·赫定暫借古物運往瑞典研究案”研究》
蔣超: 《民國旅行者的敦煌印象——以〈旅行雜志〉爲中心的考察》
歷史典籍與兩浙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39届年會
2018年11月3—4日,杭州師範大學
劉顯: 《敦煌寫本〈大智度論〉殘卷綴合五則》
王于飛: 《從寫卷題名看敦煌佛教變文的文體類别》
2018年“一帶一路”西安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11月9—10日,西安文理學院
陳曉紅: 《敦煌願文研究的蠡測》
胡耀飛: 《從金統到金山: 啓運與德運視角下的唐末敦煌政局》
李翔德: 《倫理美學視野中的絲路長安與敦煌》
第五届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11月10—11日,四川大學
朱慶之: 《王梵志詩“飲酒是癡報”獻疑》
劉郝霞: 《敦煌佛經殘卷綴合與“縫綴(繢)裝”考論》
李幸玲: 《敦煌寫本〈攝大乘論抄〉之研究》
中國宗教研究青年學者國際論壇
2018年11月14日,香港理工大學
曹凌: 《敦煌本〈元陽經〉研究: 佛道經典比勘研究之一例》
Tom Mazanec:“Poetry, Style, and Community in Pelliot chinois 3409”
絲綢之路沿綫新發現的漢唐時期的法律文書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8年11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
王斐弘: 《晚唐敦煌疑難土地糾紛解決的法律智慧——以索懷義土地返還糾紛案爲例》
張雨: 《吐魯番文書所見唐前期贓贖錢物管理中的地方政務運行——以府州法曹與功曹、倉曹爲中心》
中國唐史學會年會第十三届年會暨“唐代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11月17—18日,浙江大學
劉益民: 《往生浄土的象徵——試論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引路菩薩像的起源》
趙大旺: 《唐五代敦煌社邑的經濟互助——以借貸活動爲中心》
吴麗娱: 《關於唐五代書儀傳播的一些思考——以中原書儀的西行及傳播爲中心》
法國西夏學研討會
2018年11月23—24日,巴黎
金絲燕:“Cultural Transfert: Translat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bodhisattva Samantabhadra in Dunhuang during the 6th century”
第八届西安史學新潮論壇
2018年12月8日,西北大學
魯怡含: 《莫高窟供養人畫像與唐代佛教信仰觀念》
第二届絲綢之路樂舞藝術高端學術論壇
2018年12月8—9日,浙江音樂學院
常嘉煌: 《絲綢之路飛天與音樂——試論常書鴻李承仙飛天舞樂四條屏》
李宏鋒: 《〈敦煌樂譜〉的俗樂宫調屬性》
謝成水: 《樂舞在敦煌壁畫中的空間和表現》
高金榮: 《敦煌壁畫舞姿中含有“高麗樂”印迹——兼述敦煌舞的多元化風格》
温和: 《從吐魯番壁畫看早期琵琶的孤柱現象》
芮櫻: 《敦煌樂舞伎妝飾藝術探析》
金亮: 《從古典美學的興味藴藉透視敦煌舞的本土美質》
孟凡玉: 《敦煌卷子P.2569V驅儺詞的幾個音樂問題》
第一届“中國西北區域史研究”論壇
2018年12月15—16日,蘭州大學
張鐵山: 《敦煌研究院舊藏兩葉回鶻文〈增壹阿含經〉殘片研究》
曾柏亮: 《敦煌吐魯番文獻寺院賤民資料及所見問題散考》
何志文: 《吐蕃統治時期西北地方的荒地開發與土地糾紛問題——以敦煌地區出土的古藏文文書爲中心》
張新國: 《唐前期“同籍共居”現象再探——以敦煌吐魯番文書爲中心》
楊潔: 《唐代敦煌信衆的佈施物品考論——以P.2567V蓮台寺施入文書爲中心》
江小夏: 《唐律的西進: 入唐前後吐魯番契約文書習語的演變》
“東アジア身分制·支配秩序研究の新発展”工作坊
2018年12月22日,金澤大學
吉永匡史: 《唐代奴婢売買法制考——唐関市令と吐魯番文書》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8年度研究生學術年會
2018年12月27日,陝西師範大學
郭子睿: 《一所石窟中的密教灌頂道場——瓜州榆林窟第29窟洞窟功能再探》
孫宜孔: 《英藏敦煌寫本S.6030R殘卷考釋及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