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敦煌漢簡研究論著目録
2019-12-15張勇健范英傑蘭州大學
張勇健 范英傑(蘭州大學)
敦煌漢簡自20世紀以來備受學界關注,研究論著大量湧現,成果斐然。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簡牘研究保護中心編著的《甘肅簡牘百年論著目録》匯集了2007年以前包括敦煌漢簡在内的研究成果。近十年來,敦煌漢簡的研究又有諸多新的收穫,筆者在前人論述基礎上,謹對2008年以來大陸學界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整理目録並分類如下,僅供學界參考。筆者學識淺陋,難免錯漏,祈請方家不吝賜教,以期補正和完善。
一、 專 著 與 文 集
王子今《郵傳萬里——驛站與郵遞》,長春: 長春出版社,2008年1月。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1月。
黄文傑《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8年2月。
侯丕勳、劉再聰主編《西北邊疆歷史地理概論》,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
胡之主編《甘肅敦煌漢簡(一)》,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8年6月。
胡之主編《甘肅敦煌漢簡(二)》,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8年6月。
胡之主編《甘肅敦煌漢簡(三)》,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8年6月。
胡之主編《甘肅敦煌漢簡(四)》,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8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編選《夏鼐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7月。
張顯成《簡帛文獻論集》,成都: 巴蜀書社,2008年8月。
高恒《秦漢簡牘中法制文書輯考》,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9月。
李正宇《敦煌學導論》,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鄭有國《簡牘學綜論》,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王國維《王國維考古學文輯》,南京: 鳳凰出版社,2008年11月。
田旭東《周秦漢唐歷史文化十八講》,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楊詠中主編《甘肅交通史話》,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編著《甘肅簡牘百年論著目録》,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
李均明《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9年2月。
樊中岳、陳大英、陳石《簡牘帛書書法字典》,武漢: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3月。
陳高潮《中國簡牘墨迹選》,北京: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9年8月。
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
孫瑞《金文簡牘帛書中文書研究》,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1月。
田澍、何玉紅主編《西北邊疆社會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汪桂海《秦漢簡牘探研》,北京: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楊振紅《出土簡牘與秦漢社會》,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胡同慶、羅華慶《解密敦煌》,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1月。
王曉玲《走近瓜州》,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胡之主編《中國簡牘書法系列·甘肅敦煌漢簡》,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0年4月。
鄢衛東、李順保《甘肅古代醫學》,北京: 學苑出版社,2010年5月。
晏昌貴《簡帛數術與歷史地理論集》,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0年8月。
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第4卷》,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第8卷》,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劉樂賢《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0年11月。
羅振玉著,羅繼祖主編《羅振玉學術論著集·10集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邢義田《地不愛寶: 漢代的簡牘》,北京: 中華書局,2011年1月。
邢義田《治國安邦: 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 中華書局,2011年1月。
李均明《簡牘法制論稿》,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
王子今《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
孔慶典《10世紀前中國紀曆文化源流——以簡帛爲中心》,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李寶通《簡牘學教程》,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殷晴《探索與求真: 西域史地理論》,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陳英、高宏《甘肅歷史文化》,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
朱乃誠《考古學史話》,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
李明曉、趙久湘《散見戰國秦漢簡帛法律文獻整理與研究》,重慶: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鄭有國《臺灣簡牘研究六十年》,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李明曉、胡波、張國艷《戰國秦漢簡牘虚詞研究》,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孫占鼇主編《酒泉通史·第1卷》,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1年11月。
鄔文玲等著《當代中國簡帛學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殷晴《絲綢之路經濟史研究(上)》,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李孝林《基於簡牘的經濟、管理史料比較研究》,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3月。
王子今、趙寵亮《簡牘史話》,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3月。
于振波《簡牘與秦漢社會》,長沙: 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徐蘋芳《中國歷史考古學論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5月。
王振璞《中國古代書法史稿》,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年8月。
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簡牘帛書卷》,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胡平生《胡平生簡牘文物論稿》,上海: 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吴榮曾、汪桂海《簡牘與古代史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張德芳、孫家洲編《居延敦煌漢簡出土遺址實地考察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張德芳主編《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曹寅蓬《中國書法字典·簡牘編》,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1月。
楊永生《酒泉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研究文集》,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王國維、羅振玉撰,何立民點校《流沙墜簡》,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7月。
王欣《文本解讀與田野實踐——新疆歷史與民族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7月。
劉玉環《秦漢簡帛訛字研究》,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8月。
張正峰、劉醒初《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甘肅卷》,北京: 中華書局,2013年9月。
[日] 冨谷至著,劉恒武、孔李波譯《文書行政的漢帝國》,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羅振玉著,羅繼祖主編《羅振玉學術論著集: 流沙墜簡(外七種)》,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孫占鼇主編《敦煌文化與敦煌學》,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11月。
王曉光《新出漢晋簡牘及書刻研究》,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2013年11月。
黄儒宣《〈日書〉圖像研究》,上海: 中西書局,2013年12月。
蔡先金、張兵主編《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 第三届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國際)論文集》,濟南: 齊魯書社,2013年12月。
張德芳《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年12月。
潘文海、張陸一主編《首届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暨敦煌書法論壇作品集》,北京: 大衆文藝出版社,2014年1月。
董珊《簡帛文獻考釋論叢》,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
孫占鼇、張宏偉《酒泉華夏文明概論》,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王子今《秦漢稱謂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4月。
張俊民《簡牘學論稿——聚沙篇》,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4月。
王國維《王國維手定觀堂集林》,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4月。
方麟選編《王國維文存》,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
曹小雲《漢語歷史詞彙研究》,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
周祖亮、方懿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北京: 學苑出版社,2014年5月。
謝桂華《漢晋簡牘論叢》,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
戴逸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王國維卷》,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
陽颺《竹簡的驚世表情》,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陽颺《古遺址裏的文明》,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榮新江、朱玉麒主編《西域考古·史地·語言研究新視野: 黄文弼與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中共金塔縣委、金塔縣人民政府、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編《金塔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
鄭曉華主編《簡帛書實用字典》,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5月。
袁仁智、潘文《敦煌醫藥文獻真迹釋録》,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2015年6月。
陳松長編著《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編年與研究》,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7月。
趙莉《古塞奇珍: 甘肅古代簡牘暨漢簡書法》,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
本書編委會《中國碑帖名品19·秦漢簡帛名品(上)》,上海: 上海書畫社,2015年8月。
胡楊《中國河西走廊》,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
李均明《耕耘録——簡牘研究叢稿》,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
張志和《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史》,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9月。
范鵬總主編,初世賓著,李勇鋒編選《隴上學人文存: 初世賓卷》,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
特日格樂《簡牘所見漢匈關係史料整理與研究》,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
張俊民《敦煌懸泉置出土文書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
梁静《出土〈蒼頡篇〉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5年11月。
楊振紅《出土簡牘與秦漢社會(續編)》,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李忠林《秦至漢初曆法研究》,北京: 中華書局,2016年1月。
王子今《秦漢名物叢考》,北京: 東方出版社,2016年1月。
孫占鼇、尹偉先主編《河西簡牘綜論》,北京: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
廖群《中國古代小説發生研究》,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
王曉光《秦漢簡牘具名與書手研究》,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2016年4月。
張顯成、王玉蛟《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潘文、袁仁智主編《敦煌醫學文獻研究集成》,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年7月。
羅振玉、王國維《流沙墜簡》,北京: 中華書局,2017年1月。
[日] 横田恭三著,張建平譯《中國古代簡牘綜覽》,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1月。
程同根《漢簡隸書大字典》,南昌: 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1月。
王子今《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7年2月。
曹寅蓬《簡牘書法字典》,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2017年3月。
蔡先金《簡帛文學研究》,北京: 學習出版社,2017年3月。
張顯成、李建平《簡帛量詞研究》,北京: 中華書局,2017年4月。
張德芳、王立翔主編《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壹)》,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7月。
張德芳、王立翔主編《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貳)》,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7月。
張德芳、王立翔主編《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叁)》,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7月。
趙久湘《秦漢簡牘法律用語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胡永鵬《西北邊塞漢簡編年》,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張德芳、林濤主編《敦煌馬圈灣漢簡墨迹精選(上)》,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1月。
張德芳、林濤主編《敦煌馬圈灣漢簡墨迹精選(中)》,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1月。
張德芳、林濤主編《敦煌馬圈灣漢簡墨迹精選(下)》,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年11月。
張德芳主編《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
王子今、孫家洲主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論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蔡淵迪《〈流沙墜簡〉考論》,上海: 中西書局,2017年12月。
敦煌市博物館編《敦煌市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圖録》,瀋陽: 萬卷出版公司,2017年12月。
程鵬萬《簡牘帛書格式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羅振玉、王國維編著《流沙墜簡》,北京: 朝華出版社,2017年12月。
白軍鵬《敦煌漢簡校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3月。
孫曉主編《中國民間書法全集6·簡牘書法卷》,天津: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4月。
周嬋娟《秦漢簡帛所見婦女史資料考校》,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袁延勝《漢簡牘户籍資料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
[日] 冨谷至著,張西艷譯《漢簡語彙考證》,上海: 中西書局,2018年9月。
張國艷《簡牘日書文獻語言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1月。
張德芳、石明秀主編《玉門關漢簡》,上海: 中西書局,2018年12月。
二、 論 文
(一) 概説
章宏偉《百年來出土的兩漢簡牘》,《濟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第62—68+92頁。
李岩雲《1998年敦煌小方盤城出土的一批簡牘涉及的相關問題》,《敦煌學輯刊》2009年第2期,第132—138頁。
易栗《無出其右的甘肅漢簡》,《檔案》2009年第3期,第29—33頁。
于凱《敦煌懸泉置遺址保護規劃與設計研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王裕昌《敦煌懸泉置遺址F13出土簡牘文書研究》,《考古與文物》2011年第4期,第77—80頁。
汪桂海《漢代官府簡牘的加工、供應》,《簡帛研究2009》,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42—148頁。
趙彦昌、陳聰《流失海外簡帛文書的具體分佈及其編纂研究》,《檔案學通訊》2012年第6期,第16—19頁。
周峰《甘肅發掘的重要簡牘及其主要内容》,《絲綢之路》2012年第16期,第39—40頁。
王昱《懸泉置遺址: 大漠深處的古文獻寶庫》,《酒泉日報20年文集·人文地理卷》,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第1396—1398頁。
郝樹聲《甘肅出土漢簡在歷史文化中的價值》,《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679—681頁。
霍志軍《隴右簡牘的文化、文學價值》,《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124—128頁。
吴浩軍《河西文獻形態、内容及價值述論》,《甘肅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第88—93頁。
張德芳《西北漢簡一百年》,《中國書法》2013年第6期,第209—210頁。
徐清《西北考古發掘的漢代帛書》,《中國書法》2013年第7期,第66—83頁。
張志傑《王國維簡牘研究述略》,《金田》2013年第8期,第144頁。
張德芳《簡論懸泉漢簡的學術價值》,《酒泉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研究文集》,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第113頁。
王文元《偉大發現: 敦煌懸泉置遺址發掘往事》,《檔案》2014年第12期,第29—34頁。
陳聰《簡牘文書編纂成果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白軍鵬《“敦煌漢簡”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
李逸峰《敦煌漢簡相關問題略説》,《中國書畫》2015年第1期,第15—19頁。
岳亞斌《簡紙並行——中國文字書寫史上的特殊時代》,《絲綢之路》2015年第8期,第19—20頁。
胡楊《驚世漢簡: 懸泉置的奉獻》,《檔案》2015年第11期,第39—41頁。
胡平生《中國簡帛學理論的構建》,《中國史研究動態》2016年第2期,第33—37頁。
高國祥《甘肅出土文獻統計與分析》,《社科縱横》2016年第3期,第134—139頁。
王雲慶、孫嘉睿《近三十年來我國歷史簡牘文獻的重大發現》,《文史雜志》2016年第4期,第91—97頁。
康麗真《羅振玉與〈流沙墜簡〉》,《雲南檔案》2016年第4期,第54—56頁。
趙彦昌、陳聰《簡牘文書編纂沿革考》,《遼寧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第138—146+177頁。
袁延勝、時軍軍《斯坦因考察活動與中國學術的拓展》,《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5期,第48—55頁。
張存良、巨虹《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漢文簡牘未刊部分》,《文物》2016年第6期,第75—79頁。
焦天然《新莽簡判斷標準補説——以居延新簡爲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11期,第101—113頁。
王秀峰《漢代簡牘概述》,《哈爾濱學院學報》2016年第12期,第102—104頁。
單育辰《1900年以來出土簡帛一覽(續)》,《簡帛研究2016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第345—369頁。
孫占鼇《河西漢簡命名芻議》,《簡牘學研究》第6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248—258頁。
張德芳《敦煌學研究應該把河西漢簡的研究包括進來》,《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第12頁。
張德芳《西北漢簡整理的歷史回顧及啓示》,《鄭州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第94—98+159頁。
馬智全《敦煌漢簡: 漢代絲綢之路暢通的歷史見證》,《紅旗文摘》2017年第5期,第148頁。
張嘯東《張鳳編〈漢晋西陲木簡彙編〉——中國出版史上第二個由中國人獨立編纂的西北出土簡牘圖録及其作者的初步研究》,《榮寶齋》2017年第7期,第170—177頁。
陳雨菡、謝芷君、馬曉歡、潘文嵐《甘肅出土散見簡牘發掘情況匯輯》,《山西青年》2017年第9期,第10—12頁。
陳文豪《簡牘目録學芻議》,《長沙簡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中西書局,2017年10月,第433—421頁。
張德芳《懸泉漢簡整理研究的若干問題》,《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論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11—129頁。
王冀青《金紹城與中國簡牘學的起源》,《敦煌學輯刊》2018第2期,第135—151頁。
孫海芳、歷娜《懸泉漢簡——基於“三功能説”的傳播學解析》,《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8第5期,第1—5頁。
(二) 考釋
羅見今《敦煌馬圈灣漢簡年代考釋》,《敦煌研究》2008年第1期,第77—82頁。
劉飛飛《〈敦煌漢簡〉所見西漢日曆簡釋讀訂誤》,《語文學刊(基教版)》2009年第12期,第27+89頁。
劉飛飛《〈敦煌漢簡〉(1—1217)選釋》,西南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初世賓《懸泉漢簡拾遺(二)》,《出土文獻研究》第9輯,北京: 中華書局,2010年1月,第181—209頁。
鄔文玲《“合檄”試探》,《簡帛研究2008》,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152—173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文書格式簡》,《簡帛研究2009》,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20—132頁。
袁瑩《“芮薪”考辨》,《考古與文物》2012年第1期,第58—61頁。
鄧天珍、張俊民《敦煌漢簡札記》,《敦煌研究》2012年第2期,第118—124頁。
王偉《懸泉漢簡札記一則》,《敦煌研究》2012年第3期,第26頁。
石明秀《敦煌一棵樹烽燧新獲簡牘釋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6期,第50—57頁。
張冬冬《20世紀以來出土簡牘(含帛書)年代學暨簡牘書署制度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聶丹《〈河西簡牘〉校勘記》,《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6輯,成都: 巴蜀書社,2012年5月,第73—86頁。
程博麗、戎静侃、吕静《精讀王國維先生〈流沙墜簡〉(上)》,《文化遺産研究集刊5》,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223—244頁。
張俊民《懸泉置出土刻齒簡牘概説》,《簡帛》第7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第235—256+435頁。
初昉、世賓《懸泉漢簡拾遺(四)——〈敦煌懸泉置漢簡釋粹〉例七七至一○三之考釋補》,《出土文獻研究》第11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2年12月,第223—228頁。
牛慕青、俞繁莉、戎静侃《精讀王國維先生〈流沙墜簡〉(中)》,《文化遺産研究集刊6》,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271—308頁。
李正宇《敦煌一棵樹烽隧新獲漢簡初識》,《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57—161頁。
伊强《漢簡名物詞考釋二則》,《簡帛》第8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第433—438頁。
初昉、世賓《懸泉漢簡拾遺(五)》,《出土文獻研究》第12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3年12月,第234—252頁。
何晋《淺議簡册制度中的“序連”——以出土戰國秦漢簡爲例》,《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2014年2月,第96—112頁。
吕志峰《讀漢簡札記三則》,《中國文字研究》第19輯,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2月,第177—180頁。
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訂》,《中國文字研究》第20輯,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10月,第98—100頁。
初昉、世賓《懸泉漢簡拾遺(六)》,《出土文獻研究》第13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4年12月,第403—414頁。
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讀舉例》,《簡帛研究2014》,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37—247頁。
劉玉環《〈流沙墜簡〉釋文商酌》,《寧夏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第16—20頁。
陳明輝、厲櫻姿、曹媛《精讀王國維先生〈流沙墜簡〉(下)》,《文化遺産研究集刊7》,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第229—273頁。
白軍鵬《“敦煌漢簡”釋文校訂(二十則)》,《中國文字研究》第22輯,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61—167頁。
張麗萍、侯建科《集成本〈敦煌漢簡〉釋讀補正九則》,《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122—125頁。
張麗萍、王丹《〈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未釋疑難字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第3期,第95—98頁。
李洪財《秦漢簡文字考釋二則》,《湖南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第23—26頁。
初昉、世賓《懸泉漢簡拾遺(七)》,《出土文獻研究》第15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6年7月,第330—357頁。
林獻忠《〈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辨誤十二則》,《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第115—118頁。
初昉、世賓《懸泉漢簡拾遺(八)》,《出土文獻研究》第16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7年9月,第243—257頁。
張麗萍、張顯成《〈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釋讀訂誤》,《簡帛》第15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75—184+279頁。
韓華《試論西北簡牘殘簡綴合——以簡牘材質和考古學方法爲中心》,《石家莊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第82—87頁。
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讀記》,《中國文字研究》第27輯,上海: 上海書店,2018年5月,第94—97頁。
王貴元《漢簡字詞考釋二則》,《語言研究》2018第3期,第85—91頁。
尉侯凱《敦煌一棵樹烽燧漢簡09dh—2“田博一姓王氏”試解》,《許昌學院學報》2018第5期,第44—46頁。
白軍鵬、汪雲龍《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訂補(六則)》,《簡帛研究2017秋冬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第166—171頁。
(三) 政治法律
賈叢江《西漢伊循職官考疑》,《西域研究》2008年第4期,第11—15+115頁。
陳玲《漢代邊塞刑徒的組成及來源考察》,《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5期,第117—120頁。
楊芬《西北漢簡中所見的“記”》,《學習月刊》2008年第20期,第29—30頁。
狄曉霞《試論漢代郡縣的人事管理制度》,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王玉璘《西漢官文書的運行制度》,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張俊民《敦煌懸泉漢簡所見人名綜述(三)——以敦煌郡太守人名爲中心的考察》,《簡帛研究2005》,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116—144頁。
林永强《“葆塞蠻夷”相關問題考論: 以“葆爲行政機構説”等問題的探討爲中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第11—16頁。
林永强《漢代“葆部”的社會治安功能考論》,《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第81—85頁。
黎虎《説“真吏”: 從長沙走馬樓吴簡談起》,《史學月刊》2009年第5期,第50—61頁。
張俊民《敦煌懸泉漢簡所見“適”與“適”令》,《蘭州學刊》2009年第11期,第14—19+26頁。
王旺祥《西北出土漢簡中漢代律令佚文分類整理研究》,西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陳玲、寇鳳梅《漢代弛刑徒略論》,《河西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第60—63頁。
李岩雲《敦煌漢簡相關問題補遺》,《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第96—91+131—132頁。
陳玲、張紅岩《漢代髡鉗城旦刑考略》,《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第85—88頁。
陳玲《簡牘所見漢代邊塞刑徒的管理》,《南都學壇》2010年第5期,第22—23頁。
張偉《從敦煌漢簡看漢代河西地區的職官體系》,《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第93—95頁。
袁延勝《懸泉漢簡所見辛武賢事迹考略》,《秦漢研究》第4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22—125頁。
謝紹鷁《秦漢西北邊地治理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張涵静《出土資料所見王莽時代若干問題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楊二斌《西漢官文書運行書體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張俊民《敦煌懸泉漢簡所見人名綜述(四)——以中央機構職官爲中心的考察》,《簡帛研究2007》,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99—128頁。
李欣《漢簡所見“葆”宫考釋》,《秦漢研究》第4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255—259頁。
侯宗輝《漢簡所見西北邊塞的流動人口及社會管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1期,第22—33+48頁。
袁延勝《懸泉漢簡“户籍民”探析》,《西域研究》2011年第4期,第8—17頁。
李孝林、楊興龍《漢、唐内部控制的發展——基於敦煌文獻的初步研究》,《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重慶,2011年7月,第1207—1216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律令文與張家山〈二年律令〉》,《秦漢研究》第5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57—68頁。
張德芳、樊錦詩《從政治稱文化的角度看敦煌學視野下的漢簡研究》,《敦煌文獻·考古·藝術綜合研究: 紀念向達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2011年12月,第146—156頁。
侯宗輝《漢簡所見河西邊郡“盜賊”考論》,《敦煌研究》2012年第4期,第117—124頁。
郭俊然《“千人類職官”探析》,《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第74—76頁。
孟建昇《西北出土漢簡中所見的“養”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南玉泉《論秦漢式的性質與種類》,《中國法律史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海口,2012年11月,第527—538頁。
南玉泉《秦漢式的種類與性質》,《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6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94—209頁。
邢義田《敦煌懸泉〈失亡傳信册〉的構成》,《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5—15頁。
[日] 藤田勝久《漢代檄的傳達方法及其功能》,《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45—66頁。
張俊民《西漢效穀縣基層組織“鄉”的幾個問題》,《魯東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第70—74頁。
徐燕斌《漢簡扁書輯考——兼論漢代法律傳播的路徑》,《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第50—62頁。
侯宗輝《漢代“私從”的身份與政府管理探論》,《五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第54—58+92頁。
任攀《敦煌漢簡中有關漢代秩級“真二千石”的新發現》,《史學月刊》2013年第5期,第38—45頁。
郭琳琳、杜鵬姣《出土漢簡中的“傳”與出入名籍》,《克拉瑪依學刊》2013年第6期,第59—63頁。
杜鵬姣《試論漢簡中的“致”和“致籍”》,《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年第9期,第51—53頁。
郭俊然《漢官叢考——以實物資料爲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張俊民《對出土文物資料中“節”的考察》,《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9輯,長沙: 岳麓書社,2013年4月,第171—181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赦令文書初探》,《簡帛研究2011》,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第107—123頁。
郭俊然《漢代郵驛職官考——以出土資料爲中心》,《五邑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第65—68+94頁。
劉希慶《敦煌懸泉置壁書中所見西漢官文書制度》,《檔案學通訊》2014年第2期,第39—42頁。
郭俊然《出土資料所見的地方農官考論》,《邯鄲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第107—111頁。
賈麗英《西北漢簡“葆”及其身份釋論》,《魯東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第69—74頁。
張德芳《兩漢時期敦煌太守及其任職時間》,《簡牘學研究》第5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56—179頁。
周銀霞、李永平《敦煌一棵樹烽燧遺址新獲“捕亡”簡及相關問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14》總4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318—324頁。
杜鵬姣《漢代通關文書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郭俊然《出土資料所見漢代地方農官考論》,《昭通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29—34頁。
張俊民《西北漢簡所見“施刑”探微》,《石河子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第31—39頁。
于洪濤《論敦煌懸泉漢簡中的“厩令”——兼談漢代“詔”、“令”、“律”的轉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141—150頁;又收入《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4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34—156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新見的兩例漢代職官制度》,《敦煌研究》2015年第6期,第96—103頁。
丁義娟、于淑紅《從出土簡看漢初律中贖刑種類及其發展》,《蘭臺世界》2015年第12期,第44—45頁。
張俊民《漢代敦煌郡縣置名目考——以懸泉漢簡資料爲中心的考察》,《秦漢研究》第11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73—86頁。
李楠《兩漢戊己校尉職數再考證》,《内蒙古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第68—73頁。
鄔文玲《漢代“使主客”略考》,《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3期,第49—56頁。
張瑛《河西漢簡所見〈漢律〉散簡輯證》,《西北師大學報》2016年第4期,第66—72頁。
樂游、譚若麗《敦煌一棵樹烽燧西晋符信補釋——兼説漢簡中“符”的形態演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5期,第62—71頁。
李曉偉《秦漢通行憑證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李俊芳《漢“科”獻疑——從出土漢簡談起》,《歷史進程中的中國與世界: 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2012(上卷·中國古代史)》,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3月,第87—98頁。
劉寒青《釋漢簡中的“記”》,《烟臺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第116—124頁。
代國璽《從懸泉置壁書看新莽羲和、納言的職掌及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第147—152頁。
代國璽《説“制詔御史”》,《史學月刊》2017年第7期,第32—46頁。
董保家《從漢簡看漢代敦煌鄉里設置》,《絲綢之路》2017年第22期,第9—22頁。
賈麗英《西北漢簡所見民爵分佈與變遷》,《簡帛研究2017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第257—269頁。
李銀良《漢代“過所”考辨》,《簡帛研究2017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第227—236頁。
張俊民《西漢簡牘文書所見職官長史識小》,《國學學刊》2015年第4期,第68—73頁;後收入《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論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30—141頁。
趙蘭香《從出土文獻看漢代河西邊塞官吏的出行活動》,《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11—119頁。
侯旭東《漢代西北邊塞他官兼行候事如何工作?》,《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58—179頁。
[韓] 金慶浩《秦漢簡牘〈行書律〉及里程簡所反映的地域統治》,《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9—44頁。
肖從禮《西北漢簡所見“偃檢”蠡測》,《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89—294頁。
袁延勝《懸泉漢簡“户籍民”探析——兼論西域諸國之人的户籍問題》,《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01—214頁。
羅仕傑《從漢簡看邊塞鬥毆與凶殺的三個案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018年第4期,第101—112頁。
崔建華《西漢三河地區對邊地事務的參與及其内部差異——基於西北簡牘資料的統計與分析》,《敦煌研究》2018第5期,第101—107頁。
張文瀚《出土文獻視野下的漢代候官探究》,《鄭州大學學報》2018第1期,第99—105+159頁。
何静苗《漢代河西治理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四) 歷史地理
李永平《敦煌懸泉置遺址F13出土部分簡牘文書性質及反映的東漢早期歷史》,《敦煌研究》2010年第5期,第105—109頁。
韓華《兩漢時期河西陰郡自然災害探析——以懸泉漢簡爲中心》,《絲綢之路》2010年第20期,第5—8頁。
王海《河西漢簡所見“辟”及相關問題》,《簡帛研究2008》,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145—151頁。
李并成《漢代河西走廊東段交通路綫考》,《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1期,第58—65頁。
李并成《漢敦煌郡境内置、騎置、驛等位置考》,《敦煌研究》2011年第3期,第70—77頁。
李正宇《敦煌郡各縣建立的特殊過程》,《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年第6期,第23—29頁。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西漢效穀縣的“里”名》,《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第98—107頁。
[日] 冨谷至《漢代邊境關所考——圍繞玉門關所在地》,《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226—252頁。
晏昌貴《增補漢簡所見縣名與里名》,《歷史地理》第26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249—255頁。
李岩雲《論敦煌西湖漢長城沿綫烽燧的設置原則》,《敦煌學輯刊》2013年第2期,第98—113頁。
吕志峰《敦煌懸泉置考論——以敦煌懸泉漢簡爲中心》,《敦煌研究》2013年第4期,第66—72頁。
張俊民《有關漢代廣至縣的幾個問題: 以懸泉置出土文書爲中心的考察》,《秦漢研究》第7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55—71頁。
李并成《漢酒泉郡十一置考》,《敦煌研究》2014年第1期,第115—120頁。
謝璞、張俊民《對敦煌漢簡一條簡文兩個問題的理解》,《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2期,第82—85頁。
張德芳《西北漢簡中的絲綢之路》,《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第26—35頁。
張德芳《西北漢簡與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4年11月,第51—61頁。
[日] 日比野丈夫撰,王蕾譯《漢代的西方經略和兩關設置年代考》,《西夏研究》2015年第1期,第92—104頁。
張德芳《漢帝國在政治軍事上對絲綢之路交通體系的支撑》,《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第17—24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絲綢之路》,《檔案》2015年第6期,第35—40頁。
馬孟龍《〈新舊漢簡所見縣名和里名〉訂補》,《歷史地理》第30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第151—160頁。
張俊民《有關西漢淵泉縣的幾個問題》,《簡帛研究2015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第127—143頁。
李碩《漢長城西端新發現城址與敦煌漢簡中的大煎都侯障》,《敦煌研究》2016年第5期,第125—131頁。
馬智全《漢代絲綢之路上的安定道》,《豳風論叢》第2號,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1月,第232—240頁。
葛承雍《敦煌懸泉漢簡反映的絲綢之路再認識》,《西域研究》2017年第2期,第107—113+142頁。
郝樹聲《河西漢簡與絲綢之路》,《中國政協》2017年第9期,第74—76頁。
葛承雍《敦煌懸泉漢簡反映的絲綢之路再認識》,《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6—13頁。
達吾力江·葉爾哈力克《漢武邊塞與西域屯田——輪臺、渠犁屯田考古發現初論》,《歷史研究》2018年第6期,第154—166頁。
張俊民《漢代西域漕運之渠“海廉渠”再議》,《簡牘學研究》第7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第74—86頁。
(五) 軍事
楊芳《漢簡所見河西邊塞軍屯人口來源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1期,第57—66頁。
趙岩《也論簡牘所見漢代河西屯戍系統的倉》,《中國農史》2009年第3期,第47—56頁。
張偉《從敦煌漢簡看漢代戍卒的武器裝備》,《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4期,第96—97頁。
李明曉《西北漢簡中的烽火信號“表”》,《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5輯,成都: 巴蜀書社,2010年6月,第441—455頁。
趙寵亮《秦漢戍卒赴邊問題初探》,《秦漢研究》第5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192—203頁。
陳功《新莽伐焉耆之戰中的軍隊組成及統帥》,《成功》2011年第5期,第217—218頁。
張偉《敦煌漢簡中的兵器》,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費仙梅《從敦煌漢簡看王莽伐西域後勤補給問題》,《文博》2012年第2期,第23—25頁。
安忠義《漢代烽火制度再考》,《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87—97頁。
江娜《漢代邊防體系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杜亞輝《秦漢時期的兵器管理》,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于小秦、張志剛《從漢簡看漢代西北邊塞戍卒兵器裝備及管理》,《蘭州教育學院報》2014年第6期,第7—10頁。
聶丹《西北屯戍漢簡中的“窅”和“萆”》,《敦煌研究》2015年第2期,第106—110頁。
樂游《漢簡“折傷兵物楬”試探——兼論漢邊塞折傷兵器的管理》,《簡帛》第11輯,2015年12月,第207—216+282頁。
馬智全《姑臧庫與漢代河西兵物管理》,《魯東大學學報》2016第1期,第62—64+96頁。
尹亮《從河西簡牘看漢代對匈奴的軍事防禦體系》,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后曉榮、苗潤潔《關於敦煌馬圈灣漢簡涉及西域戰争的幾個問題》,《河北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第105—111頁。
張瑛《從出土簡牘看漢王朝的河西軍事防禦》,《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第94—99頁。
王錦城《西北漢簡所見“强落”考論》,《中國文字研究》第26輯,2017年第2期,第78—84頁。
范香立《漢簡所見河西戍邊軍費相關問題考》,《隴東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第36—41頁。
張珂《漢代西北邊塞戍卒境遇淺析——以考古遺迹與簡牘爲中心》,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六) 郵驛
張經久、張俊民《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出土的“騎置”簡》,《敦煌學輯刊》2008年第2期,第59—73頁。
朱慈恩《漢代傳舍考述》,《南都學壇》2008年第3期,第6—9頁。
歐陽正宇《懸泉置——中國最早的郵驛遺址》,《發展》2008年第6期,第156頁。
高榮《漢代“傳驛馬名籍”簡若干問題考述》,《魯東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第34—38頁。
初世賓《漢簡長安至河西的驛道》,《簡帛研究2005》,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88—115頁。
侯旭東《傳舍使用與漢帝國的日常統治》,《中國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61—83頁。
侯旭東《西北漢簡所見“傳信”與“傳”——兼論漢代君臣日常政務的分工與詔書、律令的作用》,《文史》2008年第3輯,北京: 中華書局,2008年8月,第1—5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傳馬病死爰書及其他》,《簡帛》第3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87—298頁。
張德芳《懸泉漢簡中的“懸泉置”》,《簡帛研究2006》,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69—182頁。
趙岩《論漢代邊地傳食的供給——以敦煌懸泉置漢簡爲考察中心》,《敦煌學輯刊》2009年第2期,第139—147頁。
高榮《秦漢驛的職能考述》,《河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第1—5頁。
張俊民《敦煌懸泉漢簡所見的“亭”》,《南都學壇》2010年第1期,第10—21頁。
王裕昌《漢代傳食制度及相關問題研究補述》,《圖書與情報》2010年第4期,第149—151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傳舍及傳舍制度》,《魯東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第83—88頁。
侯旭東《漢代律令與傳舍管理》,《簡帛研究2007》,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151—164頁。
伊傳寧《由漢簡所見西漢馬政》,《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1期,第33—34頁。
侯旭東《從朝宿之舍到商鋪: 漢代郡國邸與六朝邸店考論》,《清華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第32—43+159頁。
況臘生《論中國古代驛站的起源及其法律制度的形成》,《法律文化研究》第6輯,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29—139頁。
李均明《通道厩考——與敦煌懸泉厩的比較研究》,《出土文獻》第2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1年11月,第255—266頁。
石維娜《漢代敦煌諸置研究》,《秦漢研究》第5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223—229頁。
高榮《論秦漢的置(上)》,《魯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第60—65頁。
高榮《論秦漢的置(下)》,《魯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第59—65頁。
趙莉《懸泉漢簡中的馬、馬政文書及相關問題》,《發展》2012年第9期,第50—51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郵驛制度初探——以律令、制度簡爲中心的考察》,《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17—340頁。
胡平生《評“傳置與行書無關”説》,《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59—65頁。
高榮《秦漢的傳信——兼論傳的演變》,《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29—139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厩嗇夫厩佐名綜述》,《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75—199頁。
何端中《從懸泉置遺址和〈驛使圖〉談古代河西郵傳》,《檔案》2013年第2期,第34—36頁。
張國藩《居延、懸泉漢簡〈傳置道里簿〉》,《檔案》2014年第5期,第27—28頁。
覃曉嵐《秦漢傳車考略》,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石明秀《漢代驛站懸泉置》,《尋根》2015年第1期,第4—5頁。
陽颺《我國最早的漢代郵驛機構》,《檔案》2015年第9期,第28—32頁。
侯旭東《皇帝的無奈: 西漢末年的傳置開支與制度變遷》,《文史》2015年第2輯,北京: 中華書局,2015年5月,第5—66頁。
李銀良《傳遞機構“驛”出現時間考辨》,《殷都學刊》2016年第2期,第39—45頁。
孫秋鳴《簡牘所見秦漢郵傳制度探析》,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蒲朝府《秦漢郵驛制度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王錦城《西北漢簡所見郵書的類别及相關問題考略》,《古代文明》2017年第3期,第87—96+127頁。
王文濤、苑苑《漢代西北傳置的傳馬》,《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68—76頁。
王文濤、苑苑《漢代西北地區傳置的幾個問題》,《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77—86頁。
[日] 畑野吉則《秦漢時代的郵書記録所見記録格式的統一和變化》,《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342—348頁。
王志勇《漢簡所見“柱馬”新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8第3期,第146—148頁。
(七) 經濟
劉金華《漢代西北邊地物價考(一)——以漢簡爲中心》,《隴右文博》2008年第1期,第39—45+52頁。
劉金華《漢代物價考(二)——以漢簡爲中心》,《文博》2008年第2期,第27—32頁。
劉金華《漢代西北邊地物價述略: 以漢簡爲中心》,《中國農史》2008年第3期,第45—57頁。
劉金華《漢代西北邊地物價考: 以漢簡爲中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6—18頁。
丁邦友《從漢簡管窺河西地區部分産品的比價》,《文博》2008年第6期,第63—68頁。
朱文《漢代涼州地區的糧價》,《内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9期,第39—42+64頁。
高榮《漢代河西的水利建設與管理》,《敦煌學輯刊》2008年第2期,第74—82頁。
趙岩《由出土簡牘看漢代的馬食》,《農業考古》2009年第1期,第285—290頁。
蔡青藍、黄燕妮《中國複式簿記産生於漢代——基於敦煌懸泉漢簡的新證》,《會計之友》2009年第3期,第108—109頁。
汪受寬《兩漢涼州畜牧業述論》,《敦煌學輯刊》2009年第4期,第17—32頁。
楊光育《漢代買賣之債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孟凡慧《漢代西北邊地貿易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李建平《漢代“帣”之制度補正》,《農業考古》2010年第1期,第221—222頁。
侯宗輝《從西北漢簡中的物價看河西地區的商品經濟》,《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2期,第32—36頁。
侯宗輝《從敦煌漢簡所記物價的變動看河西地區經濟的起伏》,《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第203—209頁。
伊傳寧《由敦煌漢簡穀物簿所見》,《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6期,第65—69頁。
丁邦友《試探王莽時期的河西物價》,《社會科學戰綫》2011年第11期,第11—117頁。
魏芳、孫占宇《從西北漢簡看兩漢河西邊郡地區物價》,《絲綢之路》2011年第20期,第12—14頁。
趙岩《漢簡所見河西四郡市場的幾個問題》,《西北地區城鄉市場結構演變的歷史進程與環境基礎》,西安: 三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4—31頁。
陳功《敦煌漢簡中的農業》,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張東《漢代河西酒價略考》,《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98—299頁。
葉飛《從敦煌漢簡所記物價的變動看河西地區經濟的起伏》,《黑龍江史志》2013年第19期,第26—27頁。
劉金華《漢代西北邊地物價考: 以漢簡爲中心》,《華中國學》第1卷,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第123—139頁。
高榮《漢代河西糧食作物考》,《中國農史》2014年第1期,第21—29頁。
郭浩《西漢地方郵政“財助”問題芻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4年第4期,第1—8頁。
劉太祥《簡牘所見秦漢國有財物管理制度》,《南都學壇》2015年第3期,第1—9頁。
韓華《由西北簡看兩漢河西地區的手工業》,《魯東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73—77頁。
王子今《漢代河西市場的織品——出土漢簡資料與遺址發掘收穫相結合的絲綢之路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第31—40頁。
胡一楠《由絲路漢簡看古代的會計核算制度》,《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第155—158頁。
屈波、乜小紅《對絲綢之路上居延、敦煌漢簡中的雇傭券之探討》,《江漢考古》2016年第5期,第118—121+128頁。
孟艷霞《漢簡所及敦煌地區水利建設與管理》,《敦煌研究》2016年第2期,第73—78頁。
馬智全《漢簡反映的漢代敦煌水利芻論》,《敦煌研究》2016年第3期,第103—109頁。
王世紅、衣保中《論簡牘中所見秦漢時期馬的飼料與飼養考察》,《中國農史》2016年第4期,第91—103+114頁。
高一致《漢簡帛農事資料分類匯釋及相關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
徐定懿、王思明《從西漢邊關漢簡看麥作在當地的推廣情況》,《中國農史》2018第6期,第11—22頁。
王錦城《西北漢簡所見“司御錢”考》,《敦煌研究》2018第6期,第134—139頁。
劉金華《簡牘所見漢代織品價格略考》,《華中國學2017秋之卷》,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4月,第51—61頁。
王子今《河西簡文所見漢代紡織品的地方品牌》,《簡帛》第17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第245—256+349頁。
馬智全《漢代西北邊塞的“市藥”》,《簡牘學研究》第7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第87—95頁。
(八) 西域與民族
李鋒敏、孫占宇《與狐蘭支亡降匈奴事件有關的三枚漢簡新探》,《青海民族研究第》2008年第1期,第107—109頁。
汪桂海《漢簡所見匈奴對邊塞的寇掠》,《簡帛》第3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99—306頁。
王素《懸泉漢簡所見康居史實考釋》,《新疆歷史研究論文選編·兩漢卷》,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23—138頁。
王旺祥《敦煌懸泉置漢簡所記永光五年西域史事考論》,《西北師大學報》2009年第1期,第63—67頁。
郝樹聲《簡論敦煌懸泉漢簡〈康居王使者册〉及西漢與康居的關係》,《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第53—58頁。
袁延勝《懸泉漢簡所見康居與西漢的關係》,《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第9—15+136頁。
張德芳《從懸泉漢簡看樓蘭(鄯善)同漢朝的關係》,《西域研究》2009年第4期,第7—16+133頁。
李正周《從懸泉簡看西漢護羌校尉的兩個問題》,《魯東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第50—53頁。
張德芳《懸泉漢簡中有關西域精絶國的材料》,《絲綢之路》2009年第24期,第5—7頁。
汪桂海《從出土資料談漢代羌族史的兩個問題》,《西域研究》2010年第2期,第1—7+122頁。
閻盛國《再論“擊匈奴降者賞令”及其頒布時間》,《寧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第87—91頁。
劉國防《西漢護羌校尉考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第9—17+148頁。
高榮《敦煌懸泉漢簡所見河西的羌人》,《社會科學戰綫》2010年第10期,第100—106頁。
周建《西漢時期的西域都護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張德芳《敦煌懸泉漢簡中的“大宛”簡以及漢朝與大宛關係考述》,《出土文獻研究》第9輯,北京: 中華書局,2010年1月,第140—147頁。
馬智全《從出土漢簡看漢代羌族部族》,《絲綢之路》2011年第6期,第5—8頁。
馬智全《漢簡所見漢代河西羌人的生活狀態》,《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38—43頁。
羅帥《懸泉漢簡所見折垣與祭越二國考》,《西域研究》2012年第2期,第38—45+142—143頁。
馬智全《論漢簡所見漢代西域歸義現象》,《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4期,第13—18+148頁。
張德芳《從懸泉漢簡看西漢武昭時期和宣元時期經營西域的不同戰略》,《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77—316頁。
宋超《“降奴”與“恭奴”——略論新莽時期匈奴稱謂的變化》,《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75—86頁。
畢波《考古新發現所見康居與粟特》,《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99—109頁。
李炳泉《甘延壽任西域使職年代考: 兼及馮燎在册封烏孫兩昆彌事件中的活動》,《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第17—22+154頁。
張俊民《西漢樓蘭、鄯善簡牘資料鈎沉》,《魯東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第63—69頁。
劉春雨《從懸泉漢簡中的使者看西域與内地的關係》,《中州學刊》2013年第6期,第122—127頁。
張德芳《懸泉漢簡與西域都護》,《國學的傳承與創新: 馮其庸先生從事教學與科研六十周年賀學術文集(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4月,第1017—1025頁。
高榮《敦煌懸泉漢簡所見河西的羌人》,《2010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95—210頁。
侯宗輝《敦煌漢簡所見烏孫歸義侯質子新莽朝及“車師之戰”考辨》,《簡帛研究2013》,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第168—131頁。
張德芳《漢簡中的絲綢之路: 大宛和康居》,《絲綢之路》2015年第1期,第13—18頁。
郝樹聲《漢簡中的大宛和康居——絲綢之路與中西交往研究的新資料》,《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第59—69頁。
陳曉露《扜彌國都考》,《考古與文物》2016年第3期,第93—105頁。
侯宗輝《敦煌漢簡中的“卑爰疐”簡及其相關問題》,《簡牘學研究》第6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178—186頁。
張德芳《懸泉漢簡中的烏孫資料考證》,《出土文獻研究》第15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6年7月,第358—368頁。
李方《漢唐西域民族與絲綢之路和邊疆社會》,《吐魯番學研究》2017年第2期,第46—58頁。
陳曉露《也説“伊循”》,《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論文集》,北京: 中國社会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260—268頁。
唐相龍、曹雪《關於驪靬歷史的動態考察》,《城市學刊》2018年第1期,第1—7頁。
裴永亮《懸泉漢簡中的長羅侯經略西域》,《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第70—74頁。
(九) 社會與文化
劉戈、郭平梁《“大宛汗血天馬”揭秘: 兼説中國家畜家禽閹割傳統》,《敦煌學輯刊》2008年第2期,第83—92頁。
宋艷萍《先秦秦漢喪葬習俗中的數術行爲》,《管子學刊》2008年第2期,第71—77頁。
謝繼忠《從敦煌懸泉置〈四時月令五十條〉看漢代的生態保護思想》,《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第114—117頁。
黄儒宣《阜陽漢簡〈周易〉卜辭試探》,《周易研究》2008年第5期,第13—17頁。
劉樂賢《懸泉漢簡中的建除占“失”殘文》,《文物》2008年第12期,第81—85頁。
牛路軍、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鼓與鼓令》,《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第50—54+122頁。
劉再聰《説河西的墼: 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材料爲中心》,《華夏考古》2009年第2期,第130—140頁。
楊芳《漢簡所見漢代河西邊郡人口來源考》,《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第78—85頁。
魏曉明《漢代河西地區的飲食消費初探》,《農業考古》2010年第4期,第249—253頁。
楊芬《出土秦漢書信匯校集注》,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趙寵亮《漢簡所見邊地戍所的肉食消費》,《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二届清華青年史學論壇論文集(中)》,北京,2010年1月,第66—83頁;又收入《爲往聖繼絶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學生優秀學術論文集》,長沙: 岳麓書社,2010年10月,第95—118頁。
董珊《敦煌漢簡風雨詩新探》,《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第417—422頁。
許雲和《敦煌漢簡〈風雨詩〉試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第84—92頁。
肖從禮《秦漢簡牘“質日”考》,《魯東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第70—72+82頁。
趙寵亮《“懸泉浮屠簡”辨正》,《南方文物》2011年第4期,第33—36頁。
馬智全《敦煌懸泉置F13〈列女傳〉簡考論》,《魯東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26—29+65頁。
郭海燕《漢代平民教育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趙寵亮《河西漢塞吏卒生活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張德芳《懸泉漢簡編年輯證之一——漢武帝時期》,《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2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7月,第191—195頁。
孫文博《〈急就篇〉用字新證》,《簡帛研究2009》,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49—161頁。
郝樹聲《從西北漢簡和朝鮮半島出土〈論語〉簡看漢代儒家文化的流布》,《敦煌研究》2012年第3期,第63—68頁。
韋雙龍《敦煌漢簡所見幾種農作物及相關問題研究》,《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第69—74頁。
王子今《漢代西北邊塞吏卒的“寒苦”體驗》,《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99—111頁。
曾磊《西北漢簡所見人種膚色再探討》,《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112—128頁。
趙寵亮《漢簡所見邊塞戍所吏卒死亡探析》,《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129—138頁。
高安《漢魏河西飲食三題——以河西漢簡飲食資料爲主》,《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41—156頁。
鄔文玲《敦煌漢簡〈侯普致左子淵書〉校讀》,《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29—237頁。
楊芬《讀敦煌漢簡〈兒尚與楊掾書〉》,《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39—247頁。
[韓] 尹在碩《中國西北地區出土〈論語〉木簡一考》,《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447—454頁。
晏昌貴《懸泉漢簡日書〈死吉凶〉研究》,《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2期,第13—31頁。
石明秀《敦煌漢簡所見漢賦考》,《社會科學戰綫》2013年第3期,第151—154頁。
劉希慶《從敦煌懸泉置〈四時月令詔條〉看西漢生態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50—54頁。
肖從禮《敦煌漢簡易筮類文獻輯考》,《魯東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第68—70頁。
周峰《西北漢簡中的馬》,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魏紅友《兩漢時期河西地區外來人口構成類型分析》,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梁静《出土〈蒼頡篇〉“姓名簡”研究》,《簡帛》第8輯,2013年10月,第409—416頁。
王子今《漢代西北邊塞軍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南都學壇》2014年第1期,第1—5頁。
余欣《出土文獻所見漢唐相馬術考》,《學術月刊》2014年第2期,第135—143頁。
肖從禮《河西數術類漢簡札記二則》,《魯東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第78—80+83頁。
孫占鼇、劉生平《從出土簡牘看漢代河西飲食》,《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第90—94頁。
龍文玲《論漢代烽燧簡牘的文學史料價值》,《學術論壇》2014年第11期,第86—92頁。
張志傑《敦煌漢簡書籍類文獻整理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孫淑霞《漢簡〈蒼頡篇〉輯校》,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梁静《〈倉頡篇〉首章的發現與研究》,《簡帛研究2013》,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第201—206頁。
肖從禮《由敦煌漢簡中的候風簡談八卦與八風相配諸問題》,《簡牘學研究》第5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233—241頁。
姚崇新《佛教海道傳入説、滇緬道傳入説辨正——兼論懸泉東漢浮屠簡發現的意義》,《西域考古·史地·語言研究新視野: 黄文弼與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459—496頁。
張存良《〈蒼頡篇〉的版本、流傳、亡佚和再發現》,《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1期,第89—94頁。
裴永亮《韓朋故事的文學傳承》,《語文教學通訊》2015年第2期,第58—59頁。
謝繼忠《敦煌懸泉置〈四時月令五十條〉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淵源探析》,《農業考古》2015年第6期,第122—125頁。
謝繼忠《對敦煌懸泉置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的解讀: 兼與馮卓慧先生商榷》,《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年第8期,第39—40頁。
楊吉寧《考古學視域下的漢晋河西地區飲食文化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王子今《馬圈灣漢簡“膏餅”淺識》,《出土文獻》第6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5年4月,第285—292頁。
梁静《出土文獻與〈蒼頡篇〉研究》,《簡帛》第10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第263—276頁。
孫聞博《河西漢塞軍人的生活時間表》,《簡帛研究2015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第152—183頁。
李亞軍《河西漢塞出土“人面形木牌”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孫春葉《西北書信漢簡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胡永鵬《西北邊塞漢簡編年及相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
張存良、巨虹《〈蒼頡篇〉研究的新進展》,《出土文獻研究》第14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6年1月,第232—258頁。
周飛《出土〈倉頡篇〉版本探討》,《出土文獻》第8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6年4月,第190—200頁。
王子今《説敦煌馬圈灣簡文“驅驢士”“之蜀”》,《簡帛》第12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第197—210頁。
楊芳《漢簡所見漢代河西邊塞流動人口來源分析》,《簡牘學研究》第6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187—198頁。
金慶浩、戴衛紅《出土文獻〈論語〉在古代東亞社會中的傳播和接受》,《史學集刊》2017年第3期,第51—64頁。
黄瀟瀟《出土簡牘文獻〈蒼頡篇〉與〈説文〉對比研究》,《蘭臺世界》2017年第6期,第25—28頁。
周珩幫《漢代掾史藝術創作研究》,東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
董濤《擇日術的起源——以〈日書〉爲中心的考察》,《簡帛研究2017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第215—226頁。
鍾良燦《西北漢簡所見吏卒家屬研究》,《簡帛研究2017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第237—256頁。
白軍鵬《“田章簡”談田章故事的演變》,《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00—106頁。
魏德勝《西北屯戍簡牘中身高表達法》,《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07—110頁。
葛承雍《天馬與駱駝——漢代絲綢之路識别字號的新釋》,《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1期,第55—64+159—160頁。
張玉潔《漢簡中的廉政故事》,《農民文摘》2018第6期,第55頁。
高偉《敦煌懸泉置〈四時月令五十條〉的思想史坐標》,《史學月刊》2018第6期,第132—136頁。
(十) 科技
任傑《秦漢時制探析》,《自然科學史研究》2009年第4期,第454—464頁。
康麗娜《秦漢農學文獻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周祖亮《漢簡獸醫資料及其價值述略》,《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2011年5月,第16—19頁。
周祖亮《漢簡獸醫資料及其價值考論》,《農業考古》2011年第4期,第457—460頁。
周祖亮《漢簡法醫檢驗文獻及其價值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7期,第130—133頁。
李天虹《秦漢時分紀時制綜論》,《考古學報》2012年第3期,第289—314頁。
吕世浩《漢代時制初探——以懸泉置出土時稱木牘爲中心的考察》,《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11—118頁。
楊耀文《甘肅河西出土醫藥簡牘整理與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孫其斌、袁仁智《敦煌漢簡中的醫藥簡探討》,《西部中醫藥》2014年第11期,第42—45頁。
孫其斌、吕有强《從〈敦煌漢簡〉與〈武威漢代醫簡〉看兩漢時期西北醫學》,《西部中醫藥》2015年第9期,第33—37頁。
袁仁智《敦煌及武威醫簡中有關消化類疾病的文獻探討》,《西部中醫藥》2015年第9期,第30—32頁。
孫其斌、吕有强、謝永明《針灸之“針”在敦煌漢簡中的記載》,《第三届全國穴位埋綫療法經驗交流會暨甘肅省針灸學會2015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2015年6月,第313—315頁。
許名瑲《敦煌漢簡2263〈永始四年曆日〉復原試擬》,《出土文獻》第7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5年10月,第227—236頁。
孫其斌、何雙全《〈敦煌漢簡〉中的醫藥醫務制度》,《西部中醫藥》2016年第11期,第33—36頁。
高凱、西振岩《從漢簡所見蠡測兩漢時期傷寒病的地理變遷》,《第七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第129—152頁。
孫其斌《〈敦煌漢簡〉與〈居延漢簡〉醫藥簡中的醫務制度》,《中醫文獻雜志》2017年第2期,第1—6頁。
孫其斌《〈敦煌漢簡〉與〈居延漢簡〉醫藥簡中的藥物制度》,《西部中醫藥》2017年第3期,第42—45頁。
陳雨菡《敦煌馬圈灣出土醫簡及“白櫝帶”再釋讀》,《絲綢之路》2017年第6期,第16—18頁。
張雷、劉志梅《秦漢簡牘藥名釋叢》,《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第7期,第61—64頁。
劉樂賢《敦煌馬圈灣出土藥方簡補釋——爲紀念謝桂華先生而作》,《簡帛研究2016秋冬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第206—213頁。
孫其斌、何雙全、張德紅《敦煌、居延簡牘中的絲路漢代戍邊醫學》,《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第140—146頁。
胡永鵬《西北邊塞漢簡中曆日的整理與研究》,《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50—67頁。
謝坤《算術與行政: 從西北漢簡看算術在西北地區的實際應用》,《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374—383頁。
[日] 廣瀨薰雄《敦煌漢簡中所見韓安國受賜醫藥方的故事》,《中醫藥文化》2018第1期,第47—51頁。
沈澍農《敦煌西域出土漢文醫藥文獻綜合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第2期,第71—79頁。
周祖亮《簡帛醫書在醫古文文選教學中的價值探析》,《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第102—105頁。
(十一) 語言文字
曹小雲《試論敦煌懸泉漢簡在漢代詞彙史研究上的語料價值》,《漢語史學報》2008年第1期,第262—271頁。
范董平《〈敦煌漢簡〉謙敬詞的修辭特點》,《蘭州學刊》2008年第3期,第205—208頁。
吉仕梅《王莽改制在居延敦煌漢簡詞彙中的反映》,《學術交流》2008年第4期,第129—132頁。
肖從禮《從漢簡看兩漢時期量詞的發展》,《敦煌研究》2008年第4期,第98—103頁。
左良燕《西北屯戍簡牘中服飾詞語研究》,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范董平《〈敦煌漢簡〉詞語通釋》,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楊艷輝《新莽之前“七”與“十”字形相似探緣》,《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3輯,成都: 巴蜀書社,2008年5月,第382—391頁。
胡偉、張玉金《出土西漢文獻語料研究》,《殷都學刊》2009年第4期,第102—107頁。
劉曉紅《敦煌懸泉漢簡虚詞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馬秋紅《〈敦煌漢簡〉中的助動詞》,《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第84—86頁。
郭炳潔《漢代書信的稱謂》,《蘭臺世界》2010年第21期,第62頁。
喬鑫《懸泉漢簡虚詞整理》,《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4輯,成都: 巴蜀書社,2010年5月,第162—229頁。
馬秋紅《〈敦煌漢簡〉中的虚詞》,《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4輯,成都: 巴蜀書社,2010年5月,第267—234頁。
郭炳潔《漢代簡牘書信中的“無恙”》,《史學月刊》2011年第12期,第125—128頁。
楊琳《簡帛文獻的俗文學研究》,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吴菲菲《西域漢簡字頻統計與變異研究》,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敬稱與謙稱》,《秦漢研究》第5輯,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78—91頁。
張顯成《簡帛動量詞研究》,《簡帛研究2009》,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第249—259頁。
謝飛《基於〈漢語大詞典〉的漢簡新詞新義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楊艷輝《通假的語音關係初探——以〈敦煌漢簡〉爲主要研究材料》,《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6輯,成都: 巴蜀書社,2012年5月,第141—155頁。
張國艷《以西北邊塞漢簡爲主的上古出土文獻“並”“并”考辨——兼談異體字“並”恢復的必要性》,《第三届中日韓CJK漢字文化國際論壇論文集》,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85—98頁。
吴菲菲《西北漢簡文字的變異闡釋》,《勵耘學刊(語言卷)》2013年第1期,第115—121頁。
張曉芳《〈敦煌縣泉漢簡釋粹〉虚詞整理》,《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第35—45頁。
劉玉環《淺析〈流沙墜簡〉的文字學價值》,《西南學刊》2013年第2期,第283—290頁。
張俊民《懸泉漢簡與班固〈漢書〉所引詔書文字的異同》,《文獻》2013年第2期,第55—61頁。
曹小雲、李陽《漢簡察看、承受概念場詞彙系統分析》,《皖西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84—88頁。
曹小雲、邢會娟《敦煌漢簡中的偏正式複音詞》,《池州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85—88+114頁。
曹小雲、邢會娟《敦煌漢簡中的聯合式複音詞》,《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第44—47頁。
曹小雲、邢會娟《敦煌漢簡詞義札記》,《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3年第9期,第33—35頁。
王姣《敦煌漢簡通假字文字學初探》,《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3年第12期,第119—121頁。
李陽《漢簡概念場詞彙系統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段熙《懸泉漢簡語法專題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朱娟紅《疏勒河流域出土敦煌漢簡幾個語法問題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劉甜甜《西北漢簡衣物類、建築類、器具類輯釋》,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張璇《西北漢簡中飲食、運輸、武備類詞彙集釋》,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田佳鷺《西北屯戍漢簡虚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王玉蛟《兩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聶丹《西北屯戍漢簡名物詞語研究——以衣飾、器用、植物類詞語爲主要研究對象》,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王姣《敦煌漢簡用字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楊二斌《敦煌漢簡涉“書”語詞研究》,《首届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暨敦煌書法論壇作品集》,北京: 大衆文藝出版社,2014年1月,第128—139頁。
張東東《西北屯戍漢簡四種所見詞語與〈漢語大詞典〉訂補——僅以少量“增補詞條”爲例》,《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16—22+49頁。
申硯歌《懸泉漢簡的文字流變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張顯成《〈敦煌漢簡〉中〈説文〉未收之秦漢字》,《許慎文化研究(二): 第二届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2月,第489—497頁。
田佳鷺《西北屯戍漢簡副詞連用考察》,《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7輯,成都: 巴蜀書社,2015年3月,第265—283頁。
葉愛國《古漢語常用名詞的省字用例》,《吐魯番學研究》2016年第1期,第25—32頁。
雷黎明《敦煌馬圈灣漢簡簡化字及其漢字學價值考》,《勵耘語言學刊》2017年第2期,第288—299頁。
雷黎明《敦煌馬圈灣漢簡新見通假字通釋》,《西部學刊》2017年第7期,第32—37頁。
黄艷萍《新莽簡在語言文字上的時代特徵補議》,《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第112—118頁。
劉艷娟《秦漢簡帛文獻用字習慣考察二則》,《語言科學》2018第6期,第663—669頁。
鄭雯《敦煌地區所見漢簡詞彙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十二) 書法藝術
張嘯東《20世紀新出簡帛書與書法史重構的可能性》,《東方藝術》2008年第12期,第6—63+2—3頁。
石明秀《秦漢文字書體源流考述》,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馬國俊、馬争朝《重釋: 敦煌書法在書法創作中的現代意義》,《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第93—95頁。
史忠平、馬國俊《從漢代書論窺探敦煌漢簡的“民間性”》,《山西師大學報》2010年第3期,第77—79頁。
楊艷《隸書的産生及其審美價值研究》,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金美蘭《從西漢馬圈灣簡牘看早期草書的發展》,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毛峰《論敦煌馬圈灣木簡書法的當代性》,《書法》2011年第11期,第36—39頁。
張明亮《漢簡書法藝術創作百年回顧》,《敦煌研究》2012年5期,第110—112頁。
李丹《甘肅漢簡書法風格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李逸峰《河西簡牘在漢代書法史上的歷史地位》,《中國書法》2013年第7期,第63—65頁。
董文强《漢簡書藝略論》,《名作欣賞》2013年第26期,第131—133頁。
張亞玲《敦煌書法理論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金美蘭《漢代簡牘草書藝術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李逸峰《敦煌漢簡草書略論》,《簡牘學研究》第5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253—262頁。
温全禄《關於敦煌書法的幾點思考》,《中國民族博覽》2015年第5期,第101—103+112頁。
周穎穎《西漢簡牘書的淵源與流變》,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張林《甘肅簡牘及其書法之特徵》,《藝術評論》2016年第1期,第135—138頁。
董文强《漢簡書法藝術及其價值概述》,《書法》2016年第1期,第64—68頁。
米華翔《豈可淺嘗輒止: 論敦煌漢簡書法藝術的當代價值發掘》,《書法賞評》2016年第1期,第45—51頁。
魏晶《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今傳媒》2016年第8期,第170—171頁。
米文佐《敦煌簡牘遺書中的漢唐書法教育》,《中國書法》2016年第9期,第195—197頁。
李逸峰《從敦煌漢簡看早期草書形成的主要特徵》,《書法研究》2017年第2期,第140—156頁。
楊豪良《作爲民間書法的敦煌書與簡牘盟帛書》,《書法賞評》2017年第3期,第46—49頁。
劉超《試論敦煌漢簡折射的書法藝術》,《絲綢之路》2017年第6期,第14—15頁。
李逸峰《敦煌漢簡中的書法文化問題》,《甘肅社會科學》2017第6期,第99—106頁。
楊春林《漢簡藝術及其價值概述》,《大衆文藝》2017年第12期,第122頁。
孫强《漢隸書風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馬國俊、馬隴平《簡牘對漢字書寫與書法藝術的歷史意義》,《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41—49頁。
裴永亮《漢簡習字簡與漢代書法發展相關問題》,《邵陽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88—92頁。
張彦榮《簡牘帛書的書法意義探析》,《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第120—124頁。
羅朝璨《漢簡中的横畫起筆分析》,《中國書法》2018第12期,第82—85頁。
成剛剛《敦煌漢簡的審美分析》,《大衆文藝》2018第16期,第235頁。
黄艷萍《從西北屯戍漢簡看漢代書法的自覺意識》,《中國書法》2018年第24期,第26—29頁。
王寧《敦煌漢簡草書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十三) 書評與學術動態
王萬盈《漢簡研究的視角轉换——評冨谷至著〈木簡竹簡述説的古代中國——書寫材料的文化史〉(中譯本)》,《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6輯,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第333—344頁。
何立民《簡帛學研究的開山之作——讀〈流沙墜簡〉並論王國維先生簡帛文書研究的貢獻》,《南方文物》2010年第3期,第29—39+43頁。
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2014年第6期,第88—89頁。
胡平生《渥洼天馬西北來,漢簡研究新飛躍——讀〈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6輯(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第467—476頁。
陳文豪《簡帛目録學芻議——兼評〈甘肅簡牘百年論著目録〉》,《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324—332頁。
孫占宇《漢代河西社會生活的精細畫卷——讀〈漢代河西屯戍吏卒衣食住行研究〉》,《甘肅高師學報》2018第4期,第141—142頁。
張樂《簡帛文獻異體字整理研究的力作——〈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評介》,《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第127—131頁。
侯旭東《籾山明著〈秦漢出土文字史料の研究——形態·制度·社會〉評介》,《簡帛研究2017秋冬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第334—342頁。
張如青、丁媛《出土簡帛涉醫文獻概述》,《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第十七届醫古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2008年8月,第198—205頁。
丁媛、張如青《百年來出土簡帛涉醫文獻概述》,《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第23—27頁。
李炳泉《十年來大陸兩漢與西域關係史研究綜述》,《西域研究》2009年第4期,第114—126頁。
趙岩《漢代簡帛詞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8期,第55—59頁。
馬增榮、郭文德、李敬坤《“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國際學術會議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0年第11期,第22—25頁。
蔡萬進《新世紀初我國簡牘重要發現概述》,《簡帛研究2008》,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330—348頁。
安忠義《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魯東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第86—94頁。
馬智全《懸泉漢簡二十年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1年第5期,第39—48頁。
馬智全《近20年敦煌懸泉漢簡研究綜述》,《絲綢之路》2011年第16期,第49—57頁。
魯家亮《2010年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6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第514—597頁。
[韓] 金慶浩、[韓] 李瑾華《韓國的戰國秦漢簡帛研究論著目録(1975—2010.10)》,《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253—271頁。
[美] 金鵬程、[韓] 徐誠彬《簡帛研究西文論著目録》,《簡帛研究201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272—290頁。
魯家亮《2011年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7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第395—434頁。
馬智全、肖從禮《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甘肅省第二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683—692頁。
孫淑霞《〈倉頡篇〉研究綜述》,《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第36—39頁。
閻盛國《近三十年來有關出土簡牘與民族問題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3期,第34—42頁。
張英梅《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綜述》,《敦煌學輯刊》2013年第3期,第17—184頁。
田芸、楊吉寧《甘肅漢簡研究綜述》,《絲綢之路》2013年第16期,第9—10頁。
[日] 柿沼陽平《日本的中國出土簡帛研究論著目録(一)(1910—2011年)》,《簡帛研究2011》,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第232—257頁。
韓華《2006年以來敦煌懸泉漢簡研究述評》,《簡帛研究2012》,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第206—212頁。
張顯成《簡帛文字編編纂的現狀與展望》,《簡帛研究2012》,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第213—222頁。
[日] 柿沼陽平《日本的中國出土簡帛研究論著目録(二)(1910—2011年)》,《簡帛研究2012》,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第223—315頁。
魯家亮《2012年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8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第515—553頁。
齊銀生、賈富强《西北漢簡所見邊塞防禦組織中“部”的研究現狀及分析》,《黑龍江史志》2014年第13期,第61、63頁。
張英梅、李迎春《西北師大簡牘學科發展現狀及近年碩博士學位論文綜述》,《簡牘學研究》第5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289—299頁。
魏德勝《初讀浙江古籍版〈流沙墜簡〉》,《簡帛》第9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第365—368頁。
魯家亮《2013年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9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第491—530頁。
劉志梅、張雷《出土秦漢醫方文獻研究綜述》,《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第55—59頁。
裴永亮《近二十年來敦煌漢簡研究綜述》,《管子學刊》2015年第2期,第121—126頁。
林獻忠《百年來漢代戍卒研究綜述: 以漢簡爲中心》,《西域研究》2015年第2期,第117—123頁。
孫占鼇《河西簡牘學百年發展述論》,《絲綢之路》2015年第4期,第15—20頁。
[日] 森谷一樹、汪華龍、孔令傑《日本研究西北邊境出土簡牘之新動態》,《國學學刊》2015年第4期,第125—134頁。
潘芳《近20年來敦煌漢簡研究綜述》,《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第35—40頁。
王奇賢、張顯成《出土散見涉醫簡牘研究綜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5年第6期,第197—185頁。
王丹鳳《秦漢簡帛曆譜研究綜述》,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閻盛國《近三十年來有關簡牘與歷史地理問題研究綜述》,《歷史地理》第30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第407—416頁。
李洪財《漢簡草書與書法研究綜述》,《簡帛研究2015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第243—254頁。
陳文豪《臺灣簡帛研究論著目録(2000—2006年)》,《簡帛研究2015春夏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第255—334頁。
陳文豪《臺灣簡帛研究論著目録(2007—2013年)》,《簡帛研究2015秋冬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第260—318頁。
魯家亮《2014年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11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243—282頁。
王雲慶、孫嘉睿《盛世出國寶——近三十年來我國古代檔案文獻的重大發現綜述》,《檔案學研究》2016年第2期,第118—124頁。
黄艷萍《西北漢簡文字研究綜述》,《簡牘學研究》第6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217—230頁。
魯家亮、李静《2015年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13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1月,第249—286頁。
袁雅潔《“首届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 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簡帛研究2016秋冬卷》,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第273—284頁;又收入《甘肅省第三届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658—669頁。
魯家亮《2016年中國大陸秦漢魏晋簡牘研究概述》,《簡帛》第15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第241—265+275頁。
[日] 草野友子、[日] 中村未來、[日] 海老根量介《2016—2017年日本學界中國出土簡帛研究概述》,《簡帛》第15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第307—323頁。
鍾量《2016年英文簡帛研究概要》,《簡帛》第15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第281—305頁。
趙玉龍《近十年來甘肅簡牘研究概述與展望》,《三峽論壇》2018第3期,第76—82頁。
劉全波、李若愚《敦煌懸泉漢簡研究綜述》,《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第6—12頁。
張文瀚《漢代候官研究述論》,《史學月刊》2018第8期,第113—123頁。
于弘洋《陳槃簡牘研究述評》,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