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规,切实提升教师法治素养
2019-12-15宫俐
宫 俐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2017年10月,继“中国梦”之后,又一重大理论被写入报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向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我们距离实现梦想的时间更近、信心更足、实力更强;但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艰巨,从“摸石过河”到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我们的责任比任何时候都要重大。梦想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在前,面对素有“互联网原住民”之称的当代大学生,教师的育人角色能否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教书育人,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除了必备的学识和教学能力之外,更需要建树牢固的法治观念,提升职业水平,身体力行。
一、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法规
在日益多元的社会价值形态之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项挑战也越来越多、所处的各种局面也越来越复杂,经受的各类考验也越来越严峻。在新的形势下,着眼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需要牢牢守住法律的底线,以法为规。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校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主体,肩负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治国与治校,在规矩层面是相通;“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1]”,有了坚实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需要在规矩层面厘清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
提升教师法治素养,提高教师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需要明确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法律法规,按照相关规定完善教师管理,健全教师资格认证,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层面从业许可认定,从此关于教师资格认定和从业规范的相关规定日渐成熟;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继出台,又以教育基本法的形式,对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权利进行了界定和确认。进入新世纪,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对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资格证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全国范围内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职业准入机制逐渐得以完善和发展。高等教育法规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这既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职业生涯中的高等教育法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高校教师在进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同时,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有几下几类:
(一)教师资格管理方面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凡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国公民,应当具备教师资格。申请教师资格认定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教师法》中规定的相关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同时,要取得《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非师范类的学生还需要提交《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合格证书或相关证明[2]。
(二)高等教育方面
高等教育法和教育法的出台,是提升高校教师法治素养、增强学校管理实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高等教育,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其次要坚持教育的育人性和公益性,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3]”;然后要按照相关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积极、妥善、逐步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三)高校和教师关系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该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规定从法律上对高校的建立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制和要求,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将其与一般的盈利性机构相区别。高校自批准成立之日起便取得法人资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和机构公益性。高校管理需要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要求下,结合各校实际开展微观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对高等学校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3]。
三、时代主题下的高等教育法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先生在其《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书中写到,“现代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就体现为法则和规矩的进步[4]”因为有了法则和规矩,我们的社会才多了风清气正和光明磊落,我们教师的正当权益才能受到保护,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有的放矢;但同时,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准则中明确了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规范和基本守则,落实到教师的招聘、聘用、考核等实际管理工作中,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划定基本的底线,设立了职业“红线”,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助力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法治素养,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按照《准则》中指明的高校教师职业行为标准,我们应该坚定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爱国守法,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主流价值,潜心教书育人,培育新时代新青年;关心爱护学生,言行雅正,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遵守学术规范,公平诚信,认认真真育人,踏踏实实科研;廉洁自律,恪守职业道德,积极奉献社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当代90后、00后大学生而言,高校教师是他们成长成才的指路人和领航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的历史方位对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法治底线,提升法治素养,以法为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