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书传雅韵 联对溢馨香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纪实

2019-12-15

非遗传承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门楹联上海市

苏 敏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是地处老城厢的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所在的老西门社区和黄浦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海派文化深厚底蕴。学校把楹联文化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通过诗词学习的积累,将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有机的结合,用高度凝练的词句以及严谨工整的格律,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意蕴,展现充满诗意的生活。对楹联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无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学习、探寻、发现、收获之旅。

敬业初级中学全体师生通过经典探寻——精心规划——氛围营造——实践体验——资源整合——专题研讨——传习深入,不断地行走在这条人文学习之路上。

一、经典探寻:寻找文化之根 滋养人文之魂

“诗书传雅韵联对溢馨香”是上海楹联学会原会长杨先国先生为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题写的。敬业初级中学规划建立“诗书雅韵——楹联文化教育点”,是源于区域内老西门社区提出的“人文老西门”理念和老西门地区丰厚的文化资源。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启了“人文老西门”的探寻之旅,同学们走访了龙门邨、普育里的石库门建筑(老西门最早的楹联文化基地)、小桃园清真寺、敬业中学、文庙等人文景观,寻找着老城厢与众不同的味道,也从不同角度寻找着黄浦的文化之根。只有让“人文老西门”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赋予代表海派文化的老西门以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学校“求知社”社团青年教师们参与了老西门社区的“红色的记忆”文化行走活动,通过文化行走,青年教师对老西门老城厢的文化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指导学生开展楹联文化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有了思想和实践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班主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能力,学校开展了青年班主任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课、特色班集体建设的研课活动,通过师生对楹联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寻,引发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的热情。

如今,敬业初级中学师生的足迹又从黄浦延伸到了整个上海市。“寻味——海派文化美食”系列实践活动课程、“寻爱——敬老爱幼”系列实践活动课程、“寻迹——商标历史文化”系列实践活动课程、“寻趣——非遗传承”系列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课程的学习、实践、体验与探究,敬业初级中学师生们惊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海派文化的绵延、多元之美。

二、精心规划:文化学习基于校本 用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楹联文化教育的学习与研习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通过初步的调研,学校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把“诗书雅韵——敬业初级中学楹联文化教育”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与推进、研究作为学校“I-CACM”(文化、艺术、交往、德行)课程群中的重点课程予以建设和打造。同时学校建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领衔,分管校长具体落实相关实践研究以及资源利用、协调等工作,通过上海市文教结合“非遗进校园”“诗书雅韵——敬业初级中学楹联文化教育”传习基地项目以及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楹联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举全校之力规划与开展“诗书雅韵——敬业初级中学楹联文化教育”研习活动。

学校设计了系列课程的框架,设置“品联之味”(《最美诗词》《走近楹联》《对联童谣》)、“寻联之香”(《联画新音》《礼贤雅音》《联语心音》)和“赏联之韵”(《墨香书联》《茶香余音》《创意扎撷》)三大课程模块,在六到九年级分年级侧重开设“经典悦读 联语寻趣”“个性创作 联花心语”“分享展示 你联我意”和“人文提升 品联传韵”传习课程。

随着楹联文化教育课程的不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着全校师生不断拓展与延伸着学习的内容、形式、途径、时空。学校的系列课程计划以“诗情画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研习作为下阶段开展与推进的内容,重新布局与再规划课程的框架与内容,以“品味——寻香——赏韵”三大课程模块,让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一步落地与拓展延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也充分体现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研习中华优秀文化。

三、氛围营造:感受文化学习的魅力 走进传统文化的学习天地

学校与上海市楹联学会老西门分会共同设计并在学校大门、教学区走廊展示了优秀楹联作品,营造了楹联学习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美德佳联 雏凤和鸣——敬业初级中学楹联文化教育点”签约揭牌仪式,表达了全校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和努力践行的决心。

签约仪式后学校还进行了《雏凤联画谱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楹联欣赏读本》首发仪式。这是学校和上海市楹联学会老西门分会首度合作共同开发的第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课程学生学习读本。在学校全体语文和艺术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用楹联配画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家训家风”为主题进行创作。全校每个学生在认真阅读这本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悦读节、传统节日等活动,开展了童谣、故事、诗朗诵、吟唱情景剧的展演。师生共同学习楹联凝练的语言风格,挖掘、领悟其蕴含的深刻内涵,感悟“人文老西门”的情怀和海派文化的底蕴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学校又在环境文化的打造上下了功夫,不仅专设了诗情画艺人文实验区,还将为“墨香书联”“走近楹联”“茶香余音”等特色课程设立专用教室,供师生与区域市民、周边学校的学生开展楹联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学习之用。

学校四个楼层分设“诗情画艺”学习、体验、展示区,充分展现全校师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的收获与成果。前来参观的安徽宣城地区教师、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学员,还有韩国釜山教师代表团的来宾一致认为,学校的校园环境精巧、雅致,充分体现了黄浦老城厢海派文化“小而雅”的特质。

学校还将设立专题的非遗文化主题馆,供学校师生学习,展示学校非遗学习的作品与成果。

四、实践体验:文化学习提升传承与发展能力 让传统文化赋予时代价值

学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和学校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由语文教研组老师和各班爱好楹联学习的学生,以及沐古课堂的师生一起,创作富有时代气息和敬初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的诗歌、楹联作品,编撰成册,供师生共同学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趣、之乐、之美。沐古课堂的师生不仅在上海市春联大赛中获奖,还通过上海市教育博览会的主题展示获得了美育优秀社团的荣誉称号。

学校辩论队还开展了“传统还是现代方式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辩论赛。大家就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在先期调研和课程资料查询的基础上,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一轮轮激辩,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激发了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传承的热情。

敬初学子不仅在学校的嘉年华课程汇演中展示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收获,还参加了老西门社区组织的与台湾永春高中的文化交流活动,市、区级“非遗进校园”“非遗小达(传)人”“海派文化实践体验”活动,上海市春联大会的知识竞赛。

在区“文文明明幸福行小使者”评选中,学校的谢乐怡、朱科安、朱樱同学因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方面表现突出,被授予“文明幸福行小使者”金、银奖的称号。见义勇为的尹镇亮同学成为了上海市唯一的未成年人先进个人,他的优秀事迹在学校、社区、上海被广泛传播着。在敬初校园里,充满“诗情画艺”的学子还有翁曙冠奖学金获得者、“三好”学生或“三好”积极分子,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收获的与众不同的成果,在他们身上彰显的是新时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独特的思考和传承的能力。

学校在全体教师大会和校会课上,组织上海市楹联学会会长姜玉峰、副会长杨先国先生,上海市敬业中学语文教师赵言海,学校语言文字专管员、沐古课堂教师潘漪洁,书法拓展型课程任课教师胡正娟,艺术总辅导员姚毓宁老师,年级组长朱敏老师。班主任董金焕老师开设《楹联中的优秀家训家风》《从传统经典中汲取人文精神的养料》《三字经里的人和事》《走近楹联》《照片上的旅行——宝岛寻根》《当德育与文化艺术相遇》《“沐古”·观今·思未来》《走近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素养》《让班级富有诗意——楹联特色班创建纪实》等文化讲座。

青年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吴蕴、汤影影、蔡思齐老师还设计了《先贤启路》《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课、主题谈话课,与学生共同探讨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年教师在学习和活动中提高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引领学生一同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 年,学校成为上海市第三批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和区“非遗进校园”试点学校。2016—2018 年学校参与市级的展示比赛活动获得8 个奖项,在区级的“非遗进校园”比赛活动中共获得4 个组别奖项12 个。学校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显现。

五、整合资源:文化学习走出校门 传统文化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学校和上海市楹联学会老西门分会达成了楹联文化教育的合作意向,把“诗书雅韵——敬业初级中学楹联文化教育”系列课程的研习,作为全校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感悟、传承“人文老西门”的具体行动。

2016 年9 月,借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月的契机,老西门社区市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体验活动,对学校的文化课程充满学习的兴趣并赞叹不已。在学校参与区市民学校专项汇报评估工作中,学校将楹联文化课程资源辐射到所在社区市民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认可,认为这是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2017 年5 月,学校参与了上海市楹联学会组织的联教基地研讨会,回顾总结了学校在楹联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方面的情况,提出了下阶段后续发展的目标与具体实施内容。学校成为上海楹联学会联教基地以及团体会员单位。

2017 年11 月,学校举行了“德润校园 文化敬初”市级展示活动。观摩活动的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实训基地导师、学员以及青浦馨德苑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学校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展示及专题汇报,大家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课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8 年5 月,学校参加了上海市教育博览会展示活动,主题为“诗情画艺呈现美,多彩课程成就我”,获得好评。学校董李铭老师获教博会优秀美育教师荣誉。

六、专题研讨:不断促进文化学习与研究的深入文化研究显活力

学校会同上海市楹联学会老西门分会的领导、校外辅导员于2015 年4 月借回民小学茶艺室进行了楹联文化教育推进专项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主题为“楹联文化教育中学校教师作用与地位”,与会领导和老师们对敬业初级中学师生在传统节日创作的楹联作品和“联画心音”课程的实施进行了指导。学校实践与研究小组成员政教主任周洁旻、潘漪洁和胡正娟、艺术教师董李铭老师畅谈了自己作为管理者、教师推进楹联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又请上海市楹联学会老西门分会的何秋生、韩国荣、应德泉等楹联文化专家,来到学校和师生面对面开展“楹联中的敬初生活,楹联中的‘诗情画意’”专题指导,这也是楹联文化教育的第二次专题活动。政教处主任周洁旻老师先介绍了近期学校作为“诗书雅韵——楹联文化教育点”开展的活动,并交流了她撰写的学校楹联文化教育活动入选《上海教育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典型案例集》的情况。几位专家在先期认真阅读并修改师生原创楹联的基础上,逐条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每条楹联作品的修改都能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修改的过程中教授学校师生相关的楹联文化知识。专家们对学校开展的楹联文化教育活动作出了“有机遇有平台、有平台有课程、有课程有文化”的评价。修改后的师生楹联作品参加了由上海市楹联学会在上海市文庙举办的楹联作品的展览,赢得社会的关注与好评。

2016 年,学校又召开了“I-CACM”课程实践研讨会,就学校嘉年华课程展示和汇演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学生分享会以及微剧场展演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2017 年、2018 年,学校举行了“聚焦德育课程建设 成就学校文化品质”“文化的力量”德育论坛。从学校、年级、班级、课程管理、教师发展不同层面对学校的楹联文化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施进行了总结与提炼。

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与体验给学校文化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于文化课程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文化和特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使文化传承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七、传习深入:传统文化学习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文化学习无止境

随着“诗书雅韵——敬业初级中学楹联文化教育”系列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形式也不断充实、丰富起来。这样的文化学习形式和内容既有横向的学科跨界,又有纵向的年级分层,还有点、面上的特色交流展示。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展现了学生的“诗情画艺”风采,也提升了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了魅力教师的多才跨界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学校师生的文化自觉和对自身以及学校发展提升的追求。学校师生全员参与,楹联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与研究正在成为全体敬初人诗意生活的最好表达。

学校还注重课程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校本教材从无到有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同时还努力思考和探索将校本教材升级为区本一体化课程教材,通过微视频和微课的网上分享,使学校传统文化课程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018 年,学校在原有的校本教材基础上,改版升级了6 册校本教材。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丰富立体,又充满乐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学校人文环境的再次升级和课程资源进一步的推广、宣传以及校本教材编制、完善,课程框架的进一步优化与实践时空的延伸、拓展,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楹联文化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习再上新台阶,形成更具社会影响力的学校文化品牌。一座有文化影响力的学校,一定是一所与众不同有着美好发展前景、不断寻求突破的、有文化品质的充满活力的学校。

猜你喜欢

西门楹联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雪落西门
黄昏
孔府的年节楹联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
西门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