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园博园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设计策略初探

2019-12-15马草甫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博园遗产虚拟现实

马草甫,杨 琳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设文物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仅是我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发展先进文化必不可少的基础。文章将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将“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引入北京园博园永定塔的展览设计中,在展示方面,要以原有建筑理论和艺术特征为基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和地域性垄断的同时,设计师充分发挥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和设计表现能力,在设计理念、展示内容、参观动线、互动形式上,增强建筑文化遗产知识的影响力,提高游者的参与度。

1 北京园博园的运营困境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西岸,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2013年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园博园开幕,园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园内的永定塔为辽金风格的仿古塔,高69.7 m,共9层,面积约7 500 m2,地下2层,面积约8 600 m,是园博园内3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另两个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永定塔的设计者纪怀禄教授指出其建设的3个必要性:文化弘扬、美化环境、园林需求。建成后的永定塔与东侧的莲石湖、园博湖形成波光塔影、美轮美奂的湖山结构山水园林画卷。

同国内其他园林博览会会后利用的普遍问题类似,北京园博园运营存在以下几种困境。

(1)园博园距建成区较远,作为主题公园吸引力有限。北京园博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岸,距离市区偏远,且直接可达线路单一,园区外也没有距离较近的居民点,同时作为园林主题公园,吸引力有限,导致专业外的游客很少会选择此地出游,一度出现“稀客”状态。长期的“稀客”不仅是对园博园经济资源的消耗,更是对博览会会后的丰富园林景观等美好环境资源的浪费。

(2)园内多为观赏性内容,缺少互动性项目。园博园的规划设计目前主要以优美的园林景观环境为主,对游客的参与性和需求性考虑较少,导致园博园并未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3)展园设计趋同,展园维护欠缺。模仿古典园林的表达形式,营造似是而非的传统建筑、园林文化氛围,已是国内园博园展园设计手法和展览内容的固定模式。而在博览会后,大量的建筑群体和展览空间闲置、日益破败,其昂贵的建筑材料和维护成本,使得这些仿古群体成为展园会后利用的鸡肋。北京园博园内的永定塔地上9层,地下2层,目前却只有地上一层作为展览用,剩下大量空间均闲置;园内的古民居共22套,每套2.2 m2,仅利用了6套,闲置16套,多数民居建筑外立面已开始掉墙皮,走廊顶面部分开始漏雨,地面瓦砾破损严重,这些现象无疑是对园内物质资源的严重损耗。

2 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概述

2.1 建筑文化遗产及其展示

建筑遗产包括文物建筑和其他体现建筑美学价值和发展历程、承载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对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应当被视为建成环境遗产而加以保留的建筑[1]。建筑文化遗产还涵盖了与建筑遗产相关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态等一些对人类具有普遍价值的无形要素[2]。

建筑文化遗产展示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对建筑文化遗产理解的所有可能的活动。通过规划遗产信息,对遗产本身和辅助信息进行展示,实现遗产信息与公众的零距离对话。建筑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展示的手段体现其价值,其价值需要在展示中传播,其真实性和自身的属性需要在展示中体现。

2.2 虚拟现实展示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也称为灵境技术,是为实现实时仿真而提出并开发的一项高科技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虚拟现实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模拟人类各项感官功能,提供给用户一种多感觉通道和临场感并存的体验[3]。

在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文化遗产展示呈现出“以人为本,身临其境”的新时代特征,展示内容是否深刻,手段是否先进,形式是否生动,直接影响该建筑遗产的保护及其相关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发展。虚拟现实展示应该有它的主题,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它强烈的生命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展示信息。基于虚拟现实的文化遗产展示表现的不是虚拟现实技术,而是遗产本身的文化。国内较早有文化主题的大型虚拟现实作品是由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完成的 “天子的宫殿”,展示了从天安门至太和殿在全盛时期的场景,并在引导观众欣赏古建筑艺术的同时,对它的文化内涵作出解释。

2.3 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

建筑文化遗产展示是对其保护利用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根本在于它能见证历史,即它的历史价值。因此对于它们的保护,首先是对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的保护;其次是这种保护应当是“真实、完整”的保护[4]。在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以下简称展示体验园)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得其所携带的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信息,直接感受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当地丰富的建筑景观;甚至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零距离体验异域建筑文化。从建筑文化遗产旅游业角度出发,形成特色的展示体验园,不仅能够使参观者在同一个地方参观多类的建筑文化遗产,感受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氛围,而且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把建筑文化遗产活态化,呈现新型的传统建筑文化旅游产业。

文章提及的建筑文化遗产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古建筑内檐装饰、建筑构件、家具陈设、文玩、建筑营造技艺,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城文化和文化创意品体验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与高科技进行完美结合,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更是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实践。

3 北京园博园展示体验园设计策略

展示体验园设计策略是指,为有效实践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园博园文化旅游业发展,提高民众对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根据一定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对象现状,进行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性指导。

3.1 设计策略

展示体验园设计要以原有建筑理论和艺术特征为基础,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和地域性垄断的同时,设计师充分发挥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和设计表现能力,在设计理念、展示内容、参观动线、互动形式上,增强建筑文化遗产知识的影响力,提高游者的参与度。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创新是展示体验园的生命力之源。创新包括展示内容上的创新和展示方法、体验形式的创新,通常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园博园展示体验园设计不是单从展示空间布局、展示多彩内容、展示生动形式等物质性载体方面创新,更要在设计理念上创新,好的设计理念是支配设计品获取可观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设计师个人价值的必备品,要从深层次、清晰地理解人的活动对情绪的作用。

展示体验园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扭转园博园目前面临的“稀客”局面,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能够促进园博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其经济效益提升,更能达到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在建园时的第一目的,即文化弘扬。扭转“稀客”局面应首先做到博取观众眼球,让观众有眼前一亮的惊叹,在体验园中跨时间、跨空间、零距离地体验建筑文化遗产,潜移默化接收展示信息,第一次了解到在之前传统展示馆或博物馆无法看到的、接近的、珍贵的虚拟建筑文化遗产信息,并将这种新型的文化体验方式传播出去,从而使更多的游客到此参观游赏。

展示内容。以园博园永定塔为展示体验园设计基址,充分利用塔内空间,每层设置不同展示主题。设计师设计展示体验园时,需在空间尺度上以体验式为设计重点,展示内容以展演、体验为主的行为活动布置展品,各层展示主题之间要有联系性,避免出现展示内容断层现象,让观众产生赏意不足、赏后无感的不良反应。

展示体验园设计策略中要能够体现对展示内容的开放性要求,伴随着对展示内容的不断挖掘,观众的体验兴趣也将随之释放,且不会造成观众在体验园中体验终止的状态,他们可以轻松便捷地将在体验园中的收获延伸到体验园之外。此设计阶段需注意,体验内容要以不同观众会产生不同的感官体验为依据进行分类,尤其对于专业外的观众,他们在传承建筑文化遗产方面占很大的比例,对文化弘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他们要分类设计体验内容,不可过度专业化,知识程度不可过度深刻,否则会造成他们无法切实感受到建筑文化遗产的魅力,体验不到参观乐趣,从而产生抵触、无感心理。展示体验园设计在专业的基础上更要做到以观众的体验感为中心,做到展示内容易懂、易学、易用,以达到文化弘扬的目的。

参观动线。展示体验园参观动线第一步要从对建筑文化遗产的初步了解、简洁介绍开始,让观众轻松进入到体验状态,再到建筑文化遗产的两大组成部分,即建筑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体验作为载体的建筑遗产魅力和作为灵魂、血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园博园永定塔地上共9层,展示体验园参观动线从第一层开始,以体验大场景的建筑遗产为主线,抓住参观者的眼球,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感,有继续想了解的冲动;第二层主要以对建筑文化遗产的概念介绍及其相关内容的了解为主,属于静态体验;第三层展示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内檐装饰、家具陈设、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此设置观众亲自动手制作体验内容,整体属于动态体验,且在此层参观动线结尾处设置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区及购买区,以提高体验者带来的传播力;第四层展示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城古镇体验区及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区、购买区;第五层主要为观众提供休息区,设置饮品区、小食区、按摩椅等休闲内容,同时要布置适当的建筑遗产体验区,增强观众对建筑文化遗产的兴趣,使他们只要进入展示体验园就一直被建筑遗产浓烈的文化氛围所感染;第六、七、八层分别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单体建筑遗产体验、群体建筑遗产体验和历史街区建筑遗产体验,每层也都设置文创体验区和购买区;第九层为观景台,观众通过前面体验内容的感受与接收,在这里纵览园博园盛景,豁然开朗,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互动形式。设计策略中的互动形式是体验园区别于其他传统展示馆的重要因素,将互动形式设计成制作过程互动体验、构造互动体验、成品互动体验3种形式。制作过程互动体验是指以某一单体建筑遗产的建成步骤为导向,随着每一步骤展示其各个阶段不同的建造工序、制作手法、使用的构件等,观众可以亲自参与、动手制作,体验其中的乐趣。构造互动体验是将展示设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三维空间内,将展示内容的结构或者组织关系进行综合的展示体验,这种体验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较为广泛地展现遗产的完整面,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并有利于扩大观众的视野,联想相关联的事物。成品互动体验是要突出展示不同建筑遗产的文化主题,要先研究遗产的主题类别及其展示的可能性后,再从中选取最佳的体验方式。

3.2 设计意义

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使人具有置身其中的真实体验、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反应。通过虚拟现实,可以让观众更直接、更真实地去感受细腻的建筑文化遗产,去体验其中的各类建筑空间、建筑营造技艺、古城古镇文化等方面的建筑遗产内容,促进建筑文化遗产更好地被传承,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大大提升文物保护的水平和扩展文化展示的空间,提高文化展示的质量。同一地点、同一位置、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场景都可以按照历史研究的成果在展示体验园中再现。由于虚拟现实可以实现完全的人机互动,人们可以摆脱说教式的解说,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了解遗产信息、相关事件、建设人物以及各类文物的知识。

4 结束语

虚拟现实与展示体验园的结合,在未来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中,会伴随着遗产旅游业继续向前迈进,在当今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相关文件不断颁发,为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天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我们作为当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作为当代青年设计师能够拥有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有影响力作品的创作源泉。遗产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但同时也可造成负面影响。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应排斥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机遇,也不应忽略当前时代的新思维和理念。单纯的复制和复原一个历史建筑或历史街区、城镇,仅仅发展遗产观光旅游,而不赋予它独特的与时俱进的意义和功能,是不能使它具有长久生命力的[4]。

猜你喜欢

博园遗产虚拟现实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绿博园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探索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参观园博园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