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说
2019-12-15《客家文博》编辑部
客家文博 2019年1期
在客家学已为显学的今天,很少有人再来关注“客家”这一民系名称的构成,对其构成中蕴含的深层意蕴更鲜少思考和探讨。“客”和“家”,二字意义可谓相反相成:既然身在异乡为异客,那这里便非你的家,既然这里是你的家,那你便不是客;与此同时,正是“客”突显了“家”的意义。而把“客”“家”二字连起来作为一个民系的名称,将客家人的漂泊感、孤独感和对幸福的追求统一起来,道出了客家人的现实处境和终极愿望:客居和归家。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客居的人总是想着要回家;二是在客居的地方安家,落地生根。而这也恰恰就是老华侨与年轻一代华侨的真实写照。
对老华侨来说,这个“家”是原乡的、祖籍地的“家”;而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个家就是后来另辟的、现今生活的“家”。正因如此,对于“我是谁?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这三个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华侨,他们给出的答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老华侨客居意识更浓,乡愁也更浓,对家的思念和回家的愿望分外强烈。他们重视族谱的修撰、致富不忘回报乡梓;他们安土重迁,叶落要归根。年轻一代华侨由于“乡音已改”甚或“不识乡音”,也没有对故土和原乡的记忆,更认同客居是人类的普遍存在状态,他们落地就生根,他乡即是故乡。
不管是老华侨的落叶归根还是新一代华侨的落地生根,都表现出客家人对“家”的执着追求。但家和理想一样,是永远在别处的存在,一旦到达,在须臾的满足之后,巨大的空虚之感随即产生。为了摆脱虚无,寻找意义,必须走向下一次对“家”的追寻之旅。而这种明知追寻不到也要追寻的精神,就是客家精神。这种精神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精神一样,深蕴于客家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有了这种精神,一个民族就能在历史无情地淘洗后,屹立不倒。此之谓客家精神,此之谓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