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成长中的“父亲缺位”?
2019-12-14邓鑫
邓鑫
当今社会,“丧偶式育儿”非常普遍,很多妈妈在提起另一半时,都直白地表示“根本指不上”。父亲的作用远不止于“提款机”,缺位抚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忙碌的爸爸们“不缺位”呢?
案例1:
宋墨是个职业女性,女儿已经三岁了,目前正在和老公分居冷战中。其实两个人的感情一直不错,恋爱多年结婚后也丝毫没有倦怠,婚姻生活蜜里调油似的,美中不足就是宋墨老公的工作总需要出差,忙起来一个月也不着家。刚结婚时,宋墨甚至觉得这种相处方式很不错,毕竟老公回家时间久了,两个人也要因为小矛盾吵架,哪怕是一个人跑裝修被骗钱,她也没有埋怨过什么。但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宋墨临产前一天,老公跟公司请假请不下来,最后只能在飞机上写方案,落地就直奔医院看老婆。宋墨一个人在医院挨着阵痛,看着周围别人的丈夫忙前忙后,当即眼泪就下来了。女儿生下来之后,基本都是宋墨在带,老公甚至在出差回家后也搬到客房去睡,理由就是他出差回来已经够累了,而孩子会在夜里大哭,让他没法好好休息。其实孩子最难带的时候,宋墨也一个人坚持过来了,但在女儿三岁时,她的心理防线被击溃了:每当家里有男性来访者时,女儿就会大哭,甚至会躲进房间把门反锁。宋墨终于坚持不住了——既然日子过得跟单亲家庭一样,那为什么还要保持这种婚姻状态?但宋墨老公也觉得自己委屈——自己在外面奔波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娘俩能过得更好吗?
案例2:
都说这个时代拼的是妈妈,全职妈妈宁曦也是一个典型的“虎妈”。儿子今年6岁了,正好赶上市内最好的小学开分校,宁曦和老公花了不少力气才把儿子塞进去。因为学校离家远,宁曦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准备儿子的早饭,然后在6点准时叫儿子起床,洗漱、穿衣、检查书包,收拾东西,都是宁曦一个人的事。娘俩匆匆忙忙地赶在7点钟出门,才能保证儿子上学不迟到。那宁曦老公呢?九点半上班,睡到八点起来热热宁曦做的早饭,直接拎包走人。
一学期一转眼就过去了,宁曦又发现儿子班上的朋友都在忙着“充电”,学舞蹈的练钢琴的,还有洋气的家长让小孩去学马术的,那自己的儿子也不能落后啊!于是马上给儿子报了钢琴班,宁曦下班后也又多了一项任务——吃完饭盯着儿子练琴。练完琴之后看着儿子作业,做完作业再陪他上网课,到了十点多洗漱完毕把娃哄睡了,宁曦还要收拾屋子、洗衣服,检查孩子的书包。宁曦老公呢?加班晚归是常态,偶尔按时回一次家,宁曦让老公帮忙盯着儿子弹钢琴,宁曦老公嘴里一边嘟囔着“学这些有什么用,孩子就应该放出去玩”,一边歪在沙发上刷手机。宁曦看着他不上心的样子,也只能把人轰走自己亲自上阵。久而久之,她觉得老公根本就不靠谱,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他吵了多少次也无济于事,就再也不指望他能帮什么忙了。
周末更恐怖。宁曦带着儿子东征西战,奔波于各个兴趣班、培训班,除了提前物色好上课地点和老师,精打细算各个兴趣班的时间,制作周密的赶场表,全面协调孩子上课和吃饭的时间,她还要跟孩子一起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以便于回来后帮孩子复习。宁曦老公呢?在家睡大觉。宁曦实在带不了娃的时候,要提前跟老公打招呼,要把儿子上课的物品资料都准备好,要打印出详细的时间表。即使这样,她还得全天开机,做好随时接电话被埋怨的准备。去错教室、来不及吃饭、记错时间都是常事,老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反而埋怨宁曦准备工作不到位,表达不清晰。有时候宁曦真觉得自己是一个铁打的人,有没有老公都一样。
如何定义“缺位抚养”?
你听说过“丧偶式育儿”吗?虽然其本意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但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一方”显然更多地指代了父亲。除了那些因为工作不得不和妻子孩子两地分居,以及父亲由于离婚或早亡而在孩子的生活中缺席,缺位抚养还指那些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但却没能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况。
卢梭说,孩子生而为孩子,但父母却并非生而为父母。虽然女性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养育孩子,但作为十月怀胎辛苦诞下孩子的母亲,对于小家伙的突然出现显然更有“实感”,加上雌激素、孕激素、多巴胺和催乳素等等激素的共同作用,妈妈和孩子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联结,我们可以把这种联结称为“母爱”。可父亲们就不一样了,只有少部分男性能够怀揣着满腔父爱,全力投入到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男性都觉得孩子是“神兵天降”,甚至是突然出现在自己和妻子二人世界里的破坏力量。还有一部分男性会觉得自己已经赚钱养家了,养孩子是女人的事儿,自己什么也不懂,没有必要参与到其中去。
爸爸在成长中缺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父亲的作用,不只“能赚钱“这么简单
要想弄清楚父亲缺位对孩子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父亲在家庭里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父亲是资源的提供者。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父亲需要去捕猎、养家,保护整个家庭的安全。而即使是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多女性都能做到经济独立,但育儿的开支巨大,所以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很难离开男性带来的经济支撑。
其次,父亲是性别角色榜样。父亲作为大部分孩子在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到的男性,决定了孩子们心目中“男性“最初的形象是什么样的,也为孩子日后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最后,父亲支撑着母亲。爸爸们不仅能够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还有可能通过支撑妈妈来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母亲很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时候,如果父亲在身边,还是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的。可如果父亲不在身边,孩子该怎么办呢?从情绪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在父亲缺位的家庭中,母亲的情绪就少了一味“调和剂“,所以母亲更容易直接把情绪释放到孩子身上,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2父亲缺位对孩子影响深远
★ 大的发展和行为问题。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缺位会导致在认知、行为上的更多问题。有研究者发现,成长在双亲家庭但父亲参与程度低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品行不端的概率是最高的。另外,对于女孩来说,成长在双亲家庭但父亲参与度低的女孩意外怀孕的几率是父亲参与度高的女孩的2倍。
★ 学习能力问题。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到:与母爱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你需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取得一定的学业或工作成就,才会获得父亲的首肯。如果父亲不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教,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力很有可能受损,也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或成就动机。外加如果父亲性格懦弱,承受不起困难或挫折,孩子在遇到挫折困難时也往往容易逃避退缩,焦虑无助,出现学业和工作适应不良。
★ 性别角色问题。对于男孩子来说,往往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榜样而去模仿,而对于女孩,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但孩子如果成长在父亲却未的家庭里,那么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模板”,并更有可能在性别角色上表现出困惑不解。
面对“丧偶式育儿”,妈妈们应该怎么做?
★ 从孕期开始,让准爸爸参与进来。准妈妈们在为迎接新生命做准备时,也别忽略了自己的另一半。比如和另一半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一起挑选婴儿用品,一起听取医生给出的建议,并尽量两个人一起执行。尽量从孩子没出生前就培养准爸爸们的参与感。
★ 放开手,让孩子和爸爸单独相处。妈妈们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爸爸单独相处,并狠下心来学会放手,让爸爸自己解决在带孩子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让爸爸们逐渐从心理上适应自己父亲的角色,并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 允许爸爸适当地犯错。有些时候,并不是另一半没有帮忙,而是妈妈们觉得对方总是在帮倒忙,反而不让他们做,或者因为他们有一次搞砸了就大发雷霆:要知道,他们才是与你终身相伴的人,你们是爱人,也是战友,是合作伙伴,你们要彼此帮忙和扶持,只有不断地引导和鼓励,才能让他们和你在养育孩子方面获得同步的成长。
★ 与其抱怨,不如直接下命令。与其抱怨他们什么都做不好,不如教教他们怎么做;与其抱怨他们什么都不做,不如告诉他们现在需要你来做什么。比如把“去把孩子的衣服洗了“变成“孩子的衣服上有奶渍,得用肥皂反复搓几次,搓干净了,再晾到阳台上”。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要让爸爸感觉出你在教他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
忙碌的爸爸们,多多增加“高质量陪伴”
在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时,很多爸爸也有些无奈——“我也想陪陪孩子,领孩子上趟公园,这不是没有时间吗?“虽然留给孩子的时间的量虽然有限,但是爸爸们完全让自己和孩子共度的时光有质的飞跃。你们相处时间的质量和活动方式,远比时间的长短要重要。
高质量相处时间,指的是在这些时间里父亲和孩子在进行积极、健康、双向的照料和互动。那么如何判断你与孩子的相处是否时“高品质”的呢?爸爸们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如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
★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是你注意力的中心吗?还是并没有良性的互动,各干各的?
★ 你是否真正地参与了孩子的活动中去了吗?
★ 你与孩子进行的活动是彼此都感兴趣和喜欢的吗?
★ 你是否会日常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和孩子的互动上,而不是只有方便或有空的时候才会陪孩子?
★ 除去带有目的性的考虑,你是否真心地对于和孩子在一起度过日常时光而感到快乐?
★ 你是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注意通过互动来帮助孩子习得某种新的技能?这种技能会对孩子的身体/精神/社会性发展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