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故乡

2019-12-14鄢福初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乡音温馨红薯

鄢福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我的故乡在梅山沟壑纵横的皱褶深处。小时候对太阳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总是充满欣喜,对山的那一边充满无限遐想,一种奔赴他乡闯荡世界的志向,早已随着那朝阳日复一日地在心底潜滋暗长。离开故乡的日子久了,慢慢地就又有了另一种回望,故乡也像围城,在家的幻想出远门,在外的想回家,不知不觉间,故乡终究成为人心无以替代的熨帖和抚慰,成为人心柔软、温馨的源泉。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背景常在。

乡音难改,工作的需要,我在很多场合十分努力地学讲普通话,总是掩藏不住故乡新化的口音,不免有沮丧的时候,唉,那乡音毕竟是和父母血肉相连的调调儿,早已沉淀在血脉,融入于骨髓,根深蒂固!老家的口音质朴、直率、温馨、热烈,底蕴深厚,铿锵有力。离开故乡久了,无意中听到一句家乡土话,精神就会莫名的兴奋。和家乡人一起相聚,相互说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的老家土话,浑身上下感到的除了自在还是自在!乡音连起的是一方水土,乡音串起的是一些熟悉的面孔,乡音闪现的是一些温馨的儿时往事。

乡味难忘!记忆里始终是小时候母亲做的饭菜最香,在老家烟熏火燎的灶台、砧板上制作的平常的几道菜,才是真正的佳肴美味!离厨房不远的乡下菜园是宝藏,在黄瓜架下是浑身青涩带刺的黄瓜;矮矮的辣椒秧里满是红色的、青色的辣椒;在遍布南瓜花的瓜藤间有大大的南瓜;高高的豆角架下垂下来无数长长的、嫩嫩的豆角……新鲜、清脆、地道,想起都要满口香甜。小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能餐餐吃大米饭的人家是很稀少的,要靠红薯、玉米等各种各样的杂粮辅助填饱肚子。现在的人讲究减肥,讲究吃杂粮,把红薯当宝贝,我于红薯却是有许多无奈、心酸、难以下咽的记忆。那些旧时乡下柴火熏出来的味道好得不得了的腊猪肉、腊牛肉、腊鱼,只能在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时才能吃到,因为贫穷,所以珍惜,因为难得,所以刻骨铭心。记忆里那些熟悉而顽固的味道,都一一对应着童年岁月难忘的生活场景:老家烟熏火燎的灶屋里,小孩儿生火,大人备菜,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人生情味。

如今,物质生活极其丰厚,大鱼大肉,山珍海鲜,花样百出,却怎么也吃不出少时的那份香甜与满足,我想,那是我们的味觉、嗅觉早已失去了童年的那份单纯与美好。美食家李渔说,世间最美好的香气莫过于稻米饭煮熟时发出的香气,“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能静心地闻得着香气,真正懂得饮食真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孟子说:“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这“饮食之正”的道理还真是大得不得了,唯有童年,唯有故乡可以给我们启示。

阅读过一些兴亡,拍打过一些栏杆,细数过燕子去来;人生匆匆,转眼间风物凄凄望断,步入天命之年,仿佛已依稀望得见桑榆树梢上的霭霭暮景,对故乡便有了更多的回望,有了些许别样的情思。 在方兴未艾的城镇化大潮里,故乡变得格外的寂寞,安详,宁静,不染纤尘,一切都是那么与世无争。披鳞含结的屋瓦,有一种令人沉溺、不生虚妄之心的魔力,山外所有繁华喧嚣,那些津津乐道的大场面,壮怀激烈的志向,在故乡面前,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

人之一生,不管路途如何颠沛流离,曾经沧海,又如何目迷五色,还是老家的风景更能让心笃定。每一次回家,落车那刻,仿佛已穿过纷纷扰扰的尘世,穿过迷离的岁月,来到一片平和安宁的世界。万事的洪流就不再冲到心头,身体洋溢的只有轻柔。

世间,还能有什么情感敌得过童年和故乡?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乡音温馨红薯
我挖到了大红薯
有些水声,像乡音
温馨家园
温馨小语
有趣的挖红薯
乡音
乡音不改
红薯的滋味
冬天别忘萌一萌
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