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台一枝梅

2019-12-14王茵芬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宗白华山雀腊梅

王茵芬

冬至节气的江南还不是很冷,最低气温大多在5℃以上,然而,虞山脚下的读书台内,常绿植物和古亭交相辉映,全然没有寒冬的萧条景象。

六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曾经隐居在此,每日读书和钻研学问,“读书台”因此得名。亭上,挂有“讀书台”木牌横批,两侧是木刻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后来,这里又以寒冬皓雪映梅之美景出名,称为“虞城十八景之‘书台积雪”。

元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慕名而来。

沿着墙根穿行在曲折通幽的围廊内,一缕缕腊梅花清澈的香气在周遭飘忽,却看不见它们的倩影。缠绕于大树而生长的藤蔓茂密苍翠,是冬天里的一抹亮色,明目,提神。忽闻几声清脆的鸟叫,循声望去,看到围廊一侧,枯潭上方凌乱地横卧着一些石头,边上有几丛修竹,还有两三棵落叶树,一只小山雀在那里上下翻飞,不停地鸣叫着,一会儿飞到我前面的青砖地上,冲我叫了两声,又向不远处的一排黑色屋檐飞去。心想,会不会是那只小山雀见我忽略了赏梅,有意把我引过来的?

就在我凝神亲近梅花之时,不远处传来嘈杂声,侧耳细听,声音来自古亭里。看到有几个游客快步走向那边,我也跟了过去。

只见亭内石凳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儿,她一头黑黑的长发,双眼圆溜溜的,眸子明净,穿着一件米黄色棉衣。她在画画,画亭外斜坡上的腊梅花。人们围在石台四周,议论纷纷,有的还对着台上的几张画指指点点。我凑上前,只见石台中间有一张纸,上面是几行工整的小楷字:我是本市大专院校的三年级美术生,快放寒假了,希望力所能及,赚到回程车票钱,若有余钱最好,买些礼物给父母。这里有我的几张画作,愿以每张最低10元钱变卖。万分感谢!

我浏览了那几幅随意摊放的画,都是水粉画,画面大多以腊梅花为主体,色彩明亮、柔和,衔接自然,构图也完整。我被一幅以一本藏青色经书为背景的画深深迷住,书上隐约可见“论语”两个繁体字,一枝腊梅花像被风吹落上去似的,随意,轻灵,色泽自然。这画的意境,可遇不可求,蕴含着禅的清灵神韵。

我心旌摇曳,把手伸进口袋,犹豫着,该出多少钱收藏此幅画作。就在我举棋不定之时,忽见一个须发似雪的老者出现在女孩儿身旁,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将一张面值50元的钞票递给女学生,并说就要那张《经书梅花图》。女学生站起来,将画小心翼翼地卷好,用一根红色丝带包扎了,双手捧给老者,并低头作揖,说,谢谢老先生!老者面色温和,微笑着,从斜背在身上的帆布包里掏出一本书来,送到女学生手中,说,这本书对你学画很有用。女学生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她开心地笑了,双手捧着书,连声道谢。我看到了书上印有“美学散步”四个字。看这书名,我就欢喜至极,心中羡慕起眼前的女学生来。却见老者摇摇手,转身慢慢走出亭子。当时,我仔细打量老者,他穿着得体,气质儒雅,一派学者风度。

后来,我特地去市新华书店买到《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他是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家,还是诗人,祖籍为江苏常熟虞山镇,原来这里是他的根。自然而然,想起了读书台遇见的老者,不由得猜量他和宗白华老先生是否有些渊源。

我静静地仰首苍穹,身心沐浴在清明的光辉里,和那些自然界的植物交融,汇合成一个全新的生命。目光延伸处,高高的屋脊上方,一群排列有序的鸽子飞向空中,飞向影影绰绰的春光里。

责任编辑:海 霞

猜你喜欢

宗白华山雀腊梅
春天的布
家有什么好
腊梅
腊梅
腊梅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为什么腊梅在冬天绽放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
杜鹃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