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筦”字想到的

2019-12-14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边款通假用字

□ 林 尔

1918年夏,即将正式出家的李叔同,将他的画送人了,将他的字送人了,只身提着一只藤篮,里面装着他的93枚自用印,来到孤山,交给了叶舟,此时,他已不再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音乐家和戏剧家了,他已然是皈依佛门的释演音了,法号弘一。他的转身离去,与俗世的告别,步履安详,似乎也留下了他对孤山、对印社的一缕情丝……

101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幸瞻仰到了这位印社先贤的遗物。这些印章中,有李叔同自己篆刻的,如“文涛长寿”,但大多数是印友和学生们为他刻的,偶尔也有他与印友合作的,如“息印”,边款云:“苦李篆,叔同刻。”这些印章,对我们研究弘一法师在俗世时的人生轨迹、艺术道路和从事篆刻以及印学社团活动等等,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课题。

在观摩李叔同印章的时候,有三方“管领湖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中丁二仲的一方将“管”字刻成了“筦”字,有位观众有些疑惑。其实,“管”“筦”二字在古代是通用的。如在《广韵》中,“筦”字即在“管”字之下,并谓“上同”。《诗·周颂·执竞》:“磬筦将将。”《史记·平淮书》:“桑弘羊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上述两例中的“筦”字,就是“管”字。《说文解字》卷五,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从竹,官声。”很显然,管是一种乐器,《说文解字》又谓“管”字亦即“琯”字,“从玉,官声”,“古满切”。再检“筦”字,却十分有意思。亦见《说文解字》卷五,竹部:“筟也。从竹,完声。古满切。”“筦”与“管”二字的读音是相同的,故而通用(通假)就不难理解了。然而,“筦”字的“筟也”又是什么意思呢?“筟”字,仍见同卷同部:“筳也。从竹,廷声。”原来,“筦”“筟”“筳”三个字的字义相同,读音却是不一样的。“筦”与“管”都是形声字,可以通假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通假的使用在有些时候还是慎重一些为好,假设我们给姓管的朋友刻姓名印,是否适合用“筦”字来通假呢?在汉印中,有“管况私印”“管申印”“管虎印”,也有“筦胜印”“筦刚印”,问题是,当时的管、筦是否同姓?或者为二姓?在今天,大约姓管的朋友也不太乐意将他的“管”刻成“筦”吧?

由此,笔者联想到了当下书法篆刻创作中的用字问题,尤其是古文字创作中的用字问题。抛开老先生们不讲,我们这一代,乃至比我们更年轻的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零零 后……从小接触的就是简化字,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将目前通行的简化字“回归”到以前的繁体字,你不好好研究,就容易出错。如历史的“歷”和日历的“曆”,钟情的“鍾”和钟鼎的“鐘”,发展的“發”和头发的“髮”,里程的“里”和里外的“裏”,山谷的“谷”和稻谷的“穀”,台州的“台”和台湾的“臺”,姓范的“范”和模范的“範”,等等,有的是在不同的地方(字义)要使用不同的繁体字,有的字在有些地方(字义)原本就是“简体字”,用所谓繁体字反而出错了。总之,稍有不慎,难免会闹笑话。

在以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等)为素材的书法篆刻创作中,用字确实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今天创作的书法篆刻,古代的诗词文赋是其中比较重要和常见的题材。如在古代诗词文赋中,又以唐宋以来的为多,包括书写、篆刻者自己撰写的诗词文赋,其中很多字在甲骨文、金文乃至小篆中都是找不到的,所以,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创作中,很容易出现“错”字,在展览比赛中也很容易因“一字之错”被淘汰掉。因此,用字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长期从事甲骨文书法篆刻创作,对于其中的用字问题非常关注,感触颇多,在此谈一下个人体会:

林尔 云外放歌 纸本 2018年释文:云外放歌。时在戊戌之夏,林尔于憬楼。钤印:林尔之印(白)林尔喜欢(朱)憬楼(朱)

首先是“查”。从事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不必也不可能个个都成为古文字学家,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收集并使用古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多看资料,多查字典,能够检索到的字,尽量使用,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出错。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查字典的时候,应该注意更新编辑的工具书。如明代的《六书通》、近代的《古籀汇编》,曾经影响广大,但从今天来看,错误不少,已经不太适合使用了。在查字典时,遇到问题或有疑惑不解的地方,也要弄清楚以后再用。如清初周亮工曾提出《说文解字》也有“漏字”现象,如汉朝皇室的姓“刘”字,还有他名字中“亮”字(如为他刻印的多用“谅”字来通假),在汉印中都能找到。

其次是“借”。查不到的字,可以用通假字。因为,原本的通假字,大多是指用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借代或通用本字的,而现今的“通假字”是广义的,包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如在甲骨文、金文的创作中,“箕”字通常可以写作“其”,“暮”字通常可以写作“莫”,其实“其”和“莫”原本就是“箕”和“暮”的本字,“其”是“箕”的象形,“莫”是“暮”的会意,这也是六书中的假借和“借而不还”的典型例子,也就是所谓的古今字。严格地说,这不属于通假,只是还原本字而已。“通假字”要弄清楚本字的字义,弄清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含义,然后再使用通假的方法。同样一个字,在有些时候是可以通假的,有些时候却是不能通假的。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丘”字和“邱”字也是可以通假的,清代避孔子名讳,将“丘”字写成“邱”字,将“丘壑”写成“邱壑”,现在已改回来,然而当时的“丘”姓的也改成了“邱”姓,大约很多都没有改回来。假设我们为姓邱的朋友刻姓名印,将“邱”字刻成本字,却反而有些不合适了。故而,通假字要慎用,尤其是异体字更要慎重地对待。有些学者还将字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通假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不是通假,但也是“借”,即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在商代和西周金文中能够找到,因时代相同或是比较接近,作为当时的文字应该是相同和相近的,所以笔者认为有许多是不妨一借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字“甲骨化”一下而已。

林尔 王维诗选 纸本 2019年款识:王维诗选。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时己亥孟夏候,吴中林尔。钤印:林尔(白)林尔(朱)己亥(白)百折不挠(朱)兔(肖形印)

再其次是“造”。字典上查不到又难以通假的字,“造”字也不失为一种弥补“无”字缺憾的方法。今人来“造”商代人的字,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其实,所谓的“造”字是将甲骨文中已有的部首“拼凑”起来。在甲骨文中,已经有许多形声字了,大约占27%,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声字本身也可以说一种“拼凑”式的造字方法。笔者的体会是,在“造”字的过程中,确实是需要慎重的:一是必须符合六书中形声字的方法,一是要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可能,还有一点,要避免出现得比较晚的汉字,简化字是万万不可以的。有位收藏家要求笔者为他刻一方古玺印式的“我佛”,“佛”字在金文和古玺中是找不到的,若按通假,以“弗”作“佛”,总觉得有些勉强,对佛也有些不敬,无奈之下,于是笔者只得用金文中的“人”和“弗”“造”了一个“佛”字,似乎还是符合六书中形声字的方法的,安排在古玺印式中也比较协调。需要说明得是,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造”字的方法千万慎用。

总之,书法篆刻创作中的用字问题需认真对待、慎之又慎。■

林尔 西泠印社中人

林尔 人间四月天

林尔 有容乃大(附边款)

林尔 出神入化

林尔 三潭印月

林尔 游必有方(附边款)

林尔 有杕之杜

林尔 望美人兮未来

林尔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林尔 牵牛不饮洗耳水

林尔 万象在旁

林尔 梦雷

林尔 不如无书(附边款)

林尔 为人多病未足羞

林尔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林尔 黄唐在独

林尔 万象更新

林尔 梦若由人何处去(附边款)

林尔 知不足

林尔 深藏身与名(附边款)

林尔 我心则夷

林尔 文异豹饰

林尔 不及万一(附边款)

林尔 家在万重云外

林尔 心若在

林尔 鉴于止水(附边款)

猜你喜欢

边款通假用字
闲话图形边款
赵之谦的篆刻边款探析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篆刻作品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衛伯考(下)
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
2016年G20峰会各国首脑肖像印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