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哥:环华骑行,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
2019-12-14邹孝听
○记者 邹孝听
2018年,3月1日,摩擦哥从金鸡湖大道出发,经过无锡、镇江、南京、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开启了环华骑行,他将前半程称为“长江流域拉链之旅”,一个半月抵达成都,随后逐渐挺进“跋山涉水”的高强度征程。
摩擦哥为何许人也?本名罗玉璋,山东临沂人,是新东方学校的一名物理老师,因“摩擦力”讲得一级棒,被学生赐名“摩擦哥”。在这个年轻人拼命发家致富的时代,这位80后小伙子胆敢冒着被劝退的风险,向单位请了一年的假,誓言想要环中国骑行。
是谁给了他勇气?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旅途中是否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在这个秋季的某个清晨,记者约访到了摩擦哥。现在他已重新投身到教育生涯中,只是聊起过去的这段往事,仍然难掩激动。
一次环太湖骑行,对苏州一见钟情
2013年9月,摩擦哥还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山地车,并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明年7月,要骑着自行车从南京出发,去新疆看看他喜欢的姑娘。他说想来想去通过其他任何交通方式,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诚意,骑行是再酷不过的事情了!
虽然故事中途被改写,但摩擦哥仍然完成了当初为自己许下的愿。“前往新疆的路途太艰辛了,但一路上会有很多从未体验过的经历。西北的荒凉有种‘大漠孤烟直’的壮美,很久没有看到那么真实的蓝天白云,守望醉人的晚霞和璀璨的星空,真是太过瘾了!”新疆之行尚未结束,摩擦哥便在心里盘算着下次来个再长些的骑行。
一个生命的玩笑,萌生了环华骑行的念头
2013年国庆,一次环太湖骑行,摩擦哥曾在苏州短暂停留,对这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15年,摩擦哥来到苏州,此后由于工作忙碌,远行的计划一度搁浅。2017年,亲人的突然离去,触动了他,他突然意识到,人很脆弱,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做了。
“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个会先到来,我之前会有说走就走的勇气,但工作后一直都是很拼的状态,甚至把加班看成理所当然。家庭的变故,激起了那个久违的梦想,我要去环华骑行。”
最终,摩擦哥花了一年零十二天,走了24个省市、自治区,经历了春夏秋冬。
新疆和西藏,最刻骨铭心的两段旅程。
“7月4日,新疆的倒数第二站,昆仑山在飞雪,下坡因为一粒石头,人和车一起飞了出去,一辆车从我身边开过又倒了回来,是一对维吾尔族夫妇,跟我说,‘朋友,可以吗?’我摇手,夫妻俩把我和车抬上了皮卡,开到下一个村庄把我放下来。我表示感谢,他们一个劲地说‘朋友,民族团结一家亲’。”
更为欣喜的是,到了住宿的地方,摩擦哥发现院子里多了辆苏E牌照的车,原来是苏州日报的退休记者戚振林自驾重走国境线,得知他受伤后,送他去市里看医生。也因为这次相识,开启了摩擦哥的摄影之路。
他笑称戚老师的无人机让他“开了天眼”,为此他专程去了趟乌鲁木齐,买回了无人机,学会用相片定格意义非凡的每一个瞬间。
旅游团享受的是游客待遇,骑行则是朋友的待遇
“从喀什骑车去帕米尔高原,走了中巴友谊公路,从低海拔到了高海拔,很多路段都是向往已久的。冰山之父很美,山下有条湖,雪山的倒影特别漂亮。我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体验了鹰文化,还参加了当地的婚礼。虽然到达目的地,婚礼已接近尾声。但主人热情地邀请我,那一次,我吃到了特别好吃的羊肉,真的是徒手抓饭,太特别了!”对摩擦哥而言,这就是区别于旅游的方式,旅游团享受的是游客待遇,而骑行则能碰到朋友的待遇。
8月份,他穿越沙漠公路,囤了一摞囊,骑了整整五天。沙漠公路每隔四五公里会有水井坊,有人会主动下面条给他吃,对他来讲,再简单的饭都超级好吃,幸福感爆棚。骑到中间最重要的补给地,遇上了山东老乡,起初他在门口棚子里休息,被邀请进屋洗了个热水澡,躺在空调间里休息,喝到了净化过的水,临走前还给他瓶瓶罐罐都灌满了。
有一回在山谷里骑车,骑到谷底,天色已晚,看见农家乐,老板说没有空做饭。得知他是从苏州来的远方朋友,老板便邀请他留下来参加朋友聚会,那一群哈萨克斯族人视他为座上宾,第一块肉夹给他,奶茶和馕,边弹边唱,欢迎远道而来的最尊贵的客人。摩擦哥感动得一塌糊涂,他说,“那块羊屁股上的肥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肉!”那晚喝多了,老板还让他住了下来。如此经历,摩擦哥今生难忘。
用一颗感恩的心,接受来自这个人间的温暖
骑行的路上,一切随缘。在西藏,摩擦哥遇到了藏式赛马,这也是一般旅游看不到的场景。他指着相册里的照片跟记者分享,一群着盛装的藏民,在高原上上演着一场盛事,令人向往。
西藏风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很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在路上偶尔看到有搭着帐篷的放牧人,摩擦哥停下来跟他们打招呼。不懂汉语的藏民指着面前的水壶,示意要给他水。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高原,他们要去很远的地方捡木柴烧水。其实像这样的感动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在高原反应喘得特别厉害时,一位老者递给他两支葡萄糖;藏民遇见路上翻车需要救助的人,主动送药……淳朴热情的民风,令他感动。
某个夜晚,他想要借住一户人家。女主人听不懂汉语,把他引导到隔壁家。那家主人还是个哑巴,摩擦哥询问能否在这里搭帐篷过夜,对方拉着他的手走,打开房门,指着床,示意不用搭帐篷。指着墙上的领导人合影,拿出印有国家领导人的杂志,还指着电源,摩擦哥能明白那是藏民感恩国家的一种表达方式。
那天晚上,摩擦哥醒来上厕所,突然发现星空好美。他笑称接下来每个晚上睡觉前,都会多喝些水,因为留恋那半夜的星空。
令他惊讶的是,第二天早上,邻居男主人竟然送来了早饭,因为语言障碍昨晚没能让他住到家里,表示抱歉。
后来在冈仁波齐,摩擦哥又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在海拔海拔4千多米到5千6百多米的高原,他走了8万多步,转山一圈。
一年多的骑行,回忆实在太多,而他最大的感触是学会了感恩,他说,“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