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产勘查中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2019-12-14殷瑞峰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水工泥石流滑坡

殷瑞峰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

随着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合理的监测,再加上对地质灾害诱发原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建立相应的预警以及解决办法,希望可以对地质灾害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进而保护当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水工环地质主要勘查技术要点

1.1 GPS技术

GPS便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全球定位程序,目前我国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将GPS应用在了水工环地质调研工作中,其和人工调研做比较,GPS科技大大的提高了调研活动的时效,同时减小了调研活动的困难性。GPS全球定位程序必须运用三个人造卫星才能完成针对全球化的地质监测。在对其运用期间,首先需要将无线信号发射装备创建在等待监测的区域,然后把GPS接收器安置于基准站内,如此便能够收集到卫星发射出的讯号,接下来接收机会针对有关数据讯息实施搜集同时运用讯号模拟针对其新型数字化转变,通过基准站能够提供需要的准确坐标。

1.2 GPR技术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又被成为GPR技术,GPR技术能够经过电磁波针对数据讯息实施传送。在对GPR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在地表安装发射天线,然后经过电线朝地表实行电磁波发射,最后运用声呐原理完成对地表以下构造的勘察。其和GPS像比较来讲,GPR科技的自动化水平更胜一筹,GPR收集到的图片讯息也更为清楚真切,在地表以下覆盖层厚度的勘测中与基岩面起伏状况的勘察中对GPR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1.3 RTK技术

实时动态差分法又被成为RTK技术,PTK技术的勘察精准度更高一些,能够到达厘米的程度,能够更好的减少卫星数据讯息内载波相位的偏差与残余偏差。此科技的工作原理为把接收装置安装于基准站内,同时把各个一样的接收设施安装于流动站内,接着完成对卫星讯号的同时收集,运用GPS把校对的数据讯息传送到流动基站,从而完成流动基站的标准定位。

2 探究水工环地质灾害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通过对江西地区近几年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表1为江西地区最近一期与前一年同期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

表1 水工环地质灾害影响分析表

其中属于水工环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包括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下面对这几种水工环地质灾害类型分别进行探究。

(1)地震。出现地震的重点因素为板块之间发生运动,导致地壳出现了强烈的运动就是地震现象。地震的出现拥有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就算是目前最为科学的监测设备也不能带来非常精准的地震预警。另外,依照震动的强弱将地震分为不同的震级,震级越大,伤害力越大。中国恰巧位于亚欧和太平洋板块相交的区域,地壳的活动会频繁一些,这就促使了较频繁的地震出现率,并且一旦发生,其震感都比较强,破坏程度都非常大。

(2)崩塌滑坡泥石流。像崩塌滑坡泥石流这样的地质灾难,重点是受到了山体地势、地形和地貌的干扰,一般会出现于山体的陡峭斜坡处。山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例如土壤石头等发生疏松的现象,就会极大程度上引发山体滑坡灾害。一般因为大雨的冲刷和长时间浸泡会发生泥石流灾害。如果是地下水活动比较剧烈,则会致使土壤的黏合程度降低、孔洞缝隙增大,导致土壤变得松动,然后因为岩石的重量挤压干扰,山体整体构造的安稳性受到影响而产生移动的状况,最后导致水土流失的现象。

(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主要是因为地面岩土体因为自然和人力原因的迫使下,大面积的向下塌陷,导致地表出现凹洞的地质状况,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大程度的流失和不合理的采用致使采空区的形成。

(4)地裂缝。地裂缝的形成方式主要是地表岩层和土壤因为自然侵蚀或者认为的破坏发生了破裂的情况,这会使得地表出现较长和较宽的裂缝。造成地裂缝出现的重点因素为地质结构和过度采集地下水。

3 矿产勘查中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地震灾害防治措施。第一,是把地震带来的伤害程度实施划分,包括直接伤害与次生伤害。在出现地震灾难以前,能够经过动物们反常的行动从整体角度上得知地震即将来临的讯号。然后再运用专门的检测设备收集到地震出现之前的微观讯号。

针对地震的预防监测重点用到的方式为磁场和重力等实施监测完成,但是此种方式的活动纬度较大同时有较大难度,所以预防地震的部门必须最大程度的把地震监测与预防工作实施提高,增强对地质预防治理的管控程度,可以较为精准并迅速的监测到地震出现之前发出的警示讯号,从而更为有效的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首先,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的采集与应用时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采集期间,必须严谨的根据中国有关自然资源的采集规范实施采掘,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好采集后对采集区域地质自然环境的维护活动,整体性、细致化的监控好有可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地区,另外,需要在规范的安全区域中安置显著的警醒标识,警示大家关注出行安全。其次,必须增强对滑坡、泥石流和地表塌陷区域的监控警示。最后,各个塌陷滑坡和泥石流的防御和治理活动,需要按照现实情况合理的进行施工建设,将防御活动的作用以最好的效果呈现出来。根据项目地质勘测成果和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出现的规律,较快的规划出科学合理又经济有效的防御措施。按照相关的规范实施,科学的运用新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难的防御科技,例如V型槽的设计技术,能够提高排导成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稳固泥石流排导坡面,完成自然环保的可持续性前进。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由第三方监理部门新型监控管理,做到对各个环节严苛监察,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把地质环境改善活动落实到位并归结到政府的常规工作中。

(3)地面塌陷。在水工环地质危害内的地表坍塌的造成因素是非常繁杂的,如果以形成原因来划分的能够分成两大类自然塌陷与认为塌陷;如果以地质状况实施划分的话能够分成岩溶塌陷与地面塌陷两大类。一般来讲其中的岩溶塌陷会比较规律化。一般状况中都是以沙土为多同时底层常有粘度欠缺的土质,重点汇集在地下水主流地带与熔岩的管道上和排泄区域。地面塌陷一般呈现的重要特点为继发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等。一般来讲只要发生了地面塌陷的情况都会带来非常惨重的伤害,例如房屋倒塌、陷入坑洞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提前预防,辅助治理来实施控制。经过观察地表的裂缝、地表的变形情况等判断地面是否有可能发生坍塌的情况,然后科学的应用填埋裂缝、阻止地表水内流等措施有具体性的实施防治。在地质危害出现以前,针对采掘公司建筑金实施科学的布控,需要把河流改道为引流。建设防洪提同时创建地表坍塌监控程序。一旦出现地质塌陷灾害以后,需要实施凹洞的填埋、河槽防渗漏等控制工作。

(4)地裂缝。针对水工环地质危害中的地裂缝灾害,重点的治理方式为积极避让。在进行现实的治理方案以前,需要提升调研测试的方式,精准的测绘出建筑物和地裂缝两者间的安全差距。针对已经对建筑带来损害的地裂缝,需要进行将不安全的建筑实施拆除处理,然后对被影响的地基进行科学处理加固方式。另外,针对稍有破裂的地裂缝地质灾害第一需要增强居民点、流域规划,同时提升巡逻检查的强度,然后寻找到塌陷的痕迹点,再实施快速的治理,避免陷穴的情况发生。如果是针对已经存有的地裂缝,必须进行填埋与夯实处理,另外还需要注重防水的处理措施,有效的规避地裂缝的重复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多水环地质灾害的国家,如何更好地减少各种地质灾害对许多人生活环境的威胁,已经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水源性地质灾害的研究,建立完整的地质灾害预警检测系统,针对各类地质灾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以达到保障普通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水工泥石流滑坡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初探
天下水工看淮安
泥石流
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GPS、RTK的技术应用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