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前:红色印记里的家国情思

2019-12-14通讯员郑祺亮

现代苏州 2019年23期
关键词:苏州

记者丨陶瑾 通讯员 郑祺亮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江南的江湖可热闹呢。历朝历代,多少名人志士到过江南,到过苏州,在这里为官、生活。而他们最喜欢隐居的地方,莫过于苏州古城里的街巷里弄。

古城西南,有着十几条蜿蜒的小巷:富郎中巷、庙堂巷、余天灯巷……这些巷子里的老宅遗址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姑苏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由此打造了一条“红印道前”微旅行路线,挖掘辖区的红色资源,再现了10多处“历史现场”,让更多人来体会苏州古城风起云涌的“江湖往事”。

桃园春晓

盛家浜8、10号,有一座民国小筑——桃园。桃园原为清代一位大户所有,原主人姓马,当年格局也颇大,建筑面积有2500多平。后来这家人家道中落,全宅分三块卖了出去。最东面4号为民国时期上海邮政总局局长王振伯的宅院;6号为苏州张姓律师购得;最西面8号则为东吴丝绸厂业主陶叔平的宅园。

解放后这里被收归国有,后来住进十来户居民,年久失修,荒草丛生。直到市政府花高价将其重新修缮,三处宅院合而为一,取名“桃园”。如今的桃园又重现秀美的风姿,被列为苏州市控保建筑。

桃园承载着今人的期许,当“园”与“源”相通,我们也希望桃源生活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

明星旧居

苏州的街巷里弄,常常给人奇妙的惊喜。在桃园斜对面的盛家浜5号,就有个舒适故居。当代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舒适先生童年时曾在这里居住。舒适,生于北京,童年在苏州居住,后随父迁居上海。舒适演过最著名的角色是《红日》中的张灵甫,他还是杰出的电影导演,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民国年间,此处归时任江苏财政厅厅长的舒适之父所有。苏州名律师吴曾善亦居于此。现存门屋、轿厅、大厅、楼房四进。第四进为二层民国建筑,面阔三间,底层缩进为廊,廊内铺设了进口地砖,这样的花型、材料目前在市面上看不到了,虽然历经近百年的时光,地砖的光彩依然保存完好。

如今这里已散为民居。整个民国小楼保存较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北侧庭院,有湖石假山数峰,还有绿琉璃瓦角亭,以及一口古井,精巧中透出几分苏式庭园的典雅。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哲,扮演者高鑫原来是舒适的外孙,没想到兜了一大圈,苏家人和苏州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红星闪耀

说到红色五角星,大家会联想到革命。在富郎中巷德寿坊的门楼上,有一颗红五角星。1925年,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用所著书稿建起一座里弄式住宅楼,坊名德寿坊。门楼顶端塑有苏州城第一颗红色五角星。

这枚五角星的设计者,是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天底。1925年,叶天底和侯绍裘、张闻天组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1928年叶天底遇难后,为了保住这颗红星,沈瓞民用泥将红星覆盖,直到解放后才重新挖出,保留至今。

而沈瓞民,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经八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广交革命志士,与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交往,筹组光复会,参加同盟会。1921年,沈瓞民定居苏州,潜心著述,一度在章氏国学会担任特约讲习。1969年,病逝于寓所。

沈瓞民之子沈延国,一直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回到德寿坊故居,致力于古籍整理,同时创办东吴业余科技进修学校。逝世前,编写了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如今沈瓞民先生的小儿子沈延春还住在德寿坊,作为革命后代,沈延春回忆往事,感慨道,“我的父亲沈瓞民和大哥沈延国在抗战期间都挥洒过热血,这段往事会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

忠仁怀风

庙堂巷16号的忠仁祠,是明崇祯三年,为奉祀明代工部右侍郎徐如珂,建忠仁祠于其故居“一文厅”之东。另一说,忠仁祠就是徐如珂的宅子“一文厅”。

当年苏州百姓感其恩,一人出一文钱集资,为徐如珂在庙堂巷建宅子,人称一文厅。后来一文厅为杨绛父亲杨荫杭购得,他请了清末状元张謇题了“安徐堂”的匾额。

杨荫杭的妹妹杨荫榆也在此住过。杨荫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她仗义执言,经常为受欺压的苏州百姓出头抗议,最后被日本兵射杀于吴门桥畔。

杨荫杭的女儿杨绛,在庙堂巷杨宅度过了少女时代。她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钱钟书给妻子杨绛寄过一封家书。其中对杨宅赋有一诗:“苦受君家好苍坊,无多岁月已沧桑。绿槐恰在朱栏外,想发浓荫履旧房。”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古宅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那享堂前的砖雕门楼,依旧细腻美观,古风尚存。

留云待月

道前社区的庙堂巷,还有一个常年大门紧闭、引人遐想的苏式小园林。面积约一亩余,建于清末,园主姓潘。畅园面积虽小,亦可驻足观赏,一畅胸怀。

相传,畅园最早是清代道台王某所建。后来王家衰败,园内曾开设茶馆。直到后来被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律师潘承锷看中,修葺一新。

2013年,中国园林博物馆根据1:1的比例,在北京完整复建了一座畅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几年苏州的畅园经过整修,终于在2018年对外开放,市民可预约前往。兜兜转转,这座袖珍的苏州园林又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秘密基地

余天灯巷11号曾经是新光针织厂,也是中共地下工委机关联络处。1942年,中共江苏省委派人到苏州建立中国共产党苏州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苏州、常州、吴江等地的党员,开展地下工作。1943年,中共江苏省委撤销,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敌工部,自此,中共苏州工委由中共中央华中局敌工部直接领导,直至抗战胜利。在宋代《平江图》里,找得到余天灯巷,这是一条南北走向、连通瓣莲巷和庙堂巷中段的小巷。当街一口老井,青石井圈上的勒痕讲述着巷子里上千年的历史。

搭过龙脉

苏州人如果知道名医曹沧洲的,多半都听说过他“三钱萝卜子,换一个红顶子”的事迹。光绪三十三年(1907),他和青浦名医陈莲舫同时被征入京,为光绪皇帝治病。他妙手回春,令皇上龙颜大悦。后来,曹沧洲又入京为慈禧太后治病,仅仅用三钱萝卜籽就治愈了慈禧的富贵病。此后声名鹊起,担任朝廷御医。

名气大、水平高,自然很多人都把曹沧洲视为偶像。苏城的百姓都知道,瓣莲巷内有一位曹神医在那坐堂开药,他医术高明,宅心仁厚。甚至有人前去拜师,据说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父亲张祖泽,就曾在苏州跟曹沧洲学医。

为纪念曹沧洲而建的曹沧洲祠,位于瓣莲巷4号,现存两进。祠堂朝南的大门是一座砖雕门楼,门楼屋檐为云纹脊,脊间塑有灵兽仙花。正中雕以“俭以养德”四字,道出了百姓对他的尊敬与爱戴。

道院迷云

清微道院的大门原在东支家巷15号。因前面建有住宅楼,现改由瓣莲巷23—1号进出,大门朝北。

清微道院原为南宋瑞平年间,隐士沈清微的私宅。沈清微信奉道教,喜好与道士结交。后把宅子赠与道士,改为道院。民国初年,院内开办学校,取名清微小学。新中国成立后,道院大殿被拆,建起教师住宅楼。据住在清微道院隔壁的徐慧贞介绍,她的祖父徐志清在民国年间当过道院院长。至今,徐慧贞家里还保留着整座道院的建筑平面图及一些史料。

另据保留道院碑拓的李学忠介绍,道院内原有四块珍贵的石碑。新中国成立初,石碑不知去向,其拓片由李学忠保存了下来。

外交生活

苏州历史上出过很多状元。其中,同治七年(1868)高中状元的洪钧尤为出名,他是我国古代状元中唯一的“外交官”。他纳了名妓赛金花作为他的第三房姨太太。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正是以洪钧和赛金花为原型创作的故事。

洪钧从小聪颖好学,殊不知,从商的父亲,曾经让他不要读书,跟自己学做生意。最后,在洪钧的一再坚持下,父亲才改变了主意。光绪十三年(1887),洪钧奉命出使俄、法、荷、奥四国。洪钧的正室夫人因为住惯了江南的深宅大院,不愿意随其出国游历、抛头露面,于是就决定把这个机会让给赛金花。就这样,赛金花以公使夫人的名义跟着洪钧走出了国门。洪钧认真考察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而赛金花也没闲着,凭借天生的交际才能和东方女性的温柔,很快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占有一席之地。

位于西支家巷8、10、11、13号的洪钧老宅,民间称之为洪状元府。洪钧生于此,出仕前在此居住近三十载。光绪十七年(1892),洪钧出使回国后,才在悬桥巷建了新宅及祠堂。

府衙重地

宽阔的江苏按察使衙门,尺余高的门槛,门楣的户对,与门廊四柱组成的门厅,再现旧时衙门威严。

清雍正八年(1730),江苏按察使自江宁(南京)迁至苏州,后成为江苏高等法院。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轰动一时的爱国七君子案就发生在这里。1936年,国民党政府逮捕了救国会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等七位社会贤达,世称七君子事件。第二年,七君子被押至苏州,其中唯一的女性史良就被关押在司前街看守所。七君子事件当时引起了全国各界哗然,连国外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世界名人也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国民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释放了这七位爱国领袖。

今天,道前街因拓宽马路,拆去了衙门口的大照壁。不过,衙门丝毫不减当年威严与端庄,忆往昔,品贤人,万千感慨。

记者手记:苏州的小巷就是如此美好,无意间就能发现好东西,再探索下,就能挖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江湖往事”。道前辖区内的红色遗址有很多,这条“红印道前”微旅游路线串联了2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控保建筑和乘骝桥、剪金桥巷等历史遗迹。据悉,沧浪街道将持续挖掘梳理辖区文化历史资源,串联出一张全新的古城旅游新版图。

猜你喜欢

苏州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苏州晶台光电有限公司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虹美术馆
苏州湾大剧院
苏州:最高礼遇献给天下英才
园林之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