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移民文化的拓荒之作
——评范立君著《东北移民文化》
2019-12-14谭玉秀
谭玉秀 刘 斌
早在1941年,吴希庸先生就指出:“若不明悉于东北移民史,必无法了解全部东北史,尤无法了解东北社会经济史”①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1941年第2期。,因此东北移民史长期以来就是东北史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学术热点。但自20世纪初东北移民史开始被纳入研究视野之后,关于东北移民的研究长期集中于人口史、社会史等传统史学领域,对于移民在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从文化学视角对移民进行审视,学界尚不多见,范立君教授新作《东北移民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堪称学界第一部对东北移民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力作。作者在东北移民史领域躬耕多年,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对东北移民史基本史事进行考证与梳理的基础上,将目光拓展到东北移民文化领域,这部著作是东北移民文化领域拓荒之作,对东北移民文化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该著围绕着东北移民的历史过程,将这一过程中所展示的各种文化类型做了系统梳理,并运用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厘清东北移民过程的基础上,力图将以往研究所忽视的东北移民与东北文化关系做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呈现,从而把握东北移民文化的基本脉络与主要特征,揭示东北移民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提炼东北移民文化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为新时期全面振兴东北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与以往东北移民史及东北文化史著作相比,该书具有以下突破和创新:
第一,对东北移民历史的阶段划分与“移民”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合理。
要想对东北移民文化有一客观真实的理解,首先需要厘清东北移民历史的整体过程。该书对东北移民的历史进行了总体回顾,并根据东北移民在不同时期所展示的不同形态与特征,将东北移民的历史分为“清代以前的东北移民”“清代东北移民”“民国时期东北移民”三个阶段,其中东北移民的大量涌入集中于后两个时期。东北移民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清朝及民国两个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书对于东北移民的阶段划分有助于将东北移民的整体过程清晰呈现,揭示了东北移民是一种具备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不同时期的东北移民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对于东北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东北地区自然经济的开发都产生了巨大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沉淀,最终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东北移民文化。
对于“移民”概念的界定,该书也有独到的见解。关于“移民”的概念,学界众说纷纭,虽然各家对于“移民”这一概念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但都认为移民应是一种长期变更居住地的行为。该书通过对东北移民史的具体研究,认为东北移民存在着与传统移民认知所不同的特征,那就是东北移民的动态特征即明显的季节性与临时性,这一特征在清末民国的东北移民中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东北移民在清末民国存在着明显的动态特征,往来频繁;另一方面也因此一时期人口流动数量巨大,构成了东北移民历史上的主流,所以东北移民文化也恰恰在这一时期被塑造而成。
第二,对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成因素与演进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该书对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成,演进,做了详尽的阐释。对于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成,作者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交相辉映的结果。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东北地区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在东北物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都体现了移民文化的特征。而在精神文化层面,东北地域的休闲娱乐方式以及文学戏曲也都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合的移民性特征。对于东北移民文化的演进,该书借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文化适应理论”来分析东北移民文化的演进路径。作者认为,在漫长的移民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之间都进行了文化之间的适应与协调,从而推动不同类型的文化能够相互渗透与融合。为了增加论述的客观性,作者对东北地区的剃发易服、婚姻缠足、游艺习俗、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生产方式以及语言变迁等进行了考察,从而揭示了东北移民文化演进的适应协调路径。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情感、心态分析方法,对东北移民群体的“亲缘”“乡缘”进行分析,认为正是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和规范使东北移民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反过来这种情感与心态也在不断塑造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态,这是东北移民文化演进的另一路径:发展延续方式。为增加对东北移民文化的形成因素与演进路径论证的合理性与可信性,作者选取了东北移民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周振鹤先生指出:“移民史可以用来解释方言的部分成因,反过来方言显现也可以为移民史提供佐证”①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页。,这一明见也正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展示的语言分析方法旨趣相合。该书在论及东北移民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同样对语言文字的变迁做了具体的研究。对于东北语言文字的演变,作者另辟蹊径,试图用东北地区满语的衰微与文化的走向来分析其变迁过程。作者还通过人生习俗、岁时习俗、生活习俗以及信仰习俗等社会风俗的嬗变来展示移民文化对东北文化的影响。
第三,对东北移民文化在情感与价值上进行了表与里的整体升华。
作者认为,要发挥东北移民文化的时代精神就必须推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这些方式将东北移民文化的内在精神化为激发东北儿女在新时期振兴东北的精神动力。该书将东北移民文化精神提炼为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与携手并进的民族精神,并提出当代东北移民文化的走向应是继承移民文化的优良传统、塑造移民文化发展平台,将东北移民精神代代传递。
除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与突破,该书在研究视域、理论方法与史料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在研究视域上,作者立足于对东北移民史的长期研究,将研究对象拓展到对东北移民文化的研究,是对这一既往研究热点的更加深入的挖掘,大大开阔了东北移民史研究的视野与领域;在理论与方法上,该书不仅仅运用传统史学方法,更是使用到了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语言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使该书在一些旧有史学方法无法进行深入发掘的领域能够有所突破,丰富了东北移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史料运用上,该书对于文献资料的使用除了常见的正史、方志外,还充分利用了民间族谱家谱、口碑传说、契约文书等资料。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使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与报刊资料,如《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与中国东北——满铁密档选编》《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农业经济档卷》等大量档案外,还有《东方杂志》《中东经济月刊》《工商半月刊》《经济统计季刊》等报纸杂志史料。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料支撑了作者对于东北移民文化的研究,使该书无论是史事考证还是逻辑论证都极为缜密。
总之,该书对东北移民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展现了东北移民文化的开拓进取、特色鲜明、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既揭示了东北移民文化形成的历史动因,也展现了东北移民文化的具体面向,更提炼与指明了东北移民文化的时代精神与当代走向。虽然该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东北地区的移民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移民文化的分析也略显微薄。然而,瑕不掩瑜,在对东北移民文化的研究上,该书是目前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著作,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将为今后东北移民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对新时期东北振兴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