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逃出资者自益权之否定

2019-12-14李佳泽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义务财产股东

李佳泽

(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北京)

一、关于股东的利益

股东权利是指股东因出资而对公司的权利。它可以分为自身利益和互惠权利。自身利益是指为股东自身利益行使的权利,如股息分红权,新股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互惠权利是指为公司利益和自身利益行使的权利。如投票权,查询和解雇董事的请求。股利分配权是自身利益的核心权利。投资者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入。剩余财产分配的主张是指公司依法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股东可以按照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分配剩余财产。那么,逃犯是否有自利权利?

笔者认为,逃犯不应享有自身利益,原因如下。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资格也应该丢失,也就是说,股东的地位应该从根本上被否定。如果允许逃犯享有自身利益,则与权利和义务保持一致的原则不符。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通常有三个方面:①首先享有权利,然后履行义务,如子女在未成年人中享受父母教育的权利,然后父母在成年后没有工作能力。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有义务支持父母;②权利和义务是同步的,例如在商品销售合同中,买方同时支付价款,即按照合同获得货物的权利;③首先履行义务享受权利。例如,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资者在实际交付出资后,实际享有公司章程规定的相关权益。出资者应根据认购金额全额支付资金并维持出资。这既是资助者的义务,也是权利的先决条件。如果逃犯撤回了他所有的资金,则表明他没有履行法定和商定的义务,这当然不应该也不能享有自身利益。

二、抽逃者享有自益权的弊端

如果逃犯有权享有自身利益,则是违法行为。逃犯违反了公司法中的资本维持原则以及民法和合同法一般原则的诚信原则。资本维持原则也称为资本充实原则。在公司存在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与其资本相当的财产,防止公司资本大幅减少,以维持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并维护公司的利益。在公司的动态运作中,保持相同的资本是公司立法体系的核心,这反映在每个国家的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在公司注册后未经授权撤回资金,这严重违反了资本维持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享有权利,否则是违法活动的违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仅是公司的营运资金,也是其对外部交易过程信任的基础之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诸如资本撤回等欺诈行为的频繁发生是许多公司不诚实的根源。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生,不仅会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而且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也会使中国的信贷环境恶化。因此,让逃犯在享有自身权利的同时承担法律责任,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纵容,也是对非法利益侵犯合法利益的默许。

如果允许逃犯享有自身利益,则会损害公司的利益,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是依法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法人。它主要从事生产和流通等经济活动以及与生产和流通相关的服务活动。它还通过自己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设置某些劳动者和劳动力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生产力,以实现特定的商品或劳动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公司的成立必须有一定的资金,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资本不仅是公司获得法人资格和相应民事权利的条件,也是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看出,公司的运营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为基础,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升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越强,形成的资产越多,其在国外承担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越大。资本越少,运营后资产减少的越少,在国外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弱,发展的后劲越小。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从索赔中获得救济的可能性也会变小。卖方的逃脱是一种恶意的欺诈性债权人绕过法律或合同义务。这是滥用公司人格以逃避债务的典型行为。从表面上看,这是逃避公司的贡献。从本质上讲,它是公司的财产,反过来又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从维护诚实信用和公共利益的原则出发,我们应该否定公司的公司人格,让逃犯直接承担责任。

如果逃犯在获利的情况下被允许享有自身利益的权利,则会降低其他不知情的出资者的利益。在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利润是由公司管理层对股东资产的运作逐步形成的。没有资产,公司的运营将成为被动的水源,没有根源,没有资产,即使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也常常通过非法手段获得。逃亡人员撤回了资本,实际上相当于没有资金的资金。在逃犯撤回资金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仍留在公司内。因此,公司产生的利润是由其他出资者的投资形成的。根据谁投资和谁受益的原则,股息和剩余资产只能由实际资助者享受。如果逃犯在撤回资金后仍操纵公司,分享股息,并分配剩余财产,则可视为侵犯其他出资人。其他出资者或出资者代表可以在此基础上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如果逃犯为公司的利润支付了自己的劳动力,那就是劳务费。因为目前,中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一般都不倾向于投入劳动力。换句话说,在撤回出资后,逃犯所获得的利益不是基于出资,而是基于其劳务支出。如果逃犯不被允许享有自身利益的权利,将从根本上阻止或阻止资本撤离的发生。在中国公司法的实践中,公司在成立时过分关注资本的核查和监督,这种核查和监督不依赖于市场力量,而是依赖于公司登记机关,工商管理。在这种监督模式下,各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逃避(例如取款)。虽然工商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建立领土监督制度和投诉举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毕竟工商部门人力有限,这使得“空壳公司”落后了资本金的提取比比皆是。为了有效减少“空壳公司”的数量,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的作用,调动其监督的积极性。

三、小结

基于上述考虑,逃犯不应享有自身利益。此外,其股东资格也应该丢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指公司投资资金,依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股东。在正常情况下,公司幸存并且股东资格得以维持。但是,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股东资格丢失:①持有自利认股权证的合法转让;②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股东的义务,并予以摘牌;③非法受政府处罚(如没收财产)被剥夺自我权利;其他五个法律原因。在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履行下列义务:①全额支付资金;②公司注册后,不得提取资金;③符合公司章程;④信任股东和其他股东;⑤其他法律义务履行。因此,在撤回资金并违反诚信原则后,应剥夺其股东资格。股东人数超过3人时,公司应当办理股东登记手续变更,减少注册资本,但必须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否则,该公司应被取消或撤销。当股东人数为2人时,公司应当被取消或撤销,但从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善意第三方利益的角度来看,公司在其存在期间的行为应视为有效。

猜你喜欢

义务财产股东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神奇的帽子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良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