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院申诉案件的成因分析

2019-12-14

法制博览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申诉人公正裁判

唐 乾

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当前法院申诉案件居高不下,法院信访复查及再审审理工作任务繁重,占据了法院领导、干警的不少精力,也使法院成为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聚合点。而如何发挥司法在减少申诉中的重要作用,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本人通过复查申诉案件的实践,力求从法院与申诉当事人方面分析申诉案件的成因,探索减少申诉案件的对策。

一、法院方面的原因

(一)裁判存在瑕疵。法院审理的案件确有错误的属极少数,但从申诉案件来看,部分申诉案件存在难以改判的审理瑕疵,如在证据采信、适用法律、自由裁量等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但有的并没有影响实体处理结果,再审没有实际意义,但当事人却申诉不止。

(二)审理程序上存在问题。审判公开力度不够,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不够充分有效,审判行为的规范程度不够高。如遗漏以须参加的诉讼当事人;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法院没有注明提交的日期等。

(三)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够强。法官裁判的公正性只有通过裁判文书充分说理和论证来体现,否则,社会公众无法判断司法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公正性,法官判决的公正性、合理性、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有的裁判文书讲理不充分,判决结果形成的原因和理由不够清楚,难以满足诉讼当事人的现实需要。如今败诉方申诉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败诉,官司到底输在哪里。

(四)法官的言谈举止不够严谨。法官的职责及其角色地位决定了他(她)对案件及当事人的态度只能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有的法官在法庭上没有保持中立裁判者的角色形象,在审判环节上态度和情感外露,对案件事实、是非责任表态传情造成当事人对诉讼活动真实、公正、有序的怀疑,对判决结果不信服。

(五)裁判的社会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法官就案办案,拘泥于法律条文,没有牢固树立注重判决的社会效果的观念,在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中,不善于使用社效果和综合效益这一尺度,因而案件的社会效果不佳。

(六)法官的释明工作没有跟上。法官在立案阶段依照法律规定向诉讼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程序、法律条文的含义和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不够;在证据交换阶段释明举证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强化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意识不够;在判决后做好裁判的释明工作不够。在审判实践中常常听到有的法官对不服判决的当事人生硬地说:“你不服判决去上诉、去申诉吧”。现如今申诉案件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官在判决之后不注重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二、申诉当事人的原因

申诉人申诉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信判决不公。申诉人认为判决不公正,为谋求最终的公正裁判而坚持申诉。其心理状态是坚信裁判存在极不公正的地方,出于谋求正义的心理动机,不惜一切代价,不计诉讼成本,甚至倾家荡产也要坚持申诉,其心理预期是一定要得到自认为“公正”的裁判或有明确的“说法”。

(二)报复对方当事人。诉讼当事人双方情绪对立,心理错位严重,怀着与对方一决雌雄的心态誓将官司打到底。有时当事人即使明知申诉肯定会落败,还是坚持申诉,这其中有赌气的心理,有拖延时日让对方难以得到诉讼利益的心理,也有申诉妄想的心理。

(三)发泄对法院及法官的不满情绪。申诉人对一、二审法院的审判工作及对法官产生不信任、不满的心理,或者是在裁判过程中与法官产生过矛盾,因而在心理上加重了对法官公正裁判的怀疑,认为裁判结果的不利是法官对自己怀有偏见,甚至带有报复的成分,从而申诉,其申诉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发泄对法院或者法官的不满情绪。

(四)公众的评判,打官司虽然称不上人生必经的和最有价值的社会活动内容,但它确实能引起周围人们的关注,胜与败的根本原因在纯粹的旁观者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观察诉讼中败下阵来的一方,从中揣摸败诉者身上会有品质瑕疵,现实的败诉者等于被当众击败,必然引起公众的评判和冷遇,败诉者为改变这一局面而申诉。

(五)申诉人法律知识缺乏,诉讼能力低。法律知识的欠缺,使他们没有足够的辩别能力去准确评价裁判结果的“正负”意义,特别是弱勢群体由于地位、势力上的自卑感和在诉讼中的失助感,败诉使他们重负心理压力,备受权利保护需要与失助感的心理体验和矛盾干扰,凭借直觉,他们认为自己的心理纠葛始终没有通过裁判得到调整和解决,“心病”造成当事人申诉。

(六)为实现对自己不合法利益的保护。有些申诉人,不论裁判是否客观公正,其事实、证据和法律法规是否明白、充分正确,也不论裁判结果是否有效保护了其合法权益,盲目申诉,奢望法院能变更裁判,给予更多的保护。有的申诉人明知自己败诉或部分实体权益未得到保护是当然的结果,但仍希望通过申诉改变原裁判,实现对自己不合法利益的保护。

猜你喜欢

申诉人公正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迟到的公正
法律裁判中的比较推理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从重”
公正赔偿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执行新民诉法做好民事检察申诉接待工作
执行新民诉法做好民事检察申诉接待工作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