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2019-12-14叶明丹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养中医药

叶明丹 张 静

(230012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7%,对传统养老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中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1],表明国家对中医药养老基本发展思路的选择。中医药具有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的功能,将中医药特色与健康养老相结合,对于推动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医药“医养结合”的内涵

安颖将“医养结合”定义为:“通过对医疗和养老这两种资源的整合、再配置,最大化地满足新形势下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这也是对以往养老模式的扩展和深入,是传统养老理念在新时代的创新和转变。”[2]

孙丽将中医药养老论述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药物和非药物手段、特性调节老年人群人体机能,使老年人群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3]

唐敏、吴海波认为:“中医药医养结合是在养老和医疗资源融合后,将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治未病’理念引入到养老机构、家庭、社区,以达到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目的。”[4]

综上所述,中医药养老模式是将中医药理念融入养老领域,通过重新整合、配置中医药和养老这两种社会资源,为老龄人口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构建中医药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

“发展中医药养老,不仅能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群健康需求、减少医疗负担,还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5]203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国家行列,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中医药养老模式对于缓解我国人口矛盾、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中医药在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优势的发挥

中医药以阴阳五行、脏腑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运用自然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进行辩证施治,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医药绿色健康理念、辩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有利于适应未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的迫切需要。

(二)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为老龄人口提供能满足双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将中医药资源与社会养老资源相融合,有利于发挥中医药“医养结合”的综合效益,使老年人在接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满足养老需求,在养老的过程中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达到防病治病和健康养老的双重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老龄化矛盾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体系及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两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民生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中医药养老体系的建设,重新配置社会资源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压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助推器。

(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步伐

中医药养老模式的发展,使针对老年人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健康养老等的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催生了健康养老食品药品、中医健康评估、养生指导、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对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使中医药资源与养老资源利用共同统一于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三、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

(一)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供不应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政府机构养老有效供给不足,社区养老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设施不齐全、运作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要求[6]。

2.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传统养老模式下,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现有从业人员以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为主,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有专业的医学背景,缺乏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于更高层次健康养老的需要。

3.养老与医疗相分离

传统养老机构以“养”为主,提供的服务仍以生活护理、日常照管为主,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少数提供医疗护理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费用高昂,将大多数有需要的老年人挡之门外。

(二)推进中医药养老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养老模式,调动多方力量,吸纳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的协同化发展。因此,针对推进中医药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强化中医药“医养结合”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是中医药养老模式发展的基本支撑,是构建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制度保障。通过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中医药养老长期发展规划,构建“医养结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各地政府完善本地区的中医药健康与养老服务规划和标准,引导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加大对中医药养老机构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全方位有效供给,弥补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实现中医药、养老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2.引导优质中医药资源融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引导部分地区开展中医药养老模式试点,率先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带动基层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的全面发展。鼓励医疗机构开设中医老年康复科、老年门诊、老年病科等,构建完整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养老机构、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等特色服务,保证中医药养老服务与“医养结合”的顺利开展。

3.加强医疗保险改革顶层设计,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不断深化医疗保险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中中医药养老服务范围。将老年人在医疗和养老机构,因健康养老产生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协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比例,减轻养老负担;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保证经济、有效、安全、合理中药饮片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基本需求。

4.完善中医药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吸收中医药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引进中医药院校优秀毕业生,提高中医药养老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强老年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医、教、研”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5.构建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合作新模式

构建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相互协同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医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向养老领域延伸服务范围,提供高质量的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转变传统养老机构单一化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内部开设中医药服务中心,增设慢性病防治、健康管理、康复中心等专业医疗服务部门。将二者相结合,通过合作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养老服务。

四、结论

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社会老龄化形势严峻,构建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重新配置各种社会资源,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解决“中国式养老”的重大难题的必要途径。本文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针对中医药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确定未来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方向,对促进中医药“医养结合”的成熟化、专业化和普遍化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医养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