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2019-12-14刘锋
□刘锋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事关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从中国共产党诞生,98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从思想史领域探讨这一理论体系的生成逻辑与核心观点,是当前拓展“党的建设”学科研究视野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从理论创新轨迹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所回答的重大问题、创造出的理论成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等。无论是对重大问题的回答,还是对基本经验的总结,都蕴含在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理论等成果之中。在新时代,风吹浪打何以闲庭信步,肩负使命如何不忘初心,始终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就须牢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同时,为适应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需要,还必须大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党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并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等,破除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建设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原则、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从思想建设等方面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初步探索的思想结晶。伟大的革命与建设实践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开展整风运动的内在要求、克服“左”倾等各种错误思想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生成逻辑。
一是解答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问题,即指导伟大革命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指导伟大革命需要先进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任何革命都不可能成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是与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密不可分的,也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依靠党的领导战胜敌人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才取得胜利。
二是解答了坚持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即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完成历史重任,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视为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党的总目标和具体要求,并强调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1]。为了实现党的建设这项“伟大的工程”的目标,他全面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完整地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分析了党内矛盾与党内斗争产生的根源,提出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是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组织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即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着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党建理论的首要特色。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于以农民为主力军,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成分不是工人,而是农民和各类小资产阶级。对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上建党,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组织里面,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问题。
四是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的问题,即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并得到正确的执行,党的事业和革命事业就会顺利进行。因此,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即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政策策略。当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党的建设的推进就要围绕这条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密切联系的。毛泽东基于中国国情和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党必须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基于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实质的深刻认识,进而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基于20多年党领导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制定了科学的基本纲领和总路线。
五是回答了党的建设的组织原则的问题,即坚持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的组织原则。毛泽东认为,要坚持党委的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措施;加强纪律性,坚持“四个服从”,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要求;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律与纪律的关系。此外,他还强调要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此,共产党正确解决党内矛盾要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既要反对“左”倾错误的斗争,又要反对右倾错误的斗争。
六是总结了党的建设的优良作风问题,即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2]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三大作风,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生动地彰显了党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树立起了党的高大形象。
二、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实现了重要转折
加强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取得一切成就的政治密码和根本保障。随着党的建设实践不断发展,关于党的建设的任务、性质的表述发生了变化,党建方针、党建原则、党内教育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党的建设的具体布局和行动指南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崭新的内容和内涵。在变化当中蕴含着始终保持不变的元素,这包括党的根本宗旨、最高纲领等。基于大历史的视野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思想轨迹,可以说,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的深度结合,并从思想建设等层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实现了重要转折。
(一)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排除各种思想障碍,重新确立了正确的党的思想路线,领导了对党的各方面工作的拨乱反正,在推动改革开放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引领党的建设转变到科学的轨道上。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围绕党面临的新的中心任务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克服执政条件下各种政治异化现象的必然要求,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是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恢复并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为了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率先与“两个凡是”等“左”的一套东西作斗争,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层面的拨乱反正。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表述,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二是回答了在党的建设中实施政治路线的方法问题,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历史一再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正确,社会主义事业就前进;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诚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会有来自“左”和右两个方面的干扰。对此,邓小平强调全党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三是回答了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问题,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于党肩负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邓小平强调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前提。他把“改善”党的领导同“坚持”“加强”相提并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是回答了制度在党建中的战略地位问题,即制度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邓小平不仅提出了要从制度上建设党,而且强调了要把制度建党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全部过程之中。对此,他强调指出,党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最根本的办法是通过改革来完善党的各种制度,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首先是健全党的各项制度,使所有党员置于制度的监督和约束之下。同时,他还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使党内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五是回答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方略问题,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正是基于这一干部队伍建设的方略,邓小平制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和原则,开创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首先,大力选拔年轻干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其次,坚持德才兼备的“四化”方针,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再次,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与此同时,邓小平把深化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具体从建立新老交替合作制、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干部退休制度、顾问制度、监督制度、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干部考试任用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六是回答了克服腐败现象的路径问题,即坚持“两手抓”,克服消极腐败现象。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惩治腐败的“两手抓”思想。这为打击消极腐败现象,扫除各种丑恶风气提供了指导。对如何开展反腐败斗争问题,邓小平强调既要进行思想教育,又要依靠法制的思想。他还把反腐败纳入改革开放的总政策中,使反腐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江泽民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拓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摆在全党面前。江泽民从抓党的建设入手,对党的性质、使命与要求进行了新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何把党建设成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核心等基本问题”[3]。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面临的考验的必然要求、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接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是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是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把与时俱进的思想上升到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的战略高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要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以思想理论的创新推进社会发展与变革。
二是明确界定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问题,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如何更加充分地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对此,江泽民强调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切实维护好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同时,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充分地吸收到党内。为此,党的十六大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这三个层面的先锋队。针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江泽民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是回答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教育的要求问题,即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对如何才能建设一支素质高超、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问题,江泽民完整地提出“三讲”概念,即“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4]他还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相互联系的。
四是回答了治国与治党的关系问题,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江泽民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团结统一。”[5]他还强调,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盛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治党始终坚持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严肃党的纪律,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三)新世纪之初胡锦涛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胡锦涛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出发,围绕新世纪之初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以及党建科学化提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新观点新思想,推动了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也就是说,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积极应对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的应有之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是胡锦涛在新世纪之初对执政党建设理论深入发展与探索的生成逻辑。
一是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等。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的最终成效要通过党的执政能力表现出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求党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此外,要完善和创新党的领导体制,理顺党政关系。
二是回答了党建科学化的方略问题,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始终保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求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要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6]。这就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造性地并列在一起。
三是回答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问题,即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胡锦涛强调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时,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确立并保障党员所享有的知情权、批评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主权利摆在突出位置。此外,要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提出了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问题,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培育优良的党风,要集中解决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一要求突出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个重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崭新篇章
在新时代,党面临着新的使命,客观上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的逻辑主题,以破解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为抓手,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政治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的思想观点,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崭新篇章。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全面应对风险考验和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逻辑使然、全面提高党建质量的应有之义,以及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内在诉求,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一要回答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问题,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为此,就需要始终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根本政治原则,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定海神针。
二是回答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问题,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一要增强鲜明的核心意识,保证全党能够坚决地服从党中央。二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三要营造严明的政治生态,坚持尊党章、守党规、严党纪。四要建设健康的党内文化,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地锻炼党性,增强政治认知,提升政治觉悟。五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是回答了党的思想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即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和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向前走,永远都要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都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当初出发的初心和奋斗目标。
四是回答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的问题,即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强调,要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的心上。如果在执行党的纪律的过程中出现“松”“宽”“软”等现象,那么,党纪党规就可能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内容是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同时,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五是回答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的问题,即推进反腐败斗争和监督制度建设是重要政治任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我们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7]当前,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8]66。此外,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巡视组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要加强“回头看”,发挥巡视的震慑作用。要通过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政治巡视,从而构建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
六是回答了完成新时代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路径问题,即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新时代完成党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客观上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为此,必须全面增强理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8]68-69。
四、总结与展望: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共同的鲜明主题,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的毛泽东党建思想和包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思想以及习近平党建重要论述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理论。其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是要回答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问题,“怎样建设党”回答的是实现这一党建目标的原则和方针、路径的问题。这两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毋庸置疑,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所以,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理论所包含的具体思想内容和理论创新点是不一样的。但这两大成果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都有相一致的地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艰辛的党建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也都正确地处理好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之间的逻辑关联,充分地挖掘和传承了党的建设的历史遗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的政治本色,都试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使命、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自我调适的机制加强与创新党的建设是一以贯之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向更深层次发展和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也将是一以贯之的。随着党建理论体系的发展以及党建模式的拓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也必将实现纵深推进。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那么,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实现党的建设理论的与时俱进必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伟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也将随之进一步发展。
为此,可以从主体、客体、方法三个方面着手,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实现崭新飞跃。首先,从主体层面看,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不能仅仅依赖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力量,而是要整合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相关主体的强大力量,即实现党的领导人的创新推动、党建领域专家学者的思想供给与人民群众的基层创造相结合。其次,从客体层面看,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应摒弃教条主义和西化等错误思想倾向,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即实现认真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相关经典著作、原原本本地继承吸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相结合。再次,从方法层面看,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华丽的辞藻进行抽象的概念演绎的层面,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创新方法,即秉持以解答“中国问题”为旨归,坚持发现问题、直面问题与解答问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思想演进进程,应根据历史方位的变化、时代课题的转换与实践语境的变迁,不断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