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内涵及在广西的实践探析
2019-12-14陈会方
□ 陈会方,钟 凯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凝练形成的,也是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贫困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思想智慧,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思想精髓,充分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本文拟在分析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渊源基础上,探究其主要精髓,同时总结广西数十年来贫困治理的实践经验,探讨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广西实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渊源及其精髓
(一)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发展渊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同样,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探究其发展渊源,可以从习近平同志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及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与分析。1969年1月,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到延安市梁家河村当了知青。此后7年的农村生活使他深刻了解到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体会到贫困民众生活的艰辛。“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1]便成为他心中的梦想,并一直为之不懈奋斗。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2]“在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要求,开展了精准脱贫攻坚战。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14年11月,他又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3]“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3]。2015年11月,他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概念。2017年6月,他提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4]。2018年2月,他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5]。2018年3月,他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6]。这些不断深化的阐述使得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不断完善与丰富。
结合近年党中央制定的系列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基本内涵的发展脉络,即沿着“扶贫攻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深度贫困脱贫—精准脱贫—相对贫困脱贫”的发展思路而逐步深化,逐步拓展。总之,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已完成了从萌芽、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和力量,寄托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共同理想。
(二)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精髓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一个完整的贫困治理思想体系,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体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运用方法、保障措施等四个维度。
1.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所奋斗的一切,就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就是基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来阐述与实践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及边疆民族地区等区域,脱贫任务异常繁重。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目标,就是让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正如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7]“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8]。这些都突显出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那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战略重点: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
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观点认为,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战略重点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等“老少边山穷”区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4]这些区域是脱贫攻坚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攻坚的重点区域。2017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4],“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4]。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之所以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略的重点,是因为这些区域大多是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深度贫困地区是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衣领子”“牛鼻子”,攻克这一战略重点是取得全局性胜利的关键。
3.运用方法:大力开展精准脱贫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发展成果,为我们开展脱贫攻坚实践工作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方法指导。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方法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即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走一条优质高效的精细化扶贫道路。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脱贫方法曾有诸多论述,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9],“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0]等。他还把精准扶贫高度概括为“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精准脱贫核心在于解决“帮扶谁”“谁帮扶”“怎么帮”和“怎么退”等四个问题。
4.保障措施:党政主导与机制创新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还系统地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使脱贫攻坚“路线图”真正落实为“施工图”“作战图”。具体而言,保障措施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党的坚强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必须而且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贫困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脱贫目标的实现,这是我们的独特政治优势。其次是责任落实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4],“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11],这样才能建立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再次是大扶贫工作格局的构建。这就需要强化政府责任,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二、广西脱贫攻坚的实践历程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由于地缘政治、边境军事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贫困一直是制约广西发展的瓶颈。面对贫困,广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着反贫困斗争。综合历史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把广西脱贫攻坚的实践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是1949至1978年以救济式为主的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开启了贫困治理的序幕。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发展与生产水平较为低下,难以实施大规模的贫困治理行动。尤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开展自上而下的救济式扶贫模式,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扶贫行动也多以救济、赈灾或直接的资金资助为主,而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一阶段的广西贫困治理行动也同样处于探索时期。
二是1978至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启动阶段。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家贫困治理行动进入了正式启动阶段。广西虽然也开展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直未有实质性推进,直到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及1983年《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等文件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西才正式推行这一重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广西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农村经济落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农村贫困程度也得到有效缓解。
三是1984至1994年以大规模投入为主的推进阶段。1984年3月,广西成立了山区建设办公室,专职统筹与部署全区性的扶贫开发工作。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同时各级政府也相继成立专门性的扶贫机构。从此,广西进入了大规模、制度化、常态化的贫困治理的轨道。这一时期,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把扶贫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当中,推行开发式扶贫。同时广西推行定点挂钩扶贫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各单位选派专门工作队伍对对口帮扶的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开展脱贫工作。据资料统计发现,在此十年间,广西全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约700万,广西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1994年至2000年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主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导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方案》,提出到2000年基本解决全区8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此,全区建立了贫困治理行动责任目标制,明确全区四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加大扶贫政绩考核力度。广西注重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农村道路、饮水用电、医疗卫生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广西及时抓住机遇,推动建立“两广帮扶”机制,并积极争取全国其他地区与单位对广西的支援。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广西农村未解决温饱人口数量从800万下降到150万左右(按当时贫困标准线划定),贫困发生率也从原来的21%减到3.8%[12]。
五是2001至2012年以实施瞄准贫困村为主的全面推进阶段。2001年,国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逐步形成一个集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广西依据区情特点,把扶贫工作重点从贫困县转移到贫困村,实施整村脱贫行动。广西全区着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贫困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此外,全区整合力量集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解决大石山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和边境地区等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
六是2012年至今以实施精准扶贫为主的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治理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尤其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以及一系列制度、政策文件的颁布,为全国贫困治理实践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广西也制定了精准扶贫相关制度文件,如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等;2016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20个精准扶贫配套政策,形成了“1+20”扶贫政策体系。这一阶段,广西脱贫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据统计,近5年来,全区贫困人口数量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年均减贫12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5.7%。[13]
三、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广西脱贫攻坚实践的价值分析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我国贫困治理面临的系列重大问题及解决方案,是当前我国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也是我们做好实践工作的根本依据。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广西脱贫攻坚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石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提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14]11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4]373。习近平同志提出,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着重抓好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区域的脱贫攻坚工作,这既是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的攻坚点[4]。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特征,山多地少、经济滞后、贫困发生率高,一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对广西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同志给予格外关注和亲切指导。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帐,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3],要“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3]。2017年4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广西,他指出,“广西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15]总之,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尤其是对广西实践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认识促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与边疆地区发展的政治意义,加快广西脱贫攻坚工作步伐等系列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引与现实指导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广西脱贫攻坚实践指明了具体路径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仅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方法指引,还为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了具体方案。2015年2月,中央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对百色、河池、崇左等数个石漠化地区和边境地区的深度贫困区域进行重点发展。这些地区也是广西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为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广西相应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如2015年以来,制定了“1+20”的系列文件及配套政策文件,即1个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决定的总体文件,20个涵盖计划实施“八个一批”“十大行动”等系列内容的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此外,广西还先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设区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等考核制度。这些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政策文件与制度体系,针对性强、涵盖面广,是广西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具体路径。
(三)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广西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
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虽然多数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而且这些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结合中国贫困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党领导人民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方法指导。为了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等政策体系。在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广西先后制定了《广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调整精准脱贫摘帽标准及认定程序的通知》等文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措施。如在精准识别上,按照习近平同志“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的要求,广西结合实际制定了精准识别标准,组织20多万名干部,采用“四合一识贫法”开展工作,科学有效地识别出634万贫困人口[16],解决了过去底数不清、对象不明、分布不详等问题。在精准施策上,广西实施“八个一批”“十大行动”等重大措施,覆盖了全面贫困人口。在精准退出上,广西制定了脱贫摘帽标准,对贫困户采取一年一批次的“双认定”方法,对贫困村采取自查、抽查、核验等方法,对贫困县采取申请、初审、年终考核和检查评估等方法。广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实现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452个贫困村出列[17],未来将与全国同期一道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