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019-12-13濮德锁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0期

摘要:“适合的职业教育”是符合国家、社会和学生个体要求的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和一种理想形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适合的职教师资、建设适合的职教课程、探索适合的职教课堂、构建适合的职教考评、打造适合的德育品牌,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为“适合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适合的职业教育;“潜能德育”;“适合的课程”;“适合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C-0056-05

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是当前职教人关注的热点,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字面上理解,“适合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符合实际状况或客观要求的职业教育。尹伟民、李德方认为,“适合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想形态,其特征是符合实际状况并能够满足国家、社会与学生的要求。刘克勇、陈向阳认为,“适合的职业教育”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回应了经济的转型、回答了职教的使命,它既是一个“理念体系”,也是一个“实践体系”。在学校层面,“适合的职业教育”是学校采用最优方案、最佳路径、最简方法,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需求,达到最佳效果的教育。

一、推行“适合的职业教育”的多维考量

(一)学校发展现实的考量

2016年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中职校,多年快速发展后,师资存在着在岗在编人数少、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面对进职校无可奈何、选专业他人主导、理想信念皆不足、行为习惯待培养、学习动力需加油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办好五年制大专?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葛道凯厅长说:“适合的教育比较贴近目前社会各界对江苏教育的总体期待。对于学校而言,富有特色与符合教育规律的灵活是适合教育的关键。一个学校的多样化再多也多不到哪儿,重要的是要有自身的特点,办出特色。”这看起来不失为一条出路。

(二)学校发展历史的考量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在古代书院里办起来的职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527年的梅花书院,清代桐城派的领袖姚鼐做过掌院,嘉庆年间书院的学生洪莹高中状元,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多出自这里,近500年间一直作为办学场所,姚鼐提出的与时俱进一直作为校训沿用至今。

25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实质就是倡导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书院不仅是儒家文化传播的地方,更应是孔子教育思想传承的地方,作为书院里发展起来的职业学校理应继承和发扬。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是学校探寻传统基因的寻根之旅。

二、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把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出发点、突破点、着力点,学校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践行适合的德育

学校倡导并践行激发学生潜在道德力的“潜能德育”,构建“潜能德育”育人体系: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德育潜能——“文化潜能养德”;严格的行为规范挖掘德育潜能——“行为潜能铸德”;丰富的特色活动激发德育潜能——“活动潜能育德”;艰苦的技能训练发掘德育潜能——“技能潜能砺德”;科学的评价机制唤醒德育潜能——“评价潜能明德”。

以“活动潜能育德”为例,学校遵循“理念先导—文化引领—课程实践—形成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开展制度化、多样化、常态化、特色化的德育活动,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创新,最终让活动走向品牌化。统整活动课程,构建校本活动课程体系和系本活动课程体系,是“潜能德育”激发德性潜能的重要途经。围绕潜能,校系双管齐下、联动配合,开创了新时代中职活动育德的新局面。

在学校层面上,中职生“潜能德育”校本活动课程体系概况如表1。其中“一人一责”卫生课程劳动独具特色。该劳动的具体要求是,全校包干区划分到系部,系部再划分到班级,班级再划分给师生,包干区要求一天三扫,师生同劳动。每天有检查,有反馈。班级卫生劳动状况结果要公布,每周要评比。在系部层面上,各系部根据本系专业特点和学情的客观实际,构建了统整活动课程体系。以烹饪系部为例,烹饪系在“潜能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富有系部个性特色的“潜力德育”育人理念,并构建了“潜力德育”活動统整课程体系,在德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美食女神节、“厨汉拔河”争霸赛、活力舞龙社等特色活动品牌。

(二)培养适合的师资

教师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力量,任何一种先进教学经验最后的实施者都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运用,才能真正地生根发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因此,师资是“适合的职业教育”的支撑点和关键点,必须有一支能正确理解、掌握、接纳并能主动正确践行“适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师资队伍。

1.专家引领明确适合要义。学校邀请了省内外多名专家围绕做“适合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备课组、教研组、全校教师三个层面开展教学研讨,并面向全校教师和外聘专家开设研讨课,通过研讨形成本教研组对适合课堂的理解和表达。开设市级、省级研讨课,广泛征求省市近200名专家(省高研班、领军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及大市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意见,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适合教育的学校层面的理解和标准,并在此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明确适合教育的意义、要求和标准。

2.督导听课找准适合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教师的理解、执行是否到位?存在哪些问题?学校聘请由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兼职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第三方督导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活动。专家入驻校园,全员覆盖,推门听课,并查阅相关教学资料,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每个教师践行适合教育的情况进行问诊把脉,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每位老师找准适合。

3.团队合作保障适合条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新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日益增多,学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教师对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教学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践行适合的教育,传统的“单兵作战”教学模式难以符合适合教育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教师间进行合作,建立高效的教学团队。学校依托13个省市校三级名师工作室和各教研组,打造了19个涵盖核心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团队。各教学团队按需定制个性化、特色化的“师能提升”内容,“规定动作”认真做,“自选动作”自觉做,开展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教师发展校本研修。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团队成员互补优势、共同提高,增强了教学创新能力,而且有效处理了复杂教学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保障了适合教育的推进。

(三)建设适合的课程

适合的课程是“适合的职业教育”的落脚点。傅斯年在《几个教育的理想》中曾通俗地说:“让学生有房子住,有书念,有好玩的东西玩。”我们认为,适合的课程应该符合国家和省颁布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要求,符合不同校情、学情、师情的需要,符合行业企业经常变化的需求,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有用、特色、领先的课程。围绕适合的课程学校以“致敬传统,传承文化”为主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非遗传人进校园。烹饪专业的专业课程所学内容都是按照行业考证的要求而安排的,多是最基本的菜肴,与未来工作、平时生活脱节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2017年5月4日学校启动淮扬菜非遗可视化工程,聘请8位省市级淮扬菜传承人,把他们的名菜绝活拍摄下来,制作成网络视频课程,就第一期32道名菜的视频使用效果来看非常理想,教师欢迎、学生喜欢,而且还填补了全国淮扬菜可视化课程的空白。

2.民俗文化进课程。地方性亚文化的存在是促使人们到异地旅游的重要原因,如今的旅游行业都非常重视民俗和地方文化的传承,然而在以往烹饪和旅游专业的课程中,缺少了课程的生活性、传承性、地方性、文化性。烹饪系将腌制桂花、腌制猪头、炒十香菜、熬制蟹油、调味包子馅、制作各式淮扬面点搬进课程,旅游系将祭月、端午等传统民俗引进课程,不仅推广与普及了民俗文化,而且拓展了技能教学领域,传承了古法技艺。

3.传统文化进课程。扬州是传统技艺、传统文化非常丰富的地区,这些文化渗透在师生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多彩的教育元素,把这些元素用好必然为课程增色。公共艺术课程利用扬州独特的传统工艺资源,带领学生走进扬州漆器厂、玉器厂、486非遗街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工艺流程,近观传统工艺作品之美,体味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学校社团配合传承文化传统的大主题,开设了集邮、象棋、茶艺、篆刻、养生等社团。集邮活动还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建成的“邮游文化体验中心”在导游实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4.校企合作建课程。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快,学校原有的师资往往难以适合。学校采取了校企双方认真分析公司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对应课程”校企课程对接原则,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技术岗位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培养由基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遵循学徒生的认知规律,构建校企课程体系,并推行新业态、新技术、新技能等课程。

(四)探索适合的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适合的职业教育必须有适合的课堂。适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表达见解,建构知识、内化能力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内容难易适度,教学手段适当,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

1.网络课程助力适合。如何解决职校学生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难题?如何牢牢吸引学生眼球提升注意的时长?2018年学校大力推进“梅苑课堂”移动网络课程建设。该课程以个性化定制、碎片化学习、线上线下互动为特色,基于学校现有学习平台(超星泛雅),通过APP、PC端等媒介,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专业、更系统、更便捷的教学资源服务,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检测、考核等功能。

2.双师协同探究适合。适合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堂的开放带来内容的开放,在项目化的课堂里,在任务驱动的课堂里,一个老师往往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开展“雙师协同”课堂教学实践,“双师协同”教学模式通过来自不同学科的两名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联合备课、协同授课,学生观察并模拟两位教师合作过程,掌握“一岗多能、多岗协同”能力的一系列教学过程。通过两位教师的跨界合作,不仅让学生适应真实复杂的工作情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共享”能力,增加了相关的“工作默契”和“团队协作”等隐性知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校企融合推进适合。学校导游类专业的学生2018年导游证考试取得了过关率91.4%的优异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何家千金”校企融合项目。该项目是指在企业用人旺季,学生3天在校学习,4天到企业进行实践,旺入淡出,校企通力合作,把学生从生手培养成熟手。

(五)运用适合的考评

科学的考评体系是促进师生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考评原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追寻最适合的考评尺度,激发师生的教学潜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学校一方面采取了教考分离科学考评教师的教学,即通过制定考纲、校外专家理论命题、行业专家进行技能考核的方式推进教考分离,实现了教学进度、考核标准的统一;另一方面采取多元立体考评体系激励学生的成长,做到全过程考核,开展学生自评、互评等。以“4A”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为例,“4A”是指把学生的操行、学习、实训和实习分成ABCD四个等级,学期考评中,学生单项总积分在90分以上,此项考评即为“A”,75~90分为“B”,60~75分为“C”,以下为“D”。每个班级成立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在内的考评小组,负责全班学生的学期考评。

三、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

“适合的职业教育”在校本实践中有力激发了师生的成长潜能以及学校的办学潜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实现了学生与学校共同成长。

(一)从自信到自觉:帮助学生成人

“适合的职业教育”实践让学生树立了专业自信,强化了职业自律,并走向成长自觉,实现了礼貌待人、仪表大方、上课认真、自习安静、考试诚信、实习刻苦、竞赛有绩。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二)从自立到自强:助力学生成才

“适合的职业教育”实践激发了学生潜能,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学生从自立走向自强,学生成才成功。2019年对口单招实现扬州大市“六连冠”;2017、2018两年省技能大赛获10金9银14铜,创学校技能省赛金牌获奖数历史新高;幼教专业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证通过率85.2%;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证考试过关率90%;毕业生成功走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发改委、中央办公厅等用人单位,实现了高端就业。

(三)从校市级骨干迈向市省级名师:成长了一支名师队伍

“适合的教育”实践极大促进了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涌现了一批校市级骨干和市省级名师。教师在技能大赛中成绩显著,信息化教学能力突飞猛进,在全省课堂教学大赛中摘金夺银,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2018年,14名校级骨干晋升市级骨干,1人获评省特级教师,1个名师工作室获批为省名师工作室。

(四)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转型到致力于内涵发展,办学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3年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总积分第一名;学校近两年取得的市级以上荣誉有“扬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扬州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校(2015—2017)”“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30强”“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

参考文献

[1]刘克勇,陈向阳.适合的教育:职教理解与区域行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

[2]尹伟民,李德方,周向峰.适合的职业教育:基于类型教育的内涵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3][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Alan Carr.积极心理学[M].丁丹,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5]林红明. “潜能德育”激发道德力:理念、架构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10C).

[6]周兴国.为每个学生体用适合的教育——兼论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J].教育发展2012(8).

[7]冯建军,刘霞.“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

[8]魏雪峰.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 2012.

[9][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6 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毕泳慈. “四力”目标引领下的学科课程基地建设[J].江苏教育,2016(9).

责任编辑:陈向阳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PU Desuo

(Yangzhou Tourism &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001,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students. It is an advanced stage and an ideal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Yangzhou Tourism &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pursues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raining suitable vocational teachers, developing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exploring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es, constructing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building suitable moral education brand. It has made remarkabl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and provided a referential development path for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suitabl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tential moral education"; "suitable curriculum"; "suitable classroom"

本文系江蘇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8—2019年度职业教育重点课题“适合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HZDKT201801-4)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8-25

作者简介:濮德锁,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江苏扬州,225000)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管理、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