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精英地铁生存指南

2019-12-13北落西门

当代工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上车都市精英

北落西门

大多数都市精英每天唯一的运动就是挤地铁。这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加无氧运动,全面考验一个人的体力、耐力、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综合在一起统称“地铁力”。这是一场速度的较量,是一场智慧的角逐,是大多数都市精英一生遇到的最大公共危机。

早高峰挤地铁,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丝毫不亚于十项全能。你需要在关键时刻像短跑运动员一样瞬时爆发,像足球运动员一样精准射门,像搏击运动员一样抗衡压力,像滑冰运动员一样灵活平衡,还要像射击运动员一样耳聪目明,以便第一时间占据有利地形。

作为一名新时代三好都市精英,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会准时被梦想叫醒,忘了自己是怎样靠惯性起床換衣洗漱出门,怎样本能地走过800米穿过一条街上了公交,怎样路过那些热情招呼你的黑车三蹦子,以及摞了好几层的共享单车。仿佛一睁开眼,已经排在地铁口九曲十八弯的铁栏杆里等待进站,跟这个城市的其他千万精英一起,预谋一场盛大的迁徙。

北京的站点各有所长。有的是换乘路途迂回,有的是乘客民风彪悍,有的是经常甩站不停车,有的是发车间隔长令人望眼欲穿。而我所在的回龙观,拿手好戏是限流,只能无奈地看着命运的大门在自己面前徐徐关闭,眼巴巴地期待着下一波开闸放人。

这是一条让“码农”和白领齐破相的线路。没在早高峰挤过十三号线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边啃胡萝卜鸡蛋馅包子边想。

待两个包子消化得差不多,终于被人流推搡着进了站。我从车厢的拥挤程度和站台的排队人数,推算自己三趟之后上车的可能性。地铁协管员运筹帷幄地指挥着,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出其右:包往里面收一下!关门时就这样别动!那角上还可以再上一个!还不忘助推一把门边的乘客,并收获一个感激的目光。

谁都不想迟到,哪怕有一个手指能上车,也要挤进来去上班,此情此景真是可歌可泣。漆黑的隧道里流传很多轶事,挤伤挤残挤瘫痪的没有,挤掉鞋挤碎手机挤破豆浆的倒是常见。那些在早高峰地铁上拼搏进取的无名英雄,与各行各业如雷贯耳的名字一起,成为这个城市的传奇。

4趟地铁开过后,终于轮到我了。我回忆起动作要领,前脚蹬,后脚撑,丹田运气,腹部发力,只听后面的人一声大喝:想什么呢,上还是不上啊?一股怪力从背后袭来,长江后浪推前浪,瞬间就上去了。

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向里开拓,避免承受来自侧后方的更大压力。一边感叹人是如此富有弹性能屈能伸,一边小心地调整位置,避开车厢壁、柱子、岿然不动的大块头等坚硬物体。有人撕心裂肺地喊“让我下车让我下车”,然而很快被上车的人流湮没。

上来后的用户体验也没好到哪儿去,甚至掏不出手机,更何况我的旧手机在地铁里没信号,只能百无聊赖地观察四周,靠打量别人来取悦自己。目之所及处,各种热门的电视综艺游戏小说尽在掌握,让你随时随地紧跟娱乐风向,把握传媒态势。前面的男子逐个戳开朋友圈美女图片检阅,一水儿的网红脸;后面的小伙子头戴耳机嘴里念念有词,一遍又一遍;左边女士的假睫毛有点儿掉真睫毛有点儿粘连;门口美女背着的罗意威真假难辨且已被挤扁。当然,这也是我一天中亲密接触异性的唯一机会,拿不准旁边女性的第二粒衬衣扣是忘了系还是故意解开,感到扣后波涛汹涌时隐时现……并非心怀不轨,而是无路可退。

车厢里还充斥着高密度爆炸性起床气,只需一个火星就可以引爆。经常看到两人因为一点儿小摩擦剑拔弩张恶言相向,套路无非是“你别挤我”“人这么多能不挤吗,怕挤打车去啊!”没有人劝架,大家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挤地铁的难度逐站增加,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个个志在必得势如破竹,每个人都练就了一身缩骨神功,以适应这宝贵的空间。我上身前倾靠着一人身侧,背包上挂着另一人的左胳膊肘,脚下踩着不知谁的行李包,另一只脚悬空不知碰着谁的腿,肩上还耷拉着另一个人的脑袋,柔韧性受到了终极挑战,感觉自己身上长出无数受力箭头,就算物理奥赛金牌得主都无法解出这推力拉力摩擦力之间的微妙平衡。

我对这沙丁鱼罐头已非常适应,车厢晃晃悠悠前呼后拥,我随波逐流但屹立不倒,四周都是温暖柔软的身体,让我联想起出租屋中那张陈旧的席梦思床垫。

都市精英们承受着太多生活压力。对熟人要优雅,对陌生人要微笑,老幼病残要及时让座,鞋子腰带要颜色配套。对同事要和颜悦色,对领导要费力讨好,升职从来无望,相亲总被人挑。戴着假面做惯了别人,只有在冗长拥挤的地铁上,才能短暂地松口气做回自己。

猜你喜欢

上车都市精英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防晕车
Take a 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