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9-12-13张策冯聪聪王铭菲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应对策略

张策 冯聪聪 王铭菲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健康平稳,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挑战也不断加大。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当前亟需讨论的问题。笔者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挑战;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张策(1995-),男,汉族,河南项城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政府改革与治理。冯聪聪(1994-),女,汉族,河南长葛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治理。王铭菲(1999-),女,汉族,河南省商水县人,郑州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1-0067-02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领导。”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并且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时代下担任民族复兴重大任务的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思想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党全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也关系到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更直接关系到道路和旗帜。高校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是党的思想工作的前沿,这取决于什么样的大学,如何经营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影响大学校园的稳定和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和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全过程的思政工作,加强对思想的领导,牢牢把握高校思想领导。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一)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自由配置、尤其是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冲击着以往的主流意识形态,导致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思想分化。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多样化中立主导、在多样化中谋共识,将是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道德的衰落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為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敬业观念淡薄、人际关系淡漠、责任意识不强等等。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下降,导致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和党员管理两大基本组织功能的衰落。高校是社会的缩影,经济全球化及伴随的社会转型,对师生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它对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创新组织,提升组织能力是当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二)应对全球化挑战,高校准备不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大学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容易地了解世界。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文化和互联网优势形成了“潜在的差异”。其利用话语权,逐步深化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使西方普世价值观和其他错误思想对中国部分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针对中国过渡时期出现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不恰当言论的出版物,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上的混乱和思想认知上的迷茫,甚至不自觉地沦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代理人”。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赤裸裸地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技术,因为它将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微博和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影响正在下降,主流媒体的控制正在减弱。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面临着如何构建信息优势的紧迫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掌握思想文化领导力的重大问题。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宣传和指导中发挥良好作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前沿。一些高校有重科研教学、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部分院系党组织书记或“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和教学工作上,认为党建工作是虚,科研教学是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的不系统、不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高校工作方法不多,内容比较滞后和陈旧,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有吸引力,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没有足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些高校不重视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准备不够,实力薄弱;还有的高校对课堂建设管理不严,对讲坛、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以及高校教师涉外科研项目的审批把关不够,导致错误观点仍有传播空间,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高校的科学和谐发展,在新形势下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工作的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前瞻性,整体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几项原则,注重指导,加强领导,突出主体,扎实推进。要想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对以下方面的工作进行落实。

(一)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落实党委责任制,牢牢把握话语权。党的高校领导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要在高校全面加强党委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的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明确高校党委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书记制度,形成党委统一工作模式。

(二)培育一批素质过硬的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仅包括党政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思想理论教师,辅导员,还包括全体教职员工。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勇气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创建一群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既有能力又有政治诚信,能够引领社会潮流;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网络评论员的建设。加强制度培训,严格执行就业评估制度,完善奖励机制。形成人才协同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力支撑。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制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措施加强师德建设,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团队考核内容,形成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负责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有效平台,营造良好氛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网络已成为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网络的开放性、随意性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网络又有着及时性、平等性、鲜活性的特征,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把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思想工作。要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两个微观”平台,加强内容建设,积极开展主流思想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李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

[2]文晶晶,李墨,高正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J].共产党员(河北),2018(21).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应对策略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