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12-13房厦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专业学科建设,公共基础课程面临极大的挑战。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着社会各方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传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等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问题分析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1-0067-02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局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批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也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可度欠缺,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等,每一个问题都令中等职业教育从业者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更是问题重重。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正确舆论导向,语文学科不受重视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生的傍身之能、一技之长,“学专业”就是“学做事”。而文化基础知识,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策,“学文化”就是“学做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许多学校出现这样的现象: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若有若无地表现出让学生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的倾向性,给学生以错误的引导。二中职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办学特色,树立学校品牌与口碑时会更加重视专业学科建设,这在无形中强化了“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
1.2 教学组织形式传统,课堂内容不丰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2.1 教学组织形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上由于缺乏师生的有效互动而陷入死板和乏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单纯地运用讲授法、问答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等,大部分老师们都缺乏深入地了解和课堂实践。
1.2.2 课堂内容不够丰富
教师在备课时,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对课文的分析、对教参的理解、对重点内容的记忆等,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扩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方面十分有限。如果教师不注意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知识库的更新频率,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2.3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少部分篇目有滞后性,已经无法体现时代的发展变化
有少部分反映时代科学前沿的篇目,已经早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距今已经有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反观十年间这些科学领域的发展变化,已经远远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涵盖的了。
1.3 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
1.3.1 中职学生对语文重视不够,学习兴趣不浓
许多学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职业技能,功利心较强,公共基础课可有可无。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每天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进入中职学校后,摆脱了高压环境,自身变得懈怠了。有的学生在初中的学校已经习惯了当学习成绩的“差等生”,丧失了“再学好”的自信心。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
1.3.2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看,一些中职学生进校时各科基础都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上出现交头接耳、思想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可想而知了。
2 对策及改进方法
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各方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重点从教学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及改进方法。
2.1 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和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语文,不仅仅是掌握本民族的一门母语,更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和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好语文对于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应用技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语文学不好,词不达意、思维混乱,不仅专业技能难以达到深广的造诣,限制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和交流也容易碰壁,影响个人的社会交际。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注重有意识地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交织的特点体现出来,使更多学生增强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
2.2 增加教学互动,注重培养學生的职业素养
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让其亲身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持“文化自信”,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拟应聘”中,除了请学生讨论应聘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之外,再请一些学生体验招聘官的角色,一部分进行现场应聘,然后角色互换,使学生有了初步的职业体验,帮助建立职业自信。
2.3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
根据课程特点,改变单纯使用讲授法和问答法等,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等,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加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学习曹禺的《雷雨》和《烛之武退秦师》,可以通过学生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讲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请学生课下搜集苏轼及其他豪放派词人的词,进行朗诵比赛,深入体会豪放派词的特点。鲁迅的《药》中讲到夏瑜这个人物形象时,可以请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写一写夏瑜的故事,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和思想,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 结语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对中职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专业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学生,中职语文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这需要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毕业后更快地进行角色转变,使学生满足社会的期望与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0.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
[3] 彭勃.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3):101.
[4] 蒙承陆.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5):39,46.
[5]吴晓君.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7.
作者简介:房厦(1987-),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