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兴趣导向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2019-12-13王珊珊郭园园
王珊珊 郭园园
摘 要: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兴趣导向与课堂学习互相影响。所以想要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因此,兴趣导向对课堂学习至关重要。
关键词:兴趣导向 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1-0051-01
兴趣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有时候兴趣会制造许多问题,但同时兴趣也推动问题的解决。人都有不懂的东西,对于我们不懂的领域,是兴趣让我们热情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兴趣就是学习的方向,兴趣导向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找到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们在愉快且专业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成就。[1]
1 興趣导向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种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获得知识的兴趣是直接的,为了获得知识而学外语的兴趣则是间接的。兴趣有个体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对的情景下由某一事物偶然激发出来的。[2]随着时代的发展,兴趣导向这一名词逐渐出现。当今我国授课模式大多数以老师提前备课内容为主在课堂上授课教学内容,多以教科书内容为主,传统且死板。因此,人们渐渐发现兴趣导向在课堂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者”就是指那些愿意去主动学习的学生。从中也可以看出学习对客养学习的重要性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人们主动去探索未知新事物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才能积极的自主的去学习并深入了解。学习兴趣越浓厚,学生的主动性才会越强。而兴趣导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听课效率都是有益的。[3]
2 如何正确的开展兴趣引导
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对于不能改变的专业,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对不必须学习的部分感兴趣呢?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这就是说培养兴趣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4]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的兴趣点,从这个兴趣点入手,把课堂从这个点来开始,使其他内容与之相关联,顺藤摸瓜,吃透这个点。其次,顺着这个兴趣点,逐渐扩展,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门专业也很有意思,随着对课堂的深入认识,问题越来越多,感兴趣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它其实很有趣。再次,对课堂内容加以总结,坚持下去,有阶段性的对自己的成绩总计,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学习欲望。长此以往,课堂学习就会变得丰富且有趣。[5]
3 兴趣导向对课堂学习的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论是谁,如果对学习有兴趣,人的大脑就会持续接受学习的讯息。学习兴趣越浓,大脑接受和传递讯息的速度越快,信息输入量就越大。持续下来,课堂学习效率就持续提高,这种结果正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6]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某种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说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乃至想象力都和兴趣有关,而且紧密相连,有兴趣能使人的认识,理解,记忆处于最佳状态。[7]换一种说法就是,兴趣增长人们的深入追求,而深入的追求和理解就会加深对这一区域的记忆。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又多样的兴趣,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不只是达尔文,许多著名学者最后成功的原因,都是其从小在课堂培养出的对事物的浓厚的兴趣,使其不断钻研无尽探索,而兴趣就是支撑他们前进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兴趣在这些举世闻名的大师成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作用。[8]
以上三点充分说明了兴趣导向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兴趣一直正确引导着人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课堂是传播一切知识的源泉,正确的兴趣引导可以帮助我们最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其加深记忆。所以兴趣导向对课堂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带有兴趣的学习,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郁茗鴦.关于大学生专业兴趣对学习动力影响的调查报告.百度文库,2018(7).
[2] 未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EB/OR].百度文库,2017(7).
[3] 谢文英.浅谈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EB/OR].百度文库,2017(8).
[4] 赵一明,王珊珊.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J].读写与杂志,2018(7).
[5] 聚文汇.兴趣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EB/OR].百度文库,2018(10).
[6] 葛致仁.浅谈学习兴趣的意义及培养[EB/OR].百度文库,1994(2).
[7]谢青云,王珊珊.课外兴趣实践对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J].2018(10).
[8] 未知.兴趣的重要性[EB/OR].百度文库,2018(6).
作者简介:郭园园(1999-),女,辽宁葫芦岛人,汉族,现职称:学生,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通讯作者:王珊珊(1984-),女,辽宁抚顺人,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化与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