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脱贫
2019-12-13通讯员
本刊全媒体记者 丁 浩 通讯员 杨 明
一般葡萄可能每斤3元5元没人要,而河南省固始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葡萄每斤50元还不愁销路,并且可以做到定制化生产,想要一棵树上挂几颗果子就是几颗。这是固始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固始县草庙集乡吕岗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高大的牌坊、新修的路渠、古典的厂房、整齐的果树、先进的喷淋、太阳能杀虫灯,无不诠释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农庄。据示范园负责人姚明铎介绍,园区投资1亿多元流转附近村民土地5000余亩,高标准规划,并与四川农业大学猕猴桃研究所、西安葡萄研究所合作种植红心猕猴桃、葡萄等。
“我们的猕猴桃种子都是从新西兰引进,一个苗子都需要好几万元。我们的水果品质好,主要出口或销往上海、武汉、郑州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姚明铎高兴地说。
示范园效益好了并没有忘记这块土地的主人。据悉,示范园采取贫困户以土地、切块资金入股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入股分红项目,已带动全乡12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同时,为保证长期增收、稳定脱贫,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将本金在企业入股,让贫困户成为企业持股股民,实现定期分红、长期获利。除此之外,园区用工向流转土地的村民和贫困户倾斜,常年用工在500人左右,每月平均工资3000元,对于肯钻研的贫困户,逐步培养成技术员、管理员、营销人员等高收入人才。
草庙集乡乡长李鋆告诉记者,作为固始县的后花园,草庙集乡积极发展花卉、辣椒、林果等观光农业,该乡农民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
固始县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南部山区以茶业、林果种植为主;中北部地区因淮河支流史河从南向北穿全县而过,形成了肥沃的带状冲积平原,并伴有零星分布的沿河洼地,以水稻生产和养殖业为主,稻虾、稻鱼、泥鳅、黄鳝沿路水产品生产加工基本连片。
徐术平是分水亭镇铁铺村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水塘里逮黄鳝。如果不是陪同采访的分水亭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真不敢相信眼前这名汉子黄鳝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
铁铺村是安徽省梅山水库灌渠经过地,水资源丰富。徐术平从20岁起开始养黄鳝,从小打小闹到流转土地规模化养殖,如今年产量在20万斤以上。
据分水亭镇镇长薛中红介绍,一亩田的鱼塘能产600斤黄鳝,现在收购价30多元一斤,亩产效益将近2万元,远比种地强。
看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黄鳝,背后却是徐术平日日夜夜的守候和一滴滴的汗水。有付出就有回报。徐术平把小小黄鳝经营得风生水起,除了自己养,还收购他人的黄鳝,他这儿俨然成了周边最大的黄鳝交易市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眼看党和政府及社会力量都在帮扶贫困户,富裕起来的徐术平也在行动。他常年雇用6个贫困户帮其养殖,每天工资150元。52岁的贫困户沈祥安就是其中之一。沈祥安不仅身体残疾,而且两个孩子也不同程度地患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正当沈祥安走投无路之际,徐术平主动找到他,让他到自己的养殖场上班。
对于每月4500元的工资,沈祥安感激涕零,一再要求记者好好报道大恩人徐术平。
看到党的政策这么好,别人发展现代农业都挣了钱,在固始县城做建筑生意的陈立强心潮澎湃。经过前期考察,陈立强在分水亭镇泗洲村流转了3000亩土地,成立了固始县龙运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高薪聘请技术人员,高标准设计路渠,发展“稻虾共作”。由于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陈立强流转的土地比流转前每亩效益增加约3000元。
“稻虾共作”模式让泗洲村及周边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陈立强低价提供龙虾苗给贫困户,并免费提供技术,让他们在自己的田里、荒废的水沟里养殖。贫困户把龙虾养成后,陈立强的公司统一收购。据了解,泗洲村养殖龙虾的贫困户基本都能稳定脱贫。
截至目前,固始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1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基地有8个,累计受益群众1.5万人。
作为农业大县,固始县依靠独特的地理条件紧紧围绕粮、牧、茶、林、渔等特色优势,鼓励农民以承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耕地流转面积90.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6%,经营土地10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户发展到1122户,累计完成土地综合整治38.3万亩,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计显示,2018年,固始县农业实现增加值77.5亿元,现代农业贡献巨大。
“通过政府扶持,示范引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全县以高产高效设施农业为主的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168个,油茶、冬枣、猕猴桃、油牡丹等引种成功,并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宽了农业发展新渠道,增添了农业发展新动能,也为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新活力。”固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