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绿皮书》
2019-12-13夏静
夏 静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一、引言
《绿皮书》于2019年3月1日在国内上映,上映三天后,连续占据上座率榜首,首周末票房就已破亿。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它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3项大奖,并获第76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等3项大奖。影片由彼得·法拉利执导,托尼·利普、唐主演,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和意裔美国司机托尼·利普一起南下的跨越种族、阶级友谊的欢喜故事。本文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学说作为理论依据,从新的视角来解读黑人民权运动下主人公的心理蜕变过程。
二、种族、阶级歧视下受名利驱使的本我
《绿皮书》片名源自一本黑人必备旅行指南,指南中标注了各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象征着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政策。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受邀去美国南方巡演,虽然那时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最终促使联邦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美国一直在呼吁种族平等,但是在新种族主义下的黑人却处在一种荒谬的地位。[1]
托尼·利普是意裔白人,却是一个贫穷且社会地位低的底层平民,他最开始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当妻子邀请黑人修理工喝水时,托尼不屑地上下打量,甚至满脸嫌弃地用手捏住杯子边缘丢进垃圾桶;在公共场合和家里,他也毫不避讳地使用歧视性语言取笑黑人“黑鬼”;在驾车途中,托尼陶醉于小理查德的音乐,可唐表示不认识他,这让托尼觉得不可思议,这些都体现了托尼对黑人的偏见。
作为这部影片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第一次出场时,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人士。托尼对音乐的无知和暴力让他嗤之以鼻,面对黑人文化代表的小理查德等的音乐和炸鸡,唐是完全不了解甚至拒绝排斥的。当在马路边上看见与他截然不同的辛苦劳作的黑人同胞时,唐也只能无法适从地上车离开。从受教育水平上来说,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他语言优雅,举止得体,强烈谴责托尼偷小石头,指导托尼写出优美动人,让妻子落泪的家书。但是他却并没有幸福感,唐的原生家庭不幸福,与唯一的哥哥也失去了联系,婚姻也不幸福,在圣诞夜都没有人与他一起庆祝。唐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了困惑,“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那我是什么?”这是来自黑人钢琴家发自内心、深入灵魂的拷问,之所以他会有如此的感慨是因为他一旦脱离舞台,依旧是那个被白人所鄙夷的“黑鬼”,作为一个生活中时刻保持“上流阶级”习惯的钢琴家,在他作为一个黑人的时候,连在酒店用餐和上厕所的权力都没有;黑人也不接受他,因为他不像他们一样贫穷粗鲁。拥有金钱和地位的富人并非就拥有快乐,反而内心孤独苦涩。托尼生活拮据,颠沛流离,但是他却拥有漂亮的老婆和两个儿子,还有一大家子亲戚朋友,托尼的圣诞夜其乐融融,阖家幸福。作为一个穷人,他的内心却是富足而又幸福。
根据人格三重学说,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利己主义。[2]两人虽然一黑一白,身份、性格迥异,但都属于边缘人,原生家庭和种族、阶级歧视没有满足“本我”的物质或精神需求,缺乏他人尊重,刚开始两人的行为都受到名利驱使。
三、黑人民权运动下的自我觉醒
根据人格三重学说,“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两者之间的冲突。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它不仅为“本我”服务,而且必须依靠“本我”提供的能量来活动。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黑人教育水平的提高是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对民权运动起了推动作用。[3]民权运动重塑了美国黑人的形象和信心。它旨在消除种族、阶级歧视,使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影片中两位主人公在民权运动和相互影响下,“自我”成长地很快,“超我”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一)勇敢地打破种族歧视
在经历了与唐长达两个月的相处之后,托尼总能挺身而出为唐解决麻烦,当唐在南方遭遇不公平待遇,在酒吧、餐厅、警察局被白人为难时,托尼伸出援手为他打抱不平,答应唐不会离开他而另找工作。这时候托尼的“自我”已经觉醒,在唐和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下化解了对黑人的偏见,俨然成为了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超我”。
通过与托尼的相处,唐成为了一个敢于用智慧为自己争取权利、勇敢融入黑人同胞的普通人。一天,大雨突降,车后传来警笛声,两名警察见到后座上的唐要求立即下车。当地是落日镇,日落之后黑人不得外出,托尼闻言大怒,动手起来,结果被关进拘留所。唐指责托尼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只有用法律和智慧维护尊严才能战胜一切。强烈要求行使自己的权利,委托律师打一个电话,结果被立即释放了,因为接电话的是现任总统的弟弟。还有一次演出在一个俱乐部,可俱乐部为唐准备的更衣室却只是储物间,唐并不计较。托尼到餐厅用餐,而唐被挡在餐厅门外,服务员声称这里有个传统,黑人不能进餐厅用餐。唐一改以往的逆来顺受,愤然离开。唐来到橘鸟酒吧毫无顾忌地手抓炸鸡,与黑人音乐者一起演奏钢琴,和酒吧的黑人一起狂欢。在两次事件中唐的“自我”已经觉醒,“超我”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放下了自己内心的顾虑,接受并融入了自己的黑人同胞群体,敢于用智慧维护自己的尊严,用勇气改变人们的观念。
(二)勇敢地打破阶级歧视,融入底层社会
唐出身上流社会,而托尼是个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底层白人。在相处中唐逐渐了解到托尼是个有情有义的好朋友,他不断指导托尼如何写信,一篇篇情意绵绵、浪漫温馨的家书让德洛丽丝直看得只掉眼泪。德洛丽丝自豪地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托尼的来信,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在影片最后托尼掌握了写信的技巧,学会了比喻,十分形象恰当。托尼建议唐给弟弟写封信,感到世界上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唐听后心中泛起涟漪。两人相互影响改变着彼此的思想、行为,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托尼和唐就要回家了,两人归心似箭,可惜遭遇了大雪。车后又闪起了警灯,托尼以为又是找茬。原来是托尼的车出现左倾,左后胎没气了。雪越下越大,托尼困得睁不开眼,眼看着按期回家无望。唐决定让托尼睡觉,改由他来开车,终于赶在平安夜回到了纽约。托尼想邀请唐认识一下家人,但唐没有接受。
唐回到家,第一次让男仆阿密特也回家与家人团聚,留自己一个人在家,此时他想到了托尼的话,决定踏出自己的第一步摆脱孤独,拿上一瓶红酒敲开托尼家的门,托尼隆重地向家人介绍自己的这位老朋友,一家人由惊讶变成了欢迎。德洛丽丝立刻意识到丈夫家书的策划者就是唐,立即走向前朝这位幕后英雄致谢,给了唐一个拥抱。唐成功地离开了钢琴家的宝座,打破自我内心的阶级歧视,和好朋友一家一起共度圣诞。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对耶稣诞辰的庆祝,传达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唐和托尼一家共度圣诞节的情节暗示“人人平等”的实现,即歧视的消解。
四、启示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踏出第一步”《绿皮书》中的这句台词其实不仅仅在说孤独,对于现如今的我们而言,还有勇气、歧视、壁垒等,很多时候自己成为了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踏出第一步是艰辛的,但是也是至关重要的。影片中两位主人公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和白人司机托尼在黑人民权运动和彼此的影响下打破了种族、阶级歧视,共同成长,为实现人人平等而不懈努力,建立了跨越种族、阶级的深厚友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