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效帮扶寄深情 民族团结谱新歌

2019-12-13梁明科

兵团工运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胞卫生院民族团结

□梁明科

民族团结之花在一师十二团职工医院常开长盛。作为救死扶伤的守护者,该院始终恪守“三个离不开”神圣使命,用经济与智力帮扶托喀依乡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确保民族同胞病有所医,用真情和爱心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睦之歌。

长效帮扶寄深情

托喀依乡距十二团30多公里,有八个民族乡队,5000名少数民族农牧民,居住分散、偏远、交通不便,看病就医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困难。

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琳看到在该院就医行动不便的少数民族老人,心里总不是滋味,于是她想能否在托喀依乡开设分院,解决少数民族同胞的就医问题。她的想法得到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并积极与师市卫生局、托喀依乡党委协商,于2014年该院与托喀依乡签订了长期帮扶共建发展医疗卫生工作协议,把托喀依乡卫生院建成了团职工医院分院,从源头上解决了少数民族同胞看病难问题。

在资金帮扶上,投资了160余万元,全面改造了托喀依乡卫生院,并添置了数字化DR摄片机等治疗和检查抢救设备,帮助托喀依乡卫生院完成了资质、收费许可等所有项目审核。

在人才药品帮扶上,该院派出一名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托喀依乡卫生院长期坐诊,开展内外科临床诊疗、危重病例抢救等技术帮教,解决了托喀依乡卫生院仅有四名护士不能对患者诊断的难题,每周三各科室主任到托喀依乡卫生院查房会诊,每月两次选派五至六名医疗技术骨干到乡的八个队进行巡诊,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零差价药品”,深受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

在智力帮扶上,该院对托喀依乡11名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建立了规章制度,接管了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档案,对住院患者的检查结果通过区域医疗远程会诊,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该院建立了三个基层结对帮扶点,托喀依乡与毗邻连队的少数民族同胞足不出户就可以到连队卫生室就医,享受与团场职工同等的卫生服务,保证了民族同胞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

该院经过三年多的帮扶,为托喀依乡民族同胞送医送药达6.5万元,减免贫困少数民族患者的住院费和手术费达12.5万元。

定期走访心连心

去年,该院党支部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期间。四名院领导分别与古洛克村、托喀依乡三队的四户民族同胞结对亲戚,定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活动。特别在古尔邦节期间,院长张琳带领在托喀依乡三队结亲的干部,为少数民族亲戚送去了600元的羊肉,医院和南口建司共同为托喀依乡三队硬化了两万每平方米的地坪。全院86名干部分别与居住在团场及周边辖区的63户少数民族同胞结对认亲。10月,又与十连和十四连的少数民族同胞结对认亲。同时,院医疗服务队定期到古洛克村、托喀依乡村队、十二团“三秋”拾花连队开展“爱心义诊”,免费为少数民族同胞发放了5000元的药品。在该院涌现出了一批热爱民族团结工作的干部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贯彻民族团结的精神,并默默奉献着。

真情帮扶沁人心

2015年12月23日中午,正在上班的院长张琳接到阿拉尔幸福路街道新苑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说社区一名维吾尔族夫妻俩在小区租了间40多平方米的小店,一家三口生活起居在小店靠买囊为生。12月13日早上他11个月大的儿子阿不都哈力克,坐着学步车在店里玩耍时不小心把一盆开水从火炉上弄翻,导致全身多处烫伤,当时家长就把小孩送到阿拉尔医院住院治疗九天花了3000多元,伤情没有痊愈,由于没有钱给孩子继续治疗就只好出院在家了,现在孩子还有点感冒发烧。

孩子父亲就找到新苑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就向张院长讲述了孩子的不幸遭遇,特邀请该院医护人员给予救治,于是在张院长的带领下,该院两名外科医生携带药品和医疗器械,没有顾得上吃中午饭就直奔新苑社区维吾尔族囊店,看到小孩赤裸着幼小的身体在地铺上躺着,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小孩的烫伤部位还在感染,医生给小孩抗炎、清创、换药等治疗。张院长当场给小孩捐了100元,也买了50元的爱心囊。医院每天派医护人员上门为小孩的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换药治疗等。维吾尔族夫妻俩感激地说:“谢谢十二团医院领导。”□

猜你喜欢

同胞卫生院民族团结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两岸同胞一家亲
民族团结之歌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