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2019-12-13

创造 2019年8期
关键词:对象云南民族

一、新时代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提到了我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因此,我国坚持统一战线这一方针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有着深刻意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境,与三国接壤,是我国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要想实现“三个定位”的战略目标,带动云南的经济发展,就要联合一切能团结起来的力量,这使得云南的统一战线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同时,高等院校作为人才汇聚的中心、思维活跃的领地、合作交流的平台,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基础保障。因此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云南省独特的社会环境

云南省共计有26个少数民族,并且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有15个民族跨境而居,因此,在云南省维稳工作一定要做好,维稳是云南省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在2016年,习总书记对云南省提出了“三个定位”,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因此,云南省必须要抓住这次机遇,结合云南当地的实际情况,跳出旧有的舒适区,开拓新格局,创造新领域。当下,正是云南省需要人才之际,因此紧跟科教兴国战略方针,重视云南高校人才培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为重中之重。

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是关系云南边疆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当前,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相接壤,而一些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与这三个国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各类思想文化的传播在云南也一直持续了下来。但是,在这其中难免有一些图谋不轨的西方国家借助宗教、民族文化的外衣,变相地向中国宣扬他们的独立自主、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打乱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步伐。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云南作为亟需发展的省份之一,在面对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重大改革时,“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聚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会议上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方针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外知识分子”,促成党内党外合作共赢,推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和谐校园建设发展。高等院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在高校中主要有两大群体,教工和学生。在云南高校中有很多受教育程度高、综合素质优秀以及思维活跃的教工,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少数民族、民主党派或者无党派人士。这类优秀人士的加入对云南高校的建设起到了推动发展的作用。其次,在高校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但是高校的非党员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是潜在的、最大的统战群体。当前网络技术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流传范围广泛,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各类信息,然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难以确定他们自己的身份和精神信仰,这也使得高校统战对象更为复杂,统战工作难度加大。

二、新时代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

在1960年云南大学设立了统战部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都相继单独设立了统战部,由此可见统战工作在云南高校中的重要性。云南民族大学统战工作同云南省其他高校一样,在新时代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气韵。作为云南省高校之一,是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面对这种民族多元化的情况,云南民族大学统战部紧跟党中央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形式方面展现出了一体化的特征、在统战对象上展示出普遍化的倾向,并借用多种传播媒体为统战工作的管理带来便利,加大统战宣传力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一)工作形式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同心圆,这一个心就是党的事业。这圆是多个圆,各民主党派是一个圆,知识分子是一个圆,少数民族是一个圆,留学人员联谊会是一个圆,等等。这些圆与圆之间的个体,有很多都是相互交集的,但最后集中到一个点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云南民族大学统战对象中,很多人都是有多重身份的,他们的影响力也比较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统战部门精准地传达党中央的思想,对这些人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云南民族大学统战部在工作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统战对象的思想和党中央结合起来,通过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积极了解统战对象的动态,以党的事业为中心,号召各方社会力量,做到一体化前进。

其次工作形式一体化,还体现在当前云南民族大学统战部门运用新媒体统战工作平台时也较以往更为谨慎。目前云南民族大学只有一个统战工作的微信群,至于各个学院可以传递信息的微信群也由之前的300多个经管控降到70-80个,这使得自上而下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单一,更有利于一体化的思想传播。

(二)统战对象普遍化

民族类大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民族多元化,统战工作也是属于民族工作的范畴。云南民族大学在五十年代前的学生大都是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少数民族进步青年等,方便他们日后回到家乡更好地开展统一工作。刀世勋老先生,曾任云南民族学院省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末代傣王,属于上个世纪傣族中的上层人士,在西双版纳傣族一带十分有话语权。1986年,我国为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交通便利,要在西双版纳修建机场,但是机场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农民的不满,他们认为建立机场会占用他们的农田。在这种情况下,刀世勋老先生借助他在当地的声望,积极开展当地农民的思想工作,最终在西双版纳修建了机场。如今西双版纳的机场已经升级为国际机场,为西南地区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维稳工作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维护边疆稳定,一要确保边疆没有动乱,二要确保边疆土地没有流失。这就与云南省15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民族不管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都有民族上层人士,这部分人稳定了,这些地方就稳定了。这是因为在建国初期,国境线划分并不稳定。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头领跑到了缅甸,他的土地、人民也就归于缅甸,所以需要政府做工作再把他们拉回来;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婚嫁风俗上有着割山、赠地的传统,有的把公主嫁到了邻国,就把山和土地也割舍了过去,这就仍需政府积极的引导、教育,让其改变这一习俗。因此,当时有大量的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都来云南民族大学进行培训,以便日后做好本民族工作,为边疆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开放,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思想理念,其中平等思想也被人们广泛接受,平等既是政治上的平等,也是身份上的平等。这使当前统战工作有了很大地改变,在民族意识这一领域,当前更多讲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所以原先是只对各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做统战工作,而现在是对各个少数民族人士都要做统战工作,五十年代的统战对象是有单一性的,当下统战对象是更多的具有普遍性。

(三)传播媒介多样化

新时代是信息高度化传播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技术、工具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互联网的诞生使人们的生活隔空连接起来,手机的运用使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新媒体的出现在统战工作的机制、方式、内容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当前云南高校全部运用新旧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新媒体的运用,主要是指借助QQ、微信、微博等各种手机APP平台,建立信息交流群,这就极大的缓解了统战成员分散的这一问题。云南各大高校目前均坐落于昆明市呈贡区,距离市区有些偏远,但有很多民主党派的教职工以及退休人员住在市区,造成了点多面广,成员分散的现象,因此高校统战部需要借用新媒体平台把党中央精神及时传达到位。与此同时,在统战对象的成员里也不乏有很多年龄偏大的教职工,新媒体的使用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因此,云南各大高校的统战部门也仍然继续通过印刷宣传期刊、开展统战工作会议、举办各种统战人员的联谊会来及时传达党中央的精神思想。统战工作需要借助多种新旧媒介的力量进行宣传,就是要做到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确保统一战线工作顺利开展。

三、新时代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挑战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紧接着进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时期是我国的重大转型期,也因此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要格外注意。由于当前云南高校统战对象普遍庞杂,凝心聚力难度增加,统战资源难以整合,云南高校统战工作有了新的挑战。进而也引发出统战工作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对于统战对象庞杂,新媒体的出现,无疑是能够缓解这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新媒体自身的使用在统战工作中也会出现信息量大、生活工作界限不清晰、网络舆论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这都会影响统战工作的效率。

(一)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受到影响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渐完善。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物质利益以及效率公平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却被逐渐忽视。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外有全球化带来的“普世价值”文化冲击、内有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变革,高校作为培养我国优质青年的基地以及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它具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兼收并蓄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意识形态的辨别上要更加谨慎,这就需要云南省高校统战部门要严控把关,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二)统战对象庞杂,凝心聚力难度增加

由于统战对象大多是由各民主党派等人士组成的,相比于上个世纪统战对象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也因此对于统战部门而言,它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人员分散程度较高。然而,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特色,云南各大高校统战部针对不同的统战对象采用不同的统战方法,每个党派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是在整合力量和力量发挥空间方面仍然面临困难。首先,在整合力量方面,云南高校统战部门对统战对象进行详细的分类指导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各类统战对象的利益需求均不相同,难以切实满足他们的需要,凝心聚力难度增加。其次,从不同层次来说,各个党派的发展情况不同,有些党派内部管理较好,例如:党员发展质量较高;但是有的党派存在进一步加强的空间,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当前统战工作中把各党派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为学校各项建设提供支持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三)统战工作方法创新性不足

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主要得益于党外知识分子的参加,但在当前云南高校统战对象面临着党派人员分散的问题,这就使得各党派难以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以积极有效地集结各党派人员的才智,投入到统战工作中,致使统战工作创新性动力不足。

其二,当前统战工作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工作模式,这主要是指政治因素相对突出,统战文化因素相对薄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为基本深沉和持久的力量。”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这就符合在统战工作中“团结”的目标,同时文化还具有着兼容并蓄的功能,这就为统战工作的“大联合”提供了基石的保障。尤其是在民族类高校中,聚集了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应该通过潜移默化地文化统战的方式,增强统战对象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在云南民族大学开展的统战工作,主要是以提供活动场所、经费支持等方式参与其中的,并没有组织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宣传的活动,使得统战工作方式单一,缺乏特色,创新性不足。

(四)新媒体带来的困扰

新媒体作为一种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在加强统战成员的管理,给统战工作带来便利等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扰。由于新媒体的信息量太大,人们的阅读场景难以聚焦,难以筛选重要信息,这样导致人们对相关信息的把握度较低。加之新媒体能够随时随地的传播信息,这使得许多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界限难以分开,带来新的困扰。例如,在下班后接收到相关APP工作群发布新的工作安排,影响到教职工的正常休息时间,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另外,当前网络舆论阵地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因此不能仅仅依靠一些类似鹰眼监控技术软件的监督,也要从本质上提高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媒介素养。新媒体技术使信息能高效传递,是对统战工作十分有利的武器。但如何科学地使用新媒体,掌握其背后的规律是一个难点。这主要指借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如何积极有效地发布和辨别,传播有利于统一战线发展的信息,是当前新媒体统战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之一。

四、新时代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的建议

面对新时代云南高校统战工作所出现的新特点和新挑战,相应地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有利于高校统战部更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首先,面临高校当前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冲击,高校统战部门要巩固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自觉性。其次,在面对统战对象组织化程度低,成员分散庞杂这一问题时,需要从完善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切实改变这一现状。再次,在统战工作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上,结合上述建议,提出培养“统战文化”的措施,潜移默化地将统一战线大联合的思想,融汇于统战对象的日常生活中。最后,通过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识别新媒体上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坚定不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核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要时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是实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基本保证。在高校自由开放的思想环境氛围下,就更要坚定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信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等课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统战工作者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认识,加大统一战线的宣传力度,促使高校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深刻了解、认识到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巩固强化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

(二)完善统战工作激励机制

对于新时代民族类高校统战对象庞杂所带来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完善激励机制。当前对统战部来说,由于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各党派成员比较分散,不能把各党派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通过激励机制把各党派成员的力量发挥出来,比如在激励机制中有考评机制、各党派竞争机制等。考评机制主要是指给各党派设立明确的标准,如各党派组织活动的次数和发展党员的人数。各党派竞争机制主要是指,在统战平台的组织下,各党派积极地建言献策,并从中挑选出最优方案进行实施。当前云南民族大学自2016年起便开展了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即:“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可以通过这项工作,将不同的党派分为不同的小组,每小组提供一份调研报告进行评比,择优选取并进行相应的奖励,比如:在平日里统战工作人员积极地了解统战对象的真实需要,在适当时刻给予帮助、提供文章发表刊物的机会,以及给予奖金等方式。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党外人员积极地建言献策,提高人员的发展质量,为学校各项建设提供强有力地保障,也使得统战工作更有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激励机制改变有些党派“有所不为”的现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党派发展水平,整合各党派的力量,推进统战工作的发展。

(三)培养统一战线文化

由于当前云南各大高校统战对象庞杂,各党派人员分散难以高效地集中才智、全面地投入到统战工作,并且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因此在培养统战文化方面尤为重要,通过培养各党派人员的才智,让其全方位地参与到统战文化活动当中,在统战工作创新性方面形成活力,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那么统战文化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贴合统战对象日常的活动来进行开展,例如,通过开展“民族类节日文化活动、中华诗词鉴赏大会、时事热点话题的讨论会,等”激发统战对象的热情。运用文化的宣传、教育以及兼收并蓄的功能,把各党派人员聚集在一起,组织开展有关统战工作的交流会和分享会,改变单一的工作方式,增强统战对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统战工作模式,加强统战工作的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提高意识形态辨别能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省又处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带,不仅有各具特色地少数民族文化,同时西方文化思想也在不断地渗入进来。云南省各高校均有少数民族招生政策,云南民族大学更是召集了56个民族的学生,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着大统战和小统战相结合的思想战略模式。因此,在云南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我国的边疆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提高意识辨别能力当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的传播。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简言之,就是借助课堂、会议以及纸质发行物对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传播,对一些借助宗教信仰的西方外来文化势力的传播进行抵制。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体APP公众平台,建立有关统战工作的微信公众号,对操持微信公众号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思想工作培训,树立明确的思想价值体系,这就有助于技术人员在筛选文章时能传播积极正确的意识形态。当前使用网络最高频的场所就是全国的各大高校,将新旧媒体的传播方式相结合,也就做到了线上线下相统一,及时地维护了统战工作稳定发展。

总之,一方面新时代统战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形势,另一方面新时代统战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云南高校在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布局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因此,要认真分析当前统战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统战方式和手段,让统战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

猜你喜欢

对象云南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