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2019-12-13

创造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风师德师高校教师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古往今来,教师不仅是各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人格形成的影响者,更是社会道德的示范者和践行者。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和榜样作用,进而影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健康全面发展。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主要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责和使命,更是肩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重任。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显著,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都能够秉承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甘于奉献的师德精神。所以,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可以说,师德师风的总体发展形势是好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使得某些高校教师的思想行为与现实要求相背离,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教师教书育人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有的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有的道德失范、甚至出现学术不端,科研、实验抄袭等现象,这些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地损害了人民教师的职业形象。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不是主流现象,而且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坚守问题。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全球一体化的严峻挑战,最终体现的就是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追求与提高。建设高质量的师德师风,既是建设高校优良校风的根本,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核,更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教师提出要“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一)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在传承文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和推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社会”系统,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多样,审视问题的视角也各异。但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却是教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具体讲,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而解决此项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所肩负的责任,自觉提升道德修养意识。

(二)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师德修养

一是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朱熹亦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蔡元培在论述修德时提出“信义、恭俭”。在繁杂的现代社会,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可以用“静”的思想行为修身,用“节俭”的操守培养品格和德行,静心求学,勤于进取,严谨求实,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爱国齐家,为人师表;亦至诚为道,亦至仁为德。诚信友善、品德高尚、志向远大,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教育事业相融合,与民族复兴相一致。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需每日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德性,以此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提自身的素养。

二是坚持知行合一。高校教师要牢记党的教育宗旨和国家教育方针,服务国家教育发展,践行“德高为师”,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服饰衣着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严于律己,以良好的品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不断净化校园人文精神和道德环境。注重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升个人的教书育人能力,以“技高为范”为基本法则,坚信有为才有位,用爱心、责任心、感恩心服务于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 通过校风建设带动师德师风建设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作风。校风是全校教职员工在拥有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在认识一致的基础上,经过学校全体成员长期共同努力,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是由整个集体创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育环境。良好的校风会给人一种无形的鼓舞和信念,是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前提。

优良的校风将会直接影响教风的提升和发展,一个学校的校风主要表现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爱岗敬业、勤于进取、勇于探索、严谨治学、认真负责、为人师表、严谨求实、诚信友爱等。所以,积极向上的校风将会带动教师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职业道德修养等。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学校的学风,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进而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养成脚踏实地、刻苦专研、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谦虚好学的良好品格,能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因此,良好的校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引擎,要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大学“育人为本”的职能;要以推进中国现代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出发点,以师德师风作为校风建设的核心内涵,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质量为落脚点,建立健全优良的教师队伍,借此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四)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时代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师队伍管理。高校教职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既是夯实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又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榜样;既能够起到党员先进性的表率作用,也发挥着率先垂范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高校教职工党员教师应学在前,做在前。尤其在国外环境动荡,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党员教师,更应该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将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作为己任,充分认识教职工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用党员的忠心,真诚守候“山尺讲台”。

在时代不断变化,文化科技不断更迭的历史时刻,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地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作为党员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立志培养未来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以从容的心态直面新的挑战。高校党支部在做好教学服务工作的同时,正面树立教职工的良好形象,通过有效提升教职工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五)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机制

在新时代,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过硬,职业道德是否高尚,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最终也将决定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定位。因此,基于此,高校要正确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想,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强化担当意识,引领教师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

因此,高校在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健全完善相关管理机制。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考量,作为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实行评职称、奖励一票否决制度,用制度规范,用规章管理,把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完善与建设落实实践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二是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尤其对于青年教师,应着重强化政治素养和品德培养。三是要不断完善奖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四是要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弹性,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不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动力。

(六)持之以恒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久久为功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当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首要问题,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甚至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从日常做起,扎扎实实地开展。从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形象着手,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日常职业教育,将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的教育内化到教师的职业行为中。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对青年教师进行长期的培养,对待他们要更有耐心,以便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校风师德师高校教师
说 校 风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