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间纵向关系理论研究的新探索——《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纵向传导机制及规制研究》评介

2019-12-13肖兴志

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反垄断规制

肖兴志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凭借运营经验、技术水平、管理理念、品牌优势和产品影响力等,比较容易获取到某个行业领域的市场主导权。作为上游品牌产品制造者或品牌授权方,跨国公司可能会向在中国市场中的下游分销商、零售商植入包括RPM在内的多种纵向约束策略,以便更好地控制下游市场的零售领域,强化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直接或变相地实施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价格歧视活动。

李世杰教授所著的《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纵向传导机制及规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一书,基于对在华跨国公司价格垄断行为的观察、调研以及理论分析,探讨了上游制造商RPM策略的实施动因,给出不同RPM策略行为的适用性反垄断规制路径;在探讨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纵向传导的内在动力来源和外部动力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在跨国公司坚持植入RPM策略下本土零售商的参与激励,聚焦讨论了跨国汽车厂商的RPM策略选择;并分别考察RPM策略和两部收费制两种定价机制下,无约束建议零售价和RPM口头协议对进口汽车产业链利润分成情况及其对本土消费者福利的影响。该书还从中国本土消费者的消费参考依赖偏好入手,构建“消费者不当偏好—市场结构—纵向合同”模型,考察两部收费制和RPM两类定价机制下的模型均衡,并借助中国产业实践的规制案例来印证模型结论;最后还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该书从基础概念辨析入手,综合运用了逻辑归纳、数理模型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讨既有国内反垄断规制案件的基础上,结合纵向关系经典理论,剖析跨国公司在中国滥用市场势力的实际根源,分析其借助转售价格控制、建议零售价等工具操纵市场的内在机制以及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福利的侵害。从理论层面构建了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突破既有转售价格控制理论解释框架,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值得理论研究人员认真研读和进一步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该书还结合反垄断规制案例的讨论,反思当前政府反垄断规制效果及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别针对反垄断立法机构和规制执行部门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体现出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反垄断实务部门和实务工作者阅读。

随着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更多的跨国公司将进驻中国市场开拓、发展业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搭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将是中国深化改革和建构制度的主旋律。为了营造“公平竞争”“国民待遇”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反垄断立法将提上历史进程,并成为国内营商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笔者期待着包括该书作者在内的更多研究人员能对这一重大问题保持高度研究关注,并开展持续跟踪探讨。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反垄断规制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中国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政策——互用性、简评与对策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内容规制
浅议“区域”的反垄断问题
知识产品搭售及其反垄断规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