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圆致富路
——记兵团劳动模范李福春

2019-12-13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

兵团工运 2019年7期
关键词:机采团场连队

□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

李福春是一师十一团六连职工。20多年来在团场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依靠科学、勤劳致富,近几年来,年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连年获得团“先进生产者”“科技创新能手”“和谐小康家庭”等荣誉称号;他用真情和汗水圆梦创业致富之路,同时还带动了周围的职工群众共同致富,成为职工致富路上的“领头羊”。

怀揣梦想 扎根边疆

李福春是重庆黔江一名土家族人。1991年,他和妻子来到十一团拾棉花挣钱。那时,团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风沙大、土壤盐碱含量高、住房简陋、交通不便。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吃水问题,那时连队还没有自来水,吃水全是井水,地下水水质差,一饮用就拉肚子,很多从内地来团场“淘金”的职工,都因不适应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而选择离开。生性要强的李福春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团场还有那么多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先辈,他们当年住地窝子啃窝窝头的条件更艰苦,他们都能适应,为什么我就不行?他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每天早出晚归拾棉花,连吃中午饭也要揪几把棉花。当年,他个人就拾棉花3600多公斤,淘到了在兵团的第一桶金1260元,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团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的坚持和劝说下,他和妻子在团场扎根落户,成为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兵团人。

学用科技 带头致富

冬闲时节,忙碌劳作了大半年的职工都闲了下来,沉浸在轻松愉悦的冬闲生活氛围中。而李福春却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求学”生涯——向老职工、老党员、其他有种植经验的同志学习好的经验,看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看到电视上有农业种植方面的科技节目,也认真看、耐心听、仔细记录;团里每年的科技之冬培训,他是逢课必到,听得格外认真,每节课下来,笔记本都记录得满满当当,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向技术人员请教。

有志者事竟成,正是他这种善思善学的品质,使他获益匪浅,这些年来,不管是宽膜种棉、新品种更新、精量播种、膜下滴灌、红枣直播建园,还是机采棉技术,干播湿出等新技术,他都第一个实践。在实践中,他也学到了许多配套的田管技术。他种的地成了连队的科技样板田,他也成了连里有名的科技植棉示范户,承包种植的棉花连年获得丰收。在他的带动下,连队职工学科学、用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他用自己实际行动支持推动了团场棉花科学种植技术创新。2013年,他承包的204亩棉田,机采籽棉单产400公斤。近五年,他累计为国家生产籽棉49万公斤,家庭年收入35万元以上。

情暖人间 春色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李福春说,赚钱不是自己的唯一目标,带动更多的承包户共同富起来,才是他追求的理想。李福春积极响应兵团党委多元增收号召,以服务农业为基础,和其他职工合资在阿拉尔市开办农资店,为广大职工提供质优价廉的农用物资。近几年,李福春相继以垫付农资、担保贷款、种植技术指导等形式帮助困难职工姚要中、李芙蓉等职工群众60余人次,垫付农资、担保贷款50余万元;为李长寿、李光凡等职工垫付生产资料自理金三万余元;老魏复垦资金短缺,李福春借给他五万元。

连队上其他职工在棉花种植管理中遇有一些技术问题求教于他时,他无偿地为职工提供种植技术并引导职工学习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今年,李福春又积极响应团党委大力推广机采棉的号召,率先报名实行棉花机采。他还把实行机采棉的优势宣传给其他职工,带动大家报名实行棉花机采。

李福春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兵团的好政策带给我的,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搞好生产,带动身边的职工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共同来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乡——花桥镇。”□

猜你喜欢

机采团场连队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新疆阿克苏地区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新疆发展机采棉的有利条件及策略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