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环境提效率 建平台促联通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9-12-13易水
易水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到2018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我国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跨步赶超,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多年达到或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实践证明,中国能够实现今天的发展成就,对外开放功不可没。
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西南开放前沿、辐射中心。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抓住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是推动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近年来,云南省制定新时代深化和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及贯彻国家支持云南省辐射中心建设的15个实施方案;积极建设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9个边境合作区,大力支持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一期围网,基本形成了以滇中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的开发开放平台体系。与此同时,云南省巩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积极开拓日韩、欧洲、中东、南美和非洲新兴市场,加快布局建设“海外仓”和转口基地,推进电力、能源、通信等大项目合作,吸引外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着力构筑了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崭新发展格局。但也要看到,当今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合作与竞争更趋激烈复杂,云南还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路径创新,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走向世界。
以更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起开放,“营商环境”是一个绕不开的词汇。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的题中之义。应当看到,开放意味着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空间增大,因此,一个地方要想吸引这些要素,就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营造一个让一切市场主体和一切生产力要素充分涌流的大环境。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意味着这片土地上投资兴业的一切市场主体都能获得一视同仁的待遇,都能拥有始终如一的便利条件。而这反过来又能激发一切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仅为自己的发展尽其所能,也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添砖加瓦。
那么,怎样优化营商环境呢?最关键的,就是解放思想,打开视野,对标先进。在此方面,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在改革开放中凝练而成的“园区经验”,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样本。建设之初,园区借鉴新加坡“一站式”服务理念,将政府部门涉及对外审批和受理的事项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办理。作为全国首批“放管服”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园区近年来还将原先分散在16个职能部门的60个大类、涵盖257个业务的涉企类事项分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审批要素深度重组,优化办理流程系统,目前园区95.2%的审批业务不见面就能办。
优化营商环境,意味着更快的办事效率、更快的发展速度。在政府服务效率方面,如何继续缩短行政审批效能与国际标准的差距,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何提高要素匹配效率,让政策跟着企业发展的需求走?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紧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少社会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以部分高质量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隐性壁垒,不断激发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其次,着力打造公平的司法体系、公正的执法体系、严密的监督体系、高效的调解体系及严格的惩戒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法制化、公平化、规范化、便利化的良好营商环境。
进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举国上下对于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顶层设计领域,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1月印发了《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对解决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突出问题,提出了26条政策措施。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同时,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着力于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地方层面,各地也纷纷出台改善营商环境的新举措,有的目标直指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云南也一直在努力。近年来,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吸引外资的“盲点”“痛点”“难点”问题,制定实施更具操作性和竞争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在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一流营商环境。2019年作为云南的“营商环境提升年”,还将实现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对企业服务“零距离”,对侵权行为“零容忍”。4月19日,云南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围绕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对加快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云南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当各类企业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充满活力,云南经济发展定会生机勃勃大步向前。
以创新改革不断提升通关水平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贸易自由化,另一个是通关便利化。口岸开放程度和通关能力直接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减少不必要的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给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昆明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云南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575.4亿元,增长23.6%,占同期全省外贸额的66%,较上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全省边民互市进出口129.2亿元,增长11.6%。云南外贸整体形势向好,这与云南的区位优势密不可分,也离不开海关便利化改革举措的助推。
近年来,云南海关、商务部门大力开展放管服改革,提升工作效率,为云南的开放助力。如瑞丽口岸自2014年开始,海关业务现场正式启动通关无纸化作业改革,到了2018年共办理无纸化通关报关单7.9万票,无纸化率99.73%。此外,还推出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一个标准、一套程序、一个声音”。在通关模式改革举措“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创新,大幅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同时,还不断优化税收征管作业方式,压缩货物通关时间,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监管……效率的提高带来效益的提升,优化通关效率不仅使口岸城市人气旺了,外贸物流也大幅增长。2017年,瑞丽已经成为中国对缅贸易出口最大陆路口岸。2018年,当地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716.9亿元,日均196.41万元;出入境人流量1923.03万人次,日均5.27万人次;出入境车流量518.03万辆次,日均1.42万辆次。
2018年,昆明海关持续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通关便利化改革,切实提高通关效率、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数据显示,云南进出口环节无纸化报关单占比达99.6%,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报关覆盖率100%,随机选择布控查验占比达到99.2 %,税费电子支付比率88.5%,涉税报关单企业自报自缴比率74.1%。以红河综合保税区为例,2018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4.07小时,较全国平均水平快50.28小时,累计压缩65.5%,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99小时,较全国平均水平快6.34小时,累计压缩83.4%。2018年,云南全省25个国家一、二类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通关建设稳步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和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18年12月,全省进口环节海关通关时间为7.1小时,比全国同期快2.77小时,全省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8.41小时,比全国同期快14.09小时,较2017年压缩66.31%。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同时放眼当下的现实环境,我们对开放有了更深的体认和更高的追求。以前的开放,侧重于外生性开放;而高水平的开放,则更加强调开放的内生动力,更加强调开放的创新型和主动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提高通关效率可以采取事后监管和备案制等举措,一方面需要“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2019年6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继续简化一体化通关流程,实施进口概要申报、完整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改革,大幅压缩通关时间。年底前做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对此,海关总署会同财政部等10部门于6月27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通知》,共提出10条具体措施。其中,在简化单证方面,进出口环节需要监管的证件从原来的86种减少到46种。在提高通关效率方面,2019年8月31日前,海关总署将启动实施进口概要申报、完整申报的“两步申报”通关模式改革试点;中国银保监会、海关总署将进一步扩大关税保证保险试点的保险公司范围。在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方面,继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与民航、港口、铁路等行业机构合作对接,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程“一站式”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在降低口岸收费方面,9月30日前,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将对主要国际班轮运输公司、国际货代公司进行引导督促,切实落实降费措施,增强进出口企业获得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开展进出口环节收费专项督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对涉嫌垄断的口岸经营服务单位和企业进行调查。
借大型展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
六月的昆明,天清气朗,夏花绚烂,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3348家企业共聚春城,开启一场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盛会——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商洽会)。对于这次盛会,云南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开放优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本届商洽会办成落实第2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的“先手棋”,办成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新窗口,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据初步汇总,2019商洽会期间签约项目共407个,签约金额6093亿元,其中,签订利用内资项目389个,签约金额5989亿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8个,签约金额103亿元。
会展是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当前,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不仅是全球五大经济国,更是会展强国。以德国为例,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我国,针对会展业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空间,2015年,国务院专门颁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展览业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被明确界定为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会展业不断摸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全省会展业实现总量和规模同步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以会展带产业,以产业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昆明是全国较早发展会展业的城市之一,近20多年来,从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到2017年6月开始举办的商洽会,云南越来越醒目地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这些平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改革开放之路的历史进程。如今在昆明,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大展。透过商洽会、旅交会、农博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人们看到的是逐渐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云南”。2018年11月,2018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会暨国际会展功能区(集聚区)高端论坛上,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研究成果暨排行榜,昆明与长沙、郑州、苏州、无锡等城市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这是昆明继2015年、2016年入选以来连续第3年获得这一殊荣。可以说,在会展业发展上,云南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成功之路。
当前,大力发展会展已经成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2017年7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云南省会展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云南省会展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会展发展不是简单地搭个台子就可以的,新形势下,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云南省的会展业发展仍有较大发展提升空间,还需要从更深层次发力。
一是政策扶持与市场互动相结合。政府要重视加大对会展业的规划,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以组建管理机构、接轨国际市场、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服务企业为主线,做大做强做优会展产业,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实现地方发展提速增效。
二是做好功课,找准定位。会展的目的是加强交流、合作共赢。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合作方案,找准合作点和共赢点。以品牌会展效应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同时,充分考虑本地企业和国内外企业及市场的实际需求,找准定位,逐步形成有云南特色的名牌展会。
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塑造品牌会展。坚持以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为方向,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的办展理念,把开发培育品牌展会、打造名牌展会作为重点目标,积极加强与有经验、有实力、有规模的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其品牌、理念、管理及运营优势,加速提升云南会展业的办展水平。
四是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会展业是一个专业性很高、操作性很强的产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应该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面向国际培养人才,为会展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基础。
织现代立体交通网促互联互通
交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年,云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延伸。尤其是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辐射中心建设,努力织好航空网、公路网、铁路网,架设连接中国西南和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桥梁,以交通优势提升区位优势、彰显战略优势。随着高铁、水运、高速公路和国际航班的不断完善,云南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高度不断拓展,为云南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航路上看,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中心,多条联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空中航路在昆明上空交汇。仅2019年开年以来,云南就已经新开了3条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线。云南省至南亚东南亚航线累计达65条(东南亚50条、南亚15条)、通航点达38个(东南亚29个、南亚9个),到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数量居全国第1位。还加密了昆明至曼谷、吉隆坡、普吉、西哈努克港、万象、曼德勒、金边、仰光等10条南亚东南亚航线。
在公路与水路方面,云南着力构建“五出境”公路和“三出境”水路通道格局。“五出境”的公路分别是昆明经磨憨(中国)—磨丁(老挝)口岸出境至老挝会晒至泰国曼谷公路;昆明经河口(中国)—老街(越南)口岸出境至越南河内、海防公路;昆明经瑞丽(中国)—木姐(缅甸)口岸出境至缅甸皎漂公路通道;昆明经腾冲(中国)—甘拜地(缅甸)口岸出境经缅甸至印度公路通道;昆明经孟定清水河(中国)—清水河(缅甸)出境至缅甸的公路通道。这些通道中,云南境内已基本实现高速化,通往越南的昆明至河口公路、通往老挝和泰国的昆明至磨憨公路,通往缅甸的昆明至腾冲公路和昆明至瑞丽公路已实现全程高速;通往缅甸的腾冲至猴桥57公里、墨江至临沧247公里、临沧至清水河180公里均为在建高速公路。“三出境”水路中的澜沧江—湄公河已实现中老缅泰四国通航。
铁路方面,按照规划,到2030年,云南省将全面形成“八出省、五出境”主骨架铁路网布局。其中“五出境”为:
中越出境通道,利用既有昆玉铁路、玉蒙及蒙河铁路,连接越南铁路网,形成中越出境通道。境内段已建成并实现全线准轨电气化,境外段老街至海防铁路为米轨,目前中越正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中老泰出境通道,利用既有昆玉铁路,在建玉磨铁路,连接老挝、泰国铁路,形成中老泰出境通道。中国境内段进展顺利,其中昆明至玉溪段扩能工程已完成,玉溪至磨憨铁路正在加紧推进。境外段工程进展顺利,老挝境内段2015年12月开工建设,泰国境内段一期工程2017年12月开工建设。
中缅铁路双通道,利用既有成昆铁路昆广段、广大铁路,在建大瑞铁路,推动建设木姐至曼德勒铁路,连接缅甸境内铁路,形成中缅出境北通道;利用既有成昆铁路昆广段、广大铁路,在建大临铁路,规划新建临沧至清水河铁路,在腊戍连接缅甸铁路,形成中缅出境南通道。昆楚大高铁于2018年7月1日建成,大瑞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大临铁路进展顺利。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已向缅甸交通与通信部递交木姐至曼德勒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部分)。
中缅孟印出境通道,利用既有成昆铁路昆广段、广大铁路,在建大瑞铁路,规划新建芒市至猴桥铁路,形成中缅孟印出境通道。拟从在建的大瑞铁路芒市站接轨,通过腾冲市猴桥出境,经缅甸连通印度铁路网。境内的芒市至猴桥铁路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交通的联接让云南与世界接轨,开放的扩大让云南深度融入世界。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把开放这篇大文章做好,才能充分吸纳全世界一切能“为我所用”的积极因素,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广域合作空间,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云南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相拥,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