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19-12-13■姜

金融与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期货市场外汇期货

■姜 哲

本文梳理了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展外汇期货的路径和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早期发展外汇期货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境外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实现浮动汇率制度不是一国外汇期货成功的必要条件,流动性和实需满足才是外汇期货成功的关键。研究认为,存在资本管制国家发展外汇期货需协调与货币政策的一致性,防范交易的顺周期风险。制度安排上,本币兑美元期货是最符合实需的交易品种,合约设计应严格论证投机与实需的区别,处理好外汇期货与按金交易的非零和选择关系。

外汇期货作为当今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汇率波动对冲工具,对发展健全外汇市场、对冲汇率风险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外汇期货的研究,主要基于境外交易所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如何构建适应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外汇期货市场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横向比较国内外外汇期货发展历程以及深层次分析外汇期货上市的诸多监管问题的研究则更少。基于此,本文从外汇市场建设和监管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全球主要市场的外汇期货品种,回顾了我国外汇期货发展历史沿革,对我国未来如何切实可行地推出并运行好外汇期货提供可行建议。

一、全球外汇期货市场发展概况

(一)当前全球外汇期货交易概况

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32个国家上市外汇期货,其中,亚洲作为主要市场,交易份额占全球外汇期货市场的35.2%,欧洲地区占30.9%,北美与拉丁美洲合计占28.6%。分国别看,俄罗斯占欧洲外汇期货市场最大份额,成交量与金额占比分别为82.6%和74.9%。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俄罗斯期货市场后,其内部进行了有效整合,通过产品创新与放松外汇管制,外汇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2014年莫斯科交易所外汇期货交易量位列全球第一。印度是亚太地区外汇期货交易量的主要贡献者。金融危机后,印度凭借其后发优势快速崛起,替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期货市场,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孟买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占亚洲总交易量的89.4%。美国与巴西作为美洲外汇期货交易的集中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与巴西交易所集团(B3)是美洲最具代表性的外汇期货交易场所。根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委员会(WFE)统计,俄罗斯、印度、巴西与美国分别为全球外汇期货交易量排名前四的国家,2017年交易量分别达到6.6亿手、6.23亿手、2.23亿手与2.2亿手。

(二)主要发达国家外汇期货市场发展轨迹

外汇期货发源于美国,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建立而产生的避险衍生工具。1972年,CME设立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上市了美元兑七大主流货币期货,标志着外汇期货市场的成功建立①纽约农产品交易所曾于1970年上市外汇期货,但未获成功。。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生效,全球汇率正式进入自由浮动时代,该阶段的汇率波动,给外汇期货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各发达经济体陆续开始涉足汇率衍生产品。就外汇期货在美国的发展经历来看,在汇率自由浮动以前,受制于彼时汇率机制、合约设计、银行间市场等因素,成交量较小。《牙买加协议》签订以后,外汇期货在美国迅猛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外汇期货市场实现巨大突破,借助全球外汇交易,由场外询价转向场内竞价,有效布局了全球外汇期货市场,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个推出外汇期货的国家,悉尼期货交易所(SFE)于1980年上市了澳元兑美元期货,澳大利亚外汇期货上市源于其国内对汇率和货币自由兑换方面的改革。但遗憾的是,尽管澳大利亚是继美国后第二个上市外汇期货的国家,但其发展之路却一波三折。首次上市后由于交易不活跃被关停,后于2001年再度挂牌上市,2008年再被摘牌。外汇管制、流动性欠缺并受到其他交易所的竞争,是澳大利亚外汇期货一直未能成功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两次推出外汇期货又被迫摘牌,其第一次经历与我国早期发展外汇期货有类似之处,研究其二次上市的失败经验,对未来我国上市外汇期货有重要启示。

英国是继美国、澳大利亚后第三个上市外汇期货的国家。1979年英国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资金自由流动等一系列改革为1982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上市外汇期货创造了有利条件。英国上市外汇期货具有先天优势,外汇期货上市前,伦敦已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即期市场,拥有坚实的现货基础。英国外汇期货上市后交投活跃,直到1990年后,伦敦外汇期货市场开始萎缩,此后业务逐步缩减,直至2002年被泛欧交易所(Euronext)收购,融为整个欧洲衍生品市场的组成部分。但英国外汇期货的兴衰并不影响伦敦作为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英国强大的外汇市场仍是其作为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重要保障。

日本外汇期货的发展与其放松外汇管制和日元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化进程密不可分。金融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以及日元逐渐上升的全球地位,促使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在1989年推出了日元兑美元外汇期货,并逐步完善交易机制和合约设计。但日本外汇期货在合约设计上存在根本性问题,导致频繁调整和市场需求下降,交易量从1996年开始一路下滑,并在2005年被场内外汇保证金交易完全取代。日本外汇期货的衰落以及保证金交易的崛起,是基于市场需要的自然演变,也是有效监管保证金交易和上市外汇期货的宝贵经验。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合约以及确定满足市场需要的交易方式和交割方式,处理协调好外汇期货与保证金交易的关系,对我国发展健全的外汇市场有重要意义。

以上发达国家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首先,在合约设计和交易制度上,应与货币的实际交易需求相匹配。其次,在发展外汇市场时,对是否应上市外汇期货,如何协调与其他外汇衍生产品的关系,要开展充分调研与论证。再次,协调银行间市场。多数发达国家在市场发展之初,都遇到如何吸引银行参与,保持与银行间市场价格一致性等问题。外汇期货在外汇市场中整体占比较小,与银行间市场协调是其功能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最后,不同国家发展场内和场外外汇衍生品的态度,与不同时期国际金融环境和全球金融监管形势密切相关,但多数发达市场都拥有完善的场外市场,并配有产品满足特定交易需求,如外汇期货、按金交易等。

(三)新兴市场外汇期货发展沿革

在吸收发达国家衍生品市场发展经验基础上,新兴市场衍生品发展一般遵循先股指后利率再汇率的路径,外汇期货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发展外汇期货具有借鉴意义。

巴西是最早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是最早上市外汇期货的新兴经济体,其对衍生品交易实行严格的监管,由独立的托管结算机构清算,并同时由本国央行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直接管理。巴西的外汇期货上市伴随着本国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但优先于汇率的自由浮动(1999年),该国对场外交易的严格监管,也一定程度加速了场内标准化产品的发展。外汇期货在巴西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前就已成功上市,得益于在其汇率制度不断调整中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从侧面说明实现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安排不是外汇期货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

墨西哥是较早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1994年)和汇率自由浮动(1995年)的新兴经济体,其推出外汇期货得益于其国内成熟的现货市场和比索发达的离岸市场。拉美经济危机后,得益于与美国发达金融市场的地理优势以及CME等交易所集团业务的渗透,墨西哥比索一直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其外汇衍生品市场受美国市场影响较大。1998年,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MexDer)发行美元兑比索期货,成为其境内首个比索期货合约,推动了比索在岸和离岸市场联系。CME比索期货和墨西哥境内市场后期发展,与当前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发展有相似之处,墨西哥外汇市场对央行管理离岸市场汇率、优化外汇市场结构、风险防范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韩国外汇期货的发展得益于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对外汇管理的一系列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被迫放弃了市场平均汇率制度①韩国在1990~1997年间实行的市场平均汇率制度与今天中国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有类似之处,都允许外汇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又通过其他因子间接控制波动区间。转而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并加速开放境内资本市场。两年后,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上市韩元兑美元外汇期货与期权,境外投资者可直接参与其外汇衍生品市场。韩国外汇期货发展与国内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完全放开一脉相承,有较好的市场基础,但同时也对监管部门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俄罗斯早在1992年就曾推出卢布兑美元期货合约,但受制于制度和监管等因素,1998年债务危机成为压死当时俄罗斯外汇期货的最后一根稻草。两年后,俄罗斯外汇期货再度起航,并从2005年起交易量显著增长。俄罗斯外汇期货市场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受益于卢布场外市场的相对颓势,另一方面与俄罗斯央行对卢布外汇期货的市场化经营与管理有一定关系。2014年底,卢布危机期间,场外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增,外汇期货体现出中央对手方的相对优势,稳健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发挥,一定程度缓释了卢布现货市场的紧张局势。俄罗斯市场的情况说明完善优化现货市场的重要性,同时也间接证明了外汇期货具有与现货市场形成补充的重要作用。

土耳其外汇期货市场得益于2001年其央行重启金融改革并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2005年土耳其衍生品交易所试点了包括里拉兑主要货币以及交叉外币在内的多种外汇期货,通过初期即引入做市商制度,土耳其外汇期货市场在上市后的三年内迅猛发展,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里拉兑主要货币的波幅下降,成交规模明显萎缩。土耳其外汇期货的发展,受益于境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其产品成功运行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前置条件配合。

南非于1983年取消了汇率双轨制,并探索金融市场开放,2000年南非实施浮动汇率安排。随着兰特的现货市场以及场外市场发展,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JSE)于2007年上市了兰特对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的外汇期货。此后,金融危机加速了南非扩大外汇期货品种范围并上市各类兰特指数类产品。南非外汇期货市场发展总体以实需为主,参与主体更多基于套期保值的风险对冲和实物货币交割需要。南非外汇期货的成功,一则受益于早已建立的浮动汇率制度,二则得益于较完善的场外市场,并且其场内外汇衍生品发展还得到了南非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印度在2008年成功上市卢比兑主要国家货币期货合约,其主要得益于境外较完善的印度卢比离岸市场、基本完成的国内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健全的场外市场。印度卢比兑美元等货币期货的有效运行,与其央行和证监会的紧密合作并制定对应的联合监管制度密不可分。印度期货市场的成功对我国外汇期货市场最大的启示在于:一是外汇期货应纳入整个期货行业统筹协调管理;二是外汇期货又不同于普通的期货品种,需要货币政策部门与期货监管部门的高度协调。目前,我国期货法正持续推进,但是期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暂未有突破性进展。

从以上主要新兴经济体外汇期货发展情况来看,有以下共性特点:一是实现浮动汇率安排可加速一国外汇期货市场发展;二是资本管制的有序放开对一国上市外汇期货有促进作用;三是从交易活跃度与需求来看,以本币对美元等主流货币期货为主;四是合约设计等制度差异会直接影响外汇期货与场外衍生品的竞争;五是外汇期货的成功与成熟的现货市场以及货币对冲的交割需求密不可分;六是相对而言,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场外外汇市场并不占有绝对性和压倒性的比较优势;七是外汇期货上市和运行,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对部际协作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我国发展外汇期货的经验教训

(一)我国外汇期货试点

我国早在1992年6月,由当时的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推出外汇期货,初期交易品种包括人民币兑美元、英镑、马克、日元、港币等货币。此后,广州、深圳等地相继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受制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量较小、参与主体有限、外汇不可兑换等多重因素,早期外汇期货流动性较差,成交低迷。后期伴随市场发展和政策完善,交投逐渐活跃,但与当时其他期货品种类似,外汇期货市场也涌现了大量的投机者和做市商,部分还参与了违规外汇交易。如,非法开展外汇业务、骗取客户保证金、逃汇套汇等,严重扰乱了外汇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在外汇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过程中,多家香港外汇经纪商未经批准到大陆开展相关业务,吸引了大量的国内企业、个人参与保证金交易,杠杆类外汇交易开始引起监管部门关注。鉴于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乱象丛生,199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整顿外汇市场。同年底,国务院发文限制期货和保证金类交易。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禁止与境外炒汇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通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禁止金融机构随意开展外汇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的通知》。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废止了《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外汇期货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电子交易的发展,国内外汇杠杆交易大行其道,各种在线外汇保证金交易和网络炒汇平台成交规模迅速增长。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或变相开展相关外汇业务。然而,尽管监管部门已明确禁止相关交易,并积极提示风险。但近十年来,各类非法外汇按金交易和类期货炒汇平台仍屡禁不止,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投资者因对现行管理政策缺乏了解,错误进入此类市场并蒙受经济损失,使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目前,我国投资者仅能在部分商业银行开展基于现汇,即杠杆率为1∶1的外汇交易,受官方许可的杠杆类外汇交易,尤其是场内外汇期货的缺失,限制了大量有实际需求的套期保值者和汇率波动交易者开展相关交易。

(二)发展外汇期货的经验教训

我国外汇期货从无到有再到被禁停,仅运行了三年多时间,品种运行失败主要受制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的大环境、汇率形成机制以及管理缺失,其发展经历与当年诸多期货品种的发展情况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具体来看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现货市场严重限制外汇期货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外汇现货市场主要以外汇调剂为主,交易分散,可供使用现汇有限,市场主体用汇带有明显的行政审批色彩。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现货市场,是严重割裂、非公开、流动性匮乏和非市场化的市场,现货市场的畸形注定了外汇期货无法获得成功。

二是监管缺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各类期货品种创新不断产生,外汇期货值此乱世上市,其监管与同时期多数品种类似,都存在明显的缺失。中国人民银行的地方派出机构本身不具备专业的市场化交易组织和自律监管能力,而当时外汇期货的管理也是重准入审批而忽视了交易和事后监管。这一方面导致了交易中不断爆出违规事件。另一方面,严格受限的参与主体和对违法交易处罚无法可依,导致未经批准的类期货外汇交易广泛存在,加大了市场风险。

三是金融市场整体水平不足以支持金融期货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与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直接相关,彼时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包括汇率安排在内的多种制度都严重落后。上市外汇期货阶段,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双轨制,而参考国际上推出外汇期货的国家,虽有未实现自由浮动仍成功运行的案例,但相关国家汇率安排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均高于当时的中国市场。

四是投资者教育匮乏。市场参与者是直接影响金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当时中国市场对汇率波动、期货交易和风险对冲的理解还较为片面。对如何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即使是管理者也不清楚。与之对应的是,市场参与者,包括经纪商和投资者,都缺乏理性以及对外汇衍生品的正确认识,投资者教育的匮乏和风险意识薄弱,加之市场没有完善的机制限制此类风险点,注定了外汇期货的摘牌命运。

五是客观条件不利于外汇期货发展。自我国上市首个商品期货后,在此后的几年里,由于对期货市场功能和风险缺乏认识,期货市场缺乏统一监管和对应的法律法规。各部门受利益驱使竞相发展期货交易,导致期货市场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外汇期货也是在这一阶段被推出。从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挂牌外汇期货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整个期货市场秩序紊乱,缺乏有效监管。此后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对期货市场开展了多轮整顿,清理各类交易场所和期货品种,限制非法跨境期货交易,加快法制建设,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管理。在当时缺乏规范化管理的大环境下,注定了外汇期货短暂的命运。

(三)人民币期货离岸市场蓬勃发展

境内外汇期货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境外人民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境内非法保证金交易的猖獗。目前,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发展为包括即期、远期、掉期、期货、期权等在内的多品种体系市场。其中境外共11家交易所正在交易人民币期货,新加坡交易所(SGX)、香港联合交易所(HKEX)和台湾期货交易所(TAIFEX)三家交易所的总成交量超过全市场的99%。分区域看,境外人民币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一方面上述地区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较高;另一方面,就交易时间和境内投资者参与便利性来讲,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相反,其他8家交易所或多或少因交易时间、资金跨境、离岸现货市场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了流动性。就品种活跃度看,境外人民币期货市场仍以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为主,反映了市场参与主体对人民币兑主要贸易货币的对冲需求。

尽管当前境内场外市场已推出人民币远期、掉期、NDF、期权等衍生产品,但从场外产品的交易成本、市场准入和操作便捷程度等来看,仍有大量投机资金的交易需求和涉汇企业的套期保值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满足。人民币外汇期货离岸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境内非法炒汇平台的屡禁不止,也从侧面反映出此类对冲机制的缺位。因此,在总体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推动外汇期货市场建设有其现实意义。

三、发展我国外汇期货的启示

国外期货市场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蓬勃发展到遭遇其他衍生品挑战直至再次成为汇率衍生品市场主导的曲折历程,部分经验教训与我国早期建设外汇市场极度相似,对发展我国外汇期货市场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外汇期货是健全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

当前,某些观点基于全球范围内场外外汇交易份额远高于场内市场,进而质疑外汇期货上市的必要性。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批发和零售市场,场外和场内市场本身在份额占有、交易方式和承担职能上就完全不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用不同性质的品种和市场相互证伪说明必要性或重要性,本身在逻辑上就存在明显漏洞。不论是市场实际需求还是完善金融体系间接需要,标准化的场内外汇衍生品和规范的外汇保证金交易管理机制,都是发展外汇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突破当前的场外市场局限,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丰富市场主体风险对冲手段,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举措。

(二)浮动汇率制度不是外汇期货成功的必要条件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展外汇期货的经历说明,实现汇率的清洁浮动,对一国成功上市并稳健运行外汇期货有较大益处,浮动汇率确实能有助于外汇期货获得更好的流动性,更有利于发挥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但巴西等国家上市外汇期货案例也说明,汇率的自由浮动,并不是外汇期货成功的必要条件,一国在保持一定程度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若有序放开其对资本项目的限制,那么外汇期货也可以成功上市并有效运行。因此,对中国而言,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并不是上市外汇期货的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成功的人民币外汇期货,更需要符合当前中国国情以及监管需要的顶层设计。

(三)流动性和实需要求是外汇期货成功的关键

借鉴世界主流外汇期货发展经验并总结我国外汇期货发展教训,流动性和实需满足是未来我国成功上市外汇期货的重要条件,而这两类要求也是在合约设计和技术上最容易优先完善的指标。从流动性看,满足充裕且合理的成交量,首先需要强大的现货市场支持,要处理好期货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在合约设计上,要针对外汇期货发展的不同阶段,设置与对应准入要求相适应的合约指标。在价格撮合方面,选择流动性提供能力较强的做市商参与。在价格形成方面,继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升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程度。就实需角度看,一是要以实物货币交割为基准,同时制定针对交割的结售汇管理办法。二是优先满足有套期保值需要的企业客户的准入需求,逐步完善市场准入门槛。三是根据货币政策需要与资本流动实际情况,结合三类客户结构比例,运用市场化管理手段动态调整市场风险。

(四)资本管制下的外汇期货需协调与货币政策一致性

从外汇管理角度看,未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上市外汇期货,在品种运行过程中,监管部门都面临期货市场强顺周期性与宏观审慎管理间的冲突,即资本管制下的外汇期货功能发挥,与汇率浮动和货币可兑换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如何处理好众多参与者交易外汇期货的顺周期性问题,是任何主权国家货币主管部门都会优先关注的重点。

短期来看,外汇期货的有效运行,需要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以及央行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客观基础还有待夯实。中长期来看,可借鉴巴西等国经验,研究在逐步放开外汇管制和汇率自由浮动过程中,推出外汇期货。同时,也可参考土耳其等建设外汇期货市场的经验,设立类似由央行、证监会、外汇局、交易所等多方组成的外汇期货协调管理小组,在国务院金融委管理授权下,定期共享信息,为交易所采取与货币政策相适应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风险管控手段提供决策指导。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有序推进,在恰当时机上市外汇期货,同时兼顾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理论上是可行且极富有探索意义的。

(五)外汇期货和外汇保证金交易非零和选择

交易由场外向场内转移,非标产品标准化,平台产品期货化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审慎监管下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外汇保证金交易等具有类标准化性质、场外虚盘和高杠杆的产品再度受市场青睐。从全球监管经验来看,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泛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宜疏不宜堵,宜规范引导不宜过度打压成地下市场。目前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最大的问题主要在于监管主体缺失和法规空白,与外汇期货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当前市场对外币交叉品种主要存在投机需求,对人民币兑外币品种存在投机和交割需要。因此,外汇期货和保证金交易在有序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并不是零和选择。保证金交易在有效监管下可基本满足市场的套利投机需求,外汇期货在时机成熟时推出可满足实体经济的货币需要。此外,结合日本外汇期货上市后逐步发展为场内保证金交易的案例,建议对外汇保证金交易的门槛、杠杆率、交易机制等开展充分调研与论证,严格管理,并与外汇期货的参与主体、交易等有效区分,发挥各类外汇衍生产品的特点,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六)人民币兑美元期货是第一要务

目前,为避免外汇期货上市对人民币汇率或货币政策的顺周期影响,包括交叉汇率期货、在自贸区等地试点金砖国家外汇期货、一篮子指数期货等一系列建议被提出。但考虑到交叉上市品种的境内实际交割需求,以及一篮子指数中部分权重货币的现货低流动性,再反观2018年以来土耳其里拉、南非兰特、阿根廷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的波动风险,不难发现,各类方案不论从实际需求还是风险管理上,都效果不佳。即使引入做市制度,考虑到境内期货市场的平均成本和流动性要求,在中金所活跃运行类似标的期货品种,可行性尚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兼顾市场需求,上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流货币期货品种才是主要研究方向。

探索发展我国外汇期货市场,应研究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产品的可行性,考虑实体经济真实的交易和交割需求,将风险控制和试点放在市场准入而非品种的刻意安排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实需原则,才是成功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关键。

猜你喜欢

期货市场外汇期货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中国外汇》广告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外汇管理蓝图2019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研究
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破解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思考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