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琴:勤劳创业走上致富路
2019-12-13王建新陈星星
□王建新 陈星星
金秋时节的巴里巴盖垦区有点凉意。“叮铃铃”一阵阵闹钟声响起,一位身体瘦小、眉目清秀的中年妇女似乎已习惯了这烦心的“魔音”,翻身起床、快速穿上迷彩服、脚蹬高腰雨鞋,推着小推车,踏着晨露、迎着晨曦,匆忙向不远处的一座养殖场走去。一声清脆的哨声过后,伴随着“咾、咾、咾、咾……”的吆喝声,只见一个个体格健壮、干净胖乎的肥猪,睁开一双双睡意的小眼,哼着声,扇着一对大耳,摇着短尾巴,翘着高鼻子,一摆一摆向围栏跟前走来,伸着头、张着大嘴等待主人的喂养。她不是别人,正是被人们誉为“女猪倌”的十师一八一团四连养殖能手--柴玉琴。
今年47岁的柴玉琴出生在甘肃武威凉州区新华镇南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7人,她排行老六。1989年由于家庭贫寒,不满16岁的她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干农活。1990年为了减轻家中负担,父亲把她送到武威城里当了一名裁缝学徒,一干就是两年。
励志创业不忘初心 不辍耕耘总有回报
一个成功女人背后的故事,总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经历,柴玉琴也一样。1993年初,在亲戚劝说下,她来到十师一八一团落户在九连,经人介绍年仅21岁的柴玉琴与大她7岁的同乡韩兆元结了婚。夫妻俩承包了连队40亩地和32头牛、100只生产母羊。由于她家的地靠近克兰河畔,潮湿、土质差、盐碱重,庄稼长势不好,秋季一算账亏损3000元;养羊勉强有点收入,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善,八头母牛和公牛也死亡,辛辛苦苦干一年,没挣上钱不说还欠了亲戚5000元,无奈之下,地不种了、牛不养了,开始专心养羊。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997年,柴玉琴刚满三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脑积水,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给孩子看病,她卖掉了羊,能借的钱向亲戚好友全借遍了,花去了一万多元不说,最苦时,家里就连买米面的钱都没有,全靠左邻右舍接济生活,冬季没钱买煤只好烧羊板粪和柴火取暖,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柴玉琴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压倒,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穷苦的生活。起初她与丈夫开始靠打工维持一家生计,后来,看幼小的孩子无人照看,她只好边打工、边背着孩子开三亩荒地种植了西瓜,没想到卖瓜挣了2000多元。有了这笔收入,让柴玉琴看到了希望,开始琢磨干些啥,可只有几年小学文化的自己干什么才最适合呢?经和丈夫合计盖了一座60平方米的简易猪舍,买来10头小猪崽开始喂养,半年后竟然获得收入1800元。尝到甜头的柴玉琴对养猪有了信心,从此走上了艰辛创业的致富之路……
2000年,她购进三头优良母猪开始饲养,当年产小猪崽32头,收入1.2万元。以后的两年中,由于管理得当,市场行情好,养猪收入一直稳定在1.6万元左右,家中生活开始有了好转。2004年看妻子养猪有了可观收入,丈夫韩兆元果断放弃打工,毅然回家帮助她做起了猪倌。柴玉琴乘势而上再投资四万元将猪舍扩大到260平方米,饲养生产母猪10头。这期间,正逢她怀有身孕,柴玉琴不顾丈夫劝说,挺着大肚子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养猪上。给猪喂食、打扫圈舍、粉碎饲料,收集玉米秸秆、葵花饼头晒干粉碎后,粗纤维喂养生猪,脏和臭不说,有时累得回到家中饭也不想吃,倒头就睡,第二天天蒙蒙亮,她照旧拖着疲惫的身子出现在猪场。遇到母猪下小猪崽,柴玉琴和丈夫白天黑夜地守候在母猪旁,唯恐母猪和小猪崽出现意外。艰辛的付出有了回报,通过几年的发展,她的养猪业有了不小起色,年出栏生猪180头左右,在猪肉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年均收入仍稳定在八万元,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依靠科技养殖 逆境中求发展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柴玉琴是一个既懂得养殖技术,又会经营的人,2008年她利用师、团农牧扶持贷款三万元,向亲朋好友借款2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使猪舍面积达到660平方米,在原有生产母猪12头的基础上再添生产母猪18头,开始饲养。她虚心向养殖大户请教,积极参加师、团养殖技能培训,使养猪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年出售肥猪500头,并连续三年获纯收入18万元。
柴玉琴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看养猪有了丰厚回报,日渐“不安分”起来。2013年,她通过了解市场行情,多方借款,加上自己多年积蓄,共筹资60万元盖起了1600平方米的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猪舍,并引进一年两胎、体格健壮、抗病能力强、繁育快的“约克”品种生产母猪50头,由于科学饲养、合理配方、防疫跟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母猪产崽率,加快了肥猪的出栏率,这段时间,也是柴玉琴最快乐的日子。
然而,事情总是不能按照意想的方向发展,正当柴玉琴养猪业蒸蒸日上时,不料,2014年,猪肉价格大幅下滑,给正处在火热发展阶段的她带来了巨大打击,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养猪场到了难以维持的边缘。继续干嘛,可能亏得更多,不干嘛,恐怕一点希望都没有,借别人的20多万怎么还?简直到了进退两难的窘境中,为此,她流过泪、叹息过、气馁过。好在柴玉琴是不服输,心想,做人要讲信誉,即使猪场倒闭,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把欠款还上,她一咬牙向亲戚朋友说明情况,再次借钱6万元,买来玉米、麸皮,精心喂养猪崽,维持平日所需。她坚信:再苦的日子也有到头的时候,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时至2015年的秋天,市场转机,猪肉价格回升,她抢抓这一有利时机联系阿勒泰、北屯的老客户,开始大批量地出售生猪。年末,实现收入30万元。
抓住机遇拓规模 做大做强养殖业
2017年,柴玉琴抓住团场鼓励职工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机遇,在连党支部努力下,得到团工会、妇联大力支持,拿到了30万元“双创”资金和六万元妇女居家创业项目资金。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更坚定了她靠政策、靠科技、靠勤劳做大做强养猪业的信心。没有销路,她四处寻找,为了稳定销售渠道,她与阿勒泰、布尔津等地的生猪收购商签订购销协议,实行产销一条龙模式。她每年还挤出时间到石河子和克拉玛依等地大型养殖场学习养殖经验和销售理念。目前,柴玉琴的养殖场已形成规模,已有标准化养殖圈舍2000平方米,有优良种公猪三头,生产母猪猛增到46头;年均出栏生猪1000头,年收入由创业之初1800元猛增到现在的40万元,让人刮目相看。如今,她已成为四连,乃至一八一团最大养殖户之一。
扶贫帮困献爱心 回报社会展情怀
柴玉琴泼辣、能干、聪慧,靠养猪起家过上了富裕生活,通过多年的打拼也积得了丰厚家业,但她致富不忘连队困难家庭。她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养猪需要大量玉米,她首先想到的是收购他们的,没有资金先为他们垫付,这样既解决了这部分人的资金短缺困难,也解决了自己养猪饲料问题。猪场忙不过来时,她还让他们在养猪场打工,每月付工钱3000元。苏仁山家境贫困,柴玉琴与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并把自己最好的两头生产母猪,低于市场800元的价格出售给苏仁山。在她的帮扶和指导下,苏仁山不到一年就拥有了5头生产母猪,且猪崽数量达到了43头,使他家脱了贫。
柴玉琴为人爽快,待人真诚,连里有职工上门来请教,她都热心将自己多年来在养猪方面学到的技术、悟出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让他们在养猪过程中少走弯路。职工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困难,她都会主动服务,并帮助联络客户,为大家谋得最大的盈利。她承诺:凡是想养猪的,她都提供小猪崽。她觉得帮助他人是很快乐的事。
柴玉琴凭着吃苦耐劳,依靠科学养殖,通过不懈努力,她的养猪业得到蓬勃发展,日子也一天天火红起来,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在连队盖起来100多平方米的砖混新房,室内装修的和楼房一样,让连队职工很是羡慕。
柴玉琴朴实热情,憨厚勤劳,做事踏实,深得连里人的信赖;她在平凡的行业中,心底无私、诚实守信,创出了一片致富新天地,也深受人们称赞。2014年至2015年她被师团评为“致富能手”“职工创业典型示范户”,“双创”养猪示范大户,还分别荣获师市“双创之星”“巧女兴家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柴玉琴很坦然,她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多年努力打拼的结果,更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矢志不渝地向更高目标发展。”时至今日,在柴玉琴的示范和带动下,一八一团四连许多女职工都积极投入到了多元增收的行列中,有的农户养殖还有了一定规模。
“现在条件好了,车子、家电都有了,儿子虽说有点残疾,但十分懂事,孝顺;女儿已十五岁,学习还算不错,唯一的希望就是她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有一个满意工作,我就放心了。”面对笔者,柴玉琴满脸笑颜地说道。
柴玉琴从一个小圈、一头母猪起家,将自己的养猪场做成了让人羡慕的产业。她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她常说:“创业的路很难,但要相信自己,相信每一步只要走得坚实,人生终将会精彩。”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柴玉琴用辛勤的汗水,不辍的耕耘过上了好日子,但她从不自满,把甜甜的梦想播种在心田,立志在团场建功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迎着新时代清新的风儿,一路高歌地走在小康路上,去收获富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