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东药母”张金菊

2019-12-13刘波

民族大家庭 2019年5期
关键词:巴东县巴东神农

文/刘波

在被誉为“华中药库”“鄂西屋脊”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绿葱坡镇,有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不仅能识别300多种野生药材,几十年来还从山上挖回100多种珍贵药材进行抢救性培育,被当地人尊称为“巴东药母”。

“巴东药母”名叫张金菊,1937年出生于巴东县清太坪镇柘木水村,1956年与大支坪镇尚家村的小伙子刘儒恒成家立业。本可在家相夫教子的张金菊,为响应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王任重“支持高山大办农场”的号召,来到绿葱坡镇野花坪农场。天生性格豪爽、办事干练的张金菊,受到总场书记向真荣的赏识,20岁出头的她便担任了总场团支部代理书记、妇联副主任。

海拔1800多米的野花坪,山高路远、天寒地冻,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张金菊常年开荒植树,付出了比男人更多的辛苦,积劳成疾。37岁时,她便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肝炎、鼻炎、肠胃炎等疾病。因为没钱治病,张金菊决定自己上山采药,给自己治病。张金菊的姑父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她便天天跟着他到深山野林认药采药。

顽强的毅力让张金菊获得新生,身体康复了。坎坷的经历,让张金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认识了许多名贵珍稀药材。

土地联产承包改革后,张金菊一家人分得了不少土地,但因山大人稀、土地贫瘠,种出的庄稼几乎没有收成。张金菊不甘心,与人合伙种植蔬菜,行情不好,亏了;喂猪,不懂技术,又亏了。

一次,一位来自四川的老中医借宿张金菊家,为了感谢张金菊的热情款待,留下了一些黄芪种子。等到采收卖给供销社时,张金菊怎么也没想到能获得1000多元的收入。她深深体会到:药材不仅能救命,更能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

张金菊听说神农香菊十分名贵,经济价值高,但野生资源十分稀少,她便决定种植神农香菊。重庆市中医院骨科教授、中草药植物专家陈渝得知此消息后,带了8个研究生来到张金菊家,专程向她传授神农香菊种植技术。

更让许多业内人士惊叹不已的是,张金菊竟然把濒临灭绝的宽叶缬草种植成功了。被誉为湖北“四大神药”的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头顶一颗珠也被张金菊找到并保护起来,还有黄芪、黄精、党参、天麻等不计其数的野生药材都被她从悬崖峭壁“请回了家”。

几十年过去,张金菊“巴东药母”的称号越喊越响。

如今,年过八旬的张金菊精神矍铄,说话声如洪钟。她对土家中草药的痴迷、创业干事的激情堪比年轻人。她创办的巴东县盛昌宽叶缬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亩均纯收入高达8000余元,被省农业厅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被州科协、州科技局评为“科技示范明星户”,被巴东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张金菊虽然识字不多,却能背出《湖北巴东药用植物志》的药材名称,培育的宽叶缬草、神农香菊种苗遍布神农架、恩施、鹤峰和巴东水布垭等地。张金菊与大儿子刘业清带领70余农户种植神农香菊500亩,亩产最高可达500公斤,实现收入1万余元,最低也可产250公斤鲜花,实现收入5000元。

在张金菊家门口,有一块近1亩田的地里,种有100多种野生药材。张金菊说,巴东天然野生药材价值无穷,她愿意把毕生的种植心得和培育的药材奉献出来,建一个“神农百草药园”,把土家民间中草药完整保护下来。

猜你喜欢

巴东县巴东神农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关于农业产业扶贫的简单思考
往事
湖北巴东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调查分析
巴东县野三关基地单元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策略
巴东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
巴东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