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贵州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品牌
2019-12-13江婷婷李兰松李兰松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江婷婷 见习记者 / 李兰松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见习记者 / 李兰松
贵州提出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通过全力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的一个溶洞中,造纸师傅从纸浆池中舀起纸浆,双手用力,反复摇晃,使纸浆在模具中均匀平铺,然后出纸,整个过程短短几十秒,一气呵成。
“古法造纸的品质高、质量好,很多美术书画院校直接从这里下订单。尤其是‘迎春纸’还被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指定为文物古籍修复纸。”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古法造纸传承人王兴武说,石桥村的古法造纸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使这一富有特色的品牌扬名海外。
“黔货出山”,以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品牌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贵州自2018年启动“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行动以来,通过“黔系列”品牌研讨会、“黔系列”预选品牌展示推介会、“黔系列”品牌采风行、中国品牌日“黔系列”品牌推介活动、“黔系列”品牌100强征集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强化“黔系列”品牌深入人心,推动“黔货出山”初见成效。
特色产业品牌化
“我们一直坚持用最原始的方式造纸,现在我们的纸已经销售到北上广等地,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有订单。”王兴武说。
石桥村以传承古老的造纸术而闻名天下,有上千年历史,因传统工艺保留完好,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此地生产的纸张因其无污染、高品质备受青睐,在工业造纸盛行的今天,依然赢得高端纸市场的一席之地。
同样,通过发挥自己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优势走出去的,还有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古老的传统手工艺鸟笼制作技艺。
“我们生产的鸟笼不仅在国内市场紧俏,海外市场也很受青睐,销到了新加坡、日本以及欧美等地方。”丹寨县民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丹寨县利用丰富的民族特色产业与工艺,致力于研发和打造民族文化产业产品品牌,全力推动民族传统工艺和产品“走出去”。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汤向前表示,贵州省近年来立足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个“宝贝”,实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提出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思路,将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医药、民族服饰、民族传统手工艺等民族文化资源整合提升为“黔酒”“黔茶”“黔银”等11个品牌系列,通过全力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要形成品牌化,传承与创新是基础。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公司(以下简称宁航蜡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致力于苗族蜡染的挖掘、传承与开发,少数民族蜡染饰品的设计、制作、加工与销售。
“2009年我决定成立蜡染公司,在考察过很多地方后,发现丹寨的苗族蜡染保存得比较完整,最终把公司落地在丹寨。”宁航蜡染董事长宁曼丽说,成立之初,为了找到最好的苗族蜡染技术,她会去各地寻找技术好的画娘。现在,宁航蜡染的画娘已经从10年前的6个增加到了48个。
贵州通过全力打 造“ 黔 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图为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村民正在编织鸟笼。
“公司的生产和工艺都较为成熟,但设计依旧是发展的短板,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会不定时地邀请北上广的设计师到公司工作,把最新的理念和创意带过来。”宁曼丽说。
为使苗族蜡染更好地在创新中传承,宁曼丽一方面邀请设计师将苗族蜡染风格与当前流行款式形成更多结合,设计更多新潮款式,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让更多人认识蜡染。
宁航蜡染目前已与省内外36所高校合作。“让更多人认识和走进苗族蜡染,有利于这一民族文化和工艺的发展,也能更好把贵州苗族蜡染的民族产业和工艺品牌打出去。”在宁曼丽看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品牌的打造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同样作为民族文化与手工艺的传承人,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王国春也在传承与创新中摸索。
创业期间,王国春独创出“银粉拉丝焊接方法”,发明了银饰制作工艺专利8项,并巧妙地将传统图案与时尚流行的图案结合在一起,获得了设计专利50项,打造出自己的银饰品牌。
释放发展红利
在贵州,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的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的人。
8月25日,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村民王秋正坐在家门口编制鸟笼。“简单一点的一天能做四五个,除去材料成本,利润还是挺可观的。”
卡拉村共有168户村民,其中有120户参与生产鸟笼。“我们以‘协会+农户’的形式进行鸟笼生产销售,很多省内外游客也过来体验制作鸟笼,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卡拉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和说。
依托生产鸟笼带动农家乐的形式,2016年,卡拉村成为丹寨县第一批脱贫出列村。
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农户脱贫,在全省还有很多。在玉屏自治县桐木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2000亩油茶是当地群众致富的希望。
“这个基地于2012年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00万元。”玉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明告诉记者,玉屏是贵州油茶重点产区之一,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资源丰富。2001年玉屏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桐木村村民汪金兰一家,将自家5亩地入股贵州黔玉油茶开发公司,2018年底分红收入1000多元。此外,她和丈夫还是贵州黔玉油茶开发公司的员工。
“我们两口子现在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挣钱,日子越过越好。”汪金兰说。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桐木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覆盖农户1000余户,每年可解决当地农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油茶采收期临时性务工每天达500余人,1000余户农户家庭直接受益,每户年净增收1000余元。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将油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转两种方式,以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杨明说,下一步,玉屏将依托“油茶之乡”的招牌,通过成立油茶协会等方式,全面推进玉屏油茶品牌建设,提高油茶经济价值。
汤向前表示,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大数据的创新发展等,打破了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为“黔货出山”创造了条件,也为“黔系列”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贵州将进一步细化实施“黔系列”品牌打造的工作举措,用好各方资源,加大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推动“黔系列”品牌走出贵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深入市场、风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