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明新风 立精神坐标
2019-12-13刘骏娇马红梅李坚安通郑洁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骏娇 马红梅 李坚 安通 郑洁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不断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明城市劲吹文明新风
2018年4月,贵州省文明办为贵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12个县(市)颁发荣誉证书,福泉市名列其中。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走在福泉市金山街道,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极具特色、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仁、义、礼、智、信”“中国梦 飞九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墙绘,成为了传递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活课堂”。
在福泉市烟草科学研究所职工宿舍小区的巷道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等一幅幅色彩艳丽、格调清新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每一面文化墙都向市民讲述着文明的道理。
“巷子的文化墙设计得很好看,小区变得更漂亮了,路面也整洁了,吃完饭去散步都能学到知识。”家住烟科所宿舍,80多岁的李奶奶说。
小街巷,大民生。为改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生产生活陋习,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过程中,福泉市利用背街小巷的墙面,以图文并茂的方法,将传统道德、廉政文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寓教于墙,让市民们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化素养。
“我们通过在墙面上植入文化,市民在出入间就可以看到,久而久之,能逐渐达到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文明习惯的养成。”金山办事处副主任姚显明告诉记者,接下来,金山街道将对剩余的背街小巷进行基础设施完善,修补道路、增设果皮箱、安装路灯、规范和整治空中“蜘蛛网”。
在福泉,文明整治的步伐从未停下,一群忙碌的人正在为美丽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城市大管家”——综合行政执法者。不管白天黑夜、烈日骄阳,都能在大街小巷、小区院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他们穿梭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重复着弯腰、直起的简单动作,用双手扮靓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交通守护神”——交警。他们头顶烈日,脚踩热土,昂首挺胸地站在路面上,指挥着往来车辆有序通过,只为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还有一群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志愿者,虽然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都在为福泉的文明行动而努力奉献着。他们的行动,彰显着城市文明,传递着社会新风。
文明村镇助推基层治理
“这类活动的开展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今后我将继续把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勤俭持家的精神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9月13日,提及几个月前被评为文明家庭一事,贵阳市开阳县南山社区万象君汇小区居民陈安均很有感触。
陈安均口中的活动,是指南山社区4月30日在万象君汇小区举办的“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建新功”演讲比赛暨文明家庭表彰活动。
活动当天,来自社区各部门、各居委会的22名选手逐一上台演讲,谈初心使命、讲责任担当,分享自己作为网格员、社区基层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开阳县多措并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动力。图为开阳县南山社区文明家庭上台接受表彰。(开阳县文明办供图)
演讲比赛结束,社区随即进行“我们的家国情怀”文明家庭表彰活动,12户文明家庭受到表彰。据了解,本次受到表彰的文明家庭是通过南山社区在辖区宣传发动、基层推荐、审核把关、社会公示、综合评定等环节才最终评选出来的。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刘宏敏表示:“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优秀传统,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发社区广大家庭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今年以来,开阳县采取加强宣传引导、督导检查、厉行节约、纪律约束等措施,全面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方面,开阳县利用微信、QQ、LED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加大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力度,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多渠道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深化“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活动,扎实开展“卫生先进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晒家风家训、讲家风家教故事等形式,建设最美家庭,以优良家风推动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社会。
在加强督导检查、狠刹歪风陋习方面,开阳县文明办、文广局、民政局等部门组成整治组,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督导检查,着力整治鞭炮齐鸣污染环境、酗酒猜拳滋事扰乱以及殡葬用品市场等,严肃查处殡葬用品店违规经营和无证照经营行为,强化行业监管,探索建立婚丧礼俗中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促使其规范运行和共同治理。
在加强厉行节约、倡导文明新风方面,开阳县倡导以参加集体婚礼、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方式,举办节俭适度、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倡导“丧事简办”“事廉或免办”,引导市民做到自觉抵制盲从攀比,做到少请客,不送礼不收礼,形成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
在加强纪律约束、健全管理机制方面,开阳县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带头移风易俗,积极推进,全面抓好落实;健全县直部门、乡镇(社区)党委(组)领导、村(居)两委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文明医院促进医患和谐
8月28日上午9点,记者走进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贵医附院)门诊大厅,偌大的空间里,干净舒适,秩序井然。
“医院采取分时段预约后,很多人都是在预约时间前半小时来看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正准备做二胎产检的准妈妈刘英告诉记者,与前些年生第一胎相比,现在贵医附院就诊环境好多了,而且医护人员热情亲切,她对这家医院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过现场、电话、网络、诊间、微信、自助机等方式24小时预约,既节约了成本,又方便了群众。”贵医附院门诊部主任吴春维介绍,2018年,贵医附院就诊人数达206万人次。
为了提高诊疗服务质量,把医院打造成为文明窗口,近年来,贵医附院从顶层设计开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出台了《贵医附院文化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从精神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物质文化、科室文化六个方面,推动医院文化体系建设。
贵医附院医护人员正在照顾患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医院的文化建设,就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有责任、有信仰、有追求、有素养、社会信赖的医疗卫生队伍,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贵医附院党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周亮说。
本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全院上下从人文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两方面双管齐下,开展医院文化建设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生儿科主任陈晓霞2016年获中国医师奖,外科医师左石荣获2019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每年“5·12”护士节和“8·19”医师节来临之际,医院还组织各党支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优秀护士”“好医师(好药师、检验师)”等评选活动,累计已有91名医护人员分别获得上述称号。
作为我国最早的9所国立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之一,经过近8 0 年发展,贵医附院已经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贵州唯一进入复旦综合实力排行100强的医院。
在“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医训的指引下,贵医附院在医护行为、就医流程、医疗环境、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集中发力,力争把文明窗口的服务做到最优。
文明校园滋养满园春蕾
在黔东南州黎平县翘街上,百年老校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坐落在红军广场旁。每天早晨,人们都会看到学校师生在校门前对着校园内的“大成殿”深深鞠躬的场景。这是该校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每天上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进入校门前都会行鞠躬礼。”该校教师罗黎说,行鞠躬礼,是对全校师生实施感恩教育的一种方式,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感恩,也有助于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近年来,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本着“全面育人、德育为先、质量强校、特色靓校”的办学思想,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以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为内容,不断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我们一直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立足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各方面,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之中。”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副校长曾令菊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通过“以读养德”的方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德育价值,编印和发放经典读物,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之中,为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学校就在黎平会议会址旁,借助这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我们还积极为学生搭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曾令菊说,以“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为抓手,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到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努力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心灵,推进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
不仅如此,学校还立足少数民族文化优势,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开展“墨香校园·中华美德颂”书画大赛、校园侗歌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助残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并不会让我们停止前进的脚步。”曾令菊说,下一步,学校将通过广泛开展“日行一善”“文明行——小手牵大手”“公交站台红领巾执勤岗”“美丽校园从我做起”等主题志愿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学生及家长会用文明语、能做文明事的思想意识。同时,利用校园道德讲堂积极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进校园”“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进校园”等宣讲活动,把文明创建洒遍学校的每个角落。
文明家庭传递社会温暖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9月7日,贵州省“文明家庭祝福祖国”启动仪式在遵义举行。启动仪式上,全国文明家庭张雁泉家庭、刘深灵家庭、肖飞家庭讲述了他们的家庭故事,分享了他们的家风家训。
“今后将言传身教,让优良的家风得以传承,并以自身力量带动更多家庭处世文明、邻里和睦。”这是张雁泉夫妻二人的心声。
这几个文明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乐于奉献、甘于无闻,有的助人为乐、长期坚守,有的团结和睦、其乐融融……他们将自己的家庭美德,有机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对同事、家人、社区产生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他们平凡的故事散发着社会温暖,他们不变的坚守诠释着人间大爱。
“正因为张老师夫妻的资助,我才能顺利上大学。”19岁的姚穰,在今年的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常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2019年1月,姚穰家刚刚完成危房改造,生活非常拮据,连生活费都拿不出来。张雁泉夫妻得知情况后,通过网络帮助姚穰申请了“爱存青山”贫困儿童资助计划,随后,姚穰得到了1500元资助。
张雁泉夫妻二人都记不清这是他们帮助过的第几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了。
为帮助贫困山区孩子正常上学,夫妻二人10年网上奔走,集结八方关爱,与国内外近2万名网友爱心接力,为贵州贫困山区孩子募集爱心物资和善款价值200多万元,帮助山区近千名留守儿童重返课堂,为他们建成存爱图书室26个、环境教育中心2个、爱心医务室10个。
长期的爱心善举令人感佩,张雁泉一家先后荣获贵州省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平凡的付出,有最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故事,满满都是爱的奉献。张雁泉夫妻俩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将爱与付出筑成了社会和谐的旋律,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家庭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注重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贵州省精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艺术,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将蜡染制作技艺引进课堂。图为老师正在向学生传授蜡染技艺。(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贵州省文明家庭创建省级示范点以“打造文明家庭创建示范典型,探索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鲜活经验”为目标,围绕家规家训有展示、家庭教育有作为、家庭环境有新貌、文明实践有平台、特色创建有行动等11个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全省11个县市共有22个省级文明家庭创建示范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心与心连通起来的一盏明灯,家庭文明和谐的风气滋养社会风气,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提升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