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直播媒介的海南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2019-12-12蒋惠敏陈凯
蒋惠敏 陈凯
摘 要 海南民俗文化是处于世居在此的群众长期的历史创造,也是他们生存发展,维系宗族和伦理,进行各种生活与生产活动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传统文化不断被在现代化的浪潮侵蚀,呈现出一种式微的态势,民俗文化也不能幸免。在传统的传播领域,民俗文化并未得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借助新兴的技术来维系民俗文化的历史脉络,是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道时代命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出现,民俗文化的传播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网络直播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7文献标识码:A
1海南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
1.1海南民俗文化的主要形态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和风俗,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民族长久沉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集成。海南民俗文化是海南众多文化形态之中的一种,主要包括当地居民的信仰民俗、行为民俗、语言民俗以及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所表现的多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有:黎锦的纺染织绣、黎族的饮食文化、骑楼建筑、船型屋、黎族苗族“三月三”、冼夫人崇拜、妈祖信仰、军坡节等。其中黎锦是海南省唯一的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冼夫人信俗、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2海南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
1.2.1历史构成及流变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汉族、黎族、回族、苗族人是在各个时期从大陆的各地区移民而来,与内地人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与大陆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文化传承。海南民俗文化追根溯源是随岛上各民族的先民迁徙时带入的,主要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中原文化,以及骆越文化等。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既保留和延续自身的文化传统,又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各族文化相互影响、吸收,形成了新的特色。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海南岛因相对独立和偏远的地理区域位置,受限于落后交通工具,海南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主流区域的。海南岛的文化虽与中原地区同根同源,也有自身的一些发展,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滞后,总体说来海南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自身的发展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1.2.2传世价值受冲击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文化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强势文化将对弱势文化不断挤压,传统文化的存续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整个世界在建构一个多元的文化体系,而现代文化居于主流地位。伴随着经济繁荣而滋生的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同台竞技,这使得本身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俗文化也将不得不承受来自强势文化的巨大压力。现阶段海南民俗文化主要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现代文化的强势冲击,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民俗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二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导致许多民俗文化失去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诸多民俗文化的传承岌岌可危。民俗文化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也逐渐被现代文化所取代。例如在海南的少数族聚居地中,很多民族歌曲被流行歌曲所取代,甚至许多少数民族的人特别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已不会讲本民族语言,很多民族技艺和传统也知之甚少。海南传统的骑楼建筑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之中也逐渐消失。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将更加激烈,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3民俗文化利用和开发的情况
根据《海南省2017年文化发展情况分析》显示,2017年海南全省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491 场次,服务人次263.85万。海南的群众文化机构等公共文化组织是海南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这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官方性,借助传统的媒介,可以形成较好的传播效果;民间人士自发组织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为某一特定范围内的人所接触,如不借助现代的传播手段,难以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海南的民俗文化的商业性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旅游行业,很多域外人士对海南民俗文化的了解也是从旅游开始的。海南目前围绕民俗文化已经开发旅游产品有黎锦、椰雕等;建设了一些具有黎族苗族特色的商业性的旅游景点,或是体现黎族苗族的文化特色的风情村寨或街区,将本土餐饮、民间手工艺品、民间歌舞表演等聚集一地,是海南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地;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庆已经广为人知,妈祖信俗、冼夫人信仰等民俗文化也有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接受基础,围绕着冼夫人信仰开展的“军坡节”能吸引很多游客市民前往观看。总体说来海南黎族民俗旅游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于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民俗文化旅游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本。在现实中,特别是在热门旅游景点所展示的东西过多,一些富有海南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演变成为一种单纯的旅游产品展示,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海南民俗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长远利用和開发的角度,海南的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行业中的利用应保证民俗文化的原真性、整体性,在坚持核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作出适当调整。
2网络直播时代海南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2.1网络直播的主要特征
网络直播是依托移动互联的网络环境基础,以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和直播应用程序为软硬件支撑,形成的网络视频信息实时呈现和交互传播模式,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明显,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网状传播结构。网络直播的传播主体广泛,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效率高,传播形式多样化立体化,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络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任何一个网络接入点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络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通流入网络之中,引发海量的浏览。
2.2网络直播在海南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2.1推广民俗文化活动的新平台
绝大多数的民俗文化活动受只能在个别区域或范围内对少数观众展示,辐射面窄,公众知晓度度较低,未能获得社会应有的关注和支持。海南原汁原味的民族民俗活动多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或村镇开展,交通条件和传播条件较为不利,大多数的民俗活动举办人或参与人也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对活动进行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兴的网络直播平台进入门槛低、运行成本接于零,为民俗文化活动海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群体,人能直接观看到民俗文化活动过程,这样的参与过程也会在网络社区和现实生活中引发更多的讨论和互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尝试设立官方的直播平台,直播一些涉及民俗文化的活动、展览、学习交流会等,构建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传播平台,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深入了解民俗文化。
2.2.2普及民俗文化知识的新载体
网络直播为民俗文化的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民俗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地方知识,它的传承性决定了我们可以通过其蕴涵的文化元素中了解到先人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地的宗教生活、风土人情和民间信仰。依靠互联网连接起来强大的存储平台,为这些海量的信息提供了大量的存储空间。民俗文化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重大改变,所以它生成过程中受到生活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导向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根据众多的民俗学研究成果表明,民俗文化内涵和内核是趋于稳定的,在不断流变的过程中会融入大量的区域地理特征和特定的历史元素。民俗文化为我们追溯前人文化和历史风貌提供了大量可靠资料,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每个处于社会中个体在传播过程中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文化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网络直播让这样的双重身份融合的更加紧密,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的方式记录、传播民俗文化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伪存真,剔除迷信的部分,促进民俗文化对于现代人的生活的正面指导。
2.2.3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的新价值
2017年6月6日至18日,花椒直播平台主办的“传承·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播”活动,新颖的方式,加上颇具看点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玉雕、龙泉剑等,活动现场制作过程吸引了超过 700 万网友围观,同时为手艺人带来近百万订单的收入。网络直播为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与电子商务建立了一个新的连接点。很多传统电子商务平台也嵌入了网络直播的一些功能,利用已有的平台和技术,把海南的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出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既符合民俗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有利于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经发展和文化保护。因此,政府或公共文化机构主导,联络具有竞争优势的平台,先从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开始试点,逐步推广,形成品牌效应,助力海南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海南有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也有多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项目都有固定的传承人,如果在正确地思维引导下利用好传承人的身份,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热旋风,走出一条“直播+民俗+电商”的道路,在传播民俗文化价值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能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精力到创新和技艺提升中,让民俗文化焕发新时代的活力。
3海南民俗文化在网络直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
众多网络直播都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平台,部分网络直播参与者为了吸引网民的关注,在直播民俗文化活动的时候常常使用一些低俗、博人眼球标题,这种非正常的宣传方式,甚至可能因标题不当、信息失真诱导观众对民俗文化产生片面、狭隘的看法。此外,传播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化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直播平台的直接管理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此类问题的监管多属于事后监。這样的背景下一是要求直播平台自身加强对传播主体的宣传教育,科学合理使用直播平台,传播与主流价值取向一致的民俗文化理念;二是要求网络技术主管部门树立防范意识,加强监管,及时消除不良传播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要求传播主体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为社会大众展现优秀的民俗文化活动,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
3.2正确处理商业化和传承保护的关系
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大量的商业资本进入民俗文化产业,致使海南的民俗文化活动商业性趋向明显,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在民俗文化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商业化利用和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传承保护是商业利用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商业利用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规划课题:“网络直播”视域下的海南民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NSK(JD)16-40)。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海南省2017年文化发展情况分析[EB/OL].http://www.hainan.gov.cn/hn/zwgk/tjdc/hntj/dcfx/201809/t20180904_2744464,html.
[2] 人民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1-29049653,html.
[3] 李达.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13-117.